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生长

点赞:14536 浏览:668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将结合北京师范大学株洲实验学校设计实践,阐述笔者对中学教学建筑的“实验性”在建筑设计中的认识.

关 键 词:实验性,园区细胞组织,生长:复合教学单元:校园精神

中图分类号:TU2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5-0113-02

“对于校园的精神来说,感觉到迷宫般的复杂性:对如何进入、穿越、离开、环绕一个空间能够进行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迈克尔.索金MichaelSorkin)

作为中国著名的师资摇篮――北京师范大学的培养平台已不仅仅局限于北京,其现代教育辐射力与影响力几乎遍及中国四方城镇乡村.北师大株洲实验中学的设计如何鼎承北师大建筑传统,而又不失当代校园精神,在设计之初,我们给自己提出了几个疑问:

实验学校“实验性”如何诠释

现代校园精神如何体现

历史传承何以表达

1 项目规模与概况

“北京师范大学株洲实验学校总体规划”设计选址于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黄河北路.基地占地面积约161.1hm2,由原株洲天台中学改扩建而成.项目设计在校学生规模4416人,其中小学部24班,960人,初中部30班,1440人,高中部42班,2016人.

2 实验学校的“实验性”何在

首先,我们意识到,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学校的“实验性”并不仅仅拘泥于教育体制与教学方式改革的实验性,同时在学校整体规划布局以及建筑构成特征方面也应该体现出构思与实施的“实验性”.

2.1 构思的“实验性”

总体规划打破传统性学校沿袭式布局,寻求以新的寓意性符号作为校园规划的主题元素“六边形”是生命细胞组织中的一个基本单细胞的几何形式,也是生命生长与繁衍的基本象征.以“六边形”作为校园建筑群及其群体空间构成的基本主题元素,寓意象征北京师范大学株洲实验学校成为时代人才摇篮的生命力,同时也体现中小学生在这个充满生机的校园里茁壮成长.

以蕴含健康生长繁衍的生命细胞六边形结构元素为母题,构成校园规划布局及其综合教学功能建筑群系统.

“六边形”符号在“北京师范大学株洲实验学校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中体现出具有鲜明特征的组团格局,便于组合、便于分期开发、便于管理、便于识别:同时,“六边形”符号并非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物理组合图形,而是体现空间稳定性、合理性、吉祥性的“园区细胞组织”结构,其空间形态在“北京师范大学株洲实验学校总体规划”空间组织结构体系中具有灵活连接、组合、对应的延伸节点,容易形成象征人类充满健康活力的生动构图,显现年轻学子成长的强健生命力.它通过群体有机组合可形成多边、多元的开放式围合型空间,适合园区内各分区多功能组团的成长型空间组织.由于各“六边形”组团根据功能组合而实行连接、对接、并联、串联,在比较和研究一系列校园组团单元基本尺度基础上,针对本校园整体规模设计确定一个面积为2050m~的“六边形组团”为基本开发单元.在园区的总体格局中,这种开发单元规模及尺度适宜于分期开发强度和园区物业管理.


“六边形”组团根据功能分区有机组织、体系扩展,从而形成基本单元――组合单元――功能组团――南北板块的系统层次结构.

2.2 实施的“实验性”

北京师范大学株洲实验学校总体规划以“六边形”设计母题,建筑与校区内道路、景观等布局均遵此来布局.进入北京师范大学株洲实验学校,可以感受到有规律性、有秩序感、有跃动力的空间氛围,一切归结为鼓励培养学生成才的“实验性”.首先体现在总体布局功能分区的明确性与秩序性.学生、老师以及其他使用者在校园内可以方便地识别并找到目的空间,其次是建筑空间柱网结构的灵活性.“六边形”空间柱网构成规整的大空间,因此根据功能要求变化或转化进行随时调节和灵活分隔,体现学校可持续性发展要求,空间的流动性和开放性使学校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区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在校区南北向设计了校区“中枢绿轴”与校区东向主入口广场相交,将园林、庭院与功能空间出入口穿插连接,同时分隔校区主要机动车道,同时各空间通过坡道、廊桥、架空风雨廊道和楼梯联系,既自成体系,又互不影响,便于人流在不同空间的流动和转换.

“实验性”生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图书馆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功能分区――行政办公区

此功能区位于校区的北侧,主要建筑为行政办公楼.行政办公楼邻近教学区,同时临近校区北侧入口,便于与外界交往,

教学区

此功能区位于校区中部,主要包括图书馆、高中部教学楼、初中部教学楼、中学部实验楼.教学区的建筑布局均衡舒展,采用通用结构,便于功能的通用性和拓展性.图书馆位于校区东部主人口中轴线上,西面与原有校区已建教学楼结合,实验楼利用原有校区已建教学楼改建而成,建筑风格与新建校区整体风格相统一,建筑群体之间形成绿地和庭院空间,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休息场所,

生活区

此功能区位于校区东南侧,主要包括是教师公寓、学生公寓、教工食堂、学生食堂.

体育运动区

此功能区位于校区的西北部,包括风雨操场(体育馆)、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室外游泳池、器械场地等设施.此功能区自成一区,在方便学生使用的同时,还可以对外怎么写作.

交通动线系统

北京师范大学株洲实验学校设计的动线系统为“功能分流制”――各行其道、各得其所.在所有室内外交通要道采用坡道、廊桥和廊道以建立无障碍人流动线系统,在教学楼局部首层架空,在保证视线畅通的同时,局部架空空间可用于学生休息、娱乐、交流以及自行车停放的空间.

3 生长的复合教学单元

传统的教学楼主体_只是以单一学习单元教室为主,缺乏师生交流与沟通的互动空间与场所,导致师生之间存在距离感.本设计的“六边形”空间单元根据功能分区有机组织、体系扩展,从而形成基本单元――复合单元――功能组团――南北板块的系统层次结构,将教学楼建筑导入“复合教学单元”体系.“复合教学单元”将教室、教师备课答疑与休息室(自备更衣室与洗手间)、学生活动室(年级组织与学生会)、储藏室、多功能室以及交通功能空间有机结合构成为一个整体,可以满足新时代中小学校实验教学的综合功能要求,同时这种复合功能空间单元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适应性素质.复合单元空间不仅是平面有机组合,同时可以生长为纵向多重多元功能空间组合体系,既可以提高多项功能空间的高密度有效经济组合度,同时因此简化结构体系而降低造价.学校单体建筑至群体建筑纵向空间以半层跃动,一方面可以适当避免年级组或不同课程组之间上课时的相互影响,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对于空间的感受性兴趣以及培养学生对于空间的感知性想象力.

4 可持续的校园精神

本项设计方案以“六边形”为母题布置建筑、景观、道路与绿化.建筑采用围合式布局,在不同的围合空间设计有不同功能的空间,例如主出入口、休息空间、运动空间等等.校区主体外部形态在立面风格、造型、材质、色彩的选用和处理上,均考虑将时代气息和北师大的百年文化传承以及湖湘文化特点有机结合,学校建筑群以色彩构成区别高中部、初中部与小学部:色彩是中小学生美学教育的基本常识课,色彩不仅仅只是通过课本才可以感知与学习的,其实,富于色彩变化构成的学校建筑群就是一部活生生的色彩美学教科书.学生每天在校园里受到色彩的耳濡目染与潜移默化,美学教育就是在如此丰富环境熏陶形成.在材质、色彩方面,采用灰砖墙,加强建筑的厚重感,以体现北师大的文化底蕴,同时力求创造富于时代精神,体现现代学子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