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因

点赞:2943 浏览:69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独立学院毕业生面临企业歧视和国家进一步加大扩招规模的现状,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本文旨在对造成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进行剖析,为以后在实践中就业难题提供参考.

关 键 词:独立学院;扩招;大众教育;有业不就

中图分类号:G6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8-0064-01

在全国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陕西省12所独立学院毕业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陕西是个教育大省,人才相对较多,且加上西部大都市的荣耀,每年人才涌进量几乎都在增加.陕西独立学院大部分的招生对象是省内学生,他们恋家心理较重,毕业后都希望留在西安发展,这更加重了陕西省解决就业压力的负担.因此加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帮助他们充分就业,进一步完善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和就业指导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为缓解国内矛盾,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

陕西独立学院学生就业难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高等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造成陕西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高等教育政策

(一)规模急剧扩大的大众化高等教育

基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四大目标的高校扩招[1]反而导致当前就业压力扩大.国家从原来的扫盲教育发展成现在的高等教育为大众教育,周济形容为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发展.不可否认,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是改变我国落后面貌的必然选择.但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力水平较低.迅速大量培养人才以达到迅速提高科学技术含量的目的是不现实的,反而造成现在的劳动力过剩.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可以看出招生规模还在扩大.陕西独立学院数也由2006年的4所增加到现在的12所.未来若干年,毕业生供大于求的根本状况不会改变.选择扩招并非国家没有注意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然而教育必须服从经济建设大局和人才培养长期战略.

(二)产业化的高等教育

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在办学初期就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急功近利化的教育,使得教育工作者只顾眼前利益,不从长远发展考虑,脱离工作实际,很难培养出适合市场的人才.这种状况体现在了诸多方面,比如,将大力宣传作为提高学院知名度的途径之一;只顾扩大校舍,而在教学设备上的投入尽可能的压缩;达到学籍处理的学生只要交钱就可以免留级而继续学习;教师的待遇长时间得不到提高;各种手段营销本校的学生,但不用管售后质量.教育的产业化导致人才素质降低.虽然目前陕西独立学院招生形式的良好[2],但以盈利为目的的教育终究是不会得到社会的好感和认可的.

(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独立学院还是个新生事物[3],而陕西独立学院更是刚刚起步,他们在发展初期首先遇到的就是资金困难.现行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教育部直属院校占有绝对优势的教育资源,而独立学院却只能靠学费维持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学生的教育资源匮乏,学校的环境较差.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独立学校在发展上困难重重,社会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质量认识大打折扣,部分企业直接拒绝接受独立学院毕业生.

二、当前独立学院教学模式及就业体系的不足

首先,独立学院在探索自身教学发展模式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既不能照搬二本教学模式,更不能效仿专科教育,这种定位是难以把握的.由于现在独立学院的教育模式既不像高职注重实践,也不像本科注重理论,故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不太适应现在企业的需求.

其次,由于是新兴院校,独立学院就业指导怎么写作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各项工作刚起步,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无优势可谈的独立学院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只能把自己相对的劣势暴露出来.学生对于学校的就业指导开设的课程和提供的怎么写作的不认可,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导致了就业认知氛围的恶性循环.

三、社会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认识不够

高等教育从99年开始扩招到现在过去十多年了,其性质发生了本质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恢复高考后的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大学生是千里挑一.而现在高校林立,大学生遍布各行各业.现在的高等教育已经属于大众教育,高等教育已经不是高回报的投资了,而是高投资低回报.但国家和政府没有及时在改变大众的高等教育观念上做出足够多的宣传和引导,舆论引导比高等教育要滞后得多.当高等教育成为大众教育的时候,社会还极力期望每个大学毕业生还像以前那样受到普遍认可是完全不可能的了.

四、社会腐败导致了就业公平性受到了极大挑战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中比二本一本学生受更多的社会关系因素影响,学生靠家庭关系找到合适的工作表面上看是增加了就业,是有效益的事,但危害更大,首先在实质上,企业在安排人员时并不会严格把关人才素质,而是能将就就可以,这必然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人才培养的过程曲折,消耗也大,其次,影响社会风气,歪曲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就是比爹.第三,学习无用论滋生,差学生等着不劳而获,好学生自暴自弃,产生心理问题,这必然导致学校学风整体下降.

五、有业不就现象时有发生[4]

当前部分大学生就业心态的浮躁和高期望是造成有业不就的主要原因.这体现在(1)90后独立学院学生由于从小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个性普遍较强,自我意识重,不甘于落后,因此碰到不太满意的单位不会选择将就,眼高手低的现象严重;(2)在基层和农村,需要大量合格的、接受良好教育的教师、医务人员还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然而,农村缺乏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总理说,就业不仅关系到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到一个人的尊严.花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深造,然后去农村发展,首先在尊严上不被认可,其次国家对这样的大学生并没有给于更多关怀和帮助;(3)大部分城市整体工资标准相对于房价和消费来水平偏低,对大学生未来生活形成了不小冲击,导致部分学生有业不就;(4)不少企业由于规模小,人员少,福利待遇、工作环境差等原因被学生认为是没有发展空间而遭冷遇.另外还有少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关系较好,工作可选性较大,因此持观望态度.

结论

虽然目前就业形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不满,但笔者认为,中国目前的大众化教育是今后走向精英化教育的基础和垫脚石,当代饱受就业压力的大学生之痛只是为了未来中国走向教育强国而做出的必要牺牲.三五十年以后,人们就会深刻的体会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奠基工程,当代人所作出的贡献和牺牲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