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

点赞:25618 浏览:1189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根据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要求,针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特征,结合管理学课程的性质,分析目前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出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的看法与建议.

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管理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怎么写作第一线需要的,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门应用型人才,即培养的人才应满足“职业上的合格性和适应性”两方面的实际要求.而管理学作为高职管理类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以及非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要满足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需要对高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一、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一)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所决定

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宜,重在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管理学课程理论的讲解应区别于本科教学强调知识系统性的特点,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责任心、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行为习惯.而目前高职管理学教学中,没有结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对理论内容进行有侧重点的教学,而是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多强调理论的掌握,忽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二)高职学生的特点所决定

高职学生与普通类高校学生相比,文化基础相对较弱,对理论学习难度大、兴趣低;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怕苦怕累,在独立生活能力、自主性、判断力、适应力等方面显得相对薄弱.但他们思想活跃,喜欢参与各种活动,比较重视参与校园科技和学术性文化活动,对各类专题讲座、校内外实践活动等有一定的兴趣.这就要求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理论讲解应通俗易懂,让学生参与教学,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培养.

(三)管理学课程的特点决定

管理学作为一门实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课程,是我们生活、工作及从事各种活动的指导思想、综合性文件,为各类专业性管理作方向性指导.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是培养管理人才的需要.

而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管理的基本理论,但在实践中不一定能准确运用它解决管理实际问题.这就要求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不能采用满堂灌输理论的方式,而应根据所讲理论,结合实际管理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时,能把握管理实践,并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中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使学生养成随时、随地用所学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四)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所决定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迫切需要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轨.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有利于企业对人才进行开发利用,具备实践能力,有利于缩短人才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工作的时间.这就要求管理学课程采用的方式、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目前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缺乏专业的针对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不管是管理专业还是非管理类专业都开设有管理学课程,讲授时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内容上进行合理取舍,在侧重点上区别对待.而目前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整理,不管对什么专业的学生,都讲一样的内容,而不考虑各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重在理论体系的完整,不符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二)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未能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直观、灵活、丰富、立体化的特点,在管理学教学中备受重视.而有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区别就是上课不需要再在黑板上板书,省事、卫生;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有课件看,可减轻备课的任务,只要把所讲的内容放到多媒体课件中,上课时照着多媒体课件上的内容读一读就完成任务;还有的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只重视演示课件内容,不重视过程讲解与重、难点分析,忽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还有部分教师所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就是课本内容的压缩,知识点的罗列,整个课件满满的都是文字,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三)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教法单一

为提高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满足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采用案例分析、参与活动、体验实际工作、交互讨论和模拟教学等实践教学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教学方法.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课堂上依然采用单一灌输理论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讲解,忽视实践教学.有的课堂上也进行案例分析,但选取的案例陈旧、缺乏针对性或案例的综合性较强,学生因缺乏实践经验而难以正确分析,起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对教学方法的使用仍然停留在教师完全主导的状态.

(四)进行管理学课程教学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为提高管理学课程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从事管理学教学的老师有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才能准确指导、参与管理学的实践教学活动.而高职院校从事管理学教学的多数教师缺乏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对企业管理本身感性认识不足,难以适应管理学实践教学的要求.

(五)管理学课程考核形式不能反映学生实践能力的大小

合适的考核形式能调动学生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管理学课程的考核依然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成绩(一般占70%)加平时表现成绩(占30%,包括出勤、作业完成、课堂表现、笔记等)来确定,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方式只能使学生注重理论的死记硬背,忽视实践能力的锻炼.

三、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路与对策

为适应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使高职毕业生毕业后能以最短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改进目前高职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提高高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一)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设计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同一门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讲授时,应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目标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有针对性的取舍,满足不同专业对课程内容的不同要求.如营销专业的学生,侧重于营销活动环境的分析、计划的制定,营销活动中团队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与人沟通、处理冲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并能进行活动控制.对会计专业的学生,侧重于预测、决策分析、控制等管理能力的培养.这样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的讲解,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有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较早进入职业角色定位,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二)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而采用的辅助教学手段,也是目前管理学课程教学中主要使用的手段,要认真研究,探讨,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1、管理学课程理论多,比较抽象,为了增加其直观性,在管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制作上,为了吸引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每次课开始之前设计管理经典故事,以文字或动画的形式设计,使学生带着兴趣与悬念进入课程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录像带、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探索建立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模式,以增强教学效果感染力,并要制作有利于学生学习与训练的助学课件,最终建立系统性、立体化的多媒体课件体系.

3、组织学生观看著名的管理专家讲座,如余世维管理学讲座,并让学生参与讨论,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习管理的经验,为以后参加工作积累可借鉴的经验.

4、根据课程内容,组织并指导学生自制学习课件,参与课堂教学,并进行评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实践性教学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1、组建课程模拟公司,培养团队精神.在全班通过总经理竞聘、成员自愿组合的方式(5-6人为一组),组建课程模拟公司,参与和怎么写作管理学课程教学的进行.根据课程的进行,制定公司活动计划、设计公司组织结构,并对公司人员进行工作安排,与内部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并对各项活动的进行情况实施监督.培养学生管理的能力.

2、运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思维创新.针对讲授中、案例中、学生身边的管理问题,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放开思路,大胆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解决方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进行角色扮演,增强感性认识.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给出一定的案例或要解决的管理问题,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也可轮流扮演),设身处地的分析与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学生从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分析与决策,以提高学生实际决策的技能.

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增强对理论的感性认识,增强对基础工作的了解及现场的把握.比如,在组织职能中,对人员的选聘,设计选聘情景剧,两个小组采用轮换的方式,分别担任招聘公司和应聘人员进行招聘活动.通过该活动进行,使学生把握招聘的程序及工作要求,同时提高应聘人员的竞聘能力.


4、与企业家面对面,接触管理实际.在课上或课外,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有条件时,直接访问企业家,组织学生与企业家对话活动.通过与企业家接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实际,了解实际管理岗位对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加深学生对管理实践的了解.

5、进行岗位见习,亲身感受管理实际.加强校企实习基地建设,有计划的安排学生轮流到共建企业的生产现场担任主力,在管理者的直接指导下亲自体验并处理管理工作.提高学生处理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

(四)建立全程的、多元化的管理学课程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全程的、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如全程、多样性的考核,一方面是考核时间的全程化,在课程整个学习过程中,每一阶段都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另一方面,考核空间全程化,不仅包括传统的教室内考核,也包括小组外出考察、小组讨论意见汇总、团队活动、课后作业考核等.最终评价按各个项目分别被赋于的不同比例进行综合评价.比例的确定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即增大实践教学比例.通过多元化考核,引导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的基础上,强化实际能力的培养,通过全程化考核,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对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符合十二五高职教育规划的要求,符合高职学生专业培养目标及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只有不断探索、改革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