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经济管理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点赞:26273 浏览:1197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伏羲华八卦,是我国文字的雏形;文王演周易,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开端,《周易》这部最古老的经典,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周易》是我国文化的源头活水之一,古代对其不分《经》与《传》合称为《周易》.《周易》最早是供给最高国家阶层占筮之用的,但同时《周易》又是我国经济管理学思想的重要源头,包含着丰富管理学思想.从现代经济管理学的观点来看,《周易》的管理思想是一种与科学管理交相辉映的人文管理,其中蕴含着的管理学思想的观念,在今天看来,仍不失其借鉴意义.

经济管理一词古所未有,然《系辞》所提之“理财”,实与今日经济管理之义相当.围绕着理财,《周易》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管理原理,现依次论述如下:

第一,观象制器的原理.语出《系辞》:“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易经中有的卦名本身就取自器物,如鼎和井等,卦爻辞中更有缶、圭、弧、舆、金车、大车等多种人造器具.《系辞》作者记述了刳木为舟、剡木为辑、断木为杵等各种工具发明的情况,赞颂这些发明对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的重大作用,并明确提出了观象制器的原则.这一原则的要义在于人类社会要不断地进步,人类生活要不断地改善,就必须不断地创制器物,发明各种器具,而新器具的创制,新产品的发明,需要仿效观察客观的物象和事象,需要通过和各种自然现象接触碰撞来提高发明的智慧,激发创造的灵感.历史证明,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演进,都伴随着新器物的创制、新产品的发明,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内容的丰富,生活条件的便利,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经济的高速发展,生产效率的大幅度增长,都离不开器物的创制改进,特别是新工具新产品的创造发明.时至今日,创制器物、发明工具,仍然是现代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动源之一,优秀高明的企业家也往往把相当精力甚或主要精力放在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上,将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乃至关键一环,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美国的比尔盖茨等著名企业家莫不如此.

《周易》经济管理学思想的现代意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经济管理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第二,备物致用的原理.见于《系辞》上传第十一章:“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这里的圣人主要指创制书契、宫室等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为人类带来普遍利益的大智慧者、大德者.备物致用是说提前准备好物品,以便需要时予以使用,如防不测之弓矢,防水之堤坝,防地震之设施,战争中之预备队,防火之消防车等皆属此类.立成器以为天下利,意为制立完好的器具,在社会上普遍推广使用,以使普天之下获得利益.这一原则体现了经济管理中计划的重要性,办事要留有余地,对各种情况特别是不测情况的发生要提前有所考虑、有所准备.计划作为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其可贵之处即在未雨绸缪,如同《象》强调的“作事谋始”,而不能等情况发生之后临时抱佛脚.经济管理中各种预备金之必不可少,其原因亦在于此.

第三,劳民劝相的原理.人类的生产活动、经营活动,虽有单独进行者,但多为群体性活动,群体性活动少不了分工协作,而分工协作之优劣,特别是协作产生的规模效益之大小,关键在于管理者如何进行协调.《井卦大象》的“劳民劝相”,正是有见于此而提出的重要经济管理原则.《井卦》上为坎水,下为巽木,有木上有水之象.近年出土之古井底部皆置有四方形木框,亦见井之木上有水,实有所据.井非一人之力所能成,井之利益亦非一人所独享,造井必须民众共同劳动,协作互助,始能共成造井之功,同享井之利益.就此而言,井是人类群体性劳作的产物,又是人类经济生活中利益一致、有福同享的典型体现.君子效法此象,推而广之,在劳民之时,特别是群体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劝勉民众要同心协力、相互帮助.这一原则实质上属于现代管理学上的协调原则,彰显了管理的协调职能,不仅有协调各个个体之间活动的作用,而且有协调个体利益分配和福泽同享的意义,有助于人们认识群体的共同利益,有助于发挥企业的团队精神和规模效能,在经济管理,特别是企业管理中,至今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第四,养贤养民的原理.一个好的经济管理者,不能只管不养,也不能只养不管.养中有管,管中有养,才能更好地管.就此而言,养乃各种管理题中应有之义.《序卦》日:“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实际见到颐养对管理的极端重要性,颐卦大象则提出“养贤以及万民”之说,主张对贤才良士和广大民众厚加养育,程颐更由此发挥出养生、养形、养德、养人的四养理念:“动息节宣,以养生也;饮食衣服、以养形也;威仪行义,以养德也;推己及物,以养人也.”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仅应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需要,给予各种人才以优厚的待遇,而且要通过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养成良好的德性,同时也应注意员工的服饰仪容,使员工和企业保持良好的外部形象,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进而更好地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工作,以达致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第五,称物平施的原理.语出《谦象》:“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如何分配财物,是经济管理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不同群体乃至各个个体的切身利益.《易传》认为财物分配贵在公平,其前提是对财物有一个全面精确的称量.既承认不同利益主体的所得差别,不能搞绝对平均主义,也不能由于分配不公而造成贫富悬殊的局面.必要时减损财产过多的一方,增益财产过少的一方,做到大体平衡.这一公平分配的原则,既不是平均而不公,更不是殊差而不平,而是承认差异的大致平衡,是严防殊差的基本公平.承认差异方能发挥强者能者的积极性,大体公平方能保证广大民众特别是弱者的基本所需.这不仅有助于个体之间以及群体之间的利益协调,也有助于化解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因分配引起的纠纷或矛盾,增强团体内部或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

第六,施禄及下的原理.见之于《象》:“泽上于天,央.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央卦上兑下乾,兑为泽在上,乾为天而居下.君子仿效此象,应将禄泽施于下级或一般民众,而不应以高贵的德位自居,贪其所得而不施于下民.这一原则是高度重视民众利益并予以实施的原则.管理者也往往是位高禄厚者,其中有视不义之财为浮云者,有正确对待财物而合理享用者,其间也有贪财而不厌者,如果贪得无厌而大肆受贿索贿,大肆挥霍浪费,势必发展至侵吞民众财产的程度,自然无施禄及下可言.这一原则也是正确处理管理层内部上下级关系的原则,更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利益兼得的原则.安于高位,不考虑下属利益,不懂得施禄及下的管理者,很可能是一个寡头式的、失于苛刻的管理者,至少不是一个高明的管理者.那些处处为自己打算,置下级和民众利益于不顾的在上者、管理者,不仅不可能真正搞好经营管理,最终还有可能被民众所遗弃.正确实施这一原则有助于协调群体内部上下级的关系,有助于上下左右同心同德,携手并进.


第七,节以制度的原理.语出《节彖》:“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节卦本身有节制、节俭之义,《易传》由此发挥出节制则有序,无节则失序的理念,认为天地的节制,形成春夏秋冬四季有秩序的更替.要管理好经济,也必须订立各种规章制度,有了制度做保障,将制度作为管理、使用财产的客观依据,就可以不损伤社会财产,也可以不妨害广大民众,满足广大民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充分发挥民众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保证民众安心地进行各种生产活动.实践证明,制定适宜的规章制度,特别是财务财会制度,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而不伤财不害民,既是构建经济制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又是制定和施行经济制度的基本目标所在.

第八,市场交易的原理.市场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与写卖双方的利益直接相连,而且关系到商品的正常流通甚至整个国计民生.《系辞》最先论述了市场的重要性:“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日中为市意即设立市场要选择适宜的时间,致天下之民是讲市场的主体,聚天下之货指明了市场的基本特征,交易而退则说明了市场操作的基本方法,交易不仅包括物品与物品的相互交换,更包括物品与货币的相互交换,各得其所则指明了市场交易的根本目的.对市场交易原则作如此全面的论述,这在中国文化典籍中属于首次,在同时的国外文献中也不多见.特别是各得其所不仅表明市场交易的互利和公平特征,而且蕴涵着所有经济活动的共同精神,让市场交易的双方,甚至经济活动的各方各得其所应得,各得其所可得,各得其所能得.时至今日,各得其所仍应是整个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各级各类经济管理者仍需把各得其所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

第九,至日闭关的原理.见于《复大象》:“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复卦下为坤地,上为震雷,有雷在地中之象.复卦五阴之下一个阳爻,又象征一阳来复之冬至日.一阳初动,万物将生而未生,故于此时闭塞关卡,商人旅客皆不予放行.闭关自以设关为前提,闭关而商旅不行,同时意味着开关而商旅畅行无阻,在边关或城门设立关卡,并通过开关与闭关,自觉调节商人旅客的贸易观光活动,使其与自然时序相顺应,中国古代管理商贸活动水平之高,于此可见一斑.

第十,对时育物的原理.语出《无妄彖》:“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天下雷行,乃震动发生之象,万物之所赋予皆无有差妄,此时人应积极主动地仿效自然,顺合天时,培育万物,使万物茂盛生长,各得其宜.如果说对时说明了管理活动顺应客观律则的重要性,那么积极主动地培育万物,顺应时序的变化,按照物产的本有习性,培之育之生之长之,则体现了人在管理万物中的主观能动性.理财必先生财,而对时育物正是生财的最佳手段,也是形成生财、理财、用财良性循环,保证经济管理卓有成效、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除此之外,《周易》中还积累了大量的关于管理者修养方面的方法.如提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惩恶戒忿”,“果行育德”等多方面的要求,这些要求是我国古代管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直到今天仍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周易》的经济管理学思想观念比较朦胧,但观点并不游移,虽属感性认识,理论色彩较淡,但所体现的理性思维确是明晰的,虽比较原始,却有着高屋建瓴之势.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