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加强物流学术与实践相结合

点赞:6709 浏览:228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伴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业呈现出不少新的特点,社会也对物流业提出了规模化、规范化等新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物流业必须进行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中国物流学会作为行业内的学术性研究组织,自成立以来在物流理论研究、标准化等一系列基础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

2006年11月,中国物流学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新一届领导班子.2007年是中国物流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开始工作的第一年,同时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对新一届物流学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此,中国物流学会新任会长何黎明接受了本刊的专访.

记者:中国物流学会一直在物流理论研究、标准制定、技术推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实现推动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新一届理事会在上述方面有哪些计划

何黎明:过去的五年,学会加大了物流标准制定、物流统计、人才教育与培训、理论研究等行业基础性工作的力度,并已初见成效.目前,我国物流学术研究无论成果的数量与质量、应用效果,还是物流研究机构的发展和研究人才的成长,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学会先后完成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财政部、国资委、科技部、教育部、劳动部和国家标准委等部委下达的30多个研究课题.如,《现代物流与科学发展观研究》、《物流标准化与现代物流业研究》、《促进我国物流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我国现代物流业整合问题研究》、《信息化与现代物流的发展研究》、《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关于整合汽车物流运力资源的研究》、《关于促进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财税政策研究》等,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理论参考.我们积极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建议和基础材料,参与国家“十一五”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的制定和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工作,为在国家五年规划中确立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为推动中国物流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今后,在物流学术理论研究方面,新一届理事会将继续鼓励各类研究机构结合自身情况,确立不同的研究方向,形成不同的研究特色;鼓励研究机构和人员承担国家及政府有关部门的研究项目,参与国家及地方政府物流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承接企业物流设计和咨询项目等.

在标准制定方面,学会将继续进行一些与物流标准制定相关的辅助性研究.按照2005年8月国家标准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中列出的308项物流标准规划制修订项目,截止到2006年底,已完成《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物流术语》和《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等标准的制修订;《物流中心作业通用规范》和《联运通用平托盘尺寸公差》等标准正在报批中.目前,进入国家标准委2007年国家标准计划立项项目(现正公示征求意见)的有多式联运、仓储安全管理、仓储作业规范等9项.此外,正式申报2007年度国家标准计划的30个项目涉及了仓库业务、冷链、生鲜、口岸、出版物、配送中心等众多领域的物流标准.

在新形势下加强物流学术与实践相结合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自动化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技术推动方面,学会将进一步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是当前学会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业内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2007年,物流学会要利用自身优势,扩大企业家入会数量,组织重点企业和院校、研究机构面对面座谈,请企业出题目,院校和研究机构做文章;要组织部分协作网成员单位和特约研究员,深入企业进行联合调研,联合攻关;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院校和企业“结对子”,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学会要做好牵线搭桥工作;要抓好产学研结合优秀案例的总结、宣传与推广.

记者:现阶段,我国的现代物流业正在快速发展.在您看来,这一发展过程对物流技术与装备产业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何黎明: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单列一节,标志着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在国家规划中得以确立,这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必然.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很快,很多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市场需求增长也很快,物流技术与装备业的发展也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借助现代物流快速发展的难得机遇,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求物流技术与装备业的发展必须与中国物流的整体发展水平及企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多样性,各个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差别很大,因此对物流技术与装备产业的要求也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体现:

1.要发展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与装备.现代化的物流作业需要现代化的物流技术与设备,但由于物流是一个系统,物流的怎么写作与技术水平也必须跟企业的实际情况相适应.从物流工程系统角度讲,并不意味着所有企业都需要采用最先进的物流设备,而是应该根据企业实际和市场需求,以先进适用为原则.目前,国内有一些企业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误区,盲目追求先进性,在选择物流设备方面不切实际,导致物流技术设备没有发挥必要作用,造成设备功能与企业资金的浪费;

2.要发展物流单元化技术与产品.国外物流专家普遍认为,以托盘为核心的物流单元化技术是提升物流效率的基点.单元化技术以标准化为核心,从最小的物品包装单元,到物流包装容器、托盘、集装箱等,组成多层次、标准化的物流系统,可以大大提高物流作业效率.同时,单元化技术也是物流现代化系统的最基础技术,对物流信息化、搬运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都至关重要:

3.要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化技术.现代物流发展的主要特点就是信息化,信息化是物流系统的灵魂,是贯穿物流各类功能性作业的主要技术手段,更是企业现代化的必然需求.物流信息化对自动识别技术、物流软件技术等都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4.要发展高效的物流自动化、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对于一些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制造企业,或者对于一些对生产作业自动化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发展高水平的物流自动化、机械化技术也是提高企业物流效率的必然要求.中国地域辽阔,企业的层次不同,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只有先进的自动化物流技术才能满足其需求.这和发展先进适用的物流技术装备原则并不矛盾.

上述几方面体现了现代物流的发展对物流技术与装备业提出的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的要求.

记者:中国物流学会将如何进一步推动物流技术的进步与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

何黎明:学会是学术团体,组织推动物流学术理论研究深入开展,是职能定位也是最基本的任务.学会要通过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联络和组织各方面专家学者,深入进行物流理论、管理和技术研究,强调基础性、超前性和实用性,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理论研究的创新体制.具体工作包括:

第一,进一步增强“物流学术年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已经连续举办5次.形成了比较好的运作模式,开始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今后年会工作的重点,不仅要在广度上扩大覆盖面,特别要注重论文质量的提高.人选年会的论文,特别是获奖论文,一定要能够达到国内一流的水平,把学术年会真正办成国内物流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

第二,把“中国物流专家论坛”做成专业品牌项目.论坛要继续保持对重点问题深入研讨的特色.在举办方式上不断创新,每次论坛要围绕当前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第三,更好地发挥“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并努力完成国家部委的物流研究课题.2006年学会首次自主设立了“学会研究课题”,今后要加强立项把关,保证研究方向的创新性;要加强评审,促使研究课题的质量不断提高;要加强推广,扩大课题成果的应用效果.同时,争取更多的学会课题列入国家或政府部门研究课题计划.

第四,办好各类科学研究奖项.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宝供物流奖”、“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优秀课题奖”和“物流信息化优秀案例奖”等,促进科学技术和理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此外,学会还将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当前,我国的物流学术理论研究总体上落后于国外,必须进一步开阔视野,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如,积极参加亚太物流联盟、国际采购联盟等同行业国际组织的工作,并发挥积极作用;认真组织、积极参与东北亚物流学会的工作,深化地区物流合作;扩大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组团参加相关的国际会议,并积极提交论文,争取进入国际著名的文献检索系统.同时,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物流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接待国外同行来访,继续组团出国考察,向国外同行开放我们的会议和活动.密切注视国外物流发展的趋势和物流理论研究的动向,消化吸收国外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成功经验,并结合国情推广应用.

记者:学会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体系,请您谈一谈今后学会将如何发挥行业相似度检测组织的作用,鼓励技术创新,并将更多的学术成果推向产业界,指导物流实践

何黎明:物流是一个复合性的新产业、新行业,需要研究的理论问题不少,学会要抓住其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物流理论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和推动物流实践的发展.因此,必须强调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体系,在实践中找题目,在理论上做文章,推广研究成果以指导物流实践.

总的来看,学会的研究工作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落后于实践.我们的研究、教学人员要深入企业,深入实际,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然后再指导实践.

今后,我们要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继续促进学科体系建设,结合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实际,对重点问题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现代物流业与怎么写作业关系研究,要明确现代物流业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

2.物流规划和政策研究,如何把“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措施落实到规划和政策层面,形成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

3.区域物流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天津滨海新区、泛珠三角、长三角、振兴东北、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以及“海峡两岸物流”、“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和“东北亚物流”等区域物流的研究;

4.行业物流研究,对生产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转型升级、业务外包的研究,特别注意对专业物流,如钢铁、石化、汽车、建材、危险品和冷链物流等重点行业及农业物流问题的研究;

5.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如供应链优化、供应链协作、供应链技术、供应链安全、全球供应链、供应链绩效考量等供应链方面的热点问题;

6.对前沿性的物流管理与技术的研究,如物流客户怎么写作、物流数据共享和全球一体化网络、需求计划和存货管理、精益制造与精益物流、物流采购及外包、RFID无线射频技术、仓储及物料处理等;

7.对行业发展的倾向性、苗头性重点问题的研究,特别要加强“诚信物流”以及行业自律等有关问题的研究;

8.对“通畅物流”、“绿色物流”、“应急物流”、“和谐物流”等物流环境的研究;

9.对国外企业“走进来”和我国企业“走出去”,我国物流领域对外开放以及由此引发的国家物流安全以及国外物流发展趋势的研究;

10.对物流标准化、统计信息、理论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行业基础工作和物流学科体系建设的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