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外出口贸易政策导向的转变

点赞:6004 浏览:205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保持持续高速增长,对外贸易额从1978年全球排名第32位到自2004年后便位居全球第3,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1%增加到2007年的7%左右.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对我国就业的拉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事宜时移,由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发展出口贸易”乃至“出口创汇”为核心的外贸指导思想的负面效应逐渐显现.因而,以改革开放30年为契机,总结我国对外开放的成败得失,思考对外开放政策的未来走向,显得尤为必要.

一、出口贸易导向政策的实施

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这三项作为最主要内容.其中,发展出口贸易是对外开放政策的最根本内容,因为基于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技术和资金是当务之急,而出口创汇正是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物质基础.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对外贸易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即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十一五规划之前,出口创汇一直是我国外贸领域里的行动指南.随着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由于中国自身的劳动力比较优势,结合一系列促进出口的措施如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的实施,我国旨在追求出口创汇的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 外贸主体多元化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仅授权少数专业外贸公司垄断我国进出口贸易,出口创汇规划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外贸经营国家垄断制逐步打破,外贸经营权逐步放开,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专业外贸公司、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先后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当时,外贸经营权的下放或扩大,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出口创汇.尤其是生产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后,为实行用汇平衡,更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出口创汇.2001年7月10日国家颁布了《关于进出口经营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核准制.据200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从2004年7月1日起中国境内的所有企业和个人都将具有从事外贸经营的权力,由此对外贸易经营权全面放开.外贸易经营权的逐步放开,对外贸易经营主体的日趋多元化,是改革开放后推动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必要前提.

我国对外出口贸易政策导向的转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对外贸易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进出口额增长迅速

从增长态势看(见表1),进出口贸易额几乎每五年翻一番.197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仅约206亿美元,1985年第六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进出口总额约为700亿美元,1990年第七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进出口总额突破1100亿美元,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进出口贸易更是高速增长,1995年进出口总额达2809亿美元,进入第九个五年计划,进出口额继续保持增长,2000年进出口额达4743亿美元.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对外贸易步入飞速发展时期.2001年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仍保持了7.6%的增幅,进出口总额达到5097亿美元.2004年进出口总额一举突破万亿美元大关,高达11543.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35.6%,随后的2005、2006、2007年,对外贸易额都维持约23%的增长率,直至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额高达21738.3亿美元.

3.外汇储备急剧攀升

在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进出口额率创新高的同时,出口平均增长速度远大于进口平均增长速度,尤其是1990年以后,除1993年外,我国对外贸易年年处于顺差状态,并且顺差有逐年扩大之势,直接导致我国外汇储备急剧攀升.1978年我国外汇储备仅1.7亿美元,1985年第六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外汇储备已达26.4亿美元,1996年外汇储备突破千亿,2006年我国积累的外汇储备已超万亿美元,取代日本成为全球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据最新统计,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约18000亿美元.

在实施“发展出口贸易”为根本内容的对外开放政策近3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增长了105倍,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由1%上升到约7% ,尤其是出口贸易的发展更为迅猛,其增长速度远远大于进口贸易,因此中国一改上世纪八十年代经常出现贸易逆差的局面,从1990年至今,除1993年外,中国几乎年年保持顺差状态,自2005年来,外贸顺差更是呈现加速攀升的势头,这直接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不断攀升.

二、由出口创汇向贸易平衡导向转变的必要性

大力发展出口贸易,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依靠出口贸易积累的外汇储备,弥补了我国早期建设资金的不足,为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打下了物质基础.但从目前国内国际形势看,长期以来追求“出口至上”的贸易战略,其负面效应逐渐显现.

1.招致国外贸易保护主义

随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下放,我国的外贸经营主体呈现分散化、多样化,目前我国外贸经营主体多为中小企业,在出口创汇的指导思想下,难免出现出口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对外竞相压价的现象,如此一来,极易招致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截至2007年,我国已经连续12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仅2005年,美国、欧盟就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采取10多起特别保障措施.据商务部统计,2006年共有25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86起,同比增长37%,涉案金额20.5亿美元.

美国还于2007年首次对中国产品启动反补贴调查.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除了体现在利用WTO框架下的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来限制中国产品出口外,还体现在:将中国对美国大量贸易顺差归结为中国政府人为故意地操纵汇率以获得优势,并继而在国际市场上一再给人民币升值施压.

2.货币政策独立性丧失

我国实施的是强制性银行结汇政策.所谓银行结汇制度,即境内机构贸易项下的外汇收入,除国家规定允许保留的外汇可以在外汇指定银行开立外汇账户外,都必须及时调回境内,按市场汇率卖给指定银行.其中,银行写入出口企业所得的外汇意味着基础货币投放的增加,虽然央行出口创汇的不断增长,导致外汇储备的剧增,迫使银行把大量的基础货币投放市场.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抵消由此带来的流动性增加,但由于我国金融工具有限,央行仅凭发行央行票据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很难完全冲销由此带来的流动性过剩.从2004年开始,流动性过剩成为威胁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一大隐患,为此,在2007年我国明确由稳健的货币政策转变为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多次采取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然而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并没有明显改善,这与外汇占款未完全冲销不无关系.不断增加的出口创汇和我国目前实施的强制性接售汇政策极大地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3.管理外汇储备的难度增加

外汇储备的管理目标是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随着外汇储备不断攀升,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日益显得鞭长莫及,外汇储备的管理问题愈益凸现.鉴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经济的绝对强势表现,美元汇率的,为了追求外汇储备的安全性,一直以来,美国国债是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持有形式.据最新统计,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用外汇储备购写美国国债所持有的美元债券约5000亿美元.然而,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美国国内经济形势不景气、“双赤字”问题日益突出等,美国已经悄悄放弃强势美元政策,美元对各主要货币开始大幅度贬值.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国以美元计价的外汇储备资产事实上是不断缩水的,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受到极大挑战.

4.政府财政负担加重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数据显示,自1998年国家为帮助国内企业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而上调出口退税率以来,每年出口退税额均以两位数增长,2003年出口退税额同比增幅更是高达62%.到2005年,出口退税总额已经高达3371亿元.占国家税收总收入的11%.这3000多亿元人民币形成了政府的巨额财政负担.虽然我国目前已经下调了出口退税率,但如果继续奉行出口导向型战略,这一问题在短时间内能否得到有效解决仍然让人质疑.这也促使我们不得不进行彻底的反思:长期推行出口鼓励政策的代价是否太大了?这样大的代价我们又能否承受得起?


5.出口环境成本难以承担

经过近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贸易规模位居全球第三位,但是外贸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对外贸易结构并未摆脱“大进大出”“简单加工”的模式.简单加工的制成品大量耗费我国资源,同时带来环境污染,造成出口环境成本急剧上升.比如,全球电子垃圾每年产生5亿多吨有毒废物,已经成为人类最大的污染源.据统计,全世界的电子垃圾80%被运到亚洲,其中,90%丢弃在中国.目前看来,无论是国内资源环境还是国际市场发展空间,都难以长期支撑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方式.

三、加快实现贸易平衡的具体对策

对外贸易的持续顺差是中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的客观反映,也是经济和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而且在短期内难以扭转.我们不能用抑制出口的办法来实现平衡,这样做既不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与市场规律相悖.即使出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环境保护的需要,出口贸易政策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也需要考虑国内产业和相关企业的承受能力,逐步渐进地调控.因而,我国促进平衡的重点应是:在稳定和扩大出口增长的基础上,积极扩大进口,鼓励海外投资,同时扩展国内消费市场.

1.减少“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近年来我国采取一些措施严格控制“两高一资”(即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出口,分10批次取消了1115个“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退税,4批次对300多个商品开征出口关税,同时严格控制外商投资“两高一资” 领域.这些措施对抑制我国“两高一资” 商品出口的过快增长起到了良好作用,我国“两高一资”商品出口量普遍出现下降或增速回落,据中国海关统计,2007年,煤炭出口量为5317万吨,同比下降16%;原油出口389万吨,下降38.7%;钢坯及粗锻件出口643万吨,下降28.9%.为了促进贸易平衡,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应该继续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有效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严格执行劳动、安全、环保标准,规范出口成本构成;必要时开征资源税和环保税以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2.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

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对于提高我国贸易利益、缓解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维持我国出口的稳定、可持续性发展至关重要.首先,要通过各种媒体,利用培训、研讨会等各种有效形式增强出口企业积极开发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在出口企业中逐步普及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其次,加大对自主知识产权开发的扶持力度.利用外贸发展基金、优惠信贷利率、政策性贷款和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同时,建立健全创业投资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支持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

3.促进高新技术产品进口

实行进出口基本平衡的政策,调动进口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需求,促进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是十分必要的.2007年以来,不少鼓励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政策陆续出台.如:确定了重大技术装备业享受进口税收优惠政策;《鼓励进口技术和目录》的颁布等.此外,应该加紧制定具体、可行的鼓励进口措施:清理各项相关的进口政策和措施,对不合理的限制措施进行修改和完善,尽量简化进口手续,达到进口的便利化;建立进口信用保险机制,安排政策性进口信贷和贴息,研究设立进口促进专项资金等.

4.鼓励企业进行海外投资

大力推动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既是国家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有利于转化我国外汇储备过快的增长.对外投资的方式应该多样化,包括参股或并购以及扩大对外金融的投资等.政府应在政策、信贷、资金和咨询怎么写作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可考虑设立外汇投资基金,鼓励企业进行有助于实现我国政府意图的海外战略投资项目.

5.扩展国内消费市场

充分开发拥有13亿人口的国内市场,是我国经济增长减少对出口的依赖,实现持续、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改变我国目前内需不足的局面,任重道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致力于农村建设,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改变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现状,改革所得税税制,缩小我国的基尼系数,保持适当的收入分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