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与

点赞:10032 浏览:435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美贸易失衡成为目前中美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美国方面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愈加强烈.在这涨声一片的沸腾中,更应理性对待中美贸易失衡.通过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及中美贸易失衡的实质来寻找中美贸易失衡的真正原因,发现人民币汇率并不是引起中美贸易顺差的始作俑者,失衡的根源在于当今产品内分工时代的国际分工结构以及中国在这一结构中所处的末端地位.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中美贸易失衡,汇率,国际分工结构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9-0135-02

近年来,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引发了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强烈呼声.即使是在中国2005年7月进行汇改以后,美国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的声音仍然没有衰减.在2006年,美国国会的两位参议员Lindsey Graham和Cbarles Scbumer提出一项议案,要求人民币升值10%,如若不然,便对所有进口自中国的产品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诸如此类的论调在美国一直都没有停歇过.在美国的学界、政界和民间,有很多观点都认为中美贸易失衡源于人民币币值的低估,认为只要人民币升值便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如今的失衡局面.针对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以及中美贸易失衡的实质来寻找中美贸易失衡的真正原因并给出相应对策.

1.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

汇率通过作用于商品来影响两国间的贸易,但这种影响从来都不是通过单一的作用机制来发挥效用的,他要受到进行双边贸易两国间的经济总量、贸易结构,以及分别与两国开展贸易国家的多边汇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综合作用,使得人民币汇率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受到削弱.从这个角度来讲,单靠调整汇率来缓解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做法也是行不通的.

另一方面,可从现实的数据对比来分析人民币升值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以下是中美两国2000年至2008年的进出口差额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趋势变化图.

从图1可看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是在不断增加的,图2显示出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已迈上了升值的路径.结合以上两图来看,可发现即使是在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人民币出现升值的情况下,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依然保持了增长的势头.并且进一步对比分析可发现,2005年人民币开始升值后,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不但没有减缓,反而较之2000年至2004年间的人民币汇率稳定时期的顺差增长速度还加快了.显然,人民币升值并未起到美国所希望的缓解对中国巨大贸易逆差局面的作用.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下,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仍在强劲增长.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人民币升值并未缓解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势头.因此,人民币汇率对于中美贸易失衡的作用不应被人为的夸大,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并不是由人民币币值低估所直接导致的,其背后应隐藏着其他深刻的原因.

2.中美贸易失衡背后的实质

各国根据其自身的比较优势来开展国际贸易,取得贸易利益,由此形成相应的贸易结构和国际分工结构.中美贸易呈现出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现象实际上是源于当今产品内分工时代的国际分工结构以及中国在这一结构中所处的末端的国际分工地位.

在这一分工结构中,一个产品不再是由一个国家来单独制造完成的.产品从设计到生产、营销要经历的不同环节被分配到不同的国家进行,各国根据其比较优势承担着这一分工链条上的不同的分工任务,相应地就处于不同的国际分工地位.实际上,通过数据分析可发现,在这一分工结构中,中国因为从东亚地区进口了大量的中间品,加工制成成品后出口美国,而成为了东亚地区向美国出口制成品的转移地.

在分析中美贸易失衡背后的深刻原因时,首先应明确的是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是制成品贸易.根据WTO发布的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9统计显示,2007年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中,制成品顺差额为总顺差额的106%,2008年这一比例上升为108%.可见,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对美贸易的主要顺差来源确实是制成品贸易.而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的国际分工结构中,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共同组成制成品的生产链,中国主要承担的只是制成品的最终加工装配环节.因此,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总额实际上包含着中国从事加工贸易时进口中间品的主要来源国和地区对美顺差的转移额.

而中国进口中间品(包括半成品和零部件)的主要来源地是东亚地区.以2006年为例,中国从东亚进口的中间品的比重占到总的中间品进口的47.7%,在中国与东亚的进口贸易中,有72.2%的进口均为中间品.因此,在东亚国际生产网络中,中国位于制成品生产链的下游,从东亚各国和地区进口中间品,加工完成后出口.所以在对美的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东亚地区通过将半成品输出到中国加工出口而转移的额度.

再结合美国与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贸易数据来进一步分析.图3是2000年-2008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占东亚对美顺差比重变化图,图中的柱形图是用中国对美顺差额/东亚(不包括中国)对美顺差额*100%而得.

中美贸易失衡原因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结合图1和图3可看出,在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同时,不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对美顺差在相对的减小.如图3所示,2000年时,中国对美顺差额还不到东亚对美顺差额的50%,2005年,这一比重首次超过了100%,并继续稳定上升,至2008年,这一比重已接近200%.这也表明了在中国对美出口顺差不断扩大的同时,东亚对美的出口顺差增长速度在不断减弱.而这种现象实际上是由东亚将产品的最后加工装配环节转移到中国所形成的.与上文中所提到的东亚地区通过将中间品输出到中国进行加工,转移本国对美直接出口,从而致使中国成为对美贸易顺差大国这一论断是相吻合的,并且为其提供了现实的数据支持.


因此,经过上述分析可发现,中国对美贸易失衡的根源在于产品内分工背景下的国际分工结构以及中国在这一结构中所处的末端分工地位,致使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美的很大一部分出口都转移到了中国,共同推动形成了中国对美货物贸易的巨大顺差,即所谓的中美贸易失衡.

3.对策建议

通过本文以上的分析发现,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有效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现状,当前状况在短时期内仍将持续,并且中美贸易失衡的改善需要依靠多方协调合作.基于此,本文给出如下对策建议:

3.1 大力发展本国中间产品贸易,从最终成品贸易过渡到中间产品贸易

注重发展科技实力,加大技术、资金投入,推动零部件和半成品的自主研发、生产,增强我国生产、出口零部件和半成品的实力,减少我国对外来零部件和半成品的依赖,改变当前主要依靠进口中间品进行加工出口的贸易方式,推动最终成品贸易向中间产品,尤其是零部件贸易过渡.这样便可提升并改善我国目前所处在的末端国际分工地位,变一味地加工出口制成品为向其他国家出口半成品和零部件,帮助我国摆脱廉价加工厂的命运,改善我国目前对美的巨额贸易顺差现状.

3.2 将发展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相结合,鼓励本国企业“走出去”

鼓励并为其创造条件,推动本国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本国的跨国公司,将为国外的跨国公司提供产品和怎么写作转变为本土企业的跨国经营,整合全球优质资源,变被动地接受订单为主动地寻找合作伙伴,主导和创造贸易流向.通过企业实力的增强和生产企业经营怎么写作体系的全球化,来改善和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所处的末端地位,从而改变目前依靠出口大量制成品来赢得顺差的贸易局面,改善中美贸易失衡.

3.3 抓住东亚区域合作日趋加强的机遇,主动创造有利的贸易投资机会

由于在中美贸易失衡中,东亚地区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在缓解中美贸易失衡现状时,还必须考虑到中国与东亚地区的经贸往来.

当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已于2010年生效,双方将相互开放货物、怎么写作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也在有组织的调研和筹建中.可以说,东亚地区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紧密合作时代,在这一过程中,对于中国而言,应抓住这个区域合作框架架构的机遇,通过协议谈判、友好磋商等形式,主动为本国创造有利的贸易机会,改善目前中国在东亚国际生产网络中所处的低端地位,从而也可起到缓解中美贸易巨额顺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