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农林产业结构的调整

点赞:5871 浏览:205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我国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并且逐渐认识到了农林结构调整的意义和作用.与此同时农村地区资源供给与需求增长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因此,必须要在低碳经济下,对农林经济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农林区域布局以形成科学合理的农林产业结构.

低碳经济下农林产业结构的调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产业结构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关 键 词:低碳经济;农林经济;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S-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011-1

1我国农林经济发展的现状

1.1生产率低下,经济发展缓慢

因为在资源配置上国家长期的倾斜政策,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投资比重小,以至于一直以来我国农村的一直是自给自足的、家庭式的发展状况,生产率低下、技术落后、协作程度低,进而经济发展缓慢.

1.2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限

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两种途径.一种途径是进入农村工业,但是农村工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引有限.另一种途径就是进城打工,但因为我国城乡户籍制度和农民自身所人力资本不高,造成了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

1.3农村非农产业技术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发展水平低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比重大,并且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是典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式经济.一般乡镇企业是面向农村生产初级产品.因为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缺乏素质较高的人力资源,乡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不稳定,生产效率有限,刺激农村经济效力不强.

1.4城市化进程缓慢

一般来说,工业化伴随着城市化.然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过于严重.城市化水平的低下就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市的聚集的实现,不能发挥聚集经济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特别是制约第三产业的发展.

2低碳经济下农林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

低碳经济是一个社会、经济和技术的体系,比现有的体系能效高,温室气体的排放尤其是碳排放更低.同时低碳经济是一个过程,换句话说,甚至有些高碳的行业也有用低碳技术改造技术发展的问题.低碳经济下调整产业结构的基本原则:

2.1因地制宜原则

生产较依赖当地的资源条件,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调整产业结构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关键是清醒的认识本身的优劣势防止结构调整中的盲目性.

2.2市场导向原则

为了要实现商品的价值,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需要拿到市场进行交换.市场不需要的产品是谈不上有价值可言的.所以调整产业结构是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生产结构、品种结构和产品结构.

2.3经济效益原则

强调经济效益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必不可少的部分当前某些地区调整产业结构通常只片面强调高投入,高产出以及高科技,这样调整结构首先其经济效益通常不高,其次也不符合中国农村绝大多数农民没有高投入的能力的实际情况.所以调整产业结构一定要强调在经济效益上,确保农民能从调整产业结构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2.4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使资源能够得到永续利用,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不能只顾眼前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一生产结构必须是一种良性互补的结构,符合生态规律;第二采用的技术也必须符合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最后在高度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重视生态效益,同样的生态效益也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

3农林产业结构调整的创新途径分析

3.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逐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搞好土地、水利整理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以交通、供电、供水、通讯为重点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抓好农村道路建设,逐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其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基础设施条件.积极抓好土地流转工作的协调,规范土地租金,合理规划田块等,有效引导土地向种养大户流动,努力降低业主生产成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有利于农产品种植、加工和流通的软环境.

3.2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和特色农业

发掘优势资源,加快形成区域特色.每个地区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在结构调整工作中必须扬长避短、因地制宜.依据本地实际情况,培植本地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和特色农业.一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二是建设特色标准化示范基地,繁育、筛选优良品种,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水平和品质;三是依据本地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市场前景和地域特色的品种重点开发,加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四是保护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特色名牌产品;五是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对外开放.

3.3依靠可以进步,建设区域农产品商品基地

依靠现代科技的进步,创新工作机制.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要通过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和结构,有步骤、有计划地加强农产品商品基地的建设,围绕当地龙头企业、突出地区特点、连片规模化建立农产品基地,把商品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的发展和主导产业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

3.4培植龙头企业,推进产业化经营

抓好加工流通,注重产业延伸,要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当前,我国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水平不高,资产规模小,对生产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有限,防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不能适应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要加大技术、资金投入力度,提高产品综合利用水平和附加值,争取在农产品加工方面获得突破.

3.5增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增收意识

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确立不提高技能、没有技术就不可能稳定收入的新观念,确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新理念,确立竞争就业、自谋职业的新意识,提高接受和参加教育培训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