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全力应对金融危机

点赞:5195 浏览:152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有效推动了我国从封闭型经济体系走向开放型经济体系,创造了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奇迹.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对外开放跨入一个新阶段.然而,随着1999年西雅图谈判不欢而散,2001年多哈回合无果而终,2003年坎昆会认陷入僵局,主要国家纷纷开展多双边经贸谈判,自由贸易区成为WTO框架下国际经贸形式的新趋势.2006年我国商务部提出了以“守住周边、扩展到全球”为总体布局,以“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为指导原则的自由贸易区构想.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施自由贸易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并写入“十一五”规划.截上2008年10月,中国已经签订了7个自由贸易协定,即中国内地――香港(CEPA)、中国内地――澳门(CEPA),中国――东盟、中国――巴基斯坦、中国――智利、中国――新西兰、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区协议,且目前已开展谈判,联合开展可行性研究以及民间联合开展研究的自由贸易区已经达到13个之多.可以说,过去的30年中国不仅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而且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并以灵活的姿态开展国际经贸关系,不断开拓新的增长点.

然而,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并逐步向实体经济扩散,导致就业率下降,消费规模缩小.这意味着美国为首的借贷消费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绝大部分的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受到影响,进而演化为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经济周期理论表明,当前仍处于经济危机的爆发阶段,到完全复苏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面临这种突如其来的风暴,各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救市措施,如近期美国推出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德国推出500亿欧元的财政刺激方案,但同时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如美国方案中提到“只购写美国货条款”.


我国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并确定2009年经济总基调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推动又好又快发展”.货币政策方面不断调低利率,增加货币流动性,内需方面推出4万亿的新增投资计划,家电下乡、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等,刺激国内消费,促进结构调整,保障经济增长;出口政策方面提高了部分产品的出口返税率,提升出口产品竞争力.短期而言,新增投资计划可迅速拉动经济增长;而扩大消费内需,由于涉及到收入分配格局、社保体制、消费偏好等,将是一个长期工程.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外贸易方面,将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2008年统计公报显示,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17.8%,增速明显下降,其中11月和12月增速为负.如果金融危机全面爆发,贸易保护主义重新盛行,外贸极有可能继续负增长,直接影响保增长目标的实现.

金融危机时期,灵活的自由贸易区战略显得更为重要,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效应、间接拉动效应以及外交政治优势等三方面.直接拉动效应,表现在三个层面:稳定已有市场,开拓新的市场,遵循静态比较利益,通过出口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拓宽经济发展空间;保障资源供给,满足中国经济发展长期需要;继续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中国走出去战略实施,推动中国企业加快步骤迈入世界大舞台.间接拉动效应,即有目的地将中国经济发展方向与自由贸易区战略相结合,实现自由贸易区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动态效应,如通过规模效应转换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引进技术提高产业技术水平,通过竞争效应培育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动态比较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外交政治方面的优势表现在:有助于消除“中国威胁论”,有效遏制“”势力,改善国际尤其是大周边环境,树立开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等.

目前,我国大约总贸易额的25%是在区域内进行,但相对于欧、美一些重要大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程度,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继续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配合我国经济工作方针,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建议如下:

一、继续稳固周边,确立东亚“轴心国”,同时择机向拉美、非洲辐射,开拓新市场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传统贸易市场,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受到较大的冲击,意味着以借贷消费拉动世界贸易的模式难以为续.对于大多数出口导向型国家而言,都将面临同样尴尬局面.

我国与日本、韩国之间经贸频繁,但受历史问题、经济发展阶段差距以及区域一体化的主导权等问题的影响,东亚区域一体化并没有形成.金融危机的爆发,反而促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更为紧密.此时,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不仅稳固已有市场,而且作为消费大国的中国,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更进一步可以形成新的区域分工格局,借机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大陆是台湾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目前,台湾地区并没有和任何国家或集团签订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参照中国内地一一香港自由贸易区模式,开展中国内陆――台湾自由贸易区谈判,不仅为两岸的自由贸易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推进两岸的经济合作更加稳定,而且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关系更加紧密,削弱美国、日本与台湾地区可能签署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继续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稳定东盟出口市场,引导出口产品进一步升级,带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开展中日韩自贸区、中国――台湾自贸区,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稳固中国内地――香港、中国内地――澳门自由贸易区,最终确定中国在东亚的“轴心国”地位.

同时,抓住中国与非洲的良好关系,借主席访问拉美三国的春风,加强与非洲、拉美的联系,尽快完成与中国――南非自由贸易区谈判,酝酿与其他各国的自由贸易谈判,开拓新的市场,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

二、进一步深化自由贸易区合作的内容和层次,把握静态利益,重视动态利益,开展事前评估

当前自由贸易区已经朝深度一体化方向发展,其协议内容不仅包括了降低关税和配额等传统货物贸易壁垒,而且包括降低怎么写作贸易、投资等壁垒,甚至涉及与伙伴国的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2008年4月,我国与新西兰一次性签订了包括货物贸易、怎么写作贸易和投资等条款的自由贸易区协定,标志着我国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入深度一体化时代.未来,我国将更多采用深度一体化的自由贸易区协议形式,并深化已有的自由贸易区协议,这也意味着风险与收益更加复杂.

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全力应对金融危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与发达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区,产业间往往属于互补结构,一方 面,符合比较优势理论,易于形成“贸易创造”、“贸易条件”和“规模经济”效果,但同时也容易造成对“幼稚产业”或“弱势产业”的损害,不利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而与发展中国家签订自贸区,产业往往具有相对竞争的特征,静态效应不明显.

但产业内贸易所带来的“竞争效应”,会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从而获得动态福利效果.同时,中国在南南对话型自贸区中,往往扮演技术相对进步国的角色,工业制成品具有比较优势,从而促进我国贸易结构升级.至于资源互利型自贸区,它更强调经济发展必需资源品的采购,具有降低中间产品生产成本,实现国家战略等目的.

金融危机时期,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一方面可以获取理想的“静态利益”和“动态利益”,但受进口产品替代、放开金融市场等影响,稍有不慎可能会加剧我国经济危机.因此,开展自由贸易区谈判的事前评估工作是极其有必要的.目前,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经应用先进的数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建立了科学的定量分析模型,评估和分析多双边贸易协定对本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及范围.例如,根据美国2002年贸易法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定期对总统拟签和已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的执行情况及对国内经济影响进行评估,以引导美国产业的发展.

三、能源战略与自由贸易区战略相互协调,保障能源供应稳定

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也成为能源和资源消耗大国.据BP2008统计,2007年能源消费增长率为7.7%,高于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占据了全球能源消耗增长的一半.能源的进口依存度越来越强,2007年进口原油203.1百万吨,占世界原油总进口量的7.5%.因此,为降低能源进口的风险,自由贸易战略应充分考虑能源获得持续性,以建立多元、稳定、安全、高效的全球供应体系.

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石油一落千丈,许多拥有大量石油资源的国家未能幸免于难,且急需大量救市资金.相比而言,改革开放30年我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从资金角度略显充沛.因而,不久前我国与俄罗斯、巴西达成了石油换贷款的计划.在金融危机持续时期,我国可以适当考虑与这些国家开展自由贸易区谈判,确定谈判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入能源投资开发条款以降低我国企业进入伙伴国从事能源开发的准入条件,同时与伙伴国的能源开采企业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从源头上保证资源的持续供给.

四、“走出去”战略与自由贸易区战略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牌.”我国充足的外汇储备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金融危机在给我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包括欧美发达国家的流动性出现不足,企业融资困难,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各国政府纷纷降低对外国企业的投资门槛要求.在这种形势下,适时地把自由贸易区战略与“走出去”战略有机结合,在自由贸易区战略中贯彻“走出去”战略,抓住“走出去”的历史机遇期,通过金融支持和政策支持鼓励更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参股、并购国外企业,一方面可以帮助国外资金短缺的企业应对危机、走出困境;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借此获得海外市场和战略性资产,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从而形成一个双赢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