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索工资的时间到底是多长?

点赞:3153 浏览:764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经常有一些打工者拿着追索工资(多数包括加班工资)的仲裁裁决书或法院判决书垂头丧气的找到律师事务所.看看这些法律文书的理由基本上都是:申请人提起仲裁,自拖欠工资起已经超过60天的仲裁时效,决定驳回申请人的仲裁请求.看来,仲裁员及法官的认识仍然是万紫千红各不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都严重伤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追索工资的时间到底是多长?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劳动法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下面,就对仲裁时效的理解结合一些司法实践说明一下:

《劳动法》第82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那么,何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对该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几年,审判实践中的普遍做法是参照一般民事案件的处理原则,即从当事人发现或者应当发现自己权益受侵害之日,也就是说,从工资被拖欠之日起计算60天.

第二阶段:2006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93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对下列情形,视为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的“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一)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支付工资争议,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已经书面通知劳动者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送达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用人单位不能证明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二)因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产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不能证明劳动者收到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书面通知时间的,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三)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产生的支付工资、经济补偿金、福利待遇等争议,劳动者能够证明用人单位承诺支付的时间为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后的具体日期的,用人单位承诺支付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劳动者不能证明的,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第二条规定:拖欠工资争议,劳动者申请仲裁时劳动关系仍然存续,用人单位以劳动者申请仲裁超过六十日为由主张不再支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用人单位能够证明劳动者已经收到拒付工资的书面通知的除外.

此时,仲裁时效有了重大发展: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可以随时讨要工资,不存在仲裁时效问题.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后,单位如果有承诺或拒绝支付工资的通知的,以收到通知及承诺支付的时间为起点计算60日.如果没有承诺或拒绝支付工资的通知的,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之日为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计算60天.

第三阶段:把劳动法规定的仲裁时效延长为一年,起算点与第二阶段基本相同,并且还加入了时效中断、中止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因此,自2008年5月1日以后发生的劳动争议,就不存在60天仲裁实效问题了.(摘自110资料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