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贸易定价的博弈与策略

点赞:23037 浏览:1054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中国铁矿石贸易现状

我国铁矿石储量居世界第五位,但是品位较低,其中97%为难以直接利用的贫矿,自然丰度平均品位为31%-32%,较均值低11%.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我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钢铁产出国,上世纪90年代钢产量占比13.5%,2010年,此项数据已攀升至44.3%.显而易见,无论从质上还是量上我国的铁矿石资源都无法满足国内钢铁工业生产的需求.

2000年,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0.69亿吨,据海关最新统计,2011年9月我国进口铁矿石6057万t,比上月增加148万t,同比增加15.15%.1-9月累计进口50808万t,同比增加11.1%.较十年前增长8.9倍.伴随着铁矿石进口数量的提高,我国占全球出口铁矿石比重亦从1/10提升到了1/3,对外依存度从2000年的34%提升到现在的63%.

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无疑是铁矿石需求持续旺盛的重要原因.原燃料、水、电、运上涨压力增大,国内铁精粉大幅上涨,与进口矿差价缩小,2011年下半年大规模保障房建设集中开工亦导致钢坯、钢材持续走高.大宗商品分析公司Wood Mackenzie发布报告指出,当前局面将至少持续至2015年,这意味着中国需求将继续推动铁矿石贸易增长.

目前淡水河谷、力拓、必和必拓三家公司铁矿石产量占全球铁矿石海运量的七成,2010年,三家铁矿公司产量为61745万吨,占全球贸易量的61%,加上印度,四家铁矿石出口量占全球海运贸易量份额达到72%.铁矿石资源的垄断已经日益威胁我国乃至全球钢铁产业安全,2005年,涨幅达到71.5%,2008年,上涨65%,2010年前11个月由于进口矿石涨价额外付出26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750亿,相当于钢铁业主业利润两倍,扣除联合企业矿山盈利部分,多数钢铁企业主业处于亏损状态.

在2010年4月,三大国际矿商打破了传统的年度定价模式,改为季度定价模式,协议期限也由从前的12个月变为3个月.协议期限的缩短伴随而来的则是更加剧烈的波动.季度模式仅仅是一个过渡,三大矿商一直致力于寻求定价机制的指数化与金融化.2011年,必和必拓采取第三方的现货指数作为定价基础,铁矿石由上月或当月的现货指数来决定.

铁矿石贸易定价的博弈与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铁矿石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博弈问题分析

众所周知,目前世界铁矿石市场供应商主要有上述三家公司,进口国则集中在中、日、美、俄几个钢铁生产大国.这样的局面很容易致使双方陷入博弈:

(一)供应商与进口商的博弈

前文已经提到,我国对铁矿石有需求旺盛,因而需求弹性小.另一层面,我国作为铁矿石主要需求方,产业集中度的高低也严重制约定价谈判的一致性.产业集中度高,有利于凝聚力量,增加话语权.

2010年初,三大巨头均提出相对2009年上涨八成的要求,尽管霎时间反对声音四起,必和必拓依然于当年3月30日宣布已同相当数量的亚洲客户签订合同.中国商务部也意识到了谈判问题所在,在3月16日指出,中国的利益应在铁矿石谈判中有所体现,主张维护长期协议形成机制,并将在必要时提供贸易手段支持.2010年4月,五矿商会负责人提出应当对谈判机制进行变革,成立由政府部门、商协会、大中小型钢厂和贸易企业共同组成的团队以增强凝聚力.早在2005年就已经通过了《铁矿石进口企业资质标准和申报程序》,然而中小企业和一般贸易商一直长期被排除在外,无缘从中分一杯羹.进口国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着贸易的博弈;而国内利益集团间也通过政策的颁布与施行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利益以及责任的激烈博弈.

(二)进口商之间的博弈

进口国的工业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已经陆续意识到通过跨境增持股份控股或并购计划以控制境外的原料供应的必要性.

不妨以2005年的日中两个原材料进口商为例:进口商甲,持有铁矿石供给企业股份,策略集为(提价,压价);进口商乙,无境外持股,策略集为(报复,不作为).检测设甲为首发写方,进口商乙为跟随写方,在世界市场需求旺盛的前提下,博弈如下:

若乙的贸易策略为不作为,即严格按照要素需求量进口,若甲选择压价,则自身生产成本下降的同时,也“附带”降低了乙的成本,为自己制造了竞争要素;若甲选择提价,则生产成本上升,境外股份红利收益增加;对于乙,生产成本方面与甲竞争处于劣势,而甲境外股份红利则摊薄了自身生产成本上涨的部分,并且检测供应商之手制约了乙的收益增长与竞争位势.综上,甲作为一个理性的交易者,一定会选择提价策略以压制乙的经营以及企业成长.

若乙的策略为报复,即上涨超过阈值则减少进口,那么甲的境外持股比例间接决定了乙对于甲的报复程度.乙的报复成本低于报复收益时,有动力通过降低进口的报复行为改变不利均衡.甲的境外持股比例较低,股份红利收益不足以弥补进口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甲将选择不作为或者压价.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铁矿石上涨时,境外持股比例较高的进口商因为带来的成本上升为海外股份分红摊薄,因而在进口贸易中这部分进口商在定价方面大多选择不作为,久而久之,进口方的定价话语权渐趋“沦落”.我国作为境外持股较少的进口方,在谈判中相当被动,这也正是2005年以后我国钢企致力于通过跨境增持股份来降低成本上升的不利影响.

三、铁矿石进口对策研究

(一)拓展多元化进口渠道

除澳大利亚和巴西,主要铁矿石产出国还包括印度、加拿大和南非.印度是我们用来和三大巨头谈判的重要筹码.然而,印度的铁矿石质量不高却不菲.并且,印度也有自己的资源规划,不会将如此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无限制地拱手送出.因此,我国有必要加大对铁矿石开发企业投资力度,帮助提高其开采能力与技术水平.2009年,顺德日新发展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智利一座储量30亿吨的铁矿.2010年,武钢成为巴西EBX集团MMX公司第二大股东,可获得约6亿吨资源权益.非洲也频频爆出发现巨大铁矿的消息,西部非洲铁矿石如果全部投产,产量将达到全球铁矿石总产量的63%.中铁物资以1.68亿英镑换取非洲矿业12.5%的股权,并同意购写通科利部分铁矿石20年.汉龙集团出资约2亿澳元收购SDL16%的股份.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拥有1.9亿吨的权益产能,占中国进口铁矿石总量的30%.同时,国内矿产量也有所提升,钢铁分析机构Mysteel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底,我国国内矿总产量87512万吨,同比增加1 2%;2010年前10月,国内矿产量达到87094万吨,已基本相当于2009年全年产量.

(二)健全期货市场,增加铁矿石期货品种

期货是国际重要原材料贸易的主流定价模式.我国应尽快健全期货市场,增加铁矿石期货品种,设立统一的铁矿石期货定价中心,以提高定价话语权.同时,作为最大的铁矿石需求方,我国应当结合区位优势,努力建设世界性定价中心,打破铁矿石供应方长期以来对现货的垄断局面,提升中国在国际市场贸易谈判中发出的声音.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掌握交易,并能进行预测,这有利于对走势有一定预判,为未来的铁矿石定价谈判做好心理以及策略上的准备.此外,期货交易亦有助于钢铁企业规避风险、降低由于垄断带来的成本,为企业出口钢材制定合理的提供一定参照,减小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从而维护我国企业的经济利益乃至国家利益.

2011年9月20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联合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和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正式宣布推出中国铁矿石指数,该指数基于实际成交价而非询盘价和报盘价,旨在更客观、科学地反映铁矿石变化.

(三)提高行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结构

在铁矿石谈判中缺乏话语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钢铁企业市场集中度低,企业在谈判时只关注个体利益,因而易被供方一一瓦解.通过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单个公司主体效益,有利于争取谈判话语权,从而改善谈判双方规模与地位严重失衡的现状.此外,中日韩三国作为主要铁矿石进口国,也应当尝试建立类似卡特尔形式的议价联盟,使参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信息、统一进口、相互协调,防止各国相互内耗,令铁矿石出口方坐收渔利.

(四)建立资源战略储备

铁矿石由于具有不可再生性,亟需建立大宗战略资源储备,避免由于资源枯竭严重依赖进口,从而在贸易谈判中处于被动地位.钢铁业是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如果没有铁矿石储备将为国家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为防范和减少突发事件对铁矿石产生剧烈波动从而影响国内正常生产与生活,我国应当将已探明蕴藏或可能蕴藏重要战略矿产的地区作为战略资源保护基地,减少或禁止商业性勘查开发,以备国家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