为了历史的记忆:记略阳天津高级中学建筑设计

点赞:5801 浏览:162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党、国务院决定由天津市对口支援陕西省地震重灾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天津市建筑设计院义不容辞地承担了部分重点项目设计任务,其中之一就是本文记述的略阳高级中学.七月初一声令下,千里驰援,我们奔赴现场进行设计,跨越秦岭的津陕连心工程就此拉开了序幕.为了历史的记忆,新校取名为“略阳天津高级中学”.

为了历史的记忆:记略阳天津高级中学建筑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图书馆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场地概述

略阳县地处秦岭褶皱系南部,以东西向线状褶皱构造为主.属华南地震区,秦岭大巴山地震亚区.本次受灾震级大于6级,烈度大于6度.新校的选址是由略阳县政府,陕西援建天津工作组共同确定的,位于略阳县城东南120°方位,直线距离9.5km的接官亭镇蹇家坝村方坝里,场地南依山体,北临玉带河,与勉略公路隔河相伴.场地属玉带河高漫滩及一级阶地,地势开阔,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占地面积约9ha.

设计理念及特色

原有的略阳县一中,二中校舍震损严重.地震后温家宝总理来到二中视察,为学校题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鼓励大家要经历磨练成大器.此次新建学校规划把原有的略阳县一中、二中两所重点中学予以合并建设,共计建成60班3000学生规模.子项目包括教学实验楼、图书馆,风雨操场、学生宿舍、教师公寓、食堂及拥有400m标准跑道的室外运动场.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我们对汉中市周边学校进行了调研,结合学校的管理模式,广泛征求了陕西省,汉中市教育及规划主管部门的意见,逐步形成了清晰的设计理念.


1 理性规划.统筹兼顾

学校新址所处的接官亭镇,是略阳县带形发展的一个新区域,由于距县城较远,其配套设施无法依托县城现有的基础.为此学校选址规划先行,在统筹地区地貌环境、地质条件.资源条件和空间发展的前提下,选址首先强调了安全性,避开地震危险地段、选择地势平坦相对开阔的用地;同时结合县城教育资源的调整,规划设计了一个教育组团,将本次援建重点项目略阳天津高级中学和略阳天津职教中心两所学校统筹安排在玉带河一侧.总图布局中将两校间隔不到300m、不具备学校教学设施安排的狭长用地,作为预留公共怎么写作设施、市政配套设施、生活配套设施的发展用地,对两校及周边区域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图1).

在建设基地的处理方面,采取在靠近河流的低洼地段,垫高并加固地基,以防止洪涝灾害的措施:对背山一侧则远离滑坡地段,沿基地砌筑护坡和挡土墙,并设置截洪沟,预防山洪,泥石流的侵害.

2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援建项目地处山区,场地高程总的趋势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因此设计中既要充分考虑地势,同时要满足使用功能和抗震设计的要求,避免原有滑坡体对新建筑的威胁.在总图规划中依山就势,以不同高度台地顺应场地的竖向变化,同时也为建筑物营建提供了稳固的平台.

在建筑立面设计上,经过多方案比选,确定了以陕西,天津两地共有的建筑符号:坡屋顶为主要特征,红色外墙配以白色涂料,营造简洁、宁静、富有文化气息的学校氛围(图2).为实现节材与合理利用当地材料资源,在外檐材料选用中采用了当地随处可见的页岩片石,既节省了运费,又营造出与环境浑然一体的效果.同时制定并实施了节能,节水、节材的各项措施,电化教学系统定位合理,建筑智能化系统方面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及校长教学评估系统等先进、实用、可靠的技术.

3 功能为主,抗震为重

灾后重建项目设计的重点是抗震设计,而抗震并不意味着单一地要多投入、多费料.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能够采取有利于抗震的建筑形式,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本项目中采用合理的建筑布局,规整的结构造型,有利的建筑场地等,单体建筑采用方正的矩形形式,横隔墙结合平面,尽量做到均匀布置,都是非常重要的抗震措施,做到并不增大费用,又安全经济.

为满足震后师生能迅速疏散,在每栋单体建筑的安全出口外侧都留有一片开阔的广场,广场直接与校园内疏散道路通道相接,构成了室外安全疏散系统.同时,本工程还特别将风雨操场按照避难场所的要求进行设计,为师生疏散提供室内紧急避难场地.在电气方面,考虑学校应急避险功能,采用两路电源供电和专线供电结合的自备发电机组供电模式,并在末端自动互投;水源来自市政部门设在山顶的高位水池,市政生活和消防供水管道分别设置.

4 融入环境,和谐共生

援建学校地处秦岭以南,温暖湿润的气候使得绿色植被繁衍茂盛、四季常青,连绵不断的山体,形成了自然天成的绿色背景.规划设计中本着保护环境、利用环境、融入环境的原则,在各个建筑之间都保留或设置了宽阔的绿地,与严整的建筑体系互相补充,空间穿插流动.学校的主轴线,即是校园特色开敞空间,绿色空间的统领,宽度达80m的广场绿地贯穿校园南北.校园南入口结合地形设置了景观小广场,营造出开阔通畅的学校景观.校园内的绿化有效降低了环境噪声的影响,物种选择了杜仲、栾树等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形成乔、灌,藤、草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提高了绿地空间利用率,发挥了最大的生态景观效果.校园规划设计

学校主入口设置在略勉公路一侧,面对校园的主广场,通过广场南北两侧的中心路,贯穿学校的各功能区.主入口设计中结合地形特点,在平面布局上强调中轴线的组织作用,图书馆位于中轴线上,主教学楼呈回字形对称布置,其他子项作为校园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条理清晰的组织结构.在竖向设计上,充分利用现状地形,设置3个台地分别布置建筑,形成层次丰富高低错落的建筑群.

在主入口东侧及南侧规划路分别设置辅助出入口,其中东侧可兼顾风雨操场并向社会开放,南侧可用于食堂后勤的货物进出.各出入口分工明确,便于使用和管理.

北侧以两栋教学实验楼及的图书馆组成教学区、东北部的风雨操场及室外运动场形成运动区,南部以学生宿舍和食堂形成学生生活区、西北部以教师公寓形成教师生活区(图3).同时,沿校园的支路,连接生活区和运动区.做到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主导风向为西北风,结合建筑朝向要求,本设计将单体朝向南偏西20度,与夏季主导风向基本一致,但与冬季主导风向呈90度关系.从而保证了夏季通风畅通和冬季防风的要求.

建筑单体设计

1 教学区

教学区由教学实验楼、图书馆组成,形成教学――实验、图书馆两大模块.

教学实验楼形成两个对称的模块,位于主入口广场的东西两侧,普通教室均为南向.两个模块内部分别形成景观区域,供师生休息、交流.(图4~6)

图书馆模块位于教学区,正对主入口.内部除图书馆功能外,还设置了部分电化教室及行政办公室.这样的设计强调了素质教育中图书馆的重要地位.(图7,图8)

图书馆两侧设计了各300人左右的阶梯教室.(图9、图10)

2 生活区

生活区包括了两幢学生宿舍、两栋教师宿舍及一座食堂.

食堂位于教学区与生活区的结合部,方便学生使用,食堂还包括学生浴室及开水间等生活用房.(图11,图12)

宿舍楼结合当地使用习惯,将卫生间设置在每间宿舍的阳台部分,既方便使用又便于管理.(图13)

教师公寓考虑了单身职工和双职工两种情况,并分别设置了厨卫空间,建成后,将形成呼应主体规划的宿舍区模块.

3 运动区

运动区由风雨操场、体育场、室外运动场组成.

风雨操场可容纳两个篮球场,净高7m,同时可兼作该地区的集中避难场所,也可作为礼堂使用,具有多功能的特点.(图14)

体育场为400m的标准跑道,并附有若干球类运动场.

目前学校的建设已经完成(图15、图16),9月初迎来新的学年投入使用了(图17).回顾这一援建工程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全过程,理性的设计思想与高昂的工作热情贯穿始终,为了历史的记忆,每一个设计人员将自己的智慧全部融入到援建的无私奉献中.陕西省领导在到略阳视察期间,对我院的设计方案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决定以此作为全省学校的设计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