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

点赞:20884 浏览:947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高等教育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跨越,云南的教育发展也很迅速,探讨了云南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问题.

【关 键 词】高等教育;生均规模;教育财政体制

一、改革开放以来,云南高等教育的发展

教育要发展,关键是投入,教育投入多少以及教育投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既决定着教育投入的需求量,也决定着教育投入的供给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原来的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使得云南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云南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云南高等教育取得的成就:

1.云南高等教育经费总量迅速增长.云南政府在追随我国教育财政改革的努力下,云南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得到迅速的增长从1995年的66亿元到2007年的276亿元,增长幅度达4倍以上,随着我国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云南教育投入有着跨越式的提高,限于数据的连续性,本文将基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的教育经费的相关数据,对云南教育投入状况做出描述.从1995~2007年云南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可以看到,2007年云南教育经费总支出达275.75亿元,较之1995年的66.07亿元增长了209.68亿元,增长幅度达4倍多,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和事业收入增长较快,事业收入包括学杂费的收入,预算内教育经费由1995年的47.8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08.82亿元,增长达161.01亿元,云南省教育经费环比增长都保持在10%以上的增长,尤其2000年以后,增长更快.这主要是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政府财政体制的变化造成.

云南省教育投入虽在逐年加大,但在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在减少,即使总量在增加,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在减少.云南省高等教育支出的总量在增加,高等教育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例从1999年的13.77%下降到2008年的10.2%,高等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1999年2.04%下降到2008年的1.68%,预算内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则是连年增长,从1999年的14.81%增长到16.46%.这些主要是根据政府的政策有关,这些年来政府侧重于义务教育的投资,毕竟义务教育是公共产品,而高等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应由政府和私人共同承担.

2.云南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云南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普通高等院校数量在不断增加,普通高等院校数量从2001年的28所增长到2008的59所,增长了1倍多,普通高校本专科生在校数量从1991年的43095人增长到2008年的347732人,增长了8倍多.校均规模的变化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的模式,总体上高等院校的数量和在校学生人数是同步增长的,但1999~2000年高校数出现下降,主要是因为这个时期开始掀起高校合并潮,使得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数量有所下降,但校均规模发展较快,这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办校规模效益.2000年以后,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校均规模开始快速增长,从2000年校均3996人上升到2008年的校均5894人,但看云南省的校均规模增长还是快速.相较于我国平均普通高校的万人校均规模,我省的校均规模还有一定的差距.云南普通高校随着学生的增多,教职工人数也有了较好的增加,而且2000年以后呈快速增长趋势.

3.云南高等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云南普通高校有了很好的发展,民办高等院校有了很好的发展,云南民办高校从无到有,而且发展很好,民办高校的在校人数和教师数也在不断增加,民办高校数从2004年5所增加到2008年15所,民办高校本专科在校生从2004年24464人增加到2008年78180人,教职工数从2004年的984人到2008年6859人,增长速度比普通高校的增长速度快,民办教育的良好发展很好的补充普通高校的不足,能使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更好的发展.

4.云南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教育实践家约翰斯通(DBJohnstone)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深刻地影响了我国的高等教育实践.同样影响了云南的高等教育的发展,1996年,云南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来源结构显得比较单一,85.09%的财政来源依靠省级和地方政府.2001年以后,情况也没有明显的改观.到了2007年,高等教育财政经费来源多元化的结构有所改善:政府财政投入所占比重下降到79.46%;主要是学杂费收入增加约占经费来源的16.73%.云南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念实践最显著成就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的高等育大众化发展.按照马丁特罗的“大众化”理论,中国在2002年底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这一时期,高等教育财政不断扩充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理念由“政府主导”转向“成本分担”的轨迹非常清晰;成本分担理念在我国的成功实践为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的理念带动云南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云南省高等教育财政体制存在的问题

1.学校资金来源较为单一,而且民间投入资金较少.我省高等教育投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两方面,从资金来源上看,存在着“两低两高”现象:在高等教育的资金构成上,政府投资占的比重高,民间投资占的比重较低;在高等教育的民间资金构成中,受教育者个人投资所占比重高,而法人投资所占比重低.民间投资规模相对偏低,尤其是民间投资严重不足.

2.教育经费配置不合理,教育资源浪费.高校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复高校和专业,规模效益差.现在很多高校,为了显示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特别喜欢新建一些大的教学楼或实验楼,有些领导则喜欢建一些体育馆等设施,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但这种副作用会比较大.对于高校的基本建设需要很多资金,这样高校就需要贷款解决经费问题,为高校带来了经济负担,而影响到高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术研究,盲目配置教育经费资源必将会使高校走下坡路,影响高校自身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3.生均教育经费不足.自从1999年国家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目标以来,云南的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展,主要表现为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学生数量的剧增.这从公平、公正角度而言,这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是由于高校在校人数的不断剧增,以及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没有和扩大了的高等规模成同比例增长,尽管政府财政性拨款总量逐年增长,但云南的高等生均教育经费还是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2008年国家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17256.89元,而云南省生均为13108.57元,生均相差4148.32元.相比西部各省,云南生均支出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在西部十省中云南省生均教育支出是第七位(如表),云南省的生均支出不足.


4.高等教育教育经费支出不合理.由于体制的原因,云南的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从生均教育支出结构情况来看,教育经费支出用于个人部分和公用部分的支出偏多,教育经费支出中的基建部分偏低.从西部十省的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的执行情况来看(如表):

2008年西部省份高等学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

从表中可以看出,云南高等教育经费支出中个人部分占得比例在西部十省中是较高的,排在第4位,公用部分也排在第4位,比例较高,公用部分和个人部分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高达99.4%,在西部省份中排第2,但基建支出只占总支出的0.6%.在云南现有的高等教育办学条件不高的情况下,基建拨款严重不足.从教育支出结构的总量来看,用于人员经费支出过多,而用于办事业的支出偏小.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反映在:高等教育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用于基本建设比例过少,用于人员费的支出比例偏大,体现在专项的投入不足和结构的不合理.

三、对云南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建议

1.强化政府财政拨款的主渠道作用

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事业”,这决定了政府必须在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上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虽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数量逐步增长,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的比例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甚至个别年份还有下降.尽管高等教育融资渠道多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无论如何政府都不能回避自己的责任.1998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首次世界教育大会明确指出:“不能减少高等教育的公共经费,也不能把大部分沉重负担转移给家庭,这只能加重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2.争取社会团体、个人、企业和校友多方面的捐赠.多年来,我国高校捐赠收入的比重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应借鉴英美等国家的先进经验,加强鼓励捐资助学的激励制度建设,提高捐赠收入在我国高等学校资金来源结构中的比例.建立公开、透明、高效的教育捐资管理组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使捐赠者清楚自己捐赠资金的投向和在高校所发挥的作用;大学自己对捐赠收入要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募捐委员会,定期拜访校友、社会团体和相关企业,不断扩展捐赠网络.

3.制定科学合理的学费政策.近年来,高校规模呈急剧扩大之势,国家财政资金很难满足这一发展需要,学费的征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教育资金的不足,减轻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但由于我国法律上对学费政策缺乏明确的规定,导致操作上的主观性、随意性和非规范性,大量贫困家庭的子女因高昂的学费被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