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双边贸易协定的其风险

点赞:23226 浏览:1069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提要]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是目前东亚区域制度建设的主要方式.这是由于东亚各国为 了实现本国特定的地缘目标而缔结双边FTA,双边FTA因其对国内政治的冲击最小并且能够引 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发展迅速.然而,东亚双边FTA的发展将有可能形成FTA的轮轴模式 ,它将增加经济往来的交易成本,并将产生对多边自由化的抵触,同时也会给东亚权力结构 带来风险,使东亚一体化更加举步维艰.因而,东亚各国应统合其国家利益,达成区域合作 共识,以正式的制度安排来排除双边FTA可能带来的风险.

[关 键 词 ] 双边协定 轮轴模式 东亚一体化 权力结构

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7)4-0012-05

在东亚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安排中,作为东亚一体化的总体框架――“10+3”合作举步维艰, 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却是目前东亚区域制度安排的主要发展方向.无疑,各经济体 双边的贸易合作密切了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然而,双边FTA的发展对东亚地缘政治经济产 生何种影响以及能否最终引致东亚整体的一体化进程,这是理论上应当予以关注的问题.

东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发展的原因

双边FTA是东亚区域主义进程中的显著特点.如果从经济学逻辑出发,双边FTA理应增进福利 效应.然而,国内外许多研究发现,在双边FTA中存在一种“反比例关系”:经济收益最大的FTA也是政治可能性最小的,而收益较小的却容易达成合作.典型的例子如中国与东盟的F TA,它的福利效应低于中国与日、韩任何形式的FTA[1].如果一项双边FTA协议给 一国仅带 来低福利,那么很难从经济效应上验证其一体化战略的理性.因此,东亚双边FTA的发展应 是各国兼顾经济贸易、国内政治、外交及国家安全等多重目标的结果.从整体上看,结合东 亚特殊的地缘环境,各国双边FTA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解释:

第一,为实现本国特定的地缘政治经济目标,选择对象国缔结FTA.选择FTA的谈判对象和确 定其优先顺序,是一国重要的对外经济合作战略.各国从缓解国内压力、实现优势互补和追 求政治经济利益等多种角度出发选择谈判对象.[2]其中,各国可以利用市场和资 本作诱饵 ,实现非经济目标.特别是大国的经济优势地位赋予了政治与外交上更多的筹码,可以更为 自由地选择合作对象.这种现象在东亚地缘政治经济格局上得以彰显.

冷战后美国维持并加强了美日同盟这一东亚战略的核心支柱,同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始着 手与东亚各国签订双边贸易协定,以此阻止和淡化东亚一体化的不可遏止之势.美国将东亚 FTA的缔结对象锁定于小国之上,利用双边FTA的构建对东亚国家个个击破,以拆解东亚经济 一体化的趋势.而这些小国在冷战时期曾经都是美国在东南亚的双边军事同盟体系成员,与 美国的关系良好,有利于达成协议.如美国除了已经与新加坡完成FTA的签署之外,泰国也 是其协商对象,而与韩国的相关谈判也已排入计划中.

日本一直是自由贸易的最大受惠国,故其积极推进WTO多边贸易体制.然而,在欧盟东扩和 全球性双边自由贸易发展的国际压力下,日本也开始组建FTA战略,并成为东亚一体化的重 要力量.日本的FTA战略与其经济大国的身份和政治大国的目标是相吻合的.在日本外务省2 002年10月制定的《日本FTA战略》中,日本将选择主要谈判对象的原则定位于“同时考虑经 济外交和政治外交,既着眼于经济稳定和未来的经济关系,又考虑改善和加强政治关系、实 现区域稳定的可能性”[3].由此,日本FTA战略的重点,是在日新自由贸易区的基 础上,以 韩国和东盟为中心,在东亚和全世界范围内开展双边自由贸易.同时,为了牵制中国发挥在 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日本于中国与东盟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第二天,即同东盟 签署了10年内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联合宣言”.这显示出日本对东亚一体化的主导作用不 甘落后、急起直追的心态.

东亚双边贸易协定的其风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经济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中国把东亚作为重要的外交平台,在无法突破中日关系困境的情况下,理性地选择了东盟作 为重要的地区合作伙伴并积极参与东盟主导的地区机制,这符合中国以下的外交战略目标: 第一,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中国通过参与东盟年会,逐步提升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 对南海等领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中国威胁论”的不实宣传效 应.第二,推动多极化发展.为了抑制美国在后冷战时期日益膨胀的单边主义,中国积极推 动多极化进程.因此,中国通过参与东盟主导的地区机制,以非对抗性方式在周边地区逐步 限制美国影响力的扩张,这避免了东盟国家因地位弱化而向美国或日本靠拢,从而逐步改变 东亚乃至世界的地缘政治风貌,使中国的国际地位水涨船高.[4]第三,有利于特 定经济目 标的实现.中国在与东盟、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国的FTA缔约中,把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 地位作为一个先决条件.因为中国在加入WTO的头15年内面临非市场经济地位国家问题,而 欧美都对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制定了不同寻常的高标准.因而中国不得不采取“逐个击 破、多国承认”的方式,争取更多的贸易伙伴国认可中国的这一要求.然而,尽管我国正在 积极推进与东盟等国之间的FTA,但由于缺乏对于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和作用的认识, 故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整套明确的、立足于长远发展需要的双边FTA合作战略与优先安排顺 序.因而,必须尽快建立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区域战略.

第二,双边FTA对国内政治如特定利益集团的冲击最小.为了缓解国内压力,对FTA合作对象 的选择也必须权衡国内特定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多边贸易谈判因市场规模大、涉及领域广 、经济利益纷争剧烈等原因而使国内各利益集团受影响程度深,因而多边FTA的缔结难度大 .相对而言,双边FTA因涉及的领域相对狭窄,对国内政治及特定的利益集团冲击最小而容 易达成.如日本与新加坡的《日本新加坡新时代伙伴协定》(JSEPA)因不涉及日本敏感的 农业部门而顺利缔结;韩国选择智利作为FTA的第一个谈判对象,部分原因是由于韩国与智 利季节相反,智利农产品不会对韩国同类产品构成直接威胁;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的初 衷是以关税的削减来发展工业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但各国都在特定产业上给予例外,如马来 西亚拒绝将汽车进口关税降至规定水平,菲律宾宣布不会降低石化等产业的关税等等.这些 双边FTA因其对国内政治的冲击较小而能够顺利达成,这使得许多国家FTA的缔结都存在“先 易后难”的情况.

第三,贸易伙伴国同其他国家建立FTA所带来的国际压力,使FTA的发展引发了“多米诺骨牌 效应”[5].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建立或者深化会因进口壁垒的减少而产生贸易和投 资从非成 员国向成员国转移,这实际上是对非成员国的一种歧视.而这种结果会降低非成员国国内出 口商的利益,他们也会加紧推动本国同相关国家建立FTA,或者直接参加FTA.这就导致了两 种结果:或者是扩大了已有的FTA成员国的数量,或者是从未参与FTA合作的国家与其他国家 签订新的FTA协议.由此,FTA接连发生,并最终会形成少数大国争相组建FTA的局面.各个 分散的国家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逐渐向核心贸易集团靠拢.例如,美洲地区合作中就存在 极为典型的多米诺骨牌效应.FTA首先在美加两国间形成,后来扩大至墨西哥,组建了北美 自由贸易区(NAFTA).随后,南美洲的智利、巴西、乌拉圭、阿根廷和巴拉圭等国家也相 继同美国谈判建立双边FTA.由此,FTA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美国成为美洲地区FTA的重心.

东亚双边FTA兴起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1998年APEC吉隆坡会议受挫和1999年WTO“西雅图回 合”谈判 未果而终,使东亚各国对贸易合作的关注焦点从多边自由化目标转向双边自由贸易上.由此 ,东亚以日本和新加坡为先导,开始了双边FTA的进程.日本自从完成了由单纯重视WTO多边 合作向重视发展双边FTA关系的战略转变后,成为东亚FTA行动的先导力量.不但签订了有史 以来的第一个与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协议,而且也积极推进与东盟、墨西哥、智利、韩国等国 家之间的FTA研究与磋商.中国在加入WTO后,也迅速地开始了双边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达成在亚太地区和全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 长的背景下,亚太地区许多国家纷纷表示愿意与中国开展双边经贸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安排 .中国已与智利和巴基斯坦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此外,中国与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 、澳大利亚、新西兰、中东海湾国家、南非和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等商谈建立双边自由 贸易区.总之,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开端,中国已进入亚太及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 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区的活跃时期.由此可见,FTA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东亚已见成效.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东亚双边FTA的缔结并非以两国的总体福利效应为初始目标,而是 兼顾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区域平衡与安全的多重目标的结果,并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而 发展迅速.由于非经济目标被纳入到大国的一体化战略之中,这使区域合作共识难以达成, 对东亚经济一体化和权力结构的影响也将充满变数.

双边FTA的轮轴模式及其对自由化进程的负面效应

在东亚区域内多个双边FTA的交叉联系中,一种类似于“轮轴模式”(hub-and-spoke) [6]的特殊力量对比结构将有可能产生.轮轴结构是多个双边FTA中具有的一种特殊的力 量对比 结构.它通常存在于以下情形:检测设有三个国家,A、B、C,A国与B和C国签订单独协定,但 B和C国间没有签署协定.则A国是轴国,B和C国是轮国.小规模的经济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市 场准入通常愿意与大规模的经济体进行FTA谈判,因而极易成为轮国.而规模足够大的经济 体也有强烈的激励去担当轴国角色并支配区域内众多辅助经济体.一种非对称性依赖的结构 就会出现于轮轴模式中.由于FTA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多个国家分别与一个贸易大国签订FTA 时,则重心逐渐向贸易大国靠拢,轮轴结构极为明显.轮轴模式是一种非对称FTA结构,一 旦形成,它将具有两方面的负面效应:

首先,多个双边协定存在“意大利面条碗”效应[7],增加经济往来的交易成本, 不利于多 边自由化进程.“意大利面条碗”效应是指不同的贸易对象国之间存在不一致的协定,而众 多的双边协定会增加贸易的交易成本.这是因为FTA协定具有复杂的原产地规则的协定,各 个FTA协定之间都不相一致.这就会扰乱货物流动,设置壁垒,引起摩擦,减少灵活性并推 高.FTA协定越多,协定覆盖的范围越大,将不同的协定合并在一起就会更加困难 [8].因而,双边协议的不断增多可能会阻碍全球生产体系的发展进程.

其次,轮轴模式的非对称性依赖将产生对多边自由化的抵触.轮轴模式是一种利益对比有利 于轴国的失衡模式.在以轴国为中心的区域内,它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的能力和对投资者的 吸引力,因此轴国更愿意保持现有的模式,而没有激励去进行与多个轮国的多边自由化谈判 .而对于轮国来讲,轴国市场对其吸引力更大更重要,同时它不但并没有激励与其他轮国进 行自由贸易的谈判,而且还反对新成员的加入[9].

由此可见,轮轴机制实际上是对多边自由化的抵触,而不会像人们所幻想的那样,多个双边 FTA会向多边FTA自然过渡.因而,东亚双边FTA的发展并非如各国所预测的那样,会简单地 、直接地过渡到整个区域的一体化和多边自由化.相反,各国组建双边FTA的行动可能还会 延迟整个东亚的一体化进程.

双边FTA的轮轴模式对东亚权力结构的风险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随着双边FTA不断扩展,轮轴模式出现的可能性很大.如果东亚出现了F TA的轴国,则对东亚权力结构会产生重大影响,加剧东亚政治经济状况的复杂性.具体分析 如下:

1.若形成中日两轴国,则将加剧中日紧张关系

中日两国是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大国,也是“天然”的轴国.两国的GDP 占东亚的83% ,人口占东亚的70%.中国本身还是全球最大市场,潜力相当于美国的5倍、日本的10倍.并 且在已有的FTA中,中日已分别与东盟等区域内外的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签署或谈判各个不 同的FTA协议.东盟虽然在地区一体化中起到主导作用,但是它不可能作为轴国,这是由于 :第一,东盟自身的自由贸易区进程缓慢;第二,东盟的经济总量与中日两国有天壤之别; 第三,东盟内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泰国等,分别与美日等国签署或谈判FTA,这阻碍了 其自身的一体化进程,使其整合的力量更加分散.因此,随着中日两国积极地融入到东亚双 边FTA的建设进程中,两国很有可能充当东亚的轴国.[6]特别是在未来10~15年 中,如果 东亚各国政府没有区域整合的政治意愿以及有效措施,则东亚地区的双边FTA会进一步发展 ,极有可能形成FTA的轮轴结构.


一旦中日同时作为东亚的轴国,而且彼此之间不能突破政治障碍而达成自由贸易协定,则这 种模式将会加剧中日之间的竞争.尽管目前中日之间基于互补性的合作促进了两国经贸关系 的顺利发展,形成了贸易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但是中日之间的经济合作不可能 永远停留在技术与资源、技术与劳动力的静态模式,更不会加强双方的互补性.中国的改革 开放和经济发展将逐渐突破互补性模式.所以,可以预见的是,中日两国在某些领域的互补 性存在递减的趋势,而经济竞争性将逐渐增强.这将使双方都竭力发展FTA的合作对象,从 而在东亚形成以中日两国为轴国的FTA轮轴结构.两国基于经济的互补性而建立起来的密切 的经济往来会进一步受到来自保护主义势力及政治集团的深刻影响,从而将对中日目前 的紧张关系雪上加霜.因而轮轴模式的形成将加剧东亚地区政治经济状况的复杂性,东亚区 域一体化也会受其影响而难有更大的突破.

2.美国将利用与东亚国家建立双边FTA进一步阻止东亚一体化进程

二战后,由于受到历史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困扰,东亚缺乏共同的安全机制和社会基础,普 遍认可了美国在东亚霸权的存在.美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也千方百计去阻止东亚自身 的一体化进程,打造有利于自身的东亚政治经济格局.为此,美国竭力发挥平衡作用.这体 现在塑造东亚地区内的多个双边关系上,比如两岸关系、中日关系以及日韩关系.在各种双 边关系中,美国充当外来平衡器的角色,造成双边关系的“斗而不破”的格局.通过微妙的 平衡,使两方对美国都有依赖,营造出其霸权无法退出的局面,从而牢牢掌控东亚局势的发 展.

东亚多个双边FTA趋势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通过与东亚各国签订FTA协议,美国能够强化与 缔约国的政治经济合作关系,增强对缔约国的影响力,进而根据自身意愿塑造东亚地缘政治 .为此,美国积极地与东亚各国特别是冷战时期的传统盟友签订双边FTA,从而可以针对东 亚国家个个击破,最终消解东亚一体化趋势.而美国最为担心的是由中日两国联合主导东亚 的一体化进程.中日两国如果达成了类似法德式的和解,那么东亚一体化将如同欧洲一样会 进入快速轨道.然而,如若东亚双边FTA形成了以中日两国为轴国、其他经济体为轮国的轮 轴模式,则会加剧两国间的竞争性和紧张关系,这是非常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可以不遗余 力地发挥平衡作用,形成最有利于本国利益的东亚地区力量结构.到那时,东亚一体化的进 程将更是举步维艰.

综上所述,东亚双边FTA是各国兼顾政治、经济、安全等多重目标的结果,也是目前区域实 践模式的基本方式.然而,它的发展却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在世界经济出现以美欧为核心的 国际格局下,如若东亚最终形成以双边区域贸易协定为主导的格局,那么在全球经济竞争中 ,东亚国家整体被边缘化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因此,东亚各国必须在各自的地缘政治 经济利益与东亚整体的利益之间、在阶段性的特定目标和世界格局中的长远目标定位之间进 行权衡,统合各国的国家利益,达成区域合作共识,以正式的制度安排来排除双边主义可能 带来的风险,共同致力于东亚一体化进程.

注释:

[1]薛敬孝,张伯伟.东亚经贸合作安排: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比较研究.世界经济,2 004(6):59

[2]赵晋平.从推进FTA起步――我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新途径.国际贸易,2003(6):5

[3]刘昌黎.论日本政府回避中日自由贸易区的原因与对策.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12): 62

[4][马来西亚]郭清水.中国参与东盟主导的地区机制的利益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 4(9):54

[5]Richard E. Baldwin. A Domino Theory of Regionali. CEPR Discussion Pap ers 857. September 1993 and revised in November 1994.

.省略/pubs/ dps/DP857.asp

[6]Richard E. Baldwin. The spoke trap: Hub and spoke bilaterali in East

Asia. KIEP Discussion Paper,04-02-8 December 2003

[7]Scollay, Robert, and John P. Gilbert. New Regional Trading Arrangements

in the Asia Pacific Washington,D.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Economics,200 1

[8]Snape, Richard. Trade Discrimination Yesterday's Problem Ec onomic Record December,1996,72(219):381-96

[9]Kathie Krumm, Homi Kharas编-东亚一体化――共享增长的贸易政策议程.赵中 伟,王旭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85

(责任编辑:张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