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体现出人文性与综合性

点赞:4263 浏览:109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学方法在于科学地探究,教育的宗旨在于形成人的良好素质,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采提高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能动地学习.

关 键 词:人文性综合性思考

在全球都在呼唤“让学生学会学习”的信息时代,语文教学的这种封闭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根据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石氐砺能力.

1、关注社会.社会生活中的语文是丰富多彩、包罗万象的,将这一资源引入语文教学是必然的趋势.

教学人教版小教语文第三册积累运用口语交际《动脑解决问题》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是怎么解决的,再给学生介绍5,12汶川大地震的事情,灾情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援助,全国各地给地震灾区捐助了许多救灾物资.各族同胞如此关心灾区人民,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同时你想对因受灾成为孤儿的小朋友们说些什么

人教版第五册第31课《难忘的八个子》,文章主要写了伦纳德老师用爱深深打动了一个残疾儿童的心.我在组织教学时,先让学生说说老师是怎样用爱打动儿童的心的.其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我希望你是我女儿”这八个宇让“我”难忘,再让学生说说读了这篇文章最打动你的是什么最后我再告诉孩子们世界不仅有很多残疾人应该去关爱,还有大批的爱滋病患者需要人们的关爱,让同学们说说自己怎么去关心需要关爱的人

以上两课都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怎么写作于社会,让他们明白语文课很了不起,是生活中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这样将会促使他们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关注生活.语文学习,只有把重视实践和运用结合起来,才能形成能力,才能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是有用的.学好了语文,就能解决好许多实际问题.

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我要求学生抽时间多看看课外书,每天坚持观看一个电视节目.但家长认为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孩子们都向老师诉苦.这时,我就让他们动脑想想,并且写一次日记,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让家长签字.结果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同意了,学生的心情好多了,语文成绩也猛然飞增.

人教版第五册《我的弟弟小萝卜头》一课,主要写了“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在十分恶劣的环境里认真学习.为了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并受到思想教育,我让学生写了一篇我和“小萝卜头”比童年的日记.同时,也让学生动手找找能激励自己学习的名言警句,让他们每人轮流写在黑板的右上角,每天激励自己.这个做法帮助学生们改掉了不想动脑、不想动手的坏毛病.

3、构建课内外联系.课外是阅读的广阔空间,只有课外阅读才可以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因而,重视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对此,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有了明确的量化指标.所以,我向学生推荐各种课外书让他们阅读,而且每天早读前抽几分钟时间,让一个学生讲故事或讲新闻,经过一段时间,果然应验了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课外阅读方面,我特别要求学生读一些名人故事,让他们懂得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对自己和他人甚至小动物的生命格外珍惜.从马加爵杀人案到北京郊外一名28岁的女生被人刺了18刀,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不治而亡,以及接二连三的学生因为小事而的事件,使我们不得不正视我国学生的现状,其中一点就是许多人心理不健全,尤为严重的是生命意识的淡薄乃至缺失.所以,从这一点考虑,构建课内外联系是必不可少的.

4、沟通学科间的联系.打通学科间的壁垒,沟通学科间的联系.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应用绘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尤其是学了古诗,让学生把诗中所描写的意境画下来,作文周记中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门课.好多同学写我喜欢信息课,我喜欢英语课等.同时,让同学们写清喜欢的原因以及自己怎样喜欢.这一要求,无意中培养了同学们能以相同的热情去学好各门课程.同学们最感兴趣的是在学习与历史有关的课文时,老师在上课前给他们讲解历史故事.苏霍姆林斯基说:“要让儿童记的东西,首先必须是生动有趣的东西.”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成有趣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如教学《我的小萝卜头》、《手术台就是阵地》等课文,我都以讲解历史故事导课.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把语文课与历史课自然地结合起来.所以,语文课不能只教语文书.而是要沟通学科间的联系.


一、选择正确的探究对象

课程结构要适应地区差别,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就必须充分发挥地方、学校、教师乃至学生及学生家长等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主题作用.学校和老师要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学生熟悉的动植物作为探究的对象.而不必完全依照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活动.

二、创造巧妙的探究情境

科学探究教学方法应是以发现问题为突破口,以解决问题且的,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发现,一个适台探究问题至少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需要学生进行解释并能够为学生所解释的问题:二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如:在进行有关食物链和生态平衡单元教学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讲述这样一段故事“许多年前,在西南部的山里有很多鹿,它们的数量一直变化不大,山里还有狼.从城镇里来的某些人目睹狼群咬到了鹿群里的两只小鹿,非常震惊,结果发动了一场灭狼运动.使人们惊奇的是:在灭狼运动以后的几年里,鹿的数量反而明显地减少了.既然狼是鹿的天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毫无疑问,这一问题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情趣.

小学语文教学应体现出人文性与综合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语文学习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实施正确的探究过程

在当前的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明显增强,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整理.有时,只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稍加分析整理,就会发现它们原来是同一类问题.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实际上是在肯定和鼓励学生乐于提问的行为,这不仅能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提问质量.

另外,有不少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学习活动时.怕戴上“牵着学生走”的帽子,而不敢指导.其实,科学探究学习活动虽然注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忽视和离开这一点也就谈不上是探究学习),但由于学生受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他们在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四、事后展开充分研讨

科学探究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认真研讨.因为研讨能使学生的概念水平发展到更高层次,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化.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分组研讨与实验小组为单位来进行,再由各实验小组汇报研讨结果,然后教师帮助汇总全班研讨的信息.在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学生探究后都有许多话要说,而学生对各种现象的理解不尽相同,这样就激起了许多争论.教师要重视每位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认真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