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科的新对人才培养

点赞:18393 浏览:824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当前,国际贸易学科理论与实践都有了新发展,对外贸人才也提出了新要求,需要高等教育充分认识到这些新变化,适时调整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为我国培养出适应时怎么发表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国际贸易学科发展的新趋向

(一)环境与国际贸易

贸易自由化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益的,然而,自由贸易在促进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提高社会福利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冲击.环境与贸易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国际经济和政治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两次会议统一了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之前,从20世纪80年始,涉及环境问题的贸易争端已经在原关贸总协定(GATT)多次产生.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对立关系已充分表现出来.贸易与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也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众多的经济学家对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和探讨.

综合现有文献来看,关于环境与贸易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焦点问题:(1)贸易自由化对环境的影响,(2)环境政策或环境管制对比较优势、专业化生产、贸易方式以及贸易条件的影响,(3)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的冲突与协调,(4)南北贸易关系与“污染天堂”检测说问题:(5)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经济手段.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贸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对于如何制定政策协调贸易与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推动了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

(二)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战后,各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经过恢复都已相继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以美欧为主体的主要发达国家的对外投资迅速增加,跨国公司迅猛发展起来.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及其全球化的经营战略,成为主导国际贸易的趋势,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分工发展.跨国公司从整合全球资源的角度出发,将其产品价值链中的每个环节都放到最有利于获得竞争优势的地点,使得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逐步向公司内贸易、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发展,加工贸易成为国际贸易投资一体化的重要形式.

在这种格局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将主要表现为产业链条或产品工序所处地位及增值能力的提升,传统的国际间产业转移相应地演进为产业链条、产品工序的分解与全球化配置.一体化改变了战后国际贸易的格局,同时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Mundel (1957)认为对外贸易与对外投资二者是互相替代的,贸易障碍会产生资本流动,资本流动障碍会产生贸易.目前,相当多的学者都认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投资理论具有相互渗透,融合发展的趋势.

(三)标准化与国际贸易

标准化与国际贸易成为WTO《2005年世界贸易报告》的核心内容.2005年6月30日,WTO公布了《2005年世界贸易报告――探讨贸易、标准和WTO之间的关系》,报告明确指出,标准规范能为消费者获取信息、环境保护和相关货物、怎么写作贸易的兼容性做出贡献.与此同时,报告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标准同样可以改变国际贸易的竞争力.报告认为,过去几十年间,随着双边和多边贸易自由化使关税不断降低,标准的作用日趋明显,标准以惊人的速度在国际贸易中广泛应用.

不断增长的标准化活动反映了消费者对更安全和高质产品的需求,也反映了技术创新、全球贸易扩展和许多政府或非政府组织对社会事务和环境的关注.关贸总协定(GATT)1947就包含与技术法规和标准相关的条款,包括第3条(国民待遇)、第11条(数量限制)和第20条(一般例外).1979年2/3的GATT成员签署了《技术贸易壁垒协定》(TBT协定),进一步解释了GATT的相关规定.1995年,伴随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和世贸组织的成立,修改后的TBT协定和新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SPS协定)对所有WTO成员生效.

标准的重要性也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对标准的研究正逐渐由技术角度向经济学角度延伸,标准经济学尤其是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标准经济学正在兴起,这也将推动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

(四)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

电子商务从上世纪80年代兴起,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向传统产业渗透,改变着市场经济现有格局.国际贸易亦无例外,特别是网络贸易的诞生,导致国际贸易运作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电子商务在改变国际贸易方式的同时,也对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理论提出了挑战.

1.电子商务推动了生产要素理论的发展.电子商务时代,知识经济的出现动摇了以往的一系列经济学原理,宣告了以物质资源稀缺原理为基础建立的经济学大厦的局限性,从而使经济学发生一场根本性的革命.尽管目前高校国际贸易理论课中已将人力资本要素、研究开发要素、规模经济和管理等看作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但都还没有或者很少论及国际生产中的信息要素.然而,信息要素日益成为电子商务时代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作用甚至高出土地、资本要素.可以预见,随着电子商务实践的深入,在“资源禀赋论”基础上产生的“新要素论”会有新的探索,将会有新的理论构建.

2.电子商务将改变传统的比较优势格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的比较优势,发展中国家则在劳动力资源上拥有优势.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通用型技术的采用,使得传统产业中劳动大为减少,产品成本中劳动比重的降低,发达国家的企业所拥有的科技研究和开发能力将取代生产要素差别而成为主导性国际竞争力.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将逐步丧失其现有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例如,在目前发展中国家拥有一定比较优势的纺织服装制造业方面,近年发达国家开始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联合自动裁剪技术,将服装从分类、布料、铺垫、裁剪、缝制到标价全部实现了自动化,减少劳动力40%,使一打衬衫的成本由1.27美元降至0.76美元.而且由于计算机的运用既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花色品种,还缩短了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周期,从而提高了发达国家在传统劳动密集性领域的优势.

国际贸易学科的新对人才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国际贸易的新变化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国际贸易学科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

1.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对外贸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国际贸易教材已不能适应国际贸易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亟须更新教材,增加新内容、新理论、新实务,以提高国际贸易人才的业务素质.如,目前国际贸易学科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主要是各个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传统理论与观点,但大多数教材都忽略了一些新出现的问题的理论分析,如,贸易与环境问题、贸易与标准化问题、贸易与跨国公司问题、贸易与知识产权问题、新新贸易理论等.

2.对外贸易行业内的分工对外贸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外贸行业内分工趋向细化,新的业务岗位不断涌现,如外贸跟单、外贸单证、国际货代、外贸报关、外贸报检、国际快递、商务文员、商务翻译、外贸结算、外贸营销、外贸经理等,不同业务需要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与之相适应,更需要培养各类外贸专业人才.高等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方向需要作相应调整,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增加新的课程,强化重点课程,弱化次要课程.

(二)外贸企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要求

1.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加入WTO为中国外贸带来的大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遭遇了更多的贸易壁垒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类贸易摩擦,外贸企业需要更多的熟悉WTO及国际经贸规则的外贸人才以应对入世后新形势的要求.目前的国际贸易壁垒极具隐蔽性,防范和处理此类国际商务纠纷需要很强的信息、预测和协调能力.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而言,应主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竞争性商业情报搜集分析能力,二是对贸易伙伴法律和国际规则的运用能力,三是企业之间针对维权问题的合作能力.

2.外贸转型对外贸人才提出了新要求.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外贸企业正处在由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转化升级的过程中,在此过程中,我国外贸企业会遭遇来自处于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国外企业为我国外贸企业国际化成长刻意设置的障碍,从而将我国外贸企业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我国外贸企业要突破国外企业设置的障碍,具体而言,就是要具有突破来自全球价值链攀升障碍的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自主品牌创建能力,二是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国际贸易专业人才而言,应主要具备国际市场调研分析能力、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国际市场传播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技术交流能力.

(三)高等院校面临职业院校的挑战而带来的新要求

1.外贸职业院校发展迅速.为了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对外贸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高等院校纷纷设置了国际贸易专业.目前,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等院校约380所,而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约490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则达到了510所,职业院校的发展极为迅速,且因其招生自主权相对较大,招生人数众多,规模大的外贸职业院校拥有数千名甚至上万名在校学生,给一般本科院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外贸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率高.除学生数量上的竞争外,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和学生素养也同样给一般本科院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高职院校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能力较强,深受外贸企业的欢迎,而一般院校大多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学生适应能力差,反而不受企业青睐,因此,从就业率上看,高职院校的就业率要好于一般院校.


三、几点想法和建议

(一)由于国际贸易研究对象的拓展,可以考虑用“国际商务学科”替代“国际贸易学科”

在国外,高等院校设有国际贸易学科的已不多见,大都是国际商务学科.国际商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理论,国际商务环境和组织,国际商务准备和国际市场的进入,国际商务战略及国际经营管理等.国家应鼓励高等院校设置包括商贸、经济、法律、外语、金融和管理等知识在内的国际商务专业,培养具有商务专门知识和技能的商务专门人才,以适应国际化发展的新要求.

(二)编辑出版反映国际贸易新发展的教材和系列丛书

建立一支由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三方面组成的国际贸易专家学者队伍,编写出一套反映国际贸易新内容、新理论、新实务的权威性的教材和系列丛书.

(三)培养既有国际贸易知识又有对外贸易能力的人才

要通过增设实务类课程、建立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外贸工作环境中提升能力.有条件的话可以聘请有实务经验的企业经理参与教学工作.提倡并鼓励从事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员到外贸企业进行外贸业务实习,通过与外贸企业的合作让专业教师参与国际商务活动,以此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四)加强国际交流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多种方式,加强同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的国际商务学科之间的各项交流活动.当前交流的主要内容可包括:国外国际商务学科的发展情况,国际商务学科的专业设置方向,商务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等等.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办学理念,以快速提高我国国际贸易学科的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