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经济责任审计

点赞:19750 浏览:9198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如何开展好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个值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深入研究的复杂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践,总结了县级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县级经济责任审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困难问题;对策建议

县级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县级审计机关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据民政部网站2004年底统计数字,全国县级行政区划共有2862个.由此可见,县级经济责任审计覆盖范围之广,在整个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国从1984年开始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经过了厂长(经理)离任审计、承包经营责任审计,1994进入任期济责任审计阶段.历经二十多年,由探索起步逐步成熟完善,在促进对权力的制约监督、促进依法行政、促进对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知和关注.但在实践中发现县级经济责任审计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发展,必须引起重视,采取可行措施,加快研究和解决.

一、县级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审计成果利用不尽理想

1.审计配合机制有待完善.联席会议制度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存在着各部门之间缺乏衔接,信息渠道不通畅,各行其事的现象.

2.离任后审计居多,是一种事后行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组织部门和主管部门任用干部的参考价值大打折扣,对已升任或离任的领导干部触动不大,同时对审计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3.重查处、轻整改.致使相同的问题屡审屡犯,达不到促使被审计单位和个人整改、纠正的作用.

(二)经济责任审计法律法规滞后,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2008年4月,《经济责任审计条例(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2010年12月,两办出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但没有与之配套的全国通用的操作规程及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各地出台的经济责任审计规章制度各具特色,不同地区内容差别较大,无论在审计程序上、方法上,还是评价标准上都难以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的规范化,给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

(三)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矛盾依然突出

经济责任审计占审计项目总量的比重逐年递增,特别是在政府换届和集中调整干部时,审计任务更为繁重.大多数县级审计机关经济责任专职机构只有几个审计人员,除了要完成经济责任项目外,还要承担局里统一分配的其他审计项目.任务重,时间紧、人员少,为了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不得不采取突击审计的办法,给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埋下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四)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普遍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开展情况极不平衡,缺乏统一规范的审计工作程序和组织方式方法.在国家现行的法规中,没有给审计机关明确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这一职能,审计机关缺乏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执法资格.目前,大多数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乡镇农经站直接实施,部分乡镇农经站在机构改革中被撤并,有关人员移岗,留存的农经站审计人员少、素质不高,这些都制约了这项工作的实施和开展.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完善相关制度,加大成果运用力度

1.完善配合机制,推行经济责任审计责任追究制.明确规定从审计立项、审计实施到审计结果运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责任、义务、分工.并对不严格履行职责、不按程序执行、对移送案件不处理等行为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2.“届中审计”与“先审后离”相结合.可以克服“事后审计”的弊端,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防范作用,也可以对组织部门任用干部提供参考,督促被审计领导干部在职期间尽职尽责履行好职责,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推行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对被审计对象整改落实情况实施追踪监督,要求其以整改报告的形式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和审计建议落实情况进行答复,对不能立即整改的问题注明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审计整改落到实处,对“屡审屡犯”的现象也起到了较好的遏制作用.

出台统一的操作规程,科学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操作规程尤其是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极其重要,审计人员依据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领导干部进行评价、区分责任.应本着“求同存异、覆盖广泛”的原则,设置反映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资产管理活动、经济业务管理活动以及个人遵纪守法四个方面的指标体系.统一的指标体系建立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指标组合,选择适宜而实用的评价指标,进一步增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可操作性.

(三)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审计质量与效率,有效解决审计任务重与人员不足的矛盾

1.制定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计划

每年年底前,联席会议在审计部门及有关部门提交的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初步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干部监督管理、党风廉政建设等需要,充分考虑审计机关的实际承担能力等因素后,拟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经党委、政府同意后,以联席会议文件的形式加以确定,以书面形式委托审计机关具体实施.科学的计划,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有效解决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减少监管盲区,有计划、有重点、高效率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2.创新思路,研究开发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审计技术手段和工作效率

目前,有些县级审计机关尚未实现计算机审计,除了县级审计项目特点(大多为小型项目,审计量小)的客观原因外,主要原因为审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满足于现状.面对会计信息化的挑战,审计人员应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对一些大型项目,除了运用计算机审计提高工作效率外,应会熟练运用内部控制测试法等先进的审计方法.另外适当时候应该借助社会审计、内部审计的力量,相互支持、相互协调.

完善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城乡一体化及新农村建设步伐日益加快,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逐渐成为维护农民利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凝聚民心、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审计署2007年上半年围绕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依据、审计程序、审计结果运用等问题展开了一次调查.应根据调查情况,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执法主体、审计操作程序、评价标准和结果运用办法等,促进这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县级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十六字方针,研究总结新经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开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