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与

点赞:4120 浏览:131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高校扩招以后毕业生人数创出新高,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和国家稳定.本文试图通过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正确归因,探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关 键 词:就业难;原因;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611万,就业率为87%,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已超过630万,2011年将有660万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的各种障碍,寻求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是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办法.


一、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分析

1.结构问题

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结构问题主要体现在微观结构与宏观结构两方面.

(1)微观结构是指大学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社会需要之间的不匹配.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不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专业课程设置的盲目性、滞后性导致供给结构严重失衡.同时许多大学生就业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新形势下用人单位对专业知识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应变能力等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我国大学生在这些方面普遍欠缺,一些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并没有真正学到知识和技术,空有文凭而没有本领,造成就业困难.

(2)宏观结构指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对大学生就业的制约.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就,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3.9%上升为40.1%,但与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仍然以重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这就导致对低端人才的需求旺盛,而适合于大学生就业的岗位不足,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2.社会障碍

(1)社会就业软环境建设不足.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大学生就业不够公平现象的时有发生,影响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供需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许多地方仍然有户口等限制,导致就业渠道不畅.

(2)用人单位存在的偏见.现在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对应届毕业生存在许多偏见,人为设置许多障碍.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度重视工作经验,学校排名等客观因素,而轻视了大学生能力,为应届毕业大学生就业增添障碍.

3.思想偏失

对自我定位不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对自我评价不够客观,过分追求物质待遇和生活条件,不屑于做基层工作.在校大学生对实际缺乏了解,一味追求热门地区和热门专业,限制了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对职业缺乏正确规划,不能正确分析社会对专业的要求,导致就业定位发生偏差.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对策

1.提升产业结构,促进就业途径多元化.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增加就业岗位17个第三产业增加值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能增加就业岗位85个.谌新民教授认为,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在逐渐下降等当前我国的失业源头多元化,但吸纳途径却越来越单一.对大学生就业群体的经济环境而言,迫切需要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进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这样才能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人力资源中的基础作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形成良性的就业运行机制.

探求大学生就业难原因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加强专业设置科学化,更好实现大学生就业.大学的课程应该贴近时代和现实,更加具有操作性,并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实践的机会,是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与胜任所学专业的工作.大学专业设置应该将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与社会需求相联系,是大学生能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实现高质量就业.

3.发展各项能力,提升大学生就业力.随着科技进步,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对大学生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需要大学生全面增强综合素质.通过社团工作、学生工作提高自己的组织和工作能力;通过检测期到企业实习工作,积累工作经验,锻炼实践能力;通过参加科研创新项目,提高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在不断地学习积累中提升各项能力,为将来就业做充分的准备.

4.转变就业观念,准确进行就业定位.这需要大学生及学校共同努力,大学生应该在不断实践中,认清社会实际,找准职业定位,科学合理的制定职业规划.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建立就业指导体系,建立完整的就业目标、就业内容,使学生能更好认清社会需要.

5.密切与企业联系,加深相互了解.学校应该与企业建立联系,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要,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从企业获得的信息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好指导.另一方面,企业在与学校联系过程中,加深对大学生了解,消除企业对大学生偏见,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结合,强化高等教育与社会的一体化发展.

我相信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学校教育培养结构的调整,大学生能力的提高,用人单位社会责任的树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能实现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