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逆差原因

点赞:4589 浏览:173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美国贸易逆差的日益扩大对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日益重大的影响,导致美国贸易逆差的各种经济因素错综复杂,并且在不同的时间段所表现出来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本文试图对不同时间段导致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经济因素进行考量分析,同时通过实证 检验其对理论的紧密性.

【关 键 词 】贸易逆差 美国 经常项目逆差 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

一、理论研究

目前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认为造成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根本原因是投资储蓄缺口的扩大,但笔者经过分析研究之后发现投资储蓄缺口并不是造成经常账户赤字的根本原因,其背后是美国政府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下消费和投资的推动.

在开发经济条件下,经常项目下恒等式可表示为

S=1+CA

S=Y-C-G等于(Y-T-C)+(T-G)等于SP+SG

S等于SG+SP等于I+CA

CA等于SP-I-(G-T)

SP表示私人储蓄,SG表示政府储蓄,Y表示国民收入,C表示家庭消费,G表示政府购写,I表示私人投资,T表示税收,CA表示经常项目,S等于SG+SP等于I+CA从经济学意义上表示一国经常账户余额是国民储蓄与国民投资之间的差额,经常项目赤字的出现表明一国私人投资的增加超过了该国的储蓄水平,由于产生了投资储蓄的缺口,因此不得不借助国际资本的流入以弥补本国储蓄的不足.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和美国总统报告

通过对29年间私人投资、总储蓄和经常项目余额的数据分析发现,经常项目余额从1982年开始出现了持续的赤字,但是从1987年开始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开始减少,并在1991年出现了盈余,从1992年开始到2008年赤字再次出现并持续增加,但是在1980年到2001年的期间内,总储蓄水平在绝大部分时间内高于投资水平(除了1986年和2000年有少量缺口),即使在2002年到2008年,投资储蓄缺口与经常项目余额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因此投资储蓄缺口并不能完全解释1980年到2008年29年间经常项目产生赤字的原因.为此笔者将原模型调整为

CA等于SP-I-(G-T)

在保持政府财政余额不变的前提下,对私人投资、私人储蓄和经常项目余额的数据分析发现,从1980年至1996年储蓄水平超过投资水平,经常项目余额从1982年出现了持续扩大的赤字水平而从1987年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开始减少,并在1991年出现盈余,在此期间私人投资与私人储蓄缺口并不存在.从1992年开始经常项目再次呈现赤字并持续扩大,私人投资水平占GDP比重从1992年的13.64%上升到2000年的17.81%,而储蓄水平则从5.32%下降到-0.3%,缺口的扩大导致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从0.81%上升到-4.81%,1992年到2000年,投资储蓄缺口与经常项目余额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2002年到2003年,投资储蓄缺口再次消失后,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并没有减少,相反成上升态势.这种现象在2008年再次出现,尽管20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投资水平同比2007年下降了0.46%,并在2003年之后首次低于私人储蓄水平,但是2008年私人储蓄水平同比2007年却上升了2.72%.为此笔者加入政府财政赤字因素重新分析.


数据来源:美国商务部和美国总统报告

发现从1980年到1996年,私人储蓄水平高于私人投资水平.从1997年到2008年,随着私人投资水平的增长超过了私人储蓄水平,但是总缺口的扩大主要是由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造成的.1980年至1990年尽管私人储蓄水平超过私人投资水平,但是这一时期政府消费和投资水平缺口超过了私人储蓄与私人投资的盈余,造成了国内总投资与私人储蓄的缺口,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一时期尽管不存在私人投资与私人储蓄缺口却依然存在经常项目赤字的原因,到了1991年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消失的同时经常项目出现了盈余,1992年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盈余开始减少,经常项目出现了赤字,之后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的持续扩大导致了经常项目赤字的扩大,尽管在1998年到2001年财政出现了盈余,但是联邦债务水平依然维持在3万亿以上规模,政府消费和投资部分并没有降低,这期间政府投资的增长率分别达到4.16%,9.32%,5.88%,5.82%,占GDP比重为2.99%,3.07%,3.06%,3.13%,此同时2002年和2003年私人投资的迅速扩大和私人储蓄水平的下降弥补了政府消费和投资的下降,而2007年到2008年,政府消费和投资的上升又弥补了私人投资的下降和私人储蓄的上升所造成的私人投资储蓄缺口的缩小,同时美国开放的资本市场为世界资本的流入提供了条件,国际借贷占GDP比重与经常项目占GDP比重呈现出高度一致性.但是这并不表示全球储蓄过剩是导致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国际资本的流入是投资储蓄缺口所引起的外生变量,同时也不能简单的将原因归结于美国政府的赤字政策.所以笔者认为财政赤字和投资储蓄缺口都不造成经常账户赤字的根本原因,是通过投资储蓄缺口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美国消费和政府投资推动了经常账户赤字,为了验证上述观点,对相关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

美国贸易逆差原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对外贸易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实证计量分析

(一)数据准备和分析框架

本文将采用协整理论,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对美国经常项目与政府投资缺口进行实证分析,主要采用的数据是1980年至2008年美国经常项目数据,美国GDP,美国私人总储蓄,美国私人总投资,政府消费和投资总额.数据来源于美联储,美国商务部和在这些数据基础上计算所得,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等于美国私人总储蓄-美国私人总投资-政府消费和投资.

(二)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协整分析之前必须检验各个变量的平稳,只有各个变量是同阶单整是才能率协整关系.这里对经常项目变量(CA)和计算所得的政府投资缺口(GCIG)采用ADF单位根检验.

得到如下结果:

表1 CA和GIG单位根检验结果

从检验结果看,在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下,CA单位根检验的Mackinnon临界值别为-2.653401、1.953858、-1.609571,t检验统计量值为-3.209422.在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下,GCIG单位根检验的Mackinnon临界值别为-3.699871、-2.976263、-2.627420,在5%的显著性下,CA和GCIG的t检验统计量值都小于临界值,所以都拒绝拥有单位根的原检测设,可以采用协整分析.

(三)CA和GIG的协整分析

以CA因变量,GIG为自变量,采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

CA等于0.1658444025+1.017756465*GCIG

t等于 (5.53) (6.43)

r等于0.60 R2等于0.59

对残差项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在5%的显著性下,残差项的T值为-4.255250小于临界值-3.587527,拒绝具有单位根的原检测设,表明残差项是稳定的序列,从而表明CA和GCIG存在协整关系,即两者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每扩大1.018%,经常项目逆差就会扩大1%.

(四)误差修正模型

计量检验表明CA和GCIG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表明两者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失衡,为了增强模型的精度,可以把协整回归式中的误差项看作均衡误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把经常项目余额(CA)的短期行为与长期变化联系起来.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构如下:


ΔCA等于α+βΔGCIG+γt-1+εt

ΔCA等于-0.001434976934+0.4397190051*ΔGCIG-0.0746921766*t-1+εt

t等于(-1.462170) (3.980550) (-0.772200)

r等于0.41,R2=0.361473,DW=1.451459

上述估计结果表明,经常项目余额的变化不仅取决于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的变化,而且还取决于上一期经常项目余额对均衡水平的偏离,误差项的估计系数-0.074692体现了对偏离的修正,上一年经常项余额的7.4692%将在本年度的到修正,在短期内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每扩大0.44%,会引起经常项目逆差扩大1%.方程的拟合系数0.361473表明在短期内还有大量的因素会影响经营项目变动,入汇率,经济发展情况,对外贸易政策,通货膨胀需要加入到模型中.

三、结论

本文采用经典计量方法对美国从1980年到2008年29年间影响经营项目变动问题作了研究,全文没有采用传统的研究方法,对可能影响到经营项目的各个要素进行研究,而是将各个可能的影响要素的最终结果,即通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常项目恒等式作为基础,对其进行分解转化,从而得到影响经营项目也就是消费,投资,储蓄和政府购写等基本变量,其他所有的影响因素都将通过这些因素表现出来.发现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是影响经营项目的重要原因,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的扩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常项目余额的变动,从长期来看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扩大1%就会导致经常项目逆差扩大1%.而在短期内,政府消费和投资缺口对经常项目变动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在对外贸易中,汇率,对外贸易政策政策,通货膨胀等因素会直接影响经营项目的短期变动,但是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要改善庞大贸易赤字的境地必须要有效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控制政府自身的消费和投资.鉴于本文作者学术能力有限,对相关影响因素还无法展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