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

点赞:5014 浏览:188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为农民工提供适度的社会保障,既是这个特殊群体的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更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研究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 键 词】农民工,退保,社会保障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实迫切性

1.失业问题.据调查,33.5%的农民工在城市里都有过失业的经历,而在这些有过失业经历的农民工中,有长达半年以上失业经历者大约占30%.城市农民工失业后,没有1例得到劳动单位或地方组织的救助,完全处在城市的社会保障网络之外.

2.用工问题.据调查,在城市农民工中,有23.6%的人每天劳动12小时以上,65%的人每天劳动10小时以上,按照劳动法每天劳动8小时的人仅占四分之一.四分之三的城市农民工不仅超时劳动,从事的主要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王楚明2005).

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社会保障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医疗问题.据调查,在生病的城市农民工中,有59.3%的人没有选择花钱治病,凭借年纪轻而硬挺着.在医疗保险方面,由于社会保障部门要求在参加养老保险之后才能参加医疗保险,无形中又抬高了农民工进人他们所需要的医疗保险的门槛,农民工基本上是自费看病.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滞后的结果及原因

一是,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是社会稳定的隐患,二是,不利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三是,不利于实际推进我国城乡社会结构的转型,四是,不利于推进城乡居民实质平等地分享经济与社会发展成果.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障碍因素有:

(1)户籍身份问题是农民工缺乏社会保障的根本原因.(黄黎,2005)深圳当代社会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说,没有城市户口,许多进城农民都难以摆脱这种宿命:青年进城卖苦力,中年进城卖破烂,老年进城去讨饭.

(2)农民工表现出的极大的流动性.这种流动性不仅反映在城市之间、城乡之间,也表现在职业及单位之间,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边缘性不利于其表达利益诉求,影响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迅速、合理地制定(彭宅文,2006).

(3)用人单位不够重视或因劳动力成本控制而推卸责任,农民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维权能力差,有些农民工自己不想或不敢要求参加社会保险(王玉玫,2003).

(4)地方政府和招商引资部门纵容企业不为农民工参加社会保险,甚至把不参加社会保险作为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华迎放,2004).

(5)社会保障管理不能适应农民工参保的需要,缺少一个确保社会保障关系能够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转移的管理机制(周亦乔,2004).

三、农民工社会保障模式的构建

1.应将农民工纳入到现有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城镇社会保险体系应将农民工纳入其中以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问题鉴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多元化要求只能适时地分层分类将农民工纳入,通过户籍改革将其变成城镇居民进而纳入镇社会保障体系或者通过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扩面将农民工直接纳入(张启春,2003).

2.应对农民工实行相对独立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身份的过渡性要求必须建立有利于城乡衔接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现阶段应推出相对独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一种作为过渡形态的“三元社会保障模式”(郭莉,2007).农民工身份的过渡性要求必须建立有利于城乡衔接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罗遐,2003).

3.认为应该归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内(杨立雄,2003).原因如下:(1)允许农民工进入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对城镇职工不公平,农民有土地,还会给城镇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巨大压力.(2)如果建立新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会形成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存的“三元格局”,形成所谓的农民工阶层,会带来新的、更大的歧视.(3)只有“还乡”才可以使农民工求得生存再谋发展(杨立雄,2004).

4.认为农民工与纯粹的农民不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不能满足农民工的需要,应根据农民工的具体情况建立大范围内归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管理而小范围内又有其特殊性的社会保障制度(蓝春娣、任保平,2004).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须坚持分阶段、逐步完善的基本原则.优先解决突出的基本保障问题,当务之急是建立必要的工伤保险及大病医疗等救助、补贴制度(郑功成,2002,崔红志,2003).

四、目前研究评价

1.研究在总体上还停留在问题的表面,重现象的描述,缺乏对现象背后深层原因的分析,尤其是缺乏对相关政策的配套研究.

2.制定的解决方案还比较粗糙,系统性和实践性不强.由于对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及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等基本问题的分析认识不够全面深入,具体方案设计的不合理取向难免使一些方案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米庆成,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