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教育改革思路

点赞:32150 浏览:1535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研究生教育在科技开发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全面分析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索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思路.

关 键 词:研究生教育;改革思路;新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8631(2011)03-0078-02

一、引言

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以全面提高质量为发展目标,调动广大研究生、导师和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广泛参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生教育质量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只有将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终极目标,才能保证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1].

研究生教育应尊重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人价值,注重研究生主体意识、主体能力的培养,激发研究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以人为本是新发展观的核心,实施以人为本的研究生教育是人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研究生招生和教学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在招生制度方面,年龄、第一学历等因素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学生求学的权利,而考研面试中的各种不良现象屡见不鲜,很多有志专心搞研究的学生却由于外语等公共课的限制不能入学.在课程制度方面,有的高校更多的是注重完成教学任务,课程设置上不考虑学生的未来发展,缺乏创新知识的理论学习,学生自主选课也不够灵活.在教学管理方面,导师对学生的指导频率与范围没有一个合理的章法,个别导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放任自流,课后不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在指导学生的方式上往往把导师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不从学生的兴趣来考虑,压制了研究生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制度方面,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外语水平,对于综合素质的考察较少.

(二)研究生培养模式难以满足高层次人才的要求

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尚存差距.博士研究生教育过于注重培养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学术型人才,在知识创新方面的培养力度严重不足.硕士生培养目前更多地以攻读学术型学位为主,而应用型、复合型学位的研究生培养相对不足.许多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计划不能及时更新,在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提倡多学科共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高校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在培养手段上尽管一直强调进行改革和创新、调整课程设置,但实际效果还不够.据北大2006年8月公布的研究生教育状况调查中,有56.9%的硕士生导师和47.8%的博士生导师认为研究生质量在下降,那么研究生对教育现状的满意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三)研究生师资力量和水平亟待提高

经历连续多年的大规模扩招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师资条件已显不足,研究生导师数量紧张、队伍结构不合理、水平层次不齐等.按照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学专家潘懋元教授的推断结论,较合理的研究生与导师的比例应是7:l[2],樊明成学者进而推断认为博士生教育的生师比应为4.7:1左右,每名导师指导的博士生应低于5名[3];香港各大学为了保证教育质量,规定每位导师指导的研究生不得超过5人[4],在教育最发达的美国,每名导师所带的博士生为2至3名[5].而我国部分高校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甚至有的导师在毕业答辩时叫不出自己学生的名字.从学缘结构上看,许多高校的学科,一大部分导师是在本校获得最后学位的,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不利于不同学术思想的碰撞,最终将制约学科发展的活力.

(四)研究生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我国研究生的数量在国际上应该说是较多的,但是质量却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比.博士教育开展20多年来尚未出现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发现或技术发明.西方著名大学的研究生和博士生要完成一项科研项目,基本上都要花费至少几年的时间进行潜心钻研,而我国的研究生整天为完成科研硬性要求,四处筹集版面费,联络关系发表论文,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甚是少见.研究生教育既是培养高层人才的阵地,也是吸纳全球一流人才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是通过研究生教育加大国内人才培养力度,通过研究生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吸纳高层人才.而我国的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培养效果有差别,有些高校还盲目引进国外师资和留学生,不仅没有提高教育质量,形成跨文化科研交流的氛围,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

三、改革思路探索

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

在研究生教育制度改革中,应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研究生的发展和教育需求为根本目的.

1.招生制度改革

招生制度改革,应充分尊重学生自由选择入学年龄和阶段的权利,立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全面、客观、准确地考察学生,保证学生在正式进行研究生学习时具备必要的知识基础和学术研究能力,体现出为学生未来发展怎么写作的思想.

2.课程制度改革

课程制度改革,要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注重研究生的发展需要和充分尊重研究生的自主选课权两方面.课程设置既要有本专业所必修的基础课,又要开设相应的跨学科课程,制定相对灵活的课程计划,让学生拥有一定程度的自由选择机会,允许学生跨系、跨校选修课程,并给予相应学分.使学生在自我选择中增强其主观能动性,把学习、研究与兴趣结合起来.

3.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导师对学生的指导频率与范围,应以满足研究生需要为准则,既不过多干涉他们的学习,也不能不负责任、放任自流,应在他们产生困惑疑问时给予合理的引导与建议.同时在指导方式上也不把观点强加给学生,从观念与思维上予以启发,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与判断中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4.评价制度改革

评价制度改革,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特点,无论在对学生入学资格的考核还是对学生课程作业和论文的评价上,都应强调学生的未来发展需要和综合素质考察,特别要注重学生的作业或论文是否拥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之处,调动与引导学生独立个性的发挥.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导师队伍

研究生培养质量与导师的学术水平和课题内容有直接关系.应建立一支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善于创新,能适应新时期科学发展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将导师的遴选与考核结合起来,强调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不能惟资历高低进行评级,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予以停招研究生或免除研究生导师资格.考核内容应包括责任意识、行为规范、科研水平和研究生论文的质量等.培养年轻有为的人才充实导师队伍,他们精力充沛、创新精神强,是导师群体的中流砥柱.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吸引国外著名学校的博士毕业生回国工作,促进导师队伍的多元化和年轻化.要建立和完善导师小组制度,根据研究生的素质和特点、具体的培养目标和要求、研究方向及参与的研究任务等,确定以其指导教师为主、其他相关导师共同培养的指导小组,确保定期指导,通过学术交流,发挥集体的智慧来培养研究生,弥补单一导师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使他们能够博采众长.

以国际化为导向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教育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是培养高层优秀人才的必然选择.教育国际化有很多形式,包括互派留学生、互派访问学者、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办学、合作科研、联合培养、出国考察等.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来分析,应该着手做好:规范国内外的学历认证制度,鼓励国内高校与国外有实力的大学开展研究生教育合作,杜绝不求质量只求海归名声的培养方式;关注国外各领域的研究热点,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各高等院校应建立博士生学术交流基金,支持博士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博士生参与国际间的合作研究,扩大我国博士学位在国际上的影响;扩大培养外国留学生的学科,特别是新兴、交叉、高新技术学科领域以及留学生所在国急需发展的学科,不断提高外国留学生的来源.

四、结论

中国研究生教育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其培养质量对国家的知识创新影响深远.为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工作者以及全社会应携起手来,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提升其培养质量,为我国的知识创新以及科教兴国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