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工业建筑遗产专题(一)

点赞:3594 浏览:1064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主持人:屈湘玲《中外建筑》杂志社编辑部主任、记者、传播学硕士

与会嘉宾:李文华《中外建筑》杂志社副社长、总编、研究馆员

李亚春湖南建科园林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黄磊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

王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清华大学住宅与社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彭义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士

欧雄全法国SCAU设计公司高级建筑师

许昊皓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

高青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

缪琳湖南省人民政府英文门户网站设计总监

黄子云中航规划建设长沙设计研究院建筑师

朱逸夫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黄钟书长沙理工大学本科生

会议时间:2014年1月23日晚上20:00

会议地点:湖南大学

李文华:很高兴能够组织到全国各地建筑、规划和创意设计等领域的年轻学者聚集一堂,探讨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这个课题.目前对工业建筑和工业遗产问题的关注越来越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随着城镇化的迅猛推进,大量原来的工业区演化为城市的商业区或者生活区;或者是很多工业业态升级转型自身的淘汰或外迁,使得我们城市的工业建筑遗存日益丰富,可说是多姿多彩,为城市开发改造提供了大量的空间,带来丰厚的利益,也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驰骋才思的资源.二是现在工业遗存的再利用,已经取得了丰富的令人瞩目的成果.实际上我们的杂志也曾经推出过几期相关主题,包括北京798、上海的世(展馆改造)等,这些工业遗产的改造再利用,确实让这些工业建筑获得了新生,游人蜂拥而至,业内业外都津津乐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业遗产工业建筑的保护再利用的研究,是大有前景的.我也希望能通过今天的研讨沙龙,以及我们以后的活动,以《中外建筑》杂志这个平台未展示大家智慧性、创造性的劳动成果,为我国工业建筑工业遗产的深层次研究开发积极鼓与呼.我就开这个头,希望分享大家的成果和经验,谢谢!

一、长沙工业遗产发展的状况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中外建筑杂志社的编辑屈湘玲,很高兴能够与建筑界年青的精英们畅谈工业遗产保护这个目前再次引起众议的话题.随着2012年11月4日国际工业遗产保存委员会第15届会员大会在台北的召开、《台北亚洲工业遗产宣言》的发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大陆与台湾的工业遗产保护与研究上.其实早在2006年4月18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就通过了标志着中国工业遗产研究登上国际舞台的《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的共识性文件.2008年,《中外建筑》杂志的第一、二期也曾开辟专栏讨论过工业建筑的再利用,而2010年的上海世召开,很多工业建筑被创意性再利用,第一次,工业建筑的利用通过一个大型的城市事件,走入到寻常百姓的视野之中.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无论是政府、开发商或者是旧工业企业自身,也开始对这些旧工业建筑物或是构筑物进行广泛的实践和探索,长沙也在探索之中,下面我们请黄磊博士和朱逸夫谈谈长沙目前工业建筑的现状.

黄磊:大家都知道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并非资源型的工业城市.长沙早期工业的发展,多依托铁路和航运,因此大量的工业建筑有很多依托湘江的航运分布在滨江沿岸区域,如裕湘纱厂、长沙锌厂、岳麓化工厂、天伦造纸厂、长沙市物资仓库等;或依托铁路运输分布在铁路沿线,如长沙肉联厂、长沙机床厂、长沙重机厂、长沙保温瓶厂等.

在这种大的分布条件下,为数不多的几个工业遗产得到了有组织地保护性更新,这些项目多分布在长沙的滨江区域,如裕湘纱厂、天伦造纸厂、八道码头和南火车头广场等.这些更新主要由政府牵头完成,多改造成城市公共设施或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工业建筑的遗产价值在得到较全面保存的同时,也存在功能更新指向不明,被保护建筑沦为“城市雕塑”的情况.

同时,也有一些由开发商牵头的工业遗产更新.有的更新目标指向新型怎么写作业的发展,如曙光798,在原长沙曙光电子厂的部分厂房中,集中组织了汽车展示与销售、婚纱摄影、高端商务会议等功能;有的更新目标则指向居住区开发中的公共配套,如长沙万科紫台项目则是在原长沙机床厂的原址上,将第七车间改造成为了集销售、展示、会务的一个综合功能空间.这类工业遗产的功能更新,能够发挥出开发商的高效率,直接针对市场,创造出较为有活力的空间,却也存在更新呈现片段化,遗产的整体价值缺失,遗产的公共属性被剥离等一系列问题.

最后,还有大量的工业企业,自发性地转租给其他小型生产企业,一些被出租改造用作商业、餐饮等其他用途.这类自发的再利用实践整体水平较低,体现出合法性欠缺、开发无序、基础设施欠缺等一系列弊病.

主持人:刚刚黄博士谈到了长沙工业建筑的分布和再利用,朱逸夫也用镜头记录了长沙的工业建筑,接下来就来看看他镜头下的工业建筑带给我们的不一样感受.

(播放视频)

朱逸夫:刚刚放的这一段视频是湖南省商业物流公司仓库,它特别的一点是和我们老长沙人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仓库建于1953年,在长沙市一环内,北临开福寺,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时候,是湖南省内最早、规模最大、物流最丰富的货运仓库之一,但是随着60多年的时光变迁,这里已经沦为了城市高楼和施工工地中的一片孤岛,而2015年,衡吉铁路将会从此穿过,这也就意味着,这处长沙现存的解放初期的工业仓库建筑群同样面临着不可逃脱的拆迁命运.

这段时间,我通过相机镜头记录下了长沙的几处工业建筑遗存现状,与大家分享我的所感所得.

首先,用摄影镜头所记录整合的工业建筑的初衷就是想尽个人最大的可能去保留这份时代原真性,以及工业建筑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今日城市高速现代化的进程中留存一些心理慰藉.主持人:同济大学的彭义博士带来了三个工业建筑利用的案例,我们请他来诠释一下.

城市展览中的工业建筑再利用(世博,深港城市双年展)

彭义:大家好,今天我想从三个案例谈一谈工业建筑再利用,这三个案例基本上基于一个观察角度――城市展览.

第一个是在2010上海世举办当中,世园区规划尝试将大型城市事件与工业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相结合,集中成片的工业遗产再利用,这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规划实践.主要是分布在当时世博规划院区的D片区和E片区,到现在已经三年了.原南市发电厂,在世博时是城市足迹馆,现在的话则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可以说这个博物馆现在也办得很成功.这也是一个比较成功的、通过会展转型的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案例.从世的举办改造为世的展示馆,然后展览周期结束后,又成功变身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世给上海城市的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带来了一次机会,上海也抓住了这一次机会.

第二个则是上海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将其主展馆布置在改造后的上海徐汇区水泥厂石灰石预化库建筑内,里面展示的内容主要是建筑与当代艺术相关的内容,展览进行了两个月时间,对空间的利用也很不错,使之成为徐汇滨江公共空间的重要节点(图16).

第三个则是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将展区分为A区-价值工厂和B区文献仓库两个部分,两个区块相距约2.5km,其间采用UABB穿梭巴士相联系.其中A区的价值工也是利用一个工业建筑改造后做的主场馆,原广东浮法玻璃厂.而展示内容也基本为建筑与规划厂内展览参观流线包含有入口、机械大厅、筒仓、砂库、价值农场几个部分,工业遗产地整体环境的保护比较完整(图17、18).

城市展览中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优势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城市展览的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较大,有利于普通市民加深对工业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的基本认识和了解.其次,城市展览容易得到来自政府部门的支持,从而有利于各方工作的协调和手续的.第三,城市展览一般有专项的资金支持项目,拥有比较充裕的资金准备,也拥有专业的策展团队和建筑设计团队,改造与再利用的执行度和效率比较高,改造的工程质量也可以得到保障.最后,城市展览既对工业建筑区块周边的城市复兴起拉动作用,也对城市文化的推动作用.

在看到以上这些优势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城市展览中工业建筑再利用的常见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城市展览中,带有明显倾向的选择性保留.多数对厂房、仓库等大跨度工业建筑进行保留和再利用,对原工厂内的办公、会议、职工住宅等建筑的保留和再利用较少,从而对工业遗产地整体环境的保护较为欠缺(图19、20).其次,为了提高旅游的吸引力,工业建筑的改造手法处理比较注重时尚和新潮元素,往往热衷于用新潮材料对工业建筑进行重新包装(图21).最后,还需要考虑展览周期结束以后工业建筑的后续利用问题,以避免城市展览后工业建筑被长时间空置的情况出现(图22).

总的来说,城市展览也是这些工业建筑获得新生命的途径之一.然而长沙的发展则没有注意到这类城市展览给城市更新所带来的高效率推广,相应的工业遗产发展方式还略显简单,希望我盘点的这些城市展览能给长沙有所借鉴.

主持人:刚刚彭义博士谈到了城市展览对工业建筑保护的优缺点,而上海是最早开始进行工业建筑再利用的.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上海,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诞生地,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工厂占全国工厂总数的一半以上,留存有大量的产业遗存.下面请许吴皓博士谈谈上海工业建筑的再利用.

上海同乐坊――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工业建筑再利用

许昊皓:我去年在上海参观了同乐坊,这是一个对于工业建筑利用的一个案例,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基本情况.同乐坊位于上海市静安区北部的西康路、余姚路、海防路三角地块,临近长寿路商圈、静安寺商圈、南京西路CBD商务中心.同乐坊占地面积约11300m2,建筑面积约20000m2,建筑密度并不高(图23).

同乐坊这一块的工业特点集中了极具上海特色的弄堂与小型工厂建筑.根据1947年的英制地图记载,当时的同乐坊内座落着中国钢铁工厂、中国钢品厂、马宝山糖果饼干制造厂、增泰纺织染厂、三元橡皮印刷厂、芷江大戏院、芷江电影院、西海商场、竞华中小学等.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这些老厂房的辉煌却渐渐成了昨日黄花.

同乐坊改造的特点我简单的总结了一下:由于弄堂工业的历史为同乐坊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资源,因此同乐坊的改造坚持以“修旧如旧”为原则,但是与其它以设计类(红坊)、建筑类(新天地)为主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不一样的是,同乐坊是以“文化、休闲、创意”为导向,“国际性、文化性、互动性”为一体.简单的说,同乐坊的目标就是打造成上海的“兰桂坊”,主打以酒吧和俱乐部为主的休闲商业.类似香港的兰桂坊,营造曼妙、休闲、醇厚的酒吧格调.这里设计别具风情的酒吧、俱乐部(50%),精致典雅的餐厅(30%),标新立异的概念零售店和艺术前卫的画廊(20%),文艺实验的小剧场,共同构成了同乐坊的主要功能业态(图24~27).

同乐坊由一个混杂的老旧社区,经过开发商重新组织,在更新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片区,功能虽然也是混杂混搭的,但是都隶属于高附加值的新型怎么写作业,如酒吧、俱乐部、画廊、概念零售店等等,扭转了之前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的业态,也顺应了城市对地块的需要,为城市公共生活提供了新的场所.这种由开发商牵头的、基于市场需求的旧工业建筑群的更新,一方面让旧建筑、旧社区获得了新的生命,顺应了市场的需求,另外一方面也调动了开发者的积极性、能动性,形成出了良性发展的机制.

主持人: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其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对于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而言,具有较强的借鉴性,下面请东南大学博士高青谈谈南京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南京工业遗产的再利用

高青:因为学习、生活在南京的缘故,我想谈谈我对南京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一点观察.

众所周知,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有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留有很多著名的历史建筑.这里面,南京也很重视近现代工业遗产的保护.早在2010年,南京市规划局就开始了南京工业遗产保护规划的工作,从数百处1978年前建设的工矿企业中选出51处工业遗产进行深入调查和核实,然后列入市规划局历史文化资源库,形成可供查询的资料信息.这些信息中包括这些原来的工业项目是否继续生产;厂区格局、功能布局及绿化环境;现存厂房的年代、质量、风貌、原功能、现功能;已停产企业的发展意愿以及与控规的衔接情况等等;找出能反映该企业生产所特有的生产流程、环境风貌、建构筑物和生产设备等重要内容作为保护要素,明确其保护范围,提出保护的重点和要求.在这批工业遗产名录中,有些工业遗产已经进行功能置换和修缮开发.比如,金陵机器制造局如今已经成为1865文化创意产业园,集聚了文创企业、艺术馆等单位,并配套开发了餐饮、住宿等功能.还有“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厂区正在向以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为主导产业的南京国家领军人才创业园转变.而在历史上,“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可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的两江总督刘坤一创设这一机构.民国初年,这里被更名为江南造币总厂,铸造了孙中山像“开国纪念”铜币及纪念“壹圆”银币.1929年造币厂发生火灾,国民政府随后将造币厂迁往上海,并在原地重新设立全国度量衡局和工业实验所.并将清末设在北京的度量衡制造所迁来,解放后这里成为南京第二机床厂.在这些园区内,功能虽然你发生了转变,但其仍然保留了大量老建筑、老机器、老照片,老档案.许多遗存也转化利用为园区雕塑.相比之下,纵观长沙工业遗产的更新实践,其非物质形态的档案记录和展示显得非常匮乏,这对工业遗产保护的完整性是不利的.

主持人:关于工业建筑再利用,还有哪些城市做的比较好,可以供长沙借鉴的,大家也可以谈谈?

上海苏州河历史建筑群的再生长

黄子云:因为我一直从事历史建筑群片区再生长策略的研究,所以也关注了一下苏河湾工业遗产建筑群这个片区.它位于苏州河和黄浦江的交界点,这个片区的工业厂房遗产非常多.从整体来看,工业遗产历史建筑群片区具有的时空记忆特点.第一,它们是地域特征的延续,是大环境区域范围内历史人文在工业遗产历史建筑群上的表现.第二,它们是历史场景的再现.在经过现代翻新的选择性保留,很多的历史建筑群已经是很难留下的一个片区,四维空间则难以得到延续再现的,所以场景的关联性需要被关注.第三,则是它们的景观价值,19至20世纪全球工业化浪潮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最具代表性的烙印即是苏河湾港口的各类厂房建筑群,因此关于中国早期工业时代的景观性保留也是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图34~35).

在再生长的方向的确定上,可以通过以保护为前提的潜在综合价值调研,和周边历史地块相互辐射影响,未确认自己的独特魅力.从再生长设计策略上,空间场景就会有其具体的要求,例如文化消费的主体的挖掘,习俗和时尚表现的融合,以及作为现代使用空间的功能定位.在对人的关注上,则需要关注它的交通组织中步行交通通行能力与舒适性.片区更新空心化需要我们要留有部分开敞空间,给人以真真实实可触摸的历史记忆(图36~39).

苏州河边的“梦清园”,这是苏河湾片区早期的工业文化遗产改造的一个较为成功的例子.后来有了华侨城关于外滩源苏河湾工业历史建筑片区的更新.苏河湾改造项目保留了大面积工业建筑群遗产,在修旧如旧中再现石库门风情的上海工商业文化意蕴与海派文化.历史底蕴的艺术化,处理并使其成为未来该片区发展的动力,展现出该工业历史建筑群的过去与未来,使苏河湾工业遗产群的再生长表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李亚春:今天大家所提的案例都是比较好的范例,但我做为一线设计院的建筑师,对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并没有那么乐观.中国传统建筑保护和工业遗产建筑保护其实是有很多相同点的,它们都是通过把一些旧的建筑保存下来,以此传承建筑蕴涵的文化与历史的印记.大家可能讲的都是比较成功的案例,像黄博士所说的万科紫台,茂园等.我们柳老师也经常讲的是我们长沙周边还有那么多低矮的房子,为什么就不能为历史传统建筑腾出一块地方未呢?最典型的案例――今年湘江边潮宗街万达公馆挖掘出的宋城墙,其实还没有紫台目前留下未的地方大,只有100多米的一个长城,最后只留下了二十几米的城墙.今天我们再来看万科的几个(工业遗产改造的)项目,万达怎么就看不到这一点呢?难道那个宋城墙不比长沙机械厂更宝贵吗?湖南大学的柳肃老师说那个城墙最重要最宝贵的一点就是它有历史的痕迹,它的整个的城墙的墙砖它是分层级的,最下面的是宋朝的,它用的是一种非常好的青砖,能看得到宋朝精致的痕迹的,再往上则是明清,基本上也是逐级的,只是相较宋朝较为粗糙的一些砖石.


所以我谈到这个工业遗产的保护,我也还没有那么的自信乐观.我想,像做万科紫台这种类似的项目,这有两种可能性.一是可能开发商看中这块地,然后在和工厂谈判的时候,也许会作为条件,返还一部分住宅面积给工厂职工,然后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一个历史或者说是记忆的一个痕迹.当然另外还有一种可能是,开发商自发的从城市脉络印记的角度来看,没有外力的促使下,自发地想在城市当中留下这么一个东西.如果是后者的话,我想这是工业遗产保护的一个希望,如果是前者,我认为则是要悲观一些.

主持人:李亚春总工可能对工业遗产保护还比较悲观,但我们建筑师对于工业建筑保护还是需要持有乐观态度.

黄磊:我是这么看待这个“悲观”的问题.柳老师所说的古建保护的难,是因为在城市高速发展时期,土地经济所造成的寸土寸金而导致的.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这些建筑保留下来,怎么用?我们可以看一下长沙的古建.比如岳麓书院,贾谊故居等这些老建筑,是政府投入在做保护和利用.为什么只有政府在投入做这个事情呢.因为产业单一化,在古建利用仅仅是走的旅游产业这条路.一个病人,没有了新鲜血液,从外部进行的透析输血,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有给他创造一个完好的造血机制,才能真正的治病救人.如果我们期待长沙的这些老工厂,按照古建保护的要求,能够走古建筑保护的路子,保护――开发旅游产业.我觉得这条路是走不长的,这么看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也确实是悲观的.

主持人:大家今天来到这里,其实就想为这个社会,为长沙工业建筑保护努力发声,我们目前难以估量这种发声的力度,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在做,多少会引起有关方面重视的,从态度来讲,是一种积极吧.

三、对长沙工业遗产发展的建议

主持人:刚才几位谈了一下对身边工业遗产的观察,也看到全国各地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实践.我们不难从这些实践中看到工业遗产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作为“历史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它承载着城市发展的文脉;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工业建筑的再利用作为传统产业结构升级的载体,如何才能让其更好地适应城市结构的调整,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反观长沙的现实,技术、资金问题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尖锐,相对突出的则是立法、管理跟不上.尤其在“两型”试验区这样一个大的发展背景之下,工业遗产在长沙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中应该扮演怎样一个角色?如何结合长沙自身的城市特征,发展具有地域特征的工业遗产?请大家分别谈谈.

1.北京798的启示:立足城市特征――用开拓性视野挖掘城市资源

王蔚:回到长沙这个山水洲城的美丽城市,可以发现它具有与北京不同的自然环境资源,城市的尺度空间比较宜居,但是长沙的工业建筑分布比较分散,并不像北京那样聚集,这在再利用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来北边的裕湘纱厂和船舶厂一带可以切合长沙山水洲城展开一定有规模的修复,形成有规模性的城市滨水工业建筑遗产文化或创意园之类的开发模式,但是很可惜,已经消失了等“一洲两岸”作为长沙最为重要、集中的城市公共区域,也是最能体现长沙城市山水洲城格局.其中围绕“一洲两岸”散布的工业遗产可以增添许多与长沙城市历史相关的文化特质,丰富市民生活中的文化意蕴,有助于城市建立易于识别的特质景观,强化长沙“山水洲域”的城市之美.审视已有的湘江风光带的整体规划,可以把工业遗产的更新作为滨江风光带整体功能完善的机遇:积极将遗产的再利用整合到滨江带的城市公共休闲的功能之中,提高在滨江建设中的资源利用效率,建立滨水带各个功能结构的有机关联,达到优化滨江带功能的效果.

长沙工业建筑遗产专题(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工业建筑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长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资源正在一步一步在消失,是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还是市民就缺乏意识?说到底因素太多.国际上知名的城市的工业建筑都保存的很好,如果一座城市把它的历史都给忘记了,生存在这城市的人们将不可能,享受到未来的可观文化资源;城市文化资源才是一座城市的最增值的资源,一座城市如果不知道它从何而生,也将会不知它从何而去!

2.武汉的启示:立足“两型”――长沙要自足城市群的工业遗产资源整合

黄磊:就我自己的对自己家乡的认识,长沙作为省会城市成为整个湖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其工业发展多依托株洲、湘潭两地.尤其在以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为核心的“一五”和“二五”建设时期、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三五”及“四五”时期,在株洲和湘潭部署了大量工业企业,也正是这些企业为我国工业化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并见证了我国工业化体系从无到有的历史转变.今天我想给长沙的建议,并不是单纯的一个保护,这不是我今天强调的重点,我更多的是想给出再利用的意见,基于长沙的经济活跃度,文化产业,第三产业的活跃度,我们长沙应该是能够有支撑起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一个基础的.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今天我们在推进长株潭一体化,提长株潭城市群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把这三个城市串联起来.比如通过刚刚所说的滨江线和铁路线,发展一种空间观念,一种宏观的规划理念串联起三个城市的不同的工业遗产,发展他们的城市特工业遗产的特质.尤其当我们聚焦湘江沿岸、或是铁路沿线这两条线索,我们甚至可以发展“湘江工业遗产廊道”的眼光,采用区域而非局部的观点,针对经济、历史、文化等多目标建立综合保护体系,对于长株潭湘江沿岸的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工矿企业的产业转型、开展区域旅游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当然在株洲和湘潭要推进这个事情,需要更多的力量,需要这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开发的层次更高、公民教育的提高到一定程度,或者是工业遗产保护作为一股大浪冲过来的时候,让越来越多人关注到他.当然我们作为学者,则是应该去发现这些线索,把这些线索告诉大家,或者是告诉决策者们.

3.城市展览的启示:事件化的营销推广――长沙要强化优势资源整合

彭义:从一个城市事件对于一个工业建筑的推广上来看呢,它是有两点可以供长沙工业遗产来借鉴的.第一这种大型城市事件.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还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工业遗产的价值.积极利用出版物、展览、电视、网络以及其他媒体,宣传工业遗产的价值与意义,并为人们接触工业遗产提供便利,使人们认识到,工业遗产作为城市近现代化进程中的特殊物质载体,是阅读城市的重要物质依托.

第二在民间,一些零散的文化活动尝试将工业遗产的元素融入到活动当中,他们大多都从工业遗产中吸取了营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些事件却未反过来给工业遗产带来多少益处.在这种事件结束后,工业建筑又被空置了.这种单向获益的模式,不由的让人思索:我们不仅要从工业建筑中吸取营养,在事件中也要对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提供实实在在的内容,而不是为了做活动而用到了工业建筑,结束之后就置之不理了.如何充分调用外部优势资源,契合长沙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工业遗产的发展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和推广模式.

利用广告、公关等各种形式进行立体的整合传播是途径之一,而事件化的营销推广则是其中较为高效的形式:结合如运动会、音乐节、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加强资源的聚集,通过长沙的品牌媒体加大推广,吸引人们对城市的关注,让“长沙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工业遗产”相互增益,碰撞出1+1>2的优势资源整合效应.4.同乐坊的启示:鼓励多元化的开发主体

许昊皓:由于工业遗产价值的社会公共属性,也只有政府有能力将工业遗产作为公共资产来进行保护,使其不受来自私人利益或市场压力的影响.因此在遗产价值集中的一些公益性开发项目中,尤其是一些非营利性的公共文化设施、教育设施、公益型科研机构等,应保证政府的主体优先.

当然,在进行些经营性的工业遗产开发时,如何应对政府保护资金的不足,同时调用市场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借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成功经验,工业遗产的更新应多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公私合营并形成多元化的执行主体.通过协议的方式明确各方在项目每个流程环节的责任、风险、权利和义务,让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市场开发能获得足够多的土壤,从而形成政府部门、市场投资开发主体、工业企业、非营利的民间组织和机构等,多力合一的保护态势.

同乐坊就是这样一个政府与市场结合得比较好的一个案例.同乐坊由一个老旧的工业遗留社区,通过政府牵头,经过开发商的重新整理,在更新后形成了一个具有活力的怎么写作社区.这种模式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在长沙的一些工业遗产更新中借鉴的,我们可以适当鼓励和引进多元化的开发主体,不一定都得是政府事无巨细的来安排所有的事情,可以通过社会上多远的投资主体,开发机构,非盈利机构等等未共同参与,集思广益,形成开发与保护的合力.当然,最后我也想提出一点希望,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也能在我们长沙看到类似798、同乐坊等的工业遗产更新的示范性区域.

5.南京的启示:立足历史文化名城――长沙要加大非物质形态遗产的保护与宣传,丰富湖湘文化

高青:纵观长沙工业遗产的更新实践,其非物质形态的档案记录和展示显得非常匮乏,这对工业遗产保护的完整性是不利的.非物质遗产包括了各企业厂史、设计工艺、历史场所的历史文献及资料档案.像裕湘纱厂这样具有丰富历史的工业遗产,在历史变迁过程中经历了搬迁、回迁、更名、新建等一系列变化,光是一个门楼和两栋办公的修缮是只能给遗产本身一个漂亮的外衣,但在还原其遗产价值的历史原真性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类高遗产价值的工业建筑中,应尽可能多的利用新媒体技术展示工业企业的历史、地位、特征;修建的历史状况(建筑师和承建人,建设日期、房主,结构变更日期等);与工业遗产建筑相关联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等.此类工业遗产档案的完善,不仅是方便了遗产的多元展示,更是对湖湘文化中的近代工业文明作了一个系统的补充.

6.长沙工业遗产可持续利用的文化产业基础

欧雄全:在长沙古代工业遗产大致可分两个类型.一类是分布在都市区域的具有漫长发展史、且还在生产的工业企业,如玉和醋厂.像这样的前工业时期的工业遗产,可通过政府的激励机制,引导其将有形无形的资产纳入企业的产业价值链中,通过保护企业的建筑遗产,进行企业文化的集中展示,强化其品牌价值的塑造,使得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相互助长,打造出如“火宫殿”一样的地方品牌.

另一类则是则分布于长沙城区周边各个卫星城镇之中的古代矿业遗址:如生产陶瓷为主的铜官镇、以水泥生产为主的坪塘镇、以麻石出产的丁字镇、以磷矿开采为主的永和镇、以煤矿开采为主的煤炭坝镇等等.针对这些古代矿业遗存的更新,应立足其区位特征,纳入到“城镇化建设”的宏观框架中,对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进行整治的同时,努力发展生态恢复、次生湿地维护、文化产业发展、复合型旅游开发等多样的开发模式.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寻找自己的合理定位,做到快速高效的产业转型,助其卫星城市提高核心竞争力.

7.工业建筑再利用之法规研究

黄钟书:刚刚李老师所说的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不容乐观,如果说想要保护这个工业遗产,法律才是最有效的手段.如果说再利用是工业建筑发挥第二春的手段,那么立法保护工业建筑遗产则是再利用的基础.我们纵观全国,在1982年以前,国内的工业遗产的利用保护只能套用历史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自2003年随着国际工业遗产大会《下塔吉尔宪章》的颁布,国内才陆续开始有工业遗产普查的通知和相关的保护条例.

我们曾经做过一个工业遗产相关法律法规的统计表格.在2005~2007年连续发布建议、普查和保护的通知.同时各个地方也有相关的条目出台.在上海,广州,武汉,天津,长春,无锡,中山等城市,都在其历史建筑和历史风貌区的管理条例中,将工业遗存建筑作为保护对象,其中在2010年的《无锡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中,明确提到“对工业遗产等特殊类型文物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按照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保护.”反观在长沙目前作为工业遗产保护重要依据之一的《历史文化名域保护条例》,在工业遗产的保护上,只能算是勉强套用.另外,上海,杭州,厦门,患州等城市从建筑物变更使用性质以及土地用途变更的方面对工业建筑进行了保护,而长沙同样也缺乏这样的条例.

此外,在其他城市也有专门针对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或者法律法规出台,在北京有2009年颁布的《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杭州则是在2010年出台了《杭州市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规定(试行)》,而沈阳的铁西新区作为工业老区则专门针对其区域现状在2006年就出台了《铁西新区关于工业文物保护管理意见》.我们再来看看长沙,依然还是一片空白.不存在任何针对工业遗产普查,界定,保护,再利用的条例或是规范.

目前在长沙,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只能套用《文物保护法》及长沙的《长沙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和《长沙不可移动文物安全管理办法》.但由于长沙绝大多数工业遗产自身年代不够久远,因此无法列入文物法保护的范围之内.所以长沙急需学习其他城市的政策实践,尽快设立针对工业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或者能在其他相关的条例法规中明确的提出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才能让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有所保障.

8.工业遗产保护与历史资料的保存

李文华:如果我们仅仅是谈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现在商品经济的大潮袭卷一切,特别是地产的影响,对这个传统工业文明遗产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这样确实给我们一些紧迫感.但是我们的课题也有另一个研究角度.开始朱逸夫的一番话也打动了我,其实这个工业遗产,代表了很多人的记忆,包括IF里工人的记忆,周边居民的记忆,还有设计师和建造者的记忆,这是第一;第二个它也是城市的记忆,比如开始所举的湖南物流公司的仓库,马上就要拆除了,这个地区的面貌、城市的区域轮廓和天际线,马上就要完全改变了,这是城市演变的一个过程.另外我认为这些也是工业业态的记忆,原来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它是某一种工业产业的中心,机器轰鸣、原材料和产品源源不断地进进出出,现在这种业态转移了,或者说完全消失了,如果没有一些记录的话,就像我们这个产业都不曾存在过.所以说我们现在做的这个事情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是我们把这些案例收集好以后,可以对它进行研究.比如从我们建筑的角度,有它的美学;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工作中可以留下很多素材.这些工业建筑一旦毁掉,基本上是不可能恢复的.――说到恢复呢,我也想谈一点别的.比如岳阳楼我们大家都知道,它是经历过多次翻修的.在上世纪80年代就有一次大的翻修,在翻修之前呢,因为是一个纯木结构,时间的原因让这个木结构被侵蚀得很严重,全部需要重修.重修之前,工作人员做了一些非常精细的工作,包括拍了大量的照片,测量绘图,包括一些梁柱和隼头的尺寸全部记录下来了,后来在翻修的时候也是按照修旧如旧的这样一种方法――当然,我们现在的工业遗产研究,不大可能是某年某月又再把这个工业建筑恢复过来.我们现在所记录的东西,可以供后人来研究它,可能会留下第一手资料.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永远是乐观的,因为即使这个工业建筑没有了,但是我们记录的这些东西会永远留传下来,它是有价值的.

王蔚:长沙的历史或者说工业历史等都还是需要这些资料的补充的,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愿意寻找这些东西的.柳老师当年也做过一些牌子,未指明城市的过去.

李文华:还有一点,我也看过许多名建筑师的一些别出心裁的作品,把一些毁掉的遗产的一些构部件,添加在新建筑中,这些部件同样也可能带有工业遗产的记忆在内,也有一些建筑相关的价值.所以从这两点来讲,我们做的这个事情还是很乐观的,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我们对这些工业建筑遗产进行盘点的时候,如果按照黄磊的设想,我们能把长株潭的工业遗产全部串起来――当然这个工作量很大,但是如果我们做下来――可能会积累一大笔丰厚的财产.当然这个目标可能太大了.刚才黄博士说长沙的工业遗产有这么几条脉络,如果说我们能按照这个指引,在今年绘出一个长沙的工业遗产地图的话,这也将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9.工业建筑遗产的开发利用保护,只可能是少量的,有限规模的

李亚春:工业建筑遗产的开发利用保护,只可能是少量的,有限规模的.工业建筑遗址绝大部分,只能在城市,甚至在城市中心,工业建筑的低利用率,低容积率,决定了它与城市商业开发的尖锐矛盾,相比较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更难以调和.要想可持续利用,必须认清这个现实.中国工业遗产建筑保护利用起步较晚,现暂时还没有专项全国法律、规范与标准.目前只能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进行保护与利用.

首先要确定保护利用范围,大概有四类.一是相应时期内具有稀缺性、唯一性,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工业企业;二是在全国同行业内具有代表性或先进性,同一时期内开办最早,产量最多,质量最高,品牌影响最大,工艺先进,商标、商号全国著名的工业企业;三是建筑格局完整或建筑技术先进,并具有时代特征和工业风貌特色的工业企业;四是其他有较高价值的工业遗存.然后要分级,根据不同的级别进行相应的保护.

工业遗产建筑的保护与利.对工业遗产建筑与文化认识的问题,以及工业遗产建筑保护与当前商业开发的利益冲突问题,主要是这两个突出的问题.中国近二十年来的房地产开发,其实以房子等不动产为载体,对中国现有财富的一次再分配,是中国建国后特权阶级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合法套利,在这一轮财富再分配结束前,中国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工业遗产建筑保护与利用,都只能是小众的,小规模的.如长沙河西二桥(银盆岭大桥)桥头左右两侧的长沙船舶厂袷湘纱厂,最后还是商业开发成江景房,只是象征性地保留了极少部分袷湘纱厂齿形厂房,与潮宗街万达广场的宋长城结局如出一辙.

不过在目前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应该尽量争取保护与利用的实例,对大众进行工业遗产建筑的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科学性的宣传工作;还有,我们应该看到,部分先行者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工业遗产建筑保护的重要性,一些城市建设者已经开始了宝贵的实践行动,城市管理者也在商业洪流面前,为工业遗产建筑保护与利用做出了一些让步,这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与空间.

四、结语

主持人:工业遗产需要城市对它进行保护并赐予新的生命力,同时,城市也需要工业遗产来丰富其历史内涵,并给城市发展以新的刺激点.

看了再一次回放的短片,感慨万千,沧桑的建筑折射出一种凄凉的美,而敲击人心肺腑的音乐更让人有一种深深的沉重感与使命感,虽然我们今天的讨论即将结束,但是我们对未来的思考却刚刚起程,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思想碰撞吧.非常感谢大家踊跃的发言,在这次研讨会上,大家首先分析了长沙工业建筑目前的现状,然后从全国工业遗产发展的如火如荼看到长沙工业遗产发展的滞后,同时大家也带回了各自敏锐的观察,对长沙的工业遗产发展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然而如大家所知,工业遗产是一个跨多学科、多工种、多管理部门的一个城市问题,如何有的放矢地再利用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希望我们能将这个沙龙延续下去,让我们能从更多的角度来剖析工业遗产的再生,也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到长沙工业遗产发展,并参与进来,通过这样不断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未探索出一条符合长沙城市特色的工业遗产可持续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