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零能耗

点赞:22441 浏览:1055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分析了我国建筑能耗的特点和现状,并介绍了太阳能在建筑中如何被更好的利用,节能空调从哪些方面可以进行改进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这些问题在日后的节能建筑中综合运用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 键 词:建筑能耗;节能空调;太阳能;评价

中图分类号:TU20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6-0306-1

0前言

建筑能耗一般指建筑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所消耗的总能量,不包括生产和经营性的能量消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常规能源日益匮乏,节能环保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主题,各国都在推行全方位降低能耗,因此零能耗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应用而生.在建筑零能耗风靡全球的时刻,也想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建筑能耗现状分析

我国约占全社会总耗能的46.7%,欧洲和美国约占全部能源消耗的40%,如何全面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日渐枯竭的传统一次性“矿物化石”能源依赖性已成为当务之急.其核心特点除了强调被动式节能设计外,将建筑能源需求转向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人们的建筑行为,为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寻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建筑发展至今,建筑能源消耗从零走到了.随着常规能源的匮乏,我们需要在不改变现在建筑室内舒适环境的情况下,使常规能源的消耗从回归到零.

我们知道,创建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中要重点抓好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天然采光、门窗隔热、墙体保温、节能空调、太阳能利用、水循环使用、“3R”材料利用等“绿色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实现建筑本身不消耗或少消耗常规能源、不产生或少产生废水废物、不无故浪费自然资源、不恶化自然环境的目标.

其中自然通风、建筑遮阳、天然采光、门窗隔热、墙体保温这些建筑节能技术已经很成熟了.在这些节能技术之上,如果想要保持一个舒适的室内环境,在室内外环境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付出一些能量,这些能量除了正常的损耗外,其余供给室内,来达到我们要求的室内环境.因此,要想保持最终的目的不变,我们依然要付出能量,只是现在的能量消耗,要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来代替煤、石油等常规能源.下面分别就太阳能的利用和节能空调进行阐述,分析其对建筑零能耗的巨大作用及现实中利用的弊端以及我们该努力的方向.

2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存在我们最普遍利用的两个方面:集热和光伏发电.国内的集热器已成为太阳能应用最为广泛、产业化最迅速的产业之一.在中国,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常规发电成本的6~8倍.无论对于企业还是百姓,如此高昂的电价谁都承受不起.

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但目前用来生产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原料――高纯度硅材料,95%以上靠从国外进口,而且加工过程中的高精度、高耗能、高污染,使晶体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另外,中国的太阳能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及使用条件的限制,使太阳能路灯的造价要比消耗普通电能多10倍以上,这还不包括更换蓄电池的费用.因此,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使用,配套设备的研究要跟上来,否则,“太阳能电厂”仍是都市里的“能源孤岛”,没有人敢效仿,因为一个自主发电、不消耗社会资源的企业,反而要为之承受消耗社会资源的成本.

3节能空调

节能空调顾名思义,消耗掉少量的能源,获得最大能量的空调,那么在现实中,节能空调从哪些方面来改进呢,我个人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

3.1中国自主研制制冷新产品

这类产品要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和先进性,符合低碳、绿色、环保的原则,能实现无级调速的多样化控制,根据室内负荷变化自动调整电机转速,达到最佳节能效果,比一般的风盘系统节能65%以上,这样的制冷末端新产品可以直接来应用.


3.2太阳能空调系统

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主要由太阳集热器和吸收式制冷机这两部分组成的.制得的冷量就是利用了太阳集热器为吸收式制冷机提供其发生器所需要的热媒水来提供的.但就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太阳能空调已初步进入实用阶段使用太阳能空调的用户依然在不断的增加,目前产品多是大型的溴化锂制冷机,只适合型空调.因此,研制小型的溴化锂或氨―水吸收式制冷机与太阳集热器配套实用并逐步进入家庭中使用.

(2)太阳能空调使用集热器的采光面积与空调建筑面积的配比受到限制,仅能适用于多层建筑.对此,目前正在研制可以产生水蒸气的真空管集热器,以便与蒸气型吸收式制冷机结合,来解决集热器与空调建筑面积的配比问题.

(3)太阳能空调系统的初投资依然偏高,仅适用于部分的富裕用户.为此,我们正在降低现有集热器的成本,使得更多的家庭具有使用太阳能空调的经济承受能力.只要克服以上的缺陷,就更大限度地发挥太阳能空调的作用.

4结论

总之,建筑零能耗要从建筑节能开始,我们要细分最终用户的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需求,研究先进的节能技术和配套设备,这需要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踏实的寻求和研究,而不是盲目的追求所谓的“新技术”却比使用常规能源承担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浪费.从而真正的由“低能耗”走向“微能耗”最终达到“零能耗”.

中国建筑零能耗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室内环境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