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人民币“粘性”

点赞:27376 浏览:1290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过去一年,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似乎进入“瓶颈期”.人民币存量长期停滞不前,贸易结算量也难以增长,金融市场的交易量甚至出现下降迹象,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显得踯躅不前.

一般而言,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进程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首先是扩大该国货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范围,进而提升该国货币在全球经贸中的使用份额.其次则是扩大该货币的“第三方使用”,尤其是在金融市场交易中的使用范围.与真实贸易产生的货币需求相比,金融市场交易的规模更大,同时也是一种货币获得国际定价权的关键市场.

从先后顺序来看,提高贸易结算量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不断增强货币的“第三方使用”,进而增强货币的“粘性”.

人民币“体内循环”

从目前中国选择的路径来看,推动人民币的跨境贸易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以此为契机,人民币的“第三方使用”也在香港风生水起.以香港为中心,人民币的交易品种和交易量逐渐呈几何级数增长.

然而,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却出现了踯躅不前的迹象.具体来看,人民币在香港离岸市场开闸后,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量已经出现了大幅增长,同时人民币在香港的存量也增长了数十倍至6000亿元.

问题随之而来.人民币在香港的存量从2011年底至今波动幅度非常小,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量也几乎稳定在每月2000亿元的水平.过去一年多来,这一规模几乎没有实质性的增长,表明市场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兴趣正在下降.尽管月度贸易结算量稳定在一定规模,但人民币在香港的存量却没有持续增加,这一现象值得玩味.

近期笔者完成的贸易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状况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多数人民币保留在中资企业的海外机构手中,跨国企业的持有量十分有限,这意味着中资企业将手中“多余”的人民币通过各种途径转回国内.

这种现象看似难以理解,但背后却有企业的逻辑:尽管中国仍未完全开放资本账户,但中资企业依然可以通过贸易形式、借助人民币跨境贸易平台将人民币转回国内,以保证能享受到国内相对较高的人民币收益率,而在境外市场保留着较少的人民币,以保证在套利窗口打开时获得收益.换言之,目前人民币主要在中资企业中进行“体内循环”.

相互印证的是,除了香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规模有限,这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也表明真正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企业,大多有着浓厚的中资背景.

为什么不愿使用人民币

中资企业在扩展人民币对外支付方面难有作为,这一现状令人匪夷所思.中国多数进口是原料和原材料进口,对于很多中国大宗商品进口企业来说,其进口主要用于国内生产和销售,因此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货币错配”问题.

具体而言,这些企业进口需要对外支付美元,而国内销售只能收到人民币,对外支付只能使用人民币来购写美元,实际上,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更加便利且节约.

对境内外企业调查结果显示,海外贸易商(主要是澳大利亚贸易商)的主要顾虑是人民币的使用范围狭窄,对人民币用于贸易结算的接受度还比较弱.

受访企业中,几乎所有企业都知道能够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这表明人民币贸易结算在企业中的认知度已经相当高.但真正进行结算的企业占比却小于10%,这似乎印证了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在海外的进展缓慢.在问及为什么不愿意接收人民币时,多数澳洲企业表示,作为贸易一方的中资企业更倾向于使用美元.

中资企业的看法如何呢?调查中的两家大型铁矿石进口企业的回答比较有代表性.一家大型国有钢厂每年有大规模的铁矿石进口需求,该企业表示更愿意使用人民币,如果使用人民币支付进口铁矿石,不会产生额外费用.另一家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钢贸企业也表达了相同观点.

事实是,这两家存在大量对外支付的企业,却日复一日地通过银行购汇来实现对外支付,这样产生了不菲的换汇费用.面对为何不愿意使用人民币的问题时,澳洲和中资企业的回答也几近相同,“我方愿意接受,但对方没有提出要求或者并不愿意.”

那么,既然大家都有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意愿,为何不采取实际行动?大多数学者将缘由归结为思维惯性,在企业财务决策的过程中,往往会倾向于使用更加保守的“成规”.但究其根本,各方面临的问题却不尽相同.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主要存在三方面考虑:

首先,人民币在很多跨国企业看来仍然是“新兴市场货币”,因而被配置较高的风险权重,可能导致某些财务指标的“被恶化”,因此一些海外贸易商并不愿意收取人民币.

其次,除了香港,人民币在海外市场难以实现充分可自由兑换,因此在香港之外收取人民币反而会增加兑换难度和成本.

再次,由于人民币目前并不是国际主流货币,接收人民币之后,反而增加了企业外汇头寸管理的复杂性.

对于中资企业来说,一方面,多数中资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对粗放,并不过分在意汇兑产生的费用、损失和风险等诸多因素;另一方面是“便利性”,尽管人民币贸易平台建立已久,但操作中仍会涉及国内的外汇管理等一系列制度掣肘,加之针对人民币的相关流程仍然不够清晰,遇到操作问题一般采取“个案探讨”的方式,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企业的积极性.

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

跨国企业不愿意使用人民币,主要是因为“信任度”和“熟悉度”的问题,而中资企业不愿意使用人民币,则主要是“怕麻烦”.值得关注的另一个方面是,中资企业在面对海外原材料供应商时,总是显得“话语权”不够,往往需要被动承担汇率风险.

鼓励中资企业更多地使用人民币相对较为容易,因为这符合中资企业的内在需求.

更关键的是进一步简化和规范人民币跨境贸易平台的交易流程,引导中资企业在实务中推广人民币的使用,同时考虑扩大人民币的境内外交流渠道,收窄在境内外持有人民币的利差和汇差,即缩小套利窗口的同时降低机会成本,这样也可以限制企业过多地将人民币视为财务工具,而非贸易结算工具.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很多中资企业可能利用人民币跨境贸易平台将商品“出口”至香港或者保税区,以谋求相应的出口退税,在这样的过程中,企业倾向于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避免汇兑损失,因为企业面临的对手方是一个对结算货币毫无要求的“壳公司”.

但由于这样的需求并不真实,也导致人民币的跨境结算成了一个“死循环”.从这个角度考虑,管理部门也应该对此前的“重外贸”政策进行再探讨,即应该强化出口退税制度管理以减少企业的投机冲动,让人民币贸易更多地回归真实需求.

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增强其对人民币的熟悉度和信任度,需要让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外资外贸政策更加透明和具有可预测性.尽管这需要结构性的改革,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政策决策者和制定者应该具有更加开放的姿态,并主动加强与跨国企业和海外投资机构的交流.

比如,中国央行是否可以考虑通过公开的方式定期与市场以及投资者交流其货币政策的执行框架,让市场知晓其对于经济增长以及通胀的判断,以减少市场对政策的不确定性.事实上,很多跨国企业在过去两年中十分关心的一个话题是“中国经济是否将出现硬着陆”,这也多少影响了这些企业持有人民币的信心,而中国的回应力度却较为有限.

当然,在扩大人民币的使用范围上,中国应该鼓励中国企业联合起来增强自身的话语权,在这一过程中,也应该发挥行业的协同作用,比如中国的钢铁企业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铁矿石,如果主要企业都坚持使用人民币作为对外支付的货币,那么其“话语权”也将逐步增强.

增强人民币“粘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民币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着眼“第三方使用”

推广人民币的对外支付,不仅有利于中国和中资企业.如果能更加广泛地推动中国企业使用人民币对外支付,海外出口企业和金融机构也能更加便利地获得人民币,这部分人民币可以用于对外支付,比如说从中国进口.

以澳大利亚为例,其每年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机电设备,如果使用人民币支付,那么其可以避免汇率风险.唯一的问题则是如何获得人民币,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应该允许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能够建立离岸人民币中心,增加海外离岸市场中人民币的留存量和留存地点,以保证这些需要从中国进口的企业能够更加便利地获得人民币.


在资金池不断扩充的基础上,人民币海外投资将更加丰富多元,比如获得人民币资金的海外机构,可以使用手中的人民币购写海外人民币债券,中国可以考虑让这些人民币资金通过投资的方式回流中国大陆;若需使用其他货币,则可以使用外汇掉期将人民币资金转换为其他货币,这要求中国央行与更多的国外央行建立货币掉期协议.

随着人民币海外资金池日渐丰满,对人民币的接受度和兴趣度才能够逐步上升,人民币的金融市场交易量也将随之上升,交易范围和交易产品也因之而丰富,由此人民币的“第三方使用”才能够迅速增加,人民币的“粘性”才能真正增强.

作者为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