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三个问题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

点赞:26906 浏览:12155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类型高校转型,重点举职业教育,是国务院的决定,是改革所需,是经济社会发展、教育结构调整所需,也是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实体高竞争力成功的经验.首先,要弄清为什么要转型发展是基础;其次,要弄清转型发展转什么是关键;其三,弄清怎样转型发展是保障.只有弄清三个问题,才能统一思想,抓住要领,取得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实效,提高对经济社会的怎么写作能力,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做出贡献.

关 键 词:高校改革;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7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155-04

弄清三个问题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高等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导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学校转型,重点举职业教育[1].这既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又是高等教育领域继管理体制改革和扩招后又一次深刻的变革,更是国家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意义深远.当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试点正在有序进行.但社会各界尤其高校领域思想还未统一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上来,这里有必要弄清三个问题:为什么地方本科高校要转型发展?高校转型发展转什么?怎么实现转型发展?


一、为什么要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转型发展是地方高校存在发展的需要.据教育部2013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规模达到346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5%.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学校2788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170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占90%以上,大多设在省会及省辖市,管理体制大都为“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共同面临着办学基础差、资金投入不足、获取社会资源能力有限、走传统大学发展之路比较困难等问题,加之很多地方高校办学定位模糊,攀高、求大、尚名、逐利,学科专业趋同化,人才培养同质化,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业理论研究能力不足.既“顶不了天”,在求职过程中学生素质能力不符合行业企业岗位的要求,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又不愿意到基层需要的岗位就业,还“立不了地”,面临人才培养“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学校的办学声誉,而且还会造成生源危机和生存危机.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看,大学生“就业难”和行业企业“用工荒”现象并存,折射出学生就业以及高等教育怎么写作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巨大困难和障碍.以2013年为例,当年应届大学毕业人数达到699万人,初次就业率仅为70%左右.今年高校毕业生达727万人,形势更为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重要原因是人才供给与需求在人才培养规格上的错位对接,出现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以应用技术大学为转型目标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必然出路,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和高等教育的重大结构调整,而且关系到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数以千万计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既是国计又是民生.党的十八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强调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2].因此,地方高校只有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错位发展,合理定位,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怎么写作中,选择与研究型大学与老牌本科院校不同的发展方略和不同的类型的教育怎么写作,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才能赢得并拓展学校发展空间,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进口旺,出口畅,使地方本科院校走出困境.

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需要.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基础科学研究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发现新规律新事物,建立丰富并完善新理论,推动人类文明产生质的飞跃.而应用科学研究将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通过方法创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领域,解决社会生产实际问题,不断发明新技术、新工艺,创造新方法,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向前发展.因此,依据人类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模式和学科知识本身的属性,要求高等教育体系要涵盖学术研究型高等教育和应用技术型高等教育.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研究型大学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定位比较明确,而数量众多的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夹心层,在转换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自觉不自觉地都向实施精英教育模式看齐,沿着研究型大学的方向前进,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千校一面,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极大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大学,不仅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现实选择,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

转型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历史要求.从世界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结构提出了更高需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现代化装备加速替代传统生产工具,需要培养具备新知识、应用新技术、掌握新装备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文化创意和设计产业迅猛发展,小微企业成为经济活力的重要源泉,需要兼有创业能力、创意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企业基础管理能力的提升,产品、技术、工艺和流程的应用性创新,需要复合型、创新型、管理型人才;高技能高附加值制造成为高精尖设备和高档消费品竞争力的重要基础,需要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又接受系统技能训练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这一切都需要高等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这是国家赋予地方本科院校的历史使命.

转型发展是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的迫切要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础是建立现代教育体系,特别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国高校趋同化,办学封闭,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特色的问题,打破原来职业教育断头路的格局,打开一线劳动力终身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通道,一个重要的交汇点就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要通过转型发展,推动地方高校科学定位,全面、深度融入区域发展、产业升级、城镇建设和社会管理;同时,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转型发展是世界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发展高竞争力的成功经验.教育部有关部门对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分析,得到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国家竞争力,实体经济的发展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高等教育的结构高度相关.德国、瑞士、荷兰等应用技术大学多的国家,不仅竞争力在世界上排名靠前,而且失业率较低[3].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应用技术大学对华高等教育中心主任来汉瑞所,应用技术大学是德国高校体系中一个自成一体的支柱.荷兰斯坦德大学副校长戴豪易说,荷兰70%的大学生就读于职业技术类大学.欧洲许多国家在20世纪70年始创办应用技术大学,以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鲜明特征和立足先进产业技术转移、应用、就业和创新的基本使命,成为世界高竞争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