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

点赞:27943 浏览:13023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深化经济学教学改革是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出发,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三方面提出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改革思路.

关 键 词: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经济学科.作为经济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及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它专业课学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由于西方经济学在学术规范上采用数学模型研究经济现象,提出经济理论,是最偏重于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在学科特点上即具有自然科学逻辑上的严谨性,又具有社会科学思维上的开放性,是一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因此,深化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提高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在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以及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学科建设中具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从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出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三方面提出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质量的改革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在教学目的上,处理好技术与思想的关系

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什么,这是每个经济学教师必须面对和明确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涉及到西方经济学课程特点准确理解和把握.经济学不是一门科学,至少不是一门严密的科学.经济学在其科学性方面至少存在两点不足:首先,由于经济现象特别复杂,经济现象的度量成本很高,或数据质量存在问题,经济过程不具备完全可重复性,难以采用可控实验研究,具有实证检验不确定性;其次,经济学家在面对经济问题的时候,需要大量发表规范性意见,而规范性意见往往涉及价值判断,不具有纯粹科学性.所以经济学从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方式或分析工具,因而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与一般课程不同,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后面所体现出的思考方法,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要“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在这一点上,凯恩斯说得很明确:“经济理论并未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它不是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导出正确的结论”

由于西方经济学在学术规范上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对经济规律进行研究并建立经济理论,而国内本科的西方经济学课时较少,一般限制在51―102学时范围内,较少的课时限制就使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面临一个选择:是注重经济思想的传播和经济思维训练还是注重经济过程的数学分析.现阶段我们大部分的西方经济学教材选择了注重技术即数学表达式的教材模式,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遵循教材,没有对经济学思想进行深入的讲解与挖掘,选择以几何方式为主、高等数学为辅的教学模式,甚至在经济教学中,把经济学课讲成数学课,以致把生动的和现实生活结合很紧密的活生生的经济现象归于抽象的数学问题,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学生们学到的只是几个公式与概念而已,面临经济问题时依然不会思考、不会选择,这是经济学教学的最大失误.因此把技术与思想完美结合应该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即以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直觉、教会学生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为目的.国外的经济学教材尤其是本科的初级经济学教材比我们国内教材更重视经济学思想的传播,因而更具有优越性.

关于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西方经济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在教学内容上,处理好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传统与现代、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它与国家制度、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信奉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因而在如何对待西方经济学的态度上,我们容易走极端,在建国前期我们持全盘否定、盲目排斥的态度,而在现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又出现了对西方经济学的盲目推崇,政治经济学的教学不断弱化的现象.政治经济学是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在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基础上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社会主义所替代的客观规律的理论.而西方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资产阶级世界观,是为资本主义经济基础怎么写作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或不明确这一点,学生在学习中与以前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进行对比,极易出现理解混乱,从而产生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正确性的怀疑.因而在教授西方经济理论时,首先必须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对其进行科学而全面的分析,明确哪些内容是反映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容,带有相对真理的性质,哪些内容在意识形态上是掩盖资本主义世界本身的矛盾,


宣传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和优越性,是属于庸俗的东西而应该摒弃.只有确立了对待西方经济学的一分为二的科学态度,我们才能合理选择与改革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

西方经济学做为一门研究经济现象、解决经济问题的学问,其理论必然随着经济的变化而发展,没有一种经济理论是常青藤,与此相适应,经济学研究也日趋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其研究成果也日趋多元化.我国现行西方经济学课程理论体系是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体系,其特点是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和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机械地组合在一起,实质是把经济学分为两种不同的部分:当社会资源配置达到充分就业时,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发生作用,是为微观经济学,当社会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充分就业时,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发挥作用,是为宏观经济学.这种二者相互独立而很少有关联的理论体系受到了西方各派经济学家一致诟病.近些年来,为使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真正融为一体西方经济学家进行了广泛探讨,并取得了重大进展,而且现代经济学众多流派所探讨的问题与当今现实经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解答的是一些热门、棘手的经济学问题,而这些在我国现有经济学教材中并没有反应出来.因此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应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注意更新过时的理论体系,参照较能反映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趋势的西方国家经济学教科书来构建新的理论体系,如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等,坚持从微观分析中导出对宏观经济问题的说明,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有机地融为一体,积极反映学术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客观介绍学术上的不同观点,使西方经济学体现出科学的严谨和真理的生命力.

西方经济学作为一门引进学科,其目的是为我们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指导我国的经济运行怎么写作,是我们学科体系国际化的表现,但国际化并不意味着全盘西化.经济学学科生命力的源泉不在于形式的完美,而在于它是否能够为我们带来研究方法的创新和思维模式的转变,是否能够用来解释、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西方经济理论的建立是以西方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运行实际为背景的,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不同,这就意味着西方经济学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我国所能发生作用的程度和范围是有限的,不可能解决我国的所有问题.因此,传授西方经济理论要注意与我国的经济实际相结合,即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首先要实现一定程度的案例的本土化,注意从我国的报刊杂志、电视和网络等媒体来获取时效性更强,对学生具有认知亲切感的材料,让学生通过耳闻目睹的中国事例来理解经济学原理,这样比用国外的案例更为具体和易于接受,也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对中西经济运行差异,明确哪些理论对我国的经济运行有指导意义,可以借鉴和学习哪些理论是有局限性的,应辩证地理解和对待,如此才能使学生对西方经济学有正确、全面的认识,达到西为中用的目的.

三、在教学手段上,处理好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关系

在明确教学目的解决为什么教的问题,梳理教学内容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教师如何教的问题.在这里教学手段的选择便显得极为重要.一般而言,教师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以“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手段,二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两者各有千秋,具体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应视教学内容而定.在“西方经济学”中,根据其内容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两大模块,一是基本经济理论、教学案例的文字演示等内容,是为理论部分-二是数学公式的推导、图表变化的演示等内容,是为模型部分.在理论部分的教学中,多媒体的教学优势比较明显.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具有信息量大、节省课时、便于启发思维和活跃课堂气氛的优点,尤其是把图、文、声、像高度集成于教学之中,明显提高了信息传授的效率和品质,增强了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在课件设计上,首先,内容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不能把教科书搬到课件上;其次课件逻辑结构要清晰,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思路,做到完整顺畅.再次,课件中画面的色彩要搭配合理,既增强视觉刺激,要避免课件太花太过凌乱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在数学模型的推导与图形模型的演示中,传统的板书教学具有优势,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用多媒体,教师一定要在课件设计上下功夫,最好是对图形进行几何分解,讲一条曲线,就现“画”一条曲线,一边“画”,一边讲,这样将一幅图分解完成,同时也将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都展示给学生,效果会比较好.

总之,西方经济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思维能力,提高经济学理论素养,也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这是经济学教学和学习的终极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