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拿农民工的标准衡量大学生就业

点赞:28727 浏览:13163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眼下又到了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期,国务院在京召开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会议,新华社记者就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专访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4月25日新华社)专访中,该负责人说了一段很新鲜的话:“不上大学也要就业,如果没有经过高等教育的文化、技能培养,可能就业能力总体上还要低些,那么这些孩子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说它新鲜,是因为很少有教育官员以这样的逆向思维解读目前引起公众强烈不满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乍一想,该负责人的提醒不无道理,对大多数农村孩子来说,如果不上大学,等待他们的命运要么是种田,要么加入数以亿计的进城务工群体.与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挣扎地位比起来,大学生就业确实就不那么“苦难深重”了――这是从该负责人的“不上大学压力更大”很容易引申出来的观点.而这背后的潜台词无非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大学生该庆幸啦,要安贫乐道,不要怪这怪那的等可细细思量,“不上大学压力更大”的说辞却有替教育部门推卸责任的嫌疑,因为农民工找工作和大学生就业是没有可比性的.我没有歧视农民工的意思,而是想说:仅从投入产出比看,大学生和农民工就分属两个不同的范畴.

与农民工找工难相对应的是他们几乎没有金钱与时间的投入,大多数人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全凭一身力气碰运气,如果无法在城里立足,大不了回家种田.对他们来说,不损失什么,谈不上投入产出的问题.大学生就不同了,寒窗苦读十几年不说,仅4年的学费,对普通家庭都是相当沉重的负担.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哪个大学生家长不希望孩子毕业后能找到体面、高薪的好工作?遗憾的是,严峻的就业市场粉碎了大学生及家长的美好预期,大学生擦鞋、当搓澡工等新闻层出不穷,公众能不困惑并质问吗?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涉及国家教育投入、教育产业化、高度行政化的高校管理体制消耗大量经费等体制性与政策性的调整与纠偏,不是教育部门一己之力就可完成的.作为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媒体呼吁公众要理性教育投资,更新就业观念,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能由此避重就轻,用一些“新鲜”的说辞,有意无意间将教育部门应负的责任推脱掉.这样的说辞不仅显示出管理者的无能,更会增加公众的怨气,对解决问题是没有一点好处的.

1论文
不要拿农民工的标准衡量大学生就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