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建筑设计企业规模劣势之内生性***

点赞:24026 浏览:107951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国内城市化的发展,建筑设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是从快速成长起来的中小建筑设计企业的整体状况来看,由于规模较小,相对于大型设计机构存在着“规模小、效益低、竞争力弱”的现状.

然而,当前国外的设计机构以中小型为主,比如美国95%的建筑事务所在50人以下.本文关注设计集群内中小建筑设计企业内生的规模较小所带来的劣势,并希望在产业集群的协作或战略联盟的层面求解.

一、中小建筑设计企业的定义

本文所指建筑设计企业泛指与建筑设计相关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装饰设计等行业内的包含专业设计资质及以咨询和顾问为主的设计公司、设计院等设计机构.

建设部对于企业规模的划分认为人数300人以下为中小型企业.有观点认为,组织管理模式也可以作为大型与中小型设计企业的划分依据.本文认为,以人数、产值、管理模式来划分中小建筑设计企业均具有其合理性,但是产值数在行业景气影响下处于波动状态,管理模式又难以准确界定,人数依然应该成为一个易于衡量的决定方面.随着设计工具和方法的发展,设计单位的效率大大提高,人数逐渐小型化.依据大型综合设计院中的基本单元(如设计所或设计室)的规模常常为40~100人,本文认为将设计人数100人作为中小设计企业的分界线较为合理.

二、中小设计企业面临的比较劣势

建筑行业投入的资金巨大,业主对于设计质量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然而现阶段,国内的业主在选择设计单位时往往关注企业的规模而忽略了业务的专业程度及怎么写作的周到.于是,中小建筑设计企业就面临着尴尬的现状:相对高投入和低产出,在与大型设计公司或跨国巨型公司竞争的时候处于不利的境地.

首先,中小设计企业由于其品牌影响力小于大型设计公司,,在同样的条件下难以得到应聘者的青睐,为了招聘到同样技术水平-的员工,往往需要付出更高的薪资或创造更好的条件,其次,国内很多业主在选择设计单位的时候以外在的形象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只有技术力量和敬业精神而缺乏形象包装的中小设计公司常常被评价为“皮包公司”.第三,相关部门对于设计资质的管理尽管已经逐渐趋于开放,但是与在美国一个注册建筑师就可以成立一个与设计公司相比仍存在较高的门槛.这就使得人数较少、项目较小的中小设计企业在单位产值上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大大超过大型设计公司.

除了以上投入的问题,在产出方面也面临一系列难题:难以获得大型项目、缺乏品牌溢价、不规范业主的费用拖欠等问题.首先,大型项目意味着设计费总额较高和较高的利润.由于前述原因这样的项目难以青睐中小型设计公司.在设计收费单价上面,中小型设计公司一般都低于大型设计公司.曾经有一个中型设计公司在与业主谈设计合同的时候,业主明确提出尽管由同样的一批设计师做设计,如果用某大型设计院的牌子就可以收到100元每平方米的设计费,如果使用这个公司自己的品牌则只能收到90元每平方米.此外,中小型设计企业还要频频面对一些不规范业主的恶意拖欠甚至赖账,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追讨途径和专职收款人员,只能不了了之.这些都导致中小设计企业的产出大打折扣,从而阻碍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

相对而言,国外已经走过了对于“面子”的重视,例如CCTV在采访安德鲁事务所的时候发现这个曾经设计了2008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设计公司处于一个2层的低层住宅内,但是公司规模的微小并没有阻碍他们成为国际知名的设计公司.对于中小建筑设计企业的宽容态度,使得这些国外的同行可以专注于其核心技术的钻研,从而做专做强形成与大型设计机构的和谐共存.

三、规模劣势下的灰色生存现象

在生存过程中.为了应对规模劣势所带来的不利条件,中小建筑设计企业常常采用各种方法以节省成本,在狭缝中寻求生存发展空间,有时候这些方式甚至游走在法规和道德的边缘.比如:违规的挂靠与转包盛行,“洋”头衔的检测外企泛滥失去诚信,难以根除的盗版专业软件等.

建筑设计中的挂靠行为是指中小企业或个人依靠有资质的企业承接经营业务,被挂靠方提供资质、手续,而挂靠方提供实际的经营和技术怎么写作工作,并将收入交由,被挂靠方按照事先的约定进行分配.尽管,这种行为历来被大部分的法律法规所禁止,但是这种行为屡禁不止.其原因在于挂靠方和被挂靠方具有自己的利益驱动.从中小建筑设计企业角度来说,其设计业务的挂靠主要看中了被挂靠单位的资质或品牌.从而获取自己无法获得的机会.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有很多中小建筑设计企业事实上具有足够的设计实力,但是受到资质门槛过高的限制或品牌知名度不高难以得到信任,在此情况下所采用的不得已的办法.

注册一个海外的离岸公司是中小建筑企业装点门面的一个有效手段.注册一个欧美或香港的公司只需要支付公司4000~6000元费,每年再支付相应数额的年检费用.这些挂着洋名的“某某国际”尽管可能注册在英属维京群岛,从老总到员工可能从来就没有去过那里一趟,但是利用真外企在中国没有资质的现实情况,利用国人对外企的盲目崇拜,这些在国外一个项目也没有的“外企”,在国内却如鱼得水.不过.随着国内建筑市场的日渐成熟,这种带有表演和欺骗特征的手段也渐渐失去了市场.

专业建筑设计软件是设计企业的重要工具.可在当前的设计工作中,相当大比例的公司使用盗版软件,其中中小建筑设计企业使用的比例更高.当然,中小企业的利润率低加上正版设计软件的定价过高是盗版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与版权机构的查处方式及覆盖范围也有很重要的关系.公路货运的超载导致不超载就没有利润,但是超载产生的利润中有一定比例是用来缴纳罚款的.建筑设计中盗版软件的使用与此问题较为相似,查处不力导致软件定价过高,再导致盗版的大量使用.在使用盗版软件中,中小建筑设计企业也承担着一旦查获被处罚的压力及缺乏正版软件技术支持的缺点.这些压力要超出大型设计公司所面临的情况.

中小建筑设计企业规模劣势之内生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建筑设计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四、规模劣势的内生根源

所谓的中小设计企业的规模劣势当然是相对于大型设计企业的规模优势带来的比较劣势.与中小设计企业的规模劣势相反,大型设计企业的规模优势在于较大的生产规模带来的较高利润.从传统经济学及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中均可以看出规模在一定程度的扩大会带来显著的优势.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认为,劳动中的分工提高了工人的劳动技巧和熟练程度,节约了由于变换工作而浪费的时间.只有在大型设计机构中具有一定规模的批量设计才有可能形成这种分工,这可以作为规模优势的古典经济学解释.与此类似.依据马歇尔的理论可以认为,大型建筑设计机构专业机构和专门技术工种的划分使得设计工作的运转资源和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形成“内部规模经济”,促进规模报酬的产生.马克思的大规模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理论也讲述了同样的道理.而保罗A萨缪尔森(PaulASamuelson)和科斯等人则从交易成本的理论,通过企业的规模扩大,设计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免除了市场信息、谈判和签约等交易成本,可以达到提高利润的目的.

除此之外,大型企业还常常享有相伴其规模而来的品牌溢价,能够获取高额的回报.这些都是中小建筑设计企业所缺乏的.

五、规模劣势的

规模较小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对于大型建筑设计公司的劣势是中小企业的先天不足.这种比较劣势只有通过规模的扩张向大企业的规模经营方向发展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体规模的扩张主要有两种方式:1,企业自身规模的滚动成长:2,兼并其他企业或者被兼并.然而第一种方式除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之外,仅从发展周期上就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慢速发展的企业容易成为“慢鱼”而被吃掉.第二种方式采用兼并与被兼并的形式进行整合,尽管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小企业规模扩张的重要道路,但是建筑设计由于其具有重要创新依赖的知识密集型怎么写作业的特性,使得简单的兼并或被兼并的扩张模式难以真正形成整合的力量,产生“消化不良”的窘境.在缺乏内部协调的简单的规模整合反而容易带来大型企业存在着的外部不经济性.

以上两种规模扩张的方式尽管是中小企业成长的较为常见的方式.但是却存在着周期长及成本高的特点,很容易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还没有来得及成长就失去先机.相对而言,结合松散、组建快速、充分保留自身经营独立性的松散组合体较容易做到快速的抢占先机,从而占据市场的制高点,发挥原先中小企业的灵活特征.事实上,中小建筑设计企业具有相对大型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优势.比如:扁平化结构带来的高效率的优势,人员数量带来的成本压力较小,业务转型及命令执行的相对顺畅等.中小建筑设计企业的扩张联合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种扩张联合应该以一种更加开放和灵活的姿态,在充分发挥规模优势的同时不能损害中小建筑企业的原有活力.


近年来的实践发现,产业集群是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可以避免由于大型企业的外部不经济性.通过群体协同效应获得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把大小不等的各厂商和各类机构联成一个有效的产业网络,对资源进行了结构性整合,有利于中小企业克服以上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和障碍,是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有效产业组织.利用集群优势可以回避中小建筑设计企业由于规模不足而具有的先天劣势,由于空间集聚或产业链上下游联系而产生紧密关联的建筑设计企业,可以通过紧密的协作而非低价竞争产生集群合力.

从其他行业的发展经验看来,高度专业化的产业集聚会引导诸多中小企业迅速形成竞争力,如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家用电器等行业,江苏的环太湖地区纺织等行业,浙江宁波、温州等地区的服装等行业和福建闽东地区的电器、制鞋等行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的动态联合不仅给整体的集群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同时对于其中的个体发展也可以形成多赢的局面.这些对于建筑设计行业不无借鉴.

六、小结

面对大型设计机构的竞争,尤其是国外大型企业的进入,中小建筑设计企业生存的空间受到剧烈的压缩.选择开放性联合的发展战略,能够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强化品牌影响力,既体现经营柔性,又体现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性,以此来改善和发挥中小建筑设计企业的联合竞争能力,集群中联合的合力或许能够转变中小建筑设计企业比较劣势,成为快速发展的动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