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

点赞:18807 浏览:831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发出的向现代化进军的号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湖南紧紧围绕全面小康的要求,在目标设计、战略规划、整体推进等方面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工作,对全面小康的认识日渐深化,建设的思路也更加清晰.

一、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局良好

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如何实现全面小康,一直是湖南精心的重大课题.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湖南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三化”战略,制定了发展规划,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以宏观调控为切入点,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施金融、土地、市场准入等组合调控措施,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聚焦到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上.在主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同时,大力发展市场短缺、节能低耗、附加值高的品种;在遏制局部行业过度投资的同时,加强农业、能源、交通等薄弱领域,调整结构,错位发展.去年全省经济增长9.6%,突破了多年在9%以内徘徊的局面;在钢铁、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投资大幅回落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经济提速到11.8%,企业利润、财政、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经济正在进入速度、结构、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发展轨道.

2、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切入点,着力改善民生

“三农”问题始终是湖南倾注精力最多的问题.近年来,尤其今年通过贯彻1号文件,狠抓农业结构调整,狠抓剩余劳动力转移,狠抓农村税费改革,使这个长期困扰湖南的问题有了较大缓解.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33元,今年上半年又增长15.8%,出现了多年没有过的两位数增长.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扎扎实实地为城乡居民谋利益.今年,全省突出抓了“八件实事”,包括抓“两个确保”、乡镇敬老院、失地农民和城镇拆迁户的补偿安置,改善弱势群体生活;抓农村饮水、乡村公路、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3、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切入点,着力增强发展活力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两年内取消了行政审批事项348项,加强了对“三乱”的集中整治.推进国企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治理规范化.推进民营经济上规模、上水平,认真解决其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去年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的比重达到46%,民间投资增长24%,增幅比国有经济高出18.7个百分点.推进经济开放度的深化,以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怎么写作,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落户湖南.去年全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9亿美元,增长44.%;引进内资335亿元,增长110.8%.

4、以加快重点地区和优势产业发展为切入点,着力推进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方面,抓两头、带全省.发挥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科教、产业、区位优势,推进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打造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针对西部市县与全省发展差距拉大、小康进程滞后的问题,启动湘西地区开发战略.产业发展方面,以提高工业化水平为目标,把着力点放在优势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上,集中力量抓了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工业“十大标志性工程”,一批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正在成长.


二、对比全面小康的要求,湖南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按照总体小康的标准定量分析,湖南总体小康的实现程度2001年只有80%多;如果用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来衡量,差距就更明显.

1、比照全面小康,存在三个不足

一是基础不牢靠.目前小康的指标体系偏重于收入,对非收入的因素考虑不够,且衡量标准较低.即使这样,湖南也只达到全国的80%,加之财富积累少,社会保障弱,人们很容易因诸多偶然因素而致贫、返贫.目前全省农村还有100万贫困人口、260万低收入者,城镇147万人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稳定和提升小康的难度很大.

二是发展不均衡.集中体现在地区、城乡、阶层之间差距较大.长沙、株洲、湘潭地区人口占全省的18.9%,却集中了全省90%的科技人员和34%的地区生产总值.洞庭湖区屡受洪涝灾害困扰,没有走出单一的“粮猪型”经济结构,不少县乡面临政府和农民家庭“双穷”的窘境.山区集中了全省大部分贫困人口,加之自然条件差、人文条件差、发展基础差等多重制约,经济缺乏活力,稳定脱贫的任务繁重.

三是社会欠协调.表现在阶层性分化突出、安全性保障欠缺、公益性怎么写作不够.目前贫富差距较大,分别占人口10%的高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8倍以上.暴富与赤贫的巨大反差与崇尚共同富裕的小康精神背道而驰.精神生活、生活环境、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公共设施发展滞后,城镇污水、垃圾低水平处理,血吸虫病等传染病还没有根治.要建设一个环境安全、生活健康、身心愉悦的社会,任务十分艰巨.

2、建设全面小康,面临三大难题

一是相对于全国,难在同步.从发展起点看,2003年湖南人均GDP只相当于全国2000年的水平,全省进入总体小康阶段大体落后全国3―5年.从发展速度看,去年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都超过13%,湖南9.6%,在全国排第28位、中部九省第7位.从发展格局看,相对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东北大振兴,中部发展的压力比较大.并且,发达省份的领先,不只在它的经济规模,它的文化、生态、环境设施,更突出在它的体制、机制、观念.这正是湖南的后发劣势.

二是相对于城市,难在农村.全省小康与否,农村是关键.农村小康难,难在人口多、地域广、投入少、机制缺.农民占全省人口的66.5%,人均耕地只有全国的56%,贫困人口、低知识水平人口的比重大,人多、地少、门路窄的矛盾十分突出;农村公共医疗体系、养老制度等几乎空白,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农村电网、乡村公路、广播电视等公用设施不足,且点多面广,建设难度大,目前全省仍有4个乡、3019个村不通公路,30%的乡镇卫生院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老三件”;农村缺知识、缺资金、缺能人、缺产业,仍然是肩挑牛拉、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稳定温饱已勉为其难,全面小康就难上加难.

三是相对于物质,难在人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上是在挑战几千年旧的文化传统.有形的人文设施,只要有大的投入,往往能立竿见影.而要塑造无形的人文精神,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传统、文化,则需要花的时间更长、气力更大.城市的人文发展相对农村要好,省会长沙2001―2003年重点工程建设投入超过230亿元,一天一个样.不仅中心城市,各地的县城、集镇面貌都在剧变,但与小康的要求相比,水平仍然较低,缺口仍然很大.特别是一些地方注重休闲广场、高楼大厦等标志性建筑以及主干道、风光带等看得见的方面,对社区文体、城乡治污等重视不够,对道德的教化、文明的开化等关注不够,城市管理、市民素质都亟待提高.

3、实现全面小康,必须跨过三道坎

一是收入坎.按照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目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要在2008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分别达到20000元和8000元.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年均经济增长9%,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6%、6.8%.然而,1998年以来,全省只有去年经济增长超过9%,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不到5%.尽管湖南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但产业竞争力、投资增长、资源供应各方面均难以支撑持续的高增长,农民增收更是一个难解的结.

二是就业坎.近几年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逐步下降,上世纪90年代地区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75万个,近年下降到2.9―3万个.按这个比率,年均9%的速度仅能提供就业岗位27万个,难以满足就业需求.目前全省城镇劳动力下岗和失业人员超过100万人,每年新增城镇劳动力15万人,改革和技术进步还在不断释放新的冗员,农村900多万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大学扩招后的毕业生陆续走向社会,就业形势令人堪忧.

三是转型坎.建设全面小康,意味着社会全面转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嬗变.这要求治理模式上,改变“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更多地发挥市场和非政府组织的积极作用;执政理念上,改变过于看重GDP的传统,更加重视程序的合法性、治理的有效性、公众的认可度;社会结构上,改变城乡分治、大量离土的农民游离于城市之外的现状,使农村居民尽快融入现代文明,避免农民问题转化为城市贫民、无业游民问题;公众意识上,改变唯上、守旧、特权的陈腐观念,形成自主、创新、公平的新型文化.

三、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措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宏伟工程,必须围绕全面小康目标,结合湖南实际,统筹全局,抓关键,抓弱项.

1、明确全面小康建设的整体思路

切实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指南,扎实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到既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破;既要怎么写作大众,又要着眼个体;既要加强法治,又要张扬人性;既要提高收入总量,又要改善消费结构;既要加快城市发展,又要重视农村的现代化.步骤上,实施“三步走”战略,前十年全面完成“十五”和“十一五”的奋斗目标,为下一步的发展打好基础,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上,按照“以人为本”、“六个更加”、“五个统筹”的要求,在小康规划的基础上,精心编制“十一五”规划,使之成为一个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人本规划、战略规划.指标上,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突出、法治、资源、环境、市场、怎么写作等人文精神的建设内容,把“绿色GDP”、“人文GDP”等作为发展导向、宏观调控、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建设上,在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同时,部署一批人文性、大众性、社会性公益事业的重大项目,并完善以社区和乡村为重点、惠及千家万户的基础性、怎么写作性人文设施.

2、把握全面小康建设的战略方向

从战略方向考虑,全面小康建设要紧紧抓住国家越来越重视中部崛起的机遇,使湖南的发展与国家的部署耦合起来.

第一,围绕收入增加,抓重点人群.把发展中间阶层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的战略要点,争取2020年中等收入者的比重从目前的20%提高到40%左右.目前中等收入群体主要是个体私营业主,中高级科技人才、管理人员,要大力扶持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人们创业.要按照与经济增长、物价涨幅同步的原则,增加工薪阶层的收入,使其向中等收入群体靠拢.同时,要兼顾“两头”,一头是加大扶贫力度,尽快减少贫困人口,并通过清理工资拖欠、增强社会保障,提高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另一头,要激发先富起来的企业家、知识精英们二次创业的热情,使之成为建设全面小康的领头雁.

第二,围绕区域协调,抓关键地区.从湖南建设全面小康进程的格局看,全面小康的龙头在东部,人口占全省的44%,地区生产总值占61.3%,综合实力较强,必须发挥科教、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发展,尤其长株潭地区要率先进入全面小康,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全面小康的进度看湘中,地域广,人口多,农业份额大,目前发展水平还比较滞后,是湖南的“中部地区”.要以洛湛铁路的开通为契机,发挥特色,扩大开放,尽快跟上全省全面小康步伐.全面小康的难点在湘西,集中了全省大部分贫困人口,没有湘西的全面小康,就不能轻言湖南的全面小康.要实施湘西地区开发战略,突出产业开发、产业扶贫,强化交通、教育和环保等基础设施,力争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达到总体小康.

第三,围绕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抓薄弱领域.一是建设“安全湖南”.针对自然灾害,既要继续抓好“一湖四水”的水灾治理,又要抓好衡(阳)邵(阳)娄(底)干旱走廊的旱灾治理.针对社会治安,要坚决铲除邪教、黑社会和黄赌毒等社会恶瘤.针对社会诚信,重点打击企业逃废债务、市场检测冒欺诈行为.二是建设“文化湖南”.这也是湖南的一大优势.继续抓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消除教育的城乡、地区差别,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省、市级财政统筹,加强面向城乡的职业培训,为贫困家庭和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免费怎么写作.三是建设“绿色湖南”.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对重点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河段的水体污染、主要山区和库区的地质灾害等尽快治理,大力推广节能、清洁生产技术,抓紧实施清水塘工业区等一批治污工程,城镇要抓污水、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农村要抓针对农药、化肥残留的有机农产品生产.

3、突出全面小康建设的工作重点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是湖南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

第一,推进工业化.全面小康社会是后工业社会,全面小康离不开工业化的支撑.目前湖南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工业化的任务十分紧迫.省委、省政府已经确定了三大支柱、三大新兴产业、四大传统产业作为全省重点发展的十大优势产业,要抓好一批骨干企业,办好一批工业园区,扶持一批重大项目,形成一批有实力、有品牌的产业集群,带动全省经济结构、就业结构的转变.当前要突出工业布局和园区建设,市、州集中规划建设好1―2个、1个县建设好1个工业园区,引导投资向园区流动,既有利于资源节约,又有利于产业集聚.

湖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第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全面小康的牛鼻子.要培育一批加工型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和产业带,扶持一批生产大户,提高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水平,使农业成为工业加工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发展农村社会化怎么写作体系,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使农民成为各类专业协会的成员.要吸引城镇的资金、技术、人才向农村流动,形成城乡之间公平合理的利益纽带、资金纽带和技术纽带,使农村成为整个全面小康社会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推进城镇化.城镇化水平是全面小康的重要标志.为实现全省城镇化率2010年达到43%,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长株潭城市群要加快建设,力争2―3年内实现轻轨相连、环线相通,形成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打造全省文化高地、旅游精品;市州要提升50―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在建设新城的同时注重提升旧镇功能,摒弃“摊大饼”式的盲目扩张;县城应将扩容提质与县域经济的发展统筹研究,部分基础好的县,可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模式.

4、创新适应全面小康建设的机制

实现企业、市场、政府之间的有效合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机制保证.

第一,塑造活力型企业.国有企业要围绕人员、产权两大问题,抓紧体制改革,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省属国企改革.民营企业要创机制,目前民营经济已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要解除夫妻制、血缘链的制约,摆脱零敲碎打、小本经营的模式,推进体制、技术、管理创新,增强竞争力.招商引资要抢机遇,瞄准国外大企业、大财团,靠大做强,尽快提升企业实力,并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之机,营造相对宽松的环境,吸引沿海企业来湘展业.

第二,建立效率型市场.要以农民工的培训、维权、子女教育怎么写作为重点,使农村劳动力顺畅地进入城镇,促进人员的流动;以院校所的改制为重点,使技术创新更加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技术的流动;以发展融资担保机构、中小金融机构为重点,使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及时得到资金支持,促进资本的流动;以创新农地转移制度为重点,形成规范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的流动.

第三,建设怎么写作型政府.政府要转换职能,为全面小康建设掌舵、怎么写作.一是转变执政理念.变“管制型”政府为“怎么写作型”政府,推行理性行政、人性化行政,少强制,多引导,少些急功近利、浮躁蛮干,多做打基础、抓长远的事情.二是理顺管理职能.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破除政府大包大揽,大力发展相似度检测组织、社会团体.凡是政府“越位”的,一定要退出;凡是政府“错位”的,一定要纠偏;凡是政府“缺位”的,一定要补缺.三是规范行政行为.按照《行政许可法》严格依法行政.建立社会听证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实现阳光施政.推行公开投诉、行政问责、公众评议等制度,把政府建设成为真正为民众怎么写作、接受民众监督的政府.

(作者为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