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中国的出路

点赞:4605 浏览:135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范围内各界的关注,成为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许多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由,利用起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在国际贸易中利用环保标准,环保标志,市场准入条件设置“绿色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的市场,这样严重阻碍了各国之间平等的贸易来往.中国何去何从,中国的企业又该怎样发展呢?

关 键 词 :绿色贸易壁垒,绿色营销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016-03


1.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实质

“贸易与环境” 这一热点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它是当今环境革命时怎么发表展变化的结果.人们对环境与国际贸易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环境问题刚开始的时候被认为主要是一国的国内问题, 应由一国的国内法来加以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 环境问题转变成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现行的多边贸易体制的目的就是努力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要求各国政府减少对贸易的限制和干预,削减政府对贸易的控制权.而国际环境政策的目的则是努力防止政策和市场失灵,预防贸易自由对环境保护的消极影响,保护环境则又要求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对贸易干预.环境保护者认为,为保护环境各国应毫不迟疑的采取一切措施,即使是在短期内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政府却担心环境保护的代价和成本会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这可能是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之间的矛盾产生的最直接的原因.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意识以及利益需求等方面的不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必然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协调,必然导致发达国家的环境政策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目的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给本来就不平衡的国际贸易格局增添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具体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冲突和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出口是以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为代价的,而发达国家却是以低于资源价值的市场购写初级产品.经加工而成的制成品又高价卖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从中获得高额利润,发展中国家的消耗得不到补偿和维护,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恶化.

(2)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比较宽松,发达国家的企业为逃避国内比较严格的环境标准而将国内限制或者淘汰的技术和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受到损害,经济利益受到损失.

(3)发达国家在世界环保市场中凭借其雄厚的经济技术实力,利用环保标准、环保标志和市场准入条件等作为贸易保护的借口,形成一种隐蔽性的“绿色贸易壁垒”.这为发达国家的市场提供了巨大的保护伞,把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拒之门外.

(4)环境因素正成为国际社会优惠贷款,国际投资,无偿援助的重要条件,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2.贸易与环境的关系

贸易与环境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了环境与国际贸易问题的基本内容.

(1)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促进和推动.贸易联系可以使发达国家环保技术产生重要的溢出效应,技术扩散的速度加快,周期缩短.发展中国家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环保产品和技术怎么写作,不仅可以弥补技术开发的不足,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研发费用,避免走弯路.

环境保护是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有利于开拓国际贸易发展的新方向,居民对环保产品的追求客观上可以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以更清洁的方式生产,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绿化”,推动绿色GDP的增长;同时也会对国际贸易商品提出环境要求,拓宽国际贸易的内容,改变交换的方式,促使国际贸易的发展更有可持续性.

(2)环境保护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国际贸易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很多低发展阶段的国家为了出口收益还不断的出口资源性产品,由于初级产品的低,反而形成出口越多,收入越少,环境质量越差的恶性循环.国际贸易导致了很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出口商品在消费时对进口国的环境造成破坏,出口商品在生产时对生产国的环境造成破坏以及污染跨境转移的问题.不同国家收入水平不同,从而环境标准、环境质量也有所不同,收入水平高的国家环境标准高,贫穷的国家环境标准低.环境标准的差异会使发达国家在寻找本国资金投入的同时,把许多污染工业转向发展中国家.

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有关贸易的环保协定,依靠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以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健康为理由,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以认证、检验、检定、注册等方式对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建立一套技术性的非关税壁垒――绿色贸易壁垒,以达到限制进口,有效保护本国市场和产品的目的.

3.中国国际贸易和环境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由于我国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不健全,环境保护门槛较低,在发达国家纷纷推行绿色贸易壁垒并日益提高其环境标准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低标准的产品大量涌入国内,洋垃圾进口事件的屡屡发生便是很好的例证.同时,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大量外资的流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上的不足.但是在外商投资建设项目中,我国缺乏对环境因素的评估,对环境影响的评估制度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发达国家所设的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外贸出口行业如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产品等的出口总量、出口市场范围、出口增长速度、出口成本等方面均已产生较大冲击.这些发达国家要么通过制定苛刻的环境标准, 使我国产品难以进入他们的市场参与公平竞争, 要么通过开展绿色认证、征收绿色关税等措施, 使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大增加, 进而削弱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国际贸易中的环境问题中国的出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面对这些环境措施, 我们不可能一味地要求发达国家迁就对环境不友好的产品, 更不可能要求发达国家降低环境标准.促进发展中国家与环保产业相关法律制度和标准的建立和完善,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均衡发展.长期以来, 我国产品的未将环境成本计入在内, 资源也成了可以廉价出口的商品, 这不仅导致出口贸易容易受到环境贸易壁垒的羁绊, 而且也损害了国家的长远发展利益.因此, 要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经济分析方法和政策体系, 加强对环境变化对资源、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影响的定量化研究, 把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可更新再生资源的消长、环境的破坏与修复改善、污染的治理作为社会成本列入核算体系, 逐步做到资源与环境的商品化、的合理化和消耗资源与破坏环境的有偿化, 实现资源的集约使用和有效管理,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即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

(2)大力推行质量标准制度和环境认证制度、完善法规政策, 健全完善环境制度.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关于质量标准和环境管理的标准体系,主要是参照发达国家的环保经验而制定的,目前已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认同.获得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和ISO14000认证就等于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因此,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推行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全程质量保障体系,使绿色技术标准贯穿于生产全过程,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ISO14000体系认证,树立企业良好的绿色形象, 制定一套完善的、便于操作的、适合于我国国情又与国际衔接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办法, 通过切实的贯彻实施, 真正做到“有法必依”,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3)调整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在绿色贸易制度的安排下,随着环境和绿色产品的损益外部性的内部化,出口企业和产品的比较成本优势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些污染严重,环保技术落后,环境成本高昂的产业,如小五金,小化工等,其比较成本优势将弱化以至消失.而一些少污染以至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的比较成本优势将得到强化.

(4)掌握WTO 规则, 对环境贸易壁垒进行必要的反击.对于那些侵犯我国合法权益的事件,我们要依据WTO的规则、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同其进行磋商以及向WTO或有关国际组织提出抗辩,组织有关的政府部门和行业部门组成强有力的研究队伍,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系统研究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以及相应的指导思想和技术线路,为应对绿色壁垒打好强有力的基础.同时也要积极参与WTO关于环境方面的贸易规则的修改与制定工作, 以限制环境壁垒的活动空间, 为我国企业开展国际经贸活动争取主动权.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大力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要大力发展我国的绿色环保产业,必须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作用.首先制定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在深入分析环保市场前景和我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确定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其次,制定产业倾斜政策,完善产业管理体系.第三,建立绿色环保产业风险投资机制.绿色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正外部性、公益性、非直接经济效益等特征.政府应尽快建立绿色环保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开辟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社会融资渠道.

4.中国企业的抉择

在我国政府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确保贸易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同时,我国企业自身也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压力变为动力,充分把握绿色浪潮中的商机.

(1)树立绿色理念.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要求企业顺应绿色潮流,面向绿色未来,把节约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社会公众身心健康的绿色理念贯穿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自觉做“负责任的社团公民”,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成长.为此,企业应树立绿色理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放弃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树立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利润合理化”的经营宗旨,通过技术创新、绿色生产和绿色营销使企业获得长期发展的动力.

(2)实行环境技术创新.从国际市场的大趋势看,随着环境保护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创造一个巨大的绿色市场,而污染环境的产品将无立足之地.同时,国际环境公约深刻的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竞争结构,也极大的改变了影响企业决策的要素,而环保技术是适应新的竞争结构最有力的手段.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环境战略是否适当,所运用的环保技术是否与企业的产品工艺、技术匹配,是否能实现既定的环境战略等,环保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可以为企业创造多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投入方面,竞争优势来源于材料,劳动力和能源的节约,并通过对污染与废物源头削减避免后续的环境风险和成本;在生产方面,面向环境的制造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减少了污染和废物,使生产变得精细化和绿色化,尤其是在能源、资源密集和污染密集的产业中,较少的环境风险与义务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环境优势,而且良好的环境形象也会是企业获得更多的顾客;在产出方面,企业通过有利于环境的产品设计实现包装和产品本身的循环利用,尽量减少产品污染,可以降低成本和开拓新市场.

(3)实现绿色营销.绿色营销,又称环保营销或生态营销,是指企业运用营销工具,以不损害人类自身及后代的未来需要为条件,满足社会和消费者环保需求的经营销售活动;也就是企业自觉的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积极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的需求,来完成产品的设计、原材料的采用、废料的处理、产品销售甚至包括对用户的售后怎么写作等生产、经营环节,在此基础上实现企业的最终经营目的.绿色营销可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满足了当前国际贸易竞争的需要,同时也可以给企业创造新的商机,带来合理的经济效益,最终顺应国际潮流,实现绿色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