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为导向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模式的

点赞:19735 浏览:8555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从调查就业市场、岗位能力需求入手,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 键 词】就业,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模式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在教学、招生工作中,听到学生在选择就读专业和就读学校时考虑得最多也是就业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是否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是否能胜任工作岗位对专业技能的需求是招生的关键,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要做好就业工作,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近几年来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来看,很多学生毕业后并不具备直接上岗的能力,在就业前还特别为应聘某个岗位参加各种培训班.这说明现在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把所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到工作岗位上,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为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就必须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


一、通过市场调查充分了解各工作岗位应具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目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大致有五个方向:硬件维护、办公自动化、图形设计、软件开发、网络安全.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有很多专业和计算机技术是密不可分的,如电子商务、广告设计、服装设计、会计电算化、影视表演与后期制作、数控电子,这些专业要想取得迅猛发展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范围可以说是比较广的.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首先要对需要使用计算机技术的就业岗位进行调查分析,弄清各类岗位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具体需求,市场都用些什么软硬件设施,其次是要大致了解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到哪些岗位就业,需要开设哪些课程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只有充分掌握了就业市场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好教学工作,绝不能闭门造车,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成不变地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肯定是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另外,为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在开设专业时可以考虑与相关专业合作,加强相关的专业知识,如广告设计专业,没有美术绘画基础,只有计算机操作能力是不能胜任广告设计工作.

二、改革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传统的教育思想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现代教育思想则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为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创造性人才,提高就业能力,必须实现教育思想的转变,以往那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亟待改变,了解了就业市场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需求之后,就是制定好教学目标,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1.制定好教学目标,做好课程建设.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极其迅速,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专业基础课应有其成熟和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更新其内容和技术背景.一定要从行业的需求出发,走向社会多到工作岗位去了解,本行业现在都在用些什么软件,需要哪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再考虑开设哪些课程,否则学到的知识就不适用.如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学习了相关知识之后,要能动手组建一个小型网络,掌握软硬件的安装和设置方法,了解网络中的常见问题及维护方法,能做好网络的日常维护、网络安全的保障等.由于传统计算机专业开设课程大部分是原理性,而不是案例性的或项目性的,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就业技能,要考虑开设工程或项目性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由于软件的版本不断地升级,市场的软件也常有更新,要关注行业的发展动向,对教材的选用也要重视,不要出现软件升级了还在用未升级版的课本.当然,要把一门课程建设好,除了教学内容之外,还应有配套的师资队伍、教学硬件、教学规章制度、实验室等.

2.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有了好的课程体系,还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予以实现,才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1)全面推行“问题式”教学法

“问题式”教学法的思想是教师根据岗位需求结合案例提出问题,精心组织多种方式、多种目的、多种层次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教学活动.“问题式”教学法的正确使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自问自答,作为问题或一段内容的引入,避免交待式的讲解,还可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判断并回答,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激发了学生自觉思考、主动探索、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光是“听”和“读”是不够的,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了对实践的教学和管理.可以通过以下三个层次的方式来加强实践教学:

首先,精练习题、强化基础.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各章节主要概念、方法、结构等的理解.为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及时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对普遍性问题集中讲解,对个别性问题单独辅导,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或总结报告,让他们时刻跟踪本课程的最新动态.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建立“网上辅助教学环境”,便于学生进行自学、练习、交流、答疑、讨论,不仅增强了学生和教师的沟通,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课程基础.

就业为导向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教学模式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程设计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其次,强化基础实验指导、提高实践技能.上机实践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在编写代码、上机操作、程序调试与正确性验证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严格训练.为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强化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

一方面规范实践内容.要有一套完整的实验大纲,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指导,对实验报告进行规范,培养学生的基本程序设计素质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习惯,训练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是采取“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式进行上机实践.在平常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而且有一定实践性的问题作为实习题,不仅抓实验过程中的辅导,还抓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后的总结工作.要求学生每次实验前熟知本次实验目的,保证在实验时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实验课之后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对学生的上机实习情况做及时总结,指出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通过这种“实践―查漏―再实践”的方法训练,对实习问题的深入分析、剖析,避免上机变成简单重复,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再次,强化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课程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基础实验,着眼于全课程,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掌握全课程的主要内容,并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文档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规范课程设计报告,选择一些简化的实际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题目,要求学生尽量采用软件工程的思想,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从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调试分析、用户使用说明,测试结果等几个方面组织文档,如模块化、信息隐蔽、局部化和模块独立等来实现程序,将学生分组,给定量的时间去完成课程设计任务,要求同组学生在问题分析阶段和模块设计阶段分工合作、集体讨论,但最后的编码独立编写.要求每个学生提交课程设计报告,能够清楚地介绍设计思路、主要技术手段并回答与题目相关的问题,模拟实际工作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好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少实际的项目工作经验,教学只能是从书本到书本,与实际工程结合比较弱.所谓的“实践环节”,也仅限于机房上机,进行书本上的例题的验证式实验,要提高学生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必须先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双师型教师可以专职、也可以是,根据实际的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按需引进或聘任企业中的工程师,学校也可以选派优秀教师送入企业培训和进修,学习实际工程技术,了解专业最新发展前沿,并将企业的实际课题引入课堂.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加快,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掌握,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逐渐地循序渐进,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探讨,离开了老师也能不断地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提高工作能力.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我们要按照现代教育思想处理基础理论与运用之间、素质与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