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春市农民增收途径与的调研报告

点赞:26777 浏览:1214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2010年吉林省委、长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富民工程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保持全国前列”的奋斗目标.笔者结合长春实际,围绕新形势下长春市农民增收的途径与对策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关 键 词:长春市;农民增收;途径;对策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1-0015-2

1长春市农民收入综合分析

长春市是农业比重较大的城市,农业人口413.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6%.一直以来,我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目标来抓,认真落实各项增收措施,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2009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662元,比2005年增加1482元,增长35.5%,年均增长7.9%.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已由过去以粮为主的单一渠道,形成了靠农业增效增收、靠牧业提质增量增收、靠劳务输出和二三产业增收、靠政策性增收和财产性增收等多路进财、多元增收的格局.在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构成中,以粮食为主的种植业收入704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为12.4%;畜牧业收入2070元,占36.5%;工资性收入1573元,占27.8%;政策性收入593元,占10.4%;财产性收入等其他增收722元,占22.9%.

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如下:

1.1落实惠农政策增收

2007-2009年三年来,全市共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惠农补贴资金约60亿元.其中,2009年达到24.5亿元,比上年增加3.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593元,比上年增加90元.

1.2发展产业增收

一是发展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实施“增产30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丰收,产量达到180亿斤的阶段性水平,登上了一个新台阶.二是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和棚膜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培育壮大20个特色经济作物园区,新增棚膜蔬菜面积19552亩,新建“省级棚膜蔬菜产业园区”15个.三是加快发展畜牧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快推进畜牧业提质扩能步伐,把动物防疫费纳入市、县两级公共财政,市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扶持资金,每年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400个.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农产品加工业千亿增产工程的组织实施,建设大项目,培育大龙头,打造千亿级产值的支柱产业.2009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655亿元,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市仅次于汽车工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能力和产值、农产品加工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关于长春市农民增收途径与的调研报告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畜牧业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3狠抓劳务增收

近年来,我市依据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紧紧抓住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用工需求紧张契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组织本地农民外出务工.同时,不断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绿证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每年开展技能培训10万人次,农业科技培训100万人次.2009年全市农村劳务输出总量达到100.7万人,劳务经济总收入达到77.2亿元,农民返乡创业2.6万人,带动就业18.8万人.

1.4发展县域经济增收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的“一化带三化”发展思路,深入实施县域突破战略,加快县域经济进位升级和经济强镇建设步伐.2009年,全市县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7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5%和45%.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达到54%.目前,全市68个建制镇建成区面积达到143.5km2,户籍人口达到44.75万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市省、市、县、乡四级推进村达到521个,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1.5发展农业产业化增收

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步建立完善公司与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市有70%多的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30多万人,年增加农民收入24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195个,成员达到6.8万人,带动农户13.2万户.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全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127家,实现交易额240多亿元,部级定点批发市场达到4家.专业批发市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产品流通、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长春市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分析

我市农民收入虽然实现了持续增长,但由于市场因素、环境因素、体制因素和自身因素等影响,农民增收还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呈现出农业转型期的明显特征.一是农民收入增速较慢.目前,我市农民人均收入年均递增只有7.9%.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相比偏低,与发达地区相比增速偏低.二是农民收入结构不理想.在我市农民收入构成中,种养业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非农收入所占比重不到30%.三是城乡收入差距仍然明显.1998年为1.88:1,2009年达到2.37: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不同地区的收入水平,也因区域位置的差异而不同,农民由于自身素质和经营状况不同,收入差距也进一步拉大.

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农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生产资料大幅度上涨,农业收益下降;农民综合素质较低,致富本领不强;农村金融环境仍不宽松,资金短缺问题仍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农业抗灾能力低;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对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拉动作用不强.

3长春市农民增收途径及对策

当前一个时期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增收的形势不容乐观,保持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但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市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基础,特别是国家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力度,积极扩大内需,努力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因此,要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目标,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再造农业新优势,稳定增加基础性收入;以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为重点,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重要支撑;以劳务经济为重点,拓宽农民就业增收渠道,快速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认真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不断改善农民增收的外部环境;努力构筑农民多渠道就业、多元化增收的格局,建立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主要目标是: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速要保持在10%以上,到2015年达到10000元.

主要对策措施:

3.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稳定增加基础性收入

加快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推进30亿斤粮食增产工程的实施,保持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向200亿斤的阶段性目标迈进.加快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和棚膜经济,重点抓好20个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和新增2万亩棚膜蔬菜项目建设,推动集约化、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扶持城郊发展以生态绿色、观光休闲、市场创汇、高科技示范为标志的高效益农业.按照建设畜牧业大市的目标要求,加快健康养殖小区建设,推进七大牧业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推进畜牧业提质扩能增效.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群体,全力推进十大加工体系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把农产品加工业打造成千亿级产值的支柱产业,建成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向世界级的农产品加工基地迈进.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2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重要支撑

要把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主线和关键之举.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长吉图开发的契机,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思想,突出发展县域工业,坚持投资拉动和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资源特色产业,坚持走园区化、集群式发展的路子,构筑新型县域工业体系,壮大县域经济.到2015年,县域工业化率由目前的34%提高到50%,提高16个百分点.注重发挥长春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构筑多元化的城镇化体系.突出抓好卫星城、县城、中心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注重提高城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向城镇转移,逐步构筑起长春市县城―中心镇渐次发展的城镇化体系.到2015年,城镇化率由目前的54%达到60%,提高6个百分点.


3.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劳务收入.坚持内转与外输并重,在搞好对外劳务输出的同时,搞好本地产业发育、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强吸纳就业的能力.认真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和回乡创业.加强农民就业怎么写作和权益保护,有关部门要联合行动,开展好为农民工转移就业怎么写作的“春风行动”,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整合农业、人社、教育等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各种培训资源,重点加强农村新生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每年培训10万人.要多辟渠道,广拓空间,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扩大农村就业.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要稳定在100万人以上,实现劳务收入的逐步增长.

3.4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线状跃升,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加合作社、带基地、连农户的经营模式,推进生产要素整合,建立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分享产业化经营收益.到2015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覆盖面要达到85%以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家庭经营向提高集约化水平转变,统一经营向提高组织化程度转变.到2015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00个,覆盖全市各乡村.

3.5努力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内需

重点抓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深入实施“新网工程”,建立农村现代流通怎么写作体系.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促进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协会等农村新型流通主体在产销衔接、搞活流通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组织开展好汽车下乡、“家电下乡”等活动,拉动农村消费市场.积极培育和发展名牌农产品,通过举办农业博览会,组织参加各种展洽会、农产品交易会,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引导消费观念的转变,在扩大生产性投入的同时,合理增加消费性支出.同时,还要引导农户增加积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6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以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和生态环境为重点,大力推进水利化、设施化、农机化建设,建立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体系、农业装备体系和生态体系,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重点谋划建设一批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农村水、电、路、汽、房以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承载能力和公共怎么写作能力.

3.7逐步完善农村资产市场化要素机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按照产权清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建立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探索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新形式,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增加农民土地收益.培育和规范农村房产流转市场,增加农民房屋财产收益.深化集体经济产权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收入.转变农民的投资理念,增强农民投资理财能力.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为农民提供实用的投资理财信息.

3.8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认真落实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倾斜.继续做好减负增收工作,积极化解农村债务,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怎么写作和农业政策性保险,努力为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创造宽松的环境.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大幅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公益性项目的财政投入.从长春市实际出发,要重点支持增产30亿斤粮食工程、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千亿工程、县域经济升级进位、经济强镇建设等一批深刻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简介:张振芳(1968-),女,吉林双阳人,长春市农民职业教育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和农学教学;刘红艳(1973-),女,长春市农业环境保护与农村能源站农艺师,研究方向:农学与农村能源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