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

点赞:32605 浏览:1464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发展迎来大好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源的减少,质量的降低,使得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成为高职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学生基础薄弱,课时少的前提下,调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本文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目前《国际贸易实务》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本课程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关 键 词 :工作过程导向;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WorkProcessBased Curriculum Design Method)是由德国不莱梅大学技术与职业教育研究所的Felix Rauner教授及其同事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它是以现代职业工作整体化分析和描述为基础进行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该方法作为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界先进的课程开发方法之一,被我国职业教育界所接受,是高等职业教育进行课程改革所运用的工具之一. 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此方法是让学生作为特定的职业人,在职业岗位上,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所形成的工作项目及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来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训环节.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定位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岗位职业能力课程.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国际贸易操作流程.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既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又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实际运用能力.

该课程在物流、商英、电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作为国际业务操作流程的先导课程,目的在于向学生传授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实务性知识和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构建较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含有实践的理论课程,在整个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作用.同时,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本课程是高职学生取得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报关员、货代员等相关证书的核心课程.

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当前教学现状

我院物流、商英、电商都开设了此课程,目前为这些专业授课的教师都是教学经验丰富、学历较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但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教材注重理论知识,实践性不强.大多数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过于强调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内容的重点集中在理论阐述上,实际运用上很少,一般都是引导案例引出概念,概念引出理论,最后在利用理论分析案例.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疲于大量的概念、理论、流程等等的记忆和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时都不主动去思考如何做一个完整的进出口业务,他们的目的只是通过最后的考试,所以学习很被动.

(二)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目前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设计基本上分为贸易方式、贸易术语、进出口合同条款内容、合同商订与履行四个板块,教师就依次讲解,从内容上看知识是全面了,学生学习完后掌握了80%基本知识,期末考试都能取得好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学的知识十之已经遗忘,更不用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这样的内容安排不仅不能调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很难达到为后续课程提供支持.

(三)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不足.我们学院为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专门购写了国际贸易实训平台软件,以便学生课内实训使用.但是从使用效果上看不尽如人意,学生进去实训前,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根本不清楚在业务流程,很多学生只是当作好玩,实训达不到既定的要求.我院地处内陆地区,外贸企业较少,所以安排学生到外贸企业实训几乎不现实,因此制约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对课程进行改革

鉴于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和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运用姜大源教授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的思想,对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首先对外贸的主要职业岗位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确定了对应企业的职业岗位.根据工作项目和职业岗位设计,进一步确定完成各工作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并根据工作任务制订了工作过程.因此,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然后分别以一笔贸易业务为主线,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个工作项目,并为每个工作项目的完成设计了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二)教学环节的设计.本课程在教学环节中采用六步教学法设计课程,首先在教学中给出典型生动的实例和必备的知识点,其次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实例中需解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再次根据提出的方案进行模拟操作,教师则在全程中帮助学生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学生对自己的操作进行检查,最后进行总结.这样设计的环节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改变学生上课昏昏欲睡的状况,而且整个课程的重点就放在了实践技能的培养上,而不是枯燥的理论教学.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改革需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现状,逐渐推行项目导向教学,采用案例分析、虚拟角色设定、情境模拟、讨论与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求,真正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结合.教学手段也从过去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手段,逐步转化为与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教学软件交叉的四位一体的教学手段.

(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在课程结束时进行闭卷理论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不注重平时的学习,而是为了应付考试临时突击,同时忽视了对职业能力的考核.为改变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除现有的课程考试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挂钩外,注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考核.如尝试增加口试的方法,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表达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课程改革,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进.首先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局面,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其次学生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最后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能主动与人合作,与人协商解决问题.课程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我们应在改革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