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的建筑KeithWilliams的文化博览建筑作品

点赞:6939 浏览:231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KelthWilliams,屡获殊荣的伦敦著名建筑师和规划师,领导着英国创造性的建筑师事务所.WiIliams是一位涉猎广泛的设计大师,他在很多方面都堪称专家,包括文化,人文和可持续建筑等,他的这些实践作品分布在他所在的城市或其他地区,界定了当代建筑的意义所在.

KelthWiIliams已建的工程项目中,已荣获超过25个重要建筑设计大奖,他是唯一一个两次获得享有盛誉的“年度BD公共建筑设计师”大奖的设计师,获奖年份分别是2006年和2008年.第一本介绍他工作室作品的主要书籍名为《KeithWiIliams:具象的建筑》,该书由澳大利亚的ImagesPublishing有限公司出版,于2010年1月份登陆英国,并在全球范围内上市发行.

本刊有幸与KelthWiIliams建筑事务所建立了联系,并获得了他们的大力支持.本期我们重点介绍了KelthWiIliams的几个已建和在建的文化博览建筑项目,透过这些作品,读者可以深刻体会其“具象的建筑”.

具象的建筑KeithWilliams的文化博览建筑作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博物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独角兽剧院(伦敦,2001年~2005年,获奖项目已建成)

获得多项大奖的独角兽剧院(TheUnicornTheatre)专为儿童和年轻人怎么写作,它位于Tooley大街,就在伦敦桥和泰晤土河附近.独角兽剧院是自1976年英国国庆日以来建造的唯一一座新的伦敦中心剧院.它设有一个能容纳320人的剧场、一个实验小剧场,教学场所以及排练场,公共休息区和咖啡厅,而且是全英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儿童戏剧教育研究机构.

独角兽剧团由Caryl于1947年创建,在两辆前军用防御卡车上开始了巡回演出.自1967年起,独角兽剧团与其它演出团体共用位于柯芬园的艺术剧院,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9年,那一年他终于获得一处属于自己的固定演出场地.在2000年下半年,独角兽剧团发起了一项欧洲范围内的建筑设计大赛,在此次大赛中,KeithWiIliams建筑事务所脱颖而出,拔得头筹.

获胜的设计作品受到艺术总监TonyGraham独创的剧院设计作品之影响,但同时也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灵感:谨慎参考国内类似项目的特点,对建筑内外部环境的仔细考量,以及从雕刻的角度来处理该项目的外形结构.

在我们工作室和独角兽剧院的共同合作下,最终的剧院大楼耗费五年时间终于完工.引用Graham给他的设计师做简报时的一句话:“(这座建筑)粗犷与美丽并存.”

就市区的景观而言,新的独角兽剧院延续了Toolev大街上多变的建筑风格,FosterandPartners公司的巨大的玻璃幕墙办公楼作为背景,将独角兽剧院与泰晤士河分割开来.

整座建筑给人一种模棱两可的感觉.而这些设计实际上是经过建筑师深思熟虑的.新的剧院大楼就是一座不对称的展厅.建筑的外立面是开放性的,有的地方还采用了透明的设计,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大楼的核心区域向公众展示出来,但是,在建筑的某些部分成了坚实硬朗的外形,同时在上面精心设计了窗洞开启的位置和顶灯照射来对建筑表面加以点缀.这样的处理方式代表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未来,就像以前在伦敦该地区的建筑先例一样,狭窄的街道和从前建在这里的仓库,以及附近19世纪的伦敦桥站的铁路高架桥.

L形的休息大厅内部采用透明设计,两边分别是Toolev大街和名为“独角兽之路”的人行小道,直通泰晤士河.休息大厅分为很多层次,并且采用透明设计,从里面你可以看到小剧场和巨型楼梯――它通往7m之上的维斯顿剧场(观众厅),维斯顿剧场覆盖着防氧化铜板,横跨在休息大厅和“独角兽之路”的上方,十分壮观.

建筑所用材料随意而又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加固了建筑的主体结构――每一个外立面都采用了抽象的不对称雕塑形构造.维斯顿剧场的镀铜材料与舞台上铺设的彩色釉面砖形成鲜明对比.剧场其他部分使用了亮面的涂料和蓝色的工程砖.

异常突出的观众厅,底部已经受到侵蚀的风格主义的角楼,他们都有巨大的建筑姿态,这些都说明新的剧院大楼是面向整座城市的,但是它在怎么写作儿童方面又有很多特别的巧妙设计.舞台、包厢,座位,特别是观众厅本身的外形就来源于叙事故事,这一切都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座美轮美奂,独一无二的新剧院.

这座由LordAttenborough于2005年12月1日剪彩开幕,总面积3650m2的剧院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夺得多项大奖,并在2006年斯特灵大奖的倒数第二轮被列入候选名单之中.

韦克斯福德歌剧院(爱尔兰,2005年~2008年,已建成)

就如格莱德堡歌剧节(世界上最重要的歌剧节之一)在英格兰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一样,韦克斯福德歌剧节在爱尔兰也具有相当的文化影响力.因此,由我的工作室和爱尔兰政府(市政工程建筑师办公室)设计的总面积达7235m2的新的韦克斯福德歌剧院(WexfordOperaHouse),就成为了过去几年中爱尔兰最重要的艺术建筑工程项目.新的歌剧院位于中世纪沿海小镇的中心地带,就在前节日歌剧院的旧址上建造.在新歌剧院里,主表演厅的780个座位完全采用北美洲黑胡桃木的材质,除此之外,还设有设备齐全的舞台塔和后台,以及可移动的175个次众席,连同排练场地,演出设施,酒吧,咖啡厅和休闲场所等一应俱全.

总之,通过将自身与韦克斯福德中世纪中心地带(位于复原的斜坡状建筑群后面)的历史沧桑感相融合,新的歌剧院大楼保留了原先皇家剧院非比寻常的神秘与惊奇的元素,盛大的建筑规模以及其对韦克斯福德地区建筑风貌的贡献从斯拉尼河畔看去显得尤为明显.在韦克斯福德两座受Pugin启发建造的教堂和一座意大利风格的方济会寺院的旁边,全新的舞台塔矗立在地平线上.在充满历史感的城镇风景中,一座出人意料的新文化建筑诞生了.

观众厅内部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大提琴的形状和传统马蹄铁线条的歌剧厅空间,观众厅的座椅全部由美洲黑胡桃木制成,靠背镶有紫色皮革,看起来质感十足,非常符合其当代设计的理念.

尽管现阶段的设计构思以秋季歌剧节为主要对象,但是新的歌剧院旨在成为一个常年的艺术场所,为韦克斯福德歌剧节的附加演出和来访的各大团体怎么写作.

这座著名的获奖建筑由爱尔兰总理BrianCowen于2008年9月5日正式剪彩投入使用,科萨科夫的《雪之少女》于同年10月16日在该剧院开始演出,这也是首部在新剧院上演的歌剧.

新马洛剧院(坎特伯雷.英国,2007年~2011年.在建获奖项目)

新马洛剧院(NewMarlowelrhealre)是以与莎士比亚同时期来自坎特伯雷的著名都铎王朝剧作家ChristopherMarlowe名字命名的新歌剧院,总面积4850m2,位于城市的历史核心区,将在目前的旧剧院所在地建造.

马洛剧院拥有为数众多的忠实观众,是这座城市及所在地区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剧院大楼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一座电影院改建而成,与其说它是一座英国最著名历史城区里的主剧院,倒不如说它更像是一座低档花哨的海滨建筑.旧楼将被拆除,仅保留舞台塔的钢架结构和次舞台.新的马洛剧院将在原址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范围包括毗邻的拆迁区域――这片区域穿过城市中心,并将剧院所在地与Stour河畔连接起来.

新的大楼会设有可容纳1200名观众的观众厅,设有两层弧形楼座、舞台和乐池;此外,楼内还设有一个150个座位的小剧场、咖啡厅和酒吧,以及排练场和后台设施.建筑内部的主要组成部分由柱廊结构的玻璃休息大厅围绕而成,休息大厅也会将剧院新的公共空间和露台与Stour河相连.

新剧院大楼采用单一结构,但是在外形设计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目的是使这座建筑既可以在圣彼得教堂和Priam街其它已存建筑群中脱颖而出,同时也不会被重建的舞台塔的高尖顶喧宾夺主.一座高8m,改造过的柱廊环绕着玻璃休息大厅,它的功能在于可以使必要的大型组成部分如主礼堂和舞台塔与Friars街上2、3层的历史建筑物和谐共存.同时,它也为休息大厅的南面提供遮挡,防止阳光直射.

分为三层的休息厅将所有主要的公共区域和两个观众席结合起来.它在白天看起来像一条水晶缎带,而到了晚上则变化成一道光芒,它开放而又魅力十足,为城市提供了一个可以长期举行社会和文化活动的潜在场所.

城中最高的建筑是教堂钟塔(Harry钟塔),而马洛剧院现有的舞台塔则是城中的第二高度.然而,舞台塔设计落成后,缺乏美感,它已经无法满足戏剧演出的需要.威廉姆斯决定要对舞台塔重新设计,使其具有鲜明的特点,并改变其矩形的外形轮廓,让它更加具有动感.因而,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计方案:将现有的舞台塔的高度增加到9m,做成塔尖的形状.由于施工地点毗邻一处世界遗产,因此该提案在城市里引发巨大的争议,但是其最终还是被采纳了.

在大教堂的对面,新的舞台塔看起来就像是一座高耸在城内的尖塔式建筑,同时它也并未掩盖中世纪教堂宗教建筑的光辉.

舞台塔表面会有银铝电镀层,距离电镀层500mm的地方会覆盖不锈钢丝网,这样不仅可以模糊舞台塔的形状,而且当白天和日落的时候,通过巧妙的反射云和日光,舞台塔表面会发出微微光芒.到了晚上,舞台塔会灯火通明,大大提升了戏剧效果,不仅感染了近在咫尺的观众,也感染了城内其他地方的人们.

与独角兽剧院提高主剧场设计标高的设计方式如出一辙,马洛剧院的第一层楼座也比入口处高出5.5m,这么做可以使休息大厅从下面经过,人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大河的美景.第一层楼座的表面覆盖着一层防氧化铜合金,在两个观众席之间造成视觉差的同时与城市红色和棕色的屋顶形成呼应.

奇切斯特区博物馆(英国.奇切斯特,2007年~2011年,在建获奖作品)

奇切斯特城全城被一面主体完好的中世纪城墙环绕,墙内的旧城被一条以中世纪市场十字架(旧时建于市场中用来张贴告示)为中心的十字形街道分割成大体面积相同的四部分.面积达1300m2的新切斯特区博物馆(ChichesterDistrictMuseumChichester)新址以及其周边26个住宅项目位于西北半区,在城市西部干线的西大街和中世纪教堂的上方.

从West北侧和耸立的中世纪钟楼开始,奇切斯特城的整体风格便开始发生了巨变.博物馆所在地的周边风貌在20世纪60年代~70年代之间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那一时期很多街边的历史建筑都被拆除.因此,除了TowerStreet南侧与博物馆对面的建筑外,只有极少数有一定代表性的建筑保留了下来.博物馆新址现为一处停车场(棕地),在它下面是罗马浴池的遗址.

作为回应,我为博物馆和住宅所做的设计旨在通过建设统一风格的街区,建立一种新型的城市建筑纹理,从而使Tower大街和Woolstaplers大街拥有全新整齐划一的街道风景.

这座罗马浴池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9年~96年,罗马弗拉维亚时期.那时奇切斯特的罗马名字叫:NoviomagnusRegni,人们在20世纪70年代将它发掘出来.在奇切斯特区博物馆的入口展厅处,作为博物馆固有的一部分,罗马浴池会在原址向公众展出.在考古展览区的上方是新的展厅.除了设立公共设施之外,博物馆还会包括永久性和临时性的展览、藏品收集,研讨机构、研究机构和图书馆区,以及一个学习室.

博物馆会拥有超过1000份的全球地质样本、8500个各个历史时期的手工制品、3600份以上的影像资料以及超过30X项考古成果,这些成果描述了奇切斯特地区自地质时代以来的历史变迁.

新的公共展览区垂直排列,分为三层,由一段楼梯相连,楼梯通往博物馆的最高处.在那里包括大教堂在内的城市景象尽收眼底.

整座城市的公共和宗教建筑,如市场十字架、大教堂和钟塔,这些都采用城市本地的白色石块作为建筑材质,另外一些则使用砖块再加以粉刷.新的博物馆表面将覆盖着仿旧的白色石材,从而使他在建筑性和文化性方面都能与奇切斯特宏伟的公共建筑传统相一致,并在Tower大街其他砖制建筑中脱颖而出.同时,住宅区的开发对博物馆的建筑风貌起到了辅助作用,他采用红砖建造,大楼顶部按照该城市典型的房顶形状进行设计.

博物馆和住宅楼都只有三层,与城市建筑的一般规模、与面向南方,在Tower大街东侧的注册文物建筑协调一致,他们覆盖着镀锌材质的屋顶也被解读为屋顶风景的一部分.在博物馆东侧末端,主立面包含着一座立方体形状的角楼,从而给街道的景色添加了更为丰富的元素,同时也使博物馆成为West大街和城市北城墙道路之间的标志.

新的博物馆的建成力图在现代与历史之间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这座建筑既表达了对城市自身历史遗产的自豪与尊重,同时也像其他城市一样,必须欣然接受文化的变迁.

托里诺文化中心(意大利.2001年,国际大赛获奖作品)

托里诺文化中心(CentroCuIturaIediTorinoTorino)是为意大利托诺里城设计的一座综合性艺术大楼.在此次国际大赛中,该设计方案是由项目赞助商ComunedITorino挑选出的唯一一个来自英国设计师的作品.该建筑总面积为40000m2,包括一座新的城市图书馆和一座设有1200个座位的音乐厅.我们在该项目的环境与美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例如在楼体南立面内侧使用了遮阳百叶窗,我们在而后的阿斯龙市政大厅项目中也采用了相同的处理方式.

都灵市三面都环绕着阿尔卑斯山,宗教建筑是市内建筑的主体,此外还有数目可观的私人住宅,房屋.文化中心项目坐落在前工业区内,其前身为已破产的内比奥罗加工公司.我们并未将该建筑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进行设计,而是将它视为一座以图书馆和音乐厅为中心的全新综合体.整座大楼犹如

个“容器”,建筑内部规划充分考虑到了各个区域的功能性,虽然都被装入其中,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

“图书馆立方体”分为多层,不仅发挥着城市主要图书馆和艺术机构的作用,而且还担任着更为广泛的城市角色.一座巨型阶梯向上穿过中庭,将新的街面前院与大楼顶部的公共广场连接起来.楼顶花园广场意在成为一处全新的休闲场所,为都灵提供新的都市空间,它完全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城市,使人们在上面可以一览城市风光和阿尔卑斯山的美景.

中庭的垂直空间面积很大,不管是去楼顶广场的游人,还是通过安防系统进入到图书馆各层的读者,都会从这里经过,它也被当作是疏导人流的首要渠道.呈现在游客面前的多层图书馆代表了知识的层次感,设计直观,游客从入口处就可以一目了然.

“图书馆立方体”,作为整座大楼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看成是对Torinese复兴时期意式建筑在当代的重新诠释.不同的是,这座意式建筑是为全体市民怎么写作的,使他们能更好的获取信息,使知识和文化的所有权重新回到广大市民手中.这样的理念通过大楼外部通透的设计得以体现,精挑细选的建筑材料再加上自然光与人造光的交互映射,使整座建筑看起来就像是一座闪闪发光的巨大结晶体.


能容纳1200人的音乐厅的设计规划完成较晚,一座突起的新式花园将它与图书馆主楼和中庭分割开来.大厅位于复原的内比奥罗建筑的庭院内部,采用新式的玻璃环绕结构,这样就创造出了大量的内部空间,为戏剧及音乐演出提供了演出场地.

该建筑设计方案的精髓在于它与公共范畴的融合能力,鼓励来访者去体验新综合楼的各个方面,无论他是好奇的孩子,还是博学的学者亦或是意兴盎然的游客,同时,对那些只是想从楼顶广场俯瞰整个城市景观的人来说,这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作者:KeithWillilares建筑事务所

编译:苗淼,《建筑创作》杂志社英文编辑

许松华:《建筑创作》杂志社编辑

肖咏梅:《建筑创作》杂志社高级建筑师

收稿日期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