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美贸易顺差问题的原因

点赞:23274 浏览:1070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本文介绍了中美贸易的现状,其基本特征是中国对美国货物贸易顺差,客观分析了中美顺差的原因以及顺差背后的实质.

[关 键 词 ] 中美贸易 顺差 贸易不平衡

对中美贸易顺差问题的原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科技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世界贸易不平衡渐成为一种态势,各国能做的只能是控制不平衡程度,实现相对平衡.日前中美贸易不平衡程度较高,基本特征是中国对美货物贸易顺差,怎么写作和资本投资贸易逆差.笔者就中美顺差的原因以及顺差背后的实质做一下分析.

一、中美贸易现状

据中国海关的统计从1979年到1992年中国对美贸易一直是逆差;1993年以后中国对美贸易一直是顺差,1993年对美顺差62.7亿美元,2005年顺差1141.7亿美元,2006年达到1442.6亿美元,2007年顺差额达到1633.3亿美元,14年增长了25倍.而美国对中国的统计显示,1983年以来美国一直逆差,2005年美对中国逆差2016亿美元,2007年逆差达2562.7亿美元.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自中国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美对中国贸易逆差2562.7亿美元,增长10.2%.美对中国出口方面,2007年美对中国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6年的5.4%上升到5.7%,提高0.3个百分点,净增100.5亿美元,超过对日出口的626.7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在美前十大出口市场中,中国增速高达18.2%,仅次于德国的20.2%;美自中国进口方面,2007年美自中国进口3215.1亿美元,占美货物进口总额的比例由2006年的15.5%增至16.4%,提高0.9个百分点,超过自加拿大进口的3131.1亿美元,中国成为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仍保持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且与美第三大贸易伙伴墨西哥差距逐渐拉大.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中国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

二、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

1.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主要原因是国际产业转移

从中国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对美顺差开始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正是中国开始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时期,中国大陆的加工贸易,大部分是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工序而发展起来的.上述东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设立大量的外资企业,其产品在我国加工、组装后依赖原有的销售渠道,主要经香港转口到美、欧等传统市场.中国大陆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等,在中国大陆加工组装,然后出口到美国和欧洲的这种贸易流程,导致了中国加工贸易进口原辅材料、零配件与出口市场的分离.

美国从日本的进口从1990年的12.2%,下降到2005年的8.3%;从东亚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进口从1990年的12.2%,降至2005年的6.1%.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却从1990年的3.1%上升到14.6%.由于各国对进口商品的原产地认定以“实质性改变”为原则,很显然,加工产品的出口国就从上述国家和地区转移到了中国.

中国对美国顺差从1997年的169.4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633.3亿美元,增长了近10倍;中国大陆对日本、韩国、东盟、台湾贸易逆差从1997年的163.2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712.5亿美元,增长了近10倍.这说明中国大陆对东亚的逆差增加与对美国的顺差增加是相互转化的.

2.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是按原产地规则统计出来的

由于跨国公司的海外销售和子公司出口改变了贸易流向,打破了过去的原产地规则的界限,从而改变了贸易顺差或贸易逆差的内涵和经济意义,因此以原产地规则为基础的贸易统计方法,没有反映跨国公司子公司的海外销售和出口迅速增长的真实情况:一国即使有大量顺差,也可能是外资企业造成的,本国获益不多;一国即使有大量逆差,也可能是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结果,本国获得了巨大利益.因此,其统计意义明显大于其经济意义.美国与中国海关的统计方法不一样,美国是整体统计办法;而中国是对贸易增加值的统计,即从出口减去进口部分.所以,从美国方面看,顺差就比较大.实际上,中国产品出口的增加值是很少的.

3.美国管制技术出口极大地限制了美国比较优势的发挥

美国的优势在高新技术,对中国进行新技术及相关产品的出口限制不利于美国贸易赤字的减少.中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对美出口迅速增长,表明中方的比较优势得到了发挥.中国商务部的数字显示,欧盟是2006上半年中国技术引进的最大来源地,占中国技术引进合同总金额的42.5%.日本和美国位列第二、第三,引进金额分别为33.6亿和20.8亿美元,金额占整个引进技术的25.4%和15.7%.据美商务部的资料,美对中国高科技出口的比例正在持续下降,排列在日本、欧盟、中国台湾之后,美国占中国高科技进口的比例仅为13.47%.美国作为世界高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却在中国市场处于劣势,不合理的出口管制阻碍了中美正常技术贸易.各自的比较优势不同,处在国际分工的不同层次,两国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相互开放,优势互补都将给对方带来经济利益.因此,扩大贸易是中美双方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也可能随之扩大.

4.外资企业的带动作用

一方面外资企业对中国的传统企业(包括技术层面、产品质量层面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出口带动,越来越适合发达国家的市场要求;另一方面,外资企业也帮助了不具备大规模出口能力的中国企业进入发达国家的行业,像通讯和办公用品行业.所以,中国很快形成了大规模的加工出口能力,成为新的顺差增长点.

三、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并不反映真实利益分配

顺差和逆差并不能充分反映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活动中的真实利益分配格局,顺差大的国家可能处于国际分工的低端,获得的利益较少,甚至出现“贫困化增长”;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的出口加工贸易产品出口很低,但是,到了欧美的一些零售市场却很高.据调查,像中国的纺织产品,到了美国的超市就翻了4掊~5倍.原因是被欧美的中间环节的流通企业截留,赚取很大一块利润,而中间环节这块利润中国是享受不到的.总体看,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附加值很高,而中国在整个附加值中所赚取的比例却很低.

以纺织品出口为例,2001年,美国取消对中国105种纺织品服装配额中的29种,2002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国纺织服装出口由于数量大量增加,而造成下跌,跌幅达30%~50%(下跌幅度主要包含中国失掉的29种配额租金,还包含因竞争造成纯单价的下跌.)如全棉针织类338/9S配额价2000年12月20日为美元32.69/打,平均单价约100美元/打.配额约占出口价的三分之一.2000年中国338/9S类别有1879000打,该项配额收入(租金)约为6142万美元.中国当年只要出口2亿美元的服装,就可得到6千多万美元的净收入.而到2005年该项配额取消时,按照中国目前出口服装行业平均利润,约需出口20亿美元以上服装,才能创造6千多万美元的利润.同样,347/8类别也需出口上十倍的增长,才能抵消配额收入的损失.

2005年,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中国获得利益低于配额时代.因为中国大规模的扩大纺织品服装出口所得利润首先要弥补上10亿美元配额租金收入的损失.美国出于国内政治因素,会使用“特保条款”和反倾销措施来限制中国纺织品服装进口的激增.检测使中国达到所需的约300亿美元的对美纺织服装出口,中国也为此付出巨大的资源,特别是能源,水资源和环境污染的代价.同时,中国还要面对美国国内代表纺织业利益集团的政治势力和国际上纺织服装出口国联盟(伊斯坦布尔宣言)的反对.

出口总量增长,而收益没增长或跟不上出口总量的增长,中国的利润就这样转移到了美国.

四、中美贸易不平衡引发争议

中美贸易不平衡是两国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美国贸易战略造成的;从理性的经济学角度来考虑,中美贸易不平衡不是大问题.但为什么中美贸易不平衡又确实是长期以来造成双方政治经济摩擦的主要原因呢?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一国贸易顺差越大,对本国国民收入增加的作用越大,解决失业和危机问题的作用越大;贸易逆差越大,往往伴随着出现的是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从这一基本理论出发,美国非常关注双边贸易差额问题,中国作为美国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必然首当其冲.以贸易逆差为借口引起中美贸易摩擦是美国实现“经济霸权”和“政治霸权”的重要手段.实际上,美国通过巨额贸易逆差,不但成功地实施了其全球化战略,获取全球利益,而且将全球经济的波动紧密地与美国拴在一起,使世界经济越来越难以摆脱对美国经济的依赖,美国的”经济霸权”与”政治霸权”得以相互促进,短期内其他国家难以有有效的抵制对策.

从美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根据美国的统计,1990年~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20%功归于出口的增加,而且通常认为,美国每出现10亿美元的贸易赤字,就相当于损失2000个就业机会.2007年对中国逆差达1634亿美元,相当于损失32.6万个就业机会,因而美国将失业等国内问题归罪于中国的贸易逆差就相当自然了.

针对中国大额的贸易顺差,美国国内也有理智的认识:美国《福布斯》杂志曾刊文指出,美制造业优势在高科技商品.美国不必过度担忧中国产品抢走了美国工作机会和市场.该报道还指出,虽美中贸易逆差极大,但这不代表美国的生产力低落.当中国拥有众多廉价劳动力,生产运动鞋、塑胶玩具和服装等低价产品的情况下,美国工厂能制造出的产品更多,且这些产品拥有更高的价值.美国产品在价值链中保有领先地位,美国为本地消费者以及世界各国制造具有高质量的高科技商品.美国的优势在高科技产品,如生化科技和太空装备,美国还有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该报道引用美智库凯托(Cato)研究所的文章指出,美国商品在全球制造业中占了21%的市场值,中国商品虽在不断成长,但只占了8%.该报道指出,虽中国建立起世界的“廉价商品工厂”,但就创意设计方面来说,中国仍显得不足,缺乏世界性的设计品牌.虽中国近年来加大了创新和设计的力度,但中国的高科技仍仅在DVD 和手提电脑上.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并非坏事,因为它给美国普通消费者带来了大量物美、价廉、质优的商品.

大额贸易顺差也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如: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大,出口企业遭遇国际贸易壁垒的风险增大;我国外汇管理面临更加放开的国际压力;国内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等.总之,面对大量贸易顺差产生的新形势,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要高度重视贸易顺差带来的外部失衡和内部影响,也要正确认识到贸易顺差的客观必然性.只要我们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积极稳妥地处理问题,我国对外贸易就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确保经济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