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

点赞:5368 浏览:184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近年来,在国际贸易与环境问题的讨论中,“环境成本转移说”颇受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这一理论的主要思想是:污染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发达国家通过大量进口发展中国家生产的这些产品来满足需求,从而把污染物以合法的形式留在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环境成本的转移.中国作为出口额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对象是美国、欧盟和日本这些发达国家,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一直占到我国出口的60%左右.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及贸易顺差额迅猛增长,对外贸易给我国造成越来越大的环境成本转移.

一、国际贸易中的环境成本转移理论

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世界环境问题的逐渐恶化,对贸易与环境关系问题的研究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起来.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环保浪潮的不断高涨,学术界出现了研究该问题的热潮,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从贸易自由化与环境的角度来看,Copeland 和Taylor(1994)以南北贸易模型为基础,得出结论:产品通过自由贸易在国际间的传递,使得南方国家污染工业规模扩大,而北方国家清洁产业增加,贸易自由化减轻了北方国家的环境污染却加重了南方国家的环境污染;Esty 和Geradin (1997) 指出,经济一体化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环境避难所,这是因为某些国家实施的低环境标准和松弛的环境管制措施对该国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能起到推进作用.Roldan 和 Joan Martinez-Alier(2001)提出了“环境成本转移说”,指出资源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而这类产品进行国际贸易时会产生环境成本的转移.

现实中环境成本通常是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更多地是从事污染密集行业的生产,出口的多是资源消耗型产品,对出口国的环境污染严重,社会成本代价很大;而发达国家则更多地通过进口发展中国家的这些产品,把污染物以自由贸易的形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结果改善了本国的环境质量,却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环境的恶化.Robinson早在1988年就发现:美国的污染控制计划已经引起了美国贸易模式的变化,即通过进口更多资源消耗型产品,从而减少对国内自然资源的消费,也减少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成本.因此,环境成本的转移理论表明自由贸易增加了发达国家在环境方面的福利,却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环境方面的福利.

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生产污染密集型的产品在进行国际贸易定价时,生产厂商往往采取成本导向定价,即产品=成本+利润.其中成本又包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环境成本属于变动成本,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即E等于E0+E1,其中,E0是环境要素,它的大小直接受到环境要素禀赋的影响;E1是外部成本,即用于治理生产过程中污染的费用,它的大小主要受到一国环境政策的影响.现实中,发展中国家作为初级产品和污染型行业生产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为了促进出口以及吸引外来投资,国内通常采取比较低的环境标准和宽松的环境管制.这样,对于该国的厂商,在宽松的环境制度下,需要承担的E1很小甚至为零.这部分成本远小于治理产品带来污染的费用,厂商的总成本较低,在利润不变的情况下,产品也较低,从而增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发达国家在消费这些初级产品和污染密集型生产产品的同时,其环境成本却由发展中国家来承担,即环境成本便由发达国家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

从根本上讲,“环境成本转移”源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特殊贸易结构.受生产力水平差距的影响,发展中国家通常出口污染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的生产,产品以获取自身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而发达国家通过进口这些产品有效限制了环境污染的程度.实际情况表明,现在第三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已经形成了专业化开采自然资源的贸易结构.尽管这种国际分工可以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短期的利益,但是在这种模式下,发展中国家不可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而且依靠污染密集、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所带来的不可持续性问题将越来越严重.因此,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决定贸易结构和产业布局时,应该将环境目标充分考虑进去,把环境因素纳入一国的生产要素禀赋体系之中,从而在国际贸易中避免发达国家的“环境成本转移”和自身经济的“贫困性增长”.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环境成本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发展模式,加大出口力度来拉动经济增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92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721.48亿美元,至2006年末,进出口总额已升为17604.0亿美元,为我国这些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伴随的却是严重的污染问题,我国对外贸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协调问题日渐突出.

我国对外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国际贸易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要分析我国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首先要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情况.至2004年末,我国贸易规模排名已经上升至世界第三位,其中工业制成品在贸易出口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1997-2006这十年间,工业制成品出口总额一直占我国贸易出口总额的85%以上,2001年以来一直占90%以上.


问题在于,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主要集中于污染密集型的生产行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业、金属冶炼及制品业、化学工业、采掘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这六个行业产品的出口额之和占工业总出口比重近十年基本都在80%以上(参阅表1).由表1可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纺织业产品,是我国出口产品的绝对主体,二者之和在工业品出口的比重一直在50%以上.这些污染密集的工业产品生产和出口的急剧增长,导致了我国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上升.图1表明我国的出口增长与工业总产值、工业三废排放的增长有紧密的联系,大体上它们增长的趋势是一致的,这反映出发达国家通过贸易向我国转移越来越多的环境成本.

国际贸易中的进口和出口是双向的,环境成本转移也是双向的,一国进口污染行业的生产产品可以把环境成本转移到国外,为出口而生产这类产品则使环境成本转移到国内.对于某一污染行业的产品,检测设各国生产过程中单位产品带来的污染相同,则一国环境成本转移的程度与污染行业产品进出口额的比值相关:若一定时间内该行业出口大于进口,则说明该行业将环境成本更多的留在了国内.也就是对于污染密集型行业的产品,若进口/出口>1,则该行业的进出口贸易对该国环境有益;若进口/出口<1,则该部门的进出口贸易对该国环境不利.表2表示的是我国最主要的6个工业行业的进出口额的比值.

从表2中可以看出,近十年以来,我国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采掘业两个行业产品的进出口总额之比始终大于1,特别是采掘业2006年的比值是1997年比值的3倍多,这两个行业的比值反映出,我国在这两个行业的贸易中是向贸易伙伴国转移更多的环境成本.纺织业和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两个部门比值始终小于1,特别是纺织业,2006年比1997年比值下降了1倍多,这反映了在这两个行业的贸易中是贸易伙伴国向我国转移了更多的环境成本.而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冶炼及制品业进出口额比值有一个下降的过程,说明这两个行业存在贸易伙伴国向我国转移环境成本的趋势,尤其是机械、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在2004年以后从之前的大于1变成小于1,说明占据我国工业出口近50%的行业被贸易伙伴国转移了环境成本.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1.控制污染密集、资源密集行业的产品出口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实施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发展模式,“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来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我国不得不采取较低的环境标准,从事大量污染密集、资源密集行业的产品生产,出口以污染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的生产产品为主.而发达国家利用生产力的优势,大量生产和出口清洁型的高新技术产品及怎么写作等高附加值产品.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这种贸易格局,是导致我国对外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到我国的根本原因.因此,在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威胁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应该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思路,转而寻求进出口贸易的基本平衡,尤其是调整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贸易,适当控制该类行业产品的出口规模,特别是对某些技术含量低、污染密集的纺织品、低端机械制品要控制出口.这样做不但可以减少贸易摩擦,更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减轻我国环境成本负担.

2.计算资源环境成本并纳入商品总成本

计算资源环境成本,并把资源环境成本计入出口商品内,坚决改变我国长期以来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局面.对此,可以向出口的资源密集、污染密集型的生产产品加征出口税,迫使出口企业提高出口商品.这种出口税的征收导致出口提高,在短期内会降低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出口可能会因此减少,但从长远看,有利于国家的资源与环境保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并有利于扭转贸易条件逐渐恶化的趋势.

向生产资源密集、污染密集型的产品加征出口税,在税收的量上应该相当于生产这些商品的资源环境成本.否则,如果税收太低则可能达不到征税的政策目标.例如,从2004年1月到2007年底,我国针对钢材产品的出口关税调整了不下十次,从2003年的我国钢材出口退税率15%到如今最高征收25%的关税,但其间钢材出口却屡创新高,从2003年的712万吨,到2004年的1452万吨、2005年的2052万吨、2006年的4304万吨,到2007年更是上升到6264万吨.这表明上述征出口税的力度不够,还有进一步上调的空间和必要.

3.适度提高我国环境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被我国较低的环境标准所吸引,大举进入我国污染密集型行业集中的第二产业.1992年我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为110.05亿美元,2006年末已上升到了630亿美元,其中近70%的资金流进了我国污染密集型行业集中的第二产业,对我国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加剧了发达国家向我国环境成本转移的问题.因此,我国应当适度提高环境标准,有选择地引进那些技术含量高、管理先进的外国直接投资企业,把外国直接投资引到自然资源消耗少和污染排放少的产业,引到高新技术行业、怎么写作行业及其他无污染行业.对污染严重的行业,应提高外资准入门槛,减小外资企业产生的环境破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