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摩擦下浙江省贸易模式的转型

点赞:34008 浏览:1571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浙江的外贸模式是一种以低成本、低附加值、低为主要特征的“两头在外”的传统贸易模式,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因而为频频发生的贸易摩擦创造了条件,并且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因而改变当前的贸易模式是应对贸易摩擦的重要途径.

【关 键 词 】浙江省;贸易摩擦;贸易模式转型

浙江省一直以来都是国际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体的浙江出口企业在这些国际贸易摩擦案件中蒙受巨大的损失和冲击,直接影响到浙江外贸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浙江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外贸企业的良性成长.长期以来,浙江的外贸模式是一种以低成本、低附加值、低为主要特征的“两头在外”的传统贸易模式,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从出口市场的地理分布来看,也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和欧盟地区.这些附加值不高、产品差异化水平不大而竞争力又较强的产品大批量出口,极易引起进口国的警惕,导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进口国壁垒的限制,引发大量贸易摩擦因而转变传统贸易模式,推动浙江对外贸易模式的转型,是应对和减少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浙江省贸易摩擦的现状及特点

(1)贸易摩擦形势日益严峻,涉案金额巨大;

入世以来,浙江省已遭遇来自美国、欧盟、土耳其、印度、巴西等27个国家和地区提起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纺织品特保和337调查等贸易摩擦案件492起,涉案金额11507亿美元.2002年浙江遭遇贸易案件14起,涉案金额为207亿美元.2003年为27起,涉案金额为1144亿美元.2004年为44起,涉案金额为950亿美元.2005年为40起,涉案金额为950亿美元.2006年为53起,涉案金额为459亿美元.2007年为63起,涉案金额为1458亿美元.2008年为81起,涉案金额为1500亿美元.2009年为90起,涉案金额为3607亿美元.2010年为80起,涉案金额为1407亿美元.据浙江商务厅统计,2011年,浙江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高达93起,超过了2009年金融危机高峰时期的90起,创下历史新高.十年来,浙江省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基本呈稳定增长的态势,全国约7成的贸易摩擦案件涉及浙江,浙江的涉案金额约占全国涉案金额的1/4.

(2)贸易摩擦的区域不断扩大,与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加剧;

据浙江商务厅资料显示,2011年1月份土耳其对华梭织面料保障措施案,是有史以来土耳其发起的浙江涉案金额最大的贸易摩擦案件,涉案金额达到25亿.2011年1-7月份,浙江遭遇来自拉美地区的贸易摩擦案件12起,占同期浙江贸易摩擦案件总数的1/3.其中巴西发起贸易摩擦案件5起,为历史同期新高.在东盟地区,2011年7月8日,泰国就5种产品同时对华发起5起反倾销案件,5起案件浙江都涉案.

(3)贸易摩擦对象扩大,形式多样化;

从行业看,纺织、机电、轻工是浙江受贸易摩擦影响最大的三大行业,近年来,不少案件频繁指向浙江省块状经济,如:温州、宁波的打火机产业,萧山、绍兴的聚酯产业多次在其主要出口市场遭受了反倾销调查.再如,嘉兴的紧固件、舟山的水产品、黄岩的橘罐、温州的鞋业等也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来自其主要出口市场的国际贸易摩擦.

倾销与反倾销是浙江省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同时,包括保障措施、反补贴和TBT等在内的新的贸易摩擦形式不断出现,形式趋于多样化.欧盟两项指令、CR法案、日本肯定列表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对浙江出口构成严重障碍.以机电产品出口为例:作为占浙江省出口比重最大的机电产品(出口数量见表1),2007年以来,机电产品成为涉案最多的大类商品;机电产品中有紧固件、钢管、眼镜、打火机等百余个商品均遭遇过贸易摩擦.

二、浙江省贸易模式的主要特点

贸易模式是指某一国家或地区贸易现状的抽象概括.从理论上来说,贸易模式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反映,又在一定程度上是经济政策导向的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及专业化分工逐步拓展与深化,贸易模式也不断地发生相应的变化.据分析,浙江省的贸易模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


(1)贸易主体.浙江省的外贸主体多元化,已形成国有、外资、民营企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民营经济获得了进出口经营权.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三大出口主体并驾齐驱是浙江省对外贸易的一大特色,也是浙江所有制结构优势、市场先发优势、区域产业特色优势的集中体现.

(2)出口商品结构.浙江省外贸发展的基本路径是“低成本扩张”,以小商品为基础,形成小商品、低成本、高回报的产业特征.从商品结构上说就是,浙江省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轻纺、工艺和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

(3)贸易方式.浙江省的进出口贸易长期以一般贸易为主导,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比重均在70%以上,并且自2001年起浙江省一般贸易出口超越广东,一直位居全国第一.浙江省一般贸易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远远高于国家的平均水平,较高的一般贸易出口说明了浙江省生产型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较高,也是浙江省产品出口竞争力较高的体现.

三、基于贸易模式的浙江省贸易摩擦产生原因分析

(1)长期的贸易顺差是浙江省贸易摩擦产生的导火索

对外贸易是浙江省贸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注定浙江省将面临贸易摩擦的困扰.浙江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并且贸易额逐年增加,对外贸易依存度很大(见图1和表2).

(2)出口市场地理分布过分集中是贸易摩擦产生的助推器

出口商品的结构以及出口市场的地理分布过分集中,加大了贸易摩擦发生的可能性.尽管贸易地里方向不断地多元化,可是浙江省的主要贸易伙伴仍然以亚洲,欧洲,北美洲以及拉美地区为主,其中与欧盟、日本、美国的贸易量占到了七成以上.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的衰退,印度以及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是浙江贸易摩擦频发的重要因素.以2011年为例.(见图2) (3)出口商品结构单一也是浙江省贸易摩擦频发的一大诱因

近些年来,浙江省传统产品服装,纺织品,鞋类等出口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仍然占据重要地位,长期由产品同性质强、需求弹性小、产品技术层次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占据一席之地,造成了浙江省出口产品缺乏实质性竞争力,因此只能通过量的增长和的压制保持竞争力,然而,进口国会对这种迅速扩张的出口量提出严厉的管制条件,从而恶化了出口产品的市场准入条件,引起摩擦.再者浙江省的机电产品长期占据浙江对外贸易的半壁江山,一旦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势必会对浙江省外贸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4)出口市场混乱缺乏统一的体制管理

浙江省的对外贸易市场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出口秩序混乱.浙江贸易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至2012年,注册资本在1000万以上的民营企业已有57万户,出口比例超过总出口量的五成.各个企业的商品良莠不齐,为贸易摩擦的产生提供契机.

四、以贸易模式的转型应对贸易摩擦的对策建议

1.实现生产要素的升级,由原本的成本、优势转变为技术优势.以优势,成本低廉的浙江传统贸易特色面临着以科学技术驱动的新经济带来的危机.只有转变当前的生产要素,转而以科学技术作为贸易模式的驱动力,才能继续保持浙江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因此,在自身鼓励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还要积极吸引接纳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先进技术.

2. 建立强大的品牌战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保持自身特色,在贸易保持自身的特色.由于浙江省民营企业较多,它们普遍缺少品牌国际化意识,通过中间商进行对外贸易,既减少了自身的利润,又在贸易摩擦中蒙受巨大的损失.树立品牌意识,建立品牌战略是减轻贸易摩擦造成损失的重要手段.

3. 扩展贸易范围,增加值得信赖的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有表1可知,浙江的贸易出口地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国等地.亚洲国家如韩国,印度机器制造业十分发达,他们本地的产品将会与浙江外贸的进行激烈的市场争夺战,进而加大贸易摩擦出现的机会;美国与欧盟国家如今经济都不景气,为贸易摩擦创造了环境,并且近年来大部分有关浙江的贸易摩擦都与它们有关.因此,我们应当积极的寻找新兴的贸易伙伴,例如巴西、南非、俄罗斯等国家,在缔结双赢互惠的合作条约下进行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