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标兵造林模范

点赞:9762 浏览:426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杜芳秀先进事迹及简历

杜芳秀,1954年出生在吴起县长城乡白于山区腹地的东洼村,1972年,应征入伍,由于表现突出,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受团嘉奖5次.1974年4月,光荣地加入中国.1977年4月由于在军训时脊椎受伤,康复后离开部队.

1981年,家住当时定边县胡尖山公社的姨父、姨姨没儿没女,年老体弱,无人照料,他和妻子商量后,带着刚满两岁的孩子,落户到定边县胡尖山公社黄伙场村.1983年到1988年首次在家乡试种黄芪和甘草获得成功,随后一直从事洋芋、葵花等农副产品的购销.1996年在北京做荞麦皮及床上用品生意,1997年返乡开始造林绿化事业.

2001年7月,创立定边县秀海荒山治理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一直将“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改善生态、多种经营、滚动发展、造福百姓”作为发展的宗旨.以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以治理水土流失为核心,以退耕还林舍饲养殖为重点,走“公司+农户”的经营路子,将公司和群众的利益紧密的连在一起,充分调动广大群众造林绿化、禁牧退耕的积极性.

目前公司养殖肉驴60头,生猪存栏200头,白绒山羊200只,2005年公司创建年产10吨的黄酒生产厂,养殖厂和黄酒厂现有固定职工86人.公司成立以来规模迅速发展,由成立时的一个乡、7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431户农户发展到现在的7个乡镇、35个行政村、211个自然村,1365户农户的联营体,区域面积达136平方公里.累计造林种草12.55万亩,其中荒山造林10.88万亩,使238座荒山变绿,退耕还林草16670.3亩,建立采种基地300亩,苗圃基地669亩.

2000年,杜芳秀获得全国绿化奖杯,2003年被省人事厅、林业厅授予造林模范称号,2005年7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党员带头致富人”称号,2007年3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防沙治沙标兵”,2007年4月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2008年11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三北防护林建设突出贡献者”称号.

陕西的地图,形如一尊慷慨请缨的跪姿秦佣.俑像双揖的拳头,就是榆林市定边县.这里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鄂尔多斯荒漠草原过渡地带,中部白于山横亘东西,辐射南北,将全县分为两大地貌类型:南部为白于山区丘陵沟壑区,北部为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滩区.

定边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多风、夏干旱、秋阴雨、冬严寒,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20毫米.独特的气候环境决定这里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里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重点区域.先后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等生态工程.杜芳秀就生活在这里.

一个绿色的理想

1954年农历腊月,杜芳秀出生在吴起县长城乡白于山区腹地的东洼村的一个贫穷的农家,家中兄弟五人.童年生活非常艰苦,缺衣少食,条件根本不允许他有入学的机会.那时农村做饭的燃料主要靠柴火,可五六十年代,村里农家做饭的主要燃料是牲畜粪便.12岁的杜芳秀常常为家里做饭的燃料发愁,为搞到点儿牛羊粪,他们弟兄几人翻山越岭,不辞劳苦,因为点牛羊粪有时还和其他的小朋友大打出手.当时年幼的杜芳秀就想,这么广漠的土地为什么不多多栽些树呢等树长大了,修剪下来的枝叶,不就解决做饭的燃料问题吗于是他们弟兄几人在他13岁那年春天,在他家乡的最高山头上栽了五棵杨树.那时只是出于对生计的需求,他就把栽几棵树,能搞点柴火烧作为他的理想.这就是他树立的人生的第一个理想,这个理想是他现在从事的事业的最初理想,一个绿色的理想.

寻梦的路

1972年,19岁的他应征入伍,由于表现突出,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受团嘉奖5次.1974年4月,光荣地加入中国.1977年4月由于在军训时脊椎受伤,康复后不得不离开部队.

1981年,家住当时定边县胡尖山公社的姨父、姨姨没儿没女,年老体弱,无人照料,他和妻子商量后,带着刚满两岁的孩子,落户到定边县胡尖山公社黄伙场村.

黄伙场村坐落在白于山区深处,这里人口稀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仅有一条勉强可走的畜力车道路通往外界.他来到这里后看到当地条件和他的出生地差不多,荒山、荒沟很多,杜芳秀一直就喜欢栽树,现在看着满眼的荒山、荒沟,他就又一次和妻子栽起了树.黄伙场村的农民先是不理,后来又不解,种那么多树干啥杜芳秀回答说,我们爱栽树.村长问他,到处栽树,那树长大了,连地也不是成他的了杜芳秀笑答,地是国家的、集体的,树栽在谁家地头算谁家的也行.村长点点头,那好,那你想怎样种就怎样种吧,只要不种在现耕地就行.就这样几年下来,杜芳秀夫妇把黄伙场村周围许多荒山、荒坡都栽上了树.杜芳秀说,只要砍点树苗子,功夫钱不就够了嘛.


1983年,具有商业眼光的他在乡政府所在地,开了第一家小饭馆.到1988年,挣了1万多元后,他首先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试种320亩黄芪、甘草.第三年秋季,仅黄芪就净挣2万多元.

有了资金,他向村上申请承包一座四面是沟,很像一座孤岛的荒山.这座荒山共2200亩,花了22000元,分两期承包了这座荒山,期限30年,雇用农民工当年就全部栽种了杨柳、柠条、木瓜、椿树和药材.而这笔承包费,他没有交到农民手中,在全乡各村还处在没有通照明电时,他先用6000元承包费为村里架设低压电线路,让村里人用上电,使有限的钱用在了关键地方.

1994年秋,定边县及周边地区遭受了几十年未遇的暴雨侵袭,他所住的营盘山水库,洪水迅速聚集,即将漫顶.接到警报后,时任村民兵连连长、抢险队长的他与几十个民兵赶到现场,抢险抗洪.由于长时间浸泡,曾在部队受伤的腰部疼痛难忍,无法行动.不久,他因为在北京看病,发现做荞麦皮可以赚钱,便在北京做起了荞麦皮生意.

1997年,他在电视、报纸上看到总书记发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的号召,再加上国家“退耕还林,以粮代赈”的政策出台,他童年时的绿色梦想又一次萌动了.咱们回去种树,他对妻子说.妻子非常不理解,他则耐心地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角度对妻子讲解,并动情地说:“咱那里贫穷,白于山区缺水、缺林,可那里有多少土地啊!怎就不能养活人再说姨夫、姨姨年岁大了,生活自理也困难,没有人照顾不行,咱们不能对不起老人.还有咱种了那么多的树,在树地再套种药材,我这些年一直想,怎就不能以山养山呢”“以山养山”这种思维虽不先进,但对于白于山区的老百姓讲,何尝不是多少代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呢!

敢叫荒山成林海

1998年,他带着做荞麦皮生意赚下的36万元又回到了黄伙场村,1999年1月份,他向集体承包了2200亩荒山,一年之内全部栽上树苗.这年冬季,杜芳秀望着连绵的大山,想起同村吕世友的母亲临终嘱托他帮助吕世友的话,他对吕世友说:“兄弟,咱俩虽不是亲威,但你要相信我,跟着我干吧!”吕世友时年30岁,但他从20岁起,在不到10年中,年轻的妻子、多病的母亲和祖父祖母相继离去,这4个亲人的治疗及丧葬费用,加之他续娶婆姨,不仅花完他家的积蓄,还欠下近10万元的债务.杜芳秀让他退耕还林,吕世友一次性退了110余亩耕地,全部栽上树.如今的吕世友,5间明亮的房屋,家用三轮车、摩托车、两头骡子、四孔酿黄酒的窑洞、20多头猪,他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他说:“我是杜芳秀联户造林第一家,从1999年至今年,我每年收入三四万元,这两年,国家退耕还林补助和养殖业、种药材、做黄酒等几项收入,每年可收入五六万元,如果不是杜芳秀,我根本无法生活”.

治沙标兵造林模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荒山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为了让全村农户都能与他干这一事业,2000年他又承包了1万亩荒山,并在冬闲季节走家串户动员大家与他一起承包荒山,走套种绿化、种草养殖的路子,经过一段时间酝酿与商议,周边30多户农民与他联户承包荒山3.1万亩.这年7月,在学庄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登记注册了“定边县秀海荒山治理有限责任公司”,没有办公设备,没有交通工具,只有两孔窑洞和一颗颗滚烫的心.窑洞门前贴着他着自编写的对联:“誓将秃岭变绿洲、敢叫荒山成林海”.

公司成立了,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并把他的个人行为转变为集体行为,这是一次“质”的飞跃.公司以“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改善生态、多种经营、滚动发展、造福百姓”为宗旨,以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以退耕还林、舍饲养殖为起点.按照“公司+农户”的模式,将公司和群众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广大群众造林绿化、禁牧退耕的积极性.

公司已成立,目标也已明确,但如何组织更多的农民加入,这已成了一件大事,于是,他每天骑辆旧摩托车走村串户,动员群众来开会.听说开会,许多农民不愿来,说杜芳秀又不是政府,他开什么会杜芳秀一看不行,只好写只羊,让人家给炖上,再写几瓶白酒,说请大家吃羊肉,喝酒.酒也喝着,话也拉着,一份份协议也就悄然签出了.但在酒足肉饱之后,也有几个养羊大户,却借酒劲大声嚷嚷:把山都栽树了,让我们到哪里放羊仅2002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协助下,前后召开了类似这样的会议100多场次,有一个村开会竟有11次之多.尽管这样,还有不少群众不愿参与,他用身边的人和事作比较,宣扬退耕还林多种经营的好处,经过努力,广大农民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几十里外赶来与公司联户承包.

为了建立公司与农户紧密相关的合作机制,使荒山变绿,群众有好的效益,公司出台了一系列让利于联户的措施,在合作形式上采取村集体、农户签订合同,增加了群众的可信度,而分配方法则采取公司+农户按1∶1∶8的比例分配收益,农户不负担任何费用,办公费、种苗等开支都由公司抽取的那一部分支出,从根本上实现了让利于联户.2000-2001年国家退耕还林补助粮款下来后,他没有按合同上提取管护费的5%,却一分不留地全部分给农户,许多农民在感激之余,制作了六面锦旗,敲锣打鼓送到杜芳秀家中,锦旗上赫然写着:“牺牲个人利益,一心为了群众”.这就是一名普通员的高尚情操和品德.

截至目前,杜芳秀的公司由原来的7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431户农户,发展成为涉及周边7个乡镇35个行政村,211个自然村,1565户农民的联营体,累计造林种草135443亩,其中荒山造林118773亩,使238座荒山变绿,退耕还林16670亩,建立采种基地300亩,育苗基地669亩,还办了黄酒加工厂.另外,在累计10多年时间里,他自己投资治理了165座荒山,共57000多亩.为方便治理,方便当地群众,他还投资近6万元,在山上修通了13公里的环山公路.

他为了绿化荒山,改善山区农民的生存环境做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也得到了一定的荣誉.1995年6月,被原榆林地委、行署评为劳动模范,2000年获得全国绿化奖杯,2003年被省人事厅、林业厅授予造林模范称号,2005年7月,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党员带头致富人”称号,2007年3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防沙治沙标兵”,2007年4月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2008年11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三北防护林建设突出贡献者”称号.

这些年,因为绿化造林,他不仅花完了自己的积蓄,妻子开烟酒百货门市的收入和儿子的工资,还欠债120多万元.去年春季,仅承包的10.3万亩荒山补值和5000亩“三北”四期工程,便给农民工开工资28.6万元.造林种草,退耕还林使成千上万农民受益,仅胶泥口村的30余户村民,每年给杜芳秀打工,平均每人每年挣4000多元,有不少原在银川等地打工的农民返回家乡给杜芳秀干.他们说,外地挣下钱要不来,老杜很实在,不管他自己多么困难,从不欠栽树的工钱.黄伙场村支书说,老杜这个人,为绿化荒山,苦了他自己,帮了多数人,舍小家,为大家,群众都很佩服他.

最近,杜芳秀和他的公司承包了县城东边长城林场的沙地15500亩,投资25万元修通9公里,计划建一个设施齐全有50户农民组成的移民新村,并在公司所在地东边建成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种苗基地.目前,两个项目已经投资动工兴建.此外,为了改善定边县城气候环境,杜芳秀和他的公司已经申报在县城东西两侧各种植1万亩针叶树种生态林业基地,至2006年11月,已种植了近5000亩.

这就是杜芳秀,一个朴实的农民,用他的一腔热血,铸造着他的绿色理想,将自己的一切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西部大开发的热浪中,用一个员的情操,默默地为西部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做着贡献.

定边县秀海荒山治理有限责任公司

定边县秀海荒山治理有限责任公司于2001年7月成立,近年来公司一直将“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改善生态、多种经营、滚动发展、造福百姓”作为发展的宗旨.以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以治理水土流失为核心,以退耕还林舍饲养殖为重点,走“公司+农户”的经营路子,将公司和群众的利益紧密的连在一起,充分调动广大群众造林绿化、禁牧退耕.公司成立以来规模迅速发展,由成立时的一个乡、7个行政村、28个自然村、431户农户发展到现在的7个乡镇、35个行政村、211个自然村,1365户农户的联营体,区域面积达136平方公里.累计造林种草12.55万亩,其中荒山造林10.88万亩,使238座荒山变绿,退耕还林草16670.3亩,建立采种基地300亩,苗圃基地669亩.

公司总经理杜芳秀,1954年生,退伍军人,党员,1983年到1988年首次在胡尖山试种黄芪和甘草获得成功,随后一直从事洋芋、葵花等农副产品购销.1996年在北京做荞麦皮及床上用品生意,1997年返乡开始造林绿化事业.2000年获得全国绿化杯奖,2003年被省人事厅、林业厅授予造林模范称号,2005年7月,被陕西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党员带头致富人”称号,2006年6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防沙治沙标兵”,2007年4月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2008年11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三北防护林建设突出贡献者”称号.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