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我国进口商品贸易特征与战略调整

点赞:4907 浏览:131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商品进口贸易迅速增长,成为全球贸易中的进口大国.当前,我国进口商品的主要特征是:进口以短缺能源、原材料以及关键设备、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进口市场较为集中、进口与出口不对称,一般贸易进口和外资企业进口占主导.因此,应该通过转变轻视进口观念,进口技术产品与自主创新结合,促进进口市场多元化,完善进口税收,建立进口怎么写作体系等措施,积极扩大进口.

[关 键 词 ] 进口贸易,进口商品结构,进口战略

[中图分类号]F75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09)08-0060-04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WTO框架下国外新贸易壁垒对辽宁进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2008Z057).

一、进口的重要战略意义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要素供给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要素供给的增加包括资本和劳动供给的增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则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规模经济、制度创新等,而这些因素都与进口有密切关系.进口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进口可以克服要素瓶颈,弥补比较劣势,保证国内正常供给,使本国或本地区优势产业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第二,进口贸易具有重要知识“技术外溢”和“干中学”效应,能够促进进口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第三,进口贸易给进口国带来竞争的压力,促使国内企业加速技术进步和管理制度创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进口的作用尤其重要.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种外部输入性的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要建立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制度结构等现代经济结构,但是这些现代经济结构不是“内生”的,必须从外部输入,然后以此为基础,再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1].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深受重商主义的影响,加之我国外汇相对短缺,我国实行“奖出限入”的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政策,形成了重出口、轻进口的贸易观念.然而,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这种贸易观念和战略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首先,过分强调出口,忽视进口,必然会导致中国出口增速过快和巨额贸易顺差,从而引发频繁的贸易摩擦.自1995年以来,中国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数量共有536起,占世界总数的28%,已经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①.其次,为了追求出口,国内企业恶意竞争,低价出口,造成出口的不断下滑和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形成粗放式的外贸增长方式.2001 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进口关税下降和开放程度的提高,进口贸易规模的迅速增长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看待我国商品进口贸易的变化,是否需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调整外贸战略,成为本文讨论的重点.

二、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状况

1.商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进口大国地位凸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口规模不断扩大.1978年~2007 年,中国商品进口贸易额为从108.9亿美元增长到9,558.2 亿美元,年均增长16.1%,进口规模扩大了87倍.2001年加入WTO 后,随着我国关税水平的逐年降低和进口贸易自由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商品进口贸易的发展已经连续六年保持了以年均增长率21.6%的速度迅猛发展.1980年,中国商品进口在世界商品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为0.98%,在世界商品进口国中排名第21位,2007年,该比重上升为6.7%,仅次于美国(14.2%)和德国(7.5%)②,跃居世界第三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贸易中的进口大国.伴随着商品进口量的扩大,中国的进口依存度也在显著上升,1978年~2007年的29年间进口依存度从5.2%,逐步上升到29.5%,增长了将近5倍,特别是2004年和2006年分别达到33.9%和30.3%.进口规模和进口依存度的大幅提高,表明中国经济已经深深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之中,进口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2.进口商品结构和种类

从进口商品结构上来看,我国进口商品的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初级产品在进口中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18.8%上升到2007年的25.4%,工业制成品在进口中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81.22%下降到2007年的74.58%.这是由于最近几年,由于我国国内经济发展较快,能源和原材料进口需求强劲,上涨幅度较大,初级产品的进口速度远远高于工业制成品的速度.如2004年初级产品的进口增速高达62.4%,2005年(26%)、2006年(26.7%)和2007年(29.7%)的增速虽大幅度下降,但仍高于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增长速度15.4%(2005)、18%(2006)和18%(2007).在初级产品进口中,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油、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占了绝大部分,并保持继续升高的趋势,其所占比重从2001年的16.26%攀升到2007年的23.32%(见表1),其中原油、钢材、初级形状的塑料、成品油、铁矿砂及其精矿等能源及原材料产品占有重要位置,且最近几年同比上升幅度较大(见表2).而在工业制成品进口中,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的进口额持续增加,分别从2001年的1,205.2亿美元、641.2亿美元和49.8亿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4,989.8、 2,869.9和224亿美元(见表2).这些特点表明我国进口结构侧重于短缺能源以及原材料和关键设备等.

3.进口贸易地区分布

我国进口商品的主要来源地集中在亚洲,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其中,2007年我国四大进口来源国和地区分别是日本(1,339.5亿美元)、东盟(1,083.7亿美元)、韩国(1,037.6亿美元)和我国台湾(1,010.2亿美元),这些进口来源国(地区)所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重维持在50%左右,而美国和欧盟对华的出口额分别为693.8亿美元和1,109.6亿美元,总计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重则不到20%.我国进口贸易在地区分布上还存在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进口和出口流向存在巨大的反差,进口与出口是高度不对称的,而且这种不对称性还有增强的趋势.我国进口商品主要来自亚洲地区,而出口商品主要流向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以2007年为例,我国对美国和欧盟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比重分别为7.3%和11.6%,而中国对美和欧盟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为18.9%和20.13%.相比之下,我国对日本、东盟、韩国、和台湾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14%、11.3%、10.9%和10.6%,中国对上述国家(地区)的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为8.3%、7.7%、4.6%和1.9%③.进口市场和出口市场的不对称,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增加了我国与他们之间发生贸易摩擦的机率.

4. 进口的贸易方式

从贸易方式来看,2001年~2007年间,一般贸易的进口额从1,134.6亿美元增加到4,286.5 亿美元,加工贸易进口额从939.7亿美元增长到 3,683.9亿美元,一般贸易的进口额不仅始终高于加工贸易进口额,而且一般贸易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比重也高于加工贸易的进口比重.这说明用于满足国内需求的一般贸易进口在我国进口中已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我国国内需求提升的结果,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作为最终需求的个人消费升级,促进了一般贸易进口的增长[2].我国的进口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高度依赖于出口.由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通过资本品及中间产品的进口,与我国较为低廉的劳动力相结合,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产业,因此,进口对扩大我国出口具有很大的支持作用.

5.进口主体不均衡,外资企业进口仍占主导

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是我国主要的两大进口主体,其他企业(包括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在进口份额中所占比率较低.国有企业进口比重则呈现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42.6%下降到以2007年的28.2%,集体和私营企业进口比重低,但增长较快,其所占份额由2001年的3.3%上升到2007年的12.9%.与此相关,外资企业的进口比例也从2001年的51.8%升至2007年的58.5%②,主导着我国进口贸易的格局.外资企业的进口份额远远高于国有企业,这与外资企业从事加工贸易,需要大量进口投资设备和零部件等上游产品进行加工、组装有关.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其进口在我国进口总额中所占比重还会继续不断提高.

三、进口战略调整的方向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口关税逐渐下调,已由2000年16.4%的关税总水平,下降到2007年的9.8%,与此同时,中国在进口政策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取消多种产品的进口配额,调整了进口许可制度,取消指定经营,扩大贸易经营权等.关税水平的降低和非关税壁垒的削减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环境的改善,贸易保护政策抑制的市场需求逐步释放,进口需求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非常充裕,2007年底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5,282.49亿美元,同比增长43.32%,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自2005年7月人民币实行汇率改革以来,升值成为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基本趋势.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比价由汇改前1美元折合人民币8.276,5元,攀升到2005年底的8.070,2元,2006年底的7.808,7元,2007年底的7.304,6元,2008年7月10日美元兑人民币更是升到了6.848,9元③.人民币持续小幅升值,且存在进一步升值预期,使得进口的金融环境变得更为有利,这些都为扩大进口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些有利条件下,有必要对传统的贸易战略进行调整.

1.转变观念,正视进口的作用

转变重出口、轻进口的传统贸易观念,充分认识进口的作用.在当前,适当扩大进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扩大从贸易逆差来源国的进口,有助于减少顺差和缓解贸易摩擦,改善对外经济关系,扩大关键设备、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有助于促进国内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大型制造装备的成本压力,促进国内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扩大农产品进口,有助于缓解我国土地和水资源短缺约束,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扩大能源、资源类产品进口,有助于缓解我国自然资源紧张的压力,扩大消费品的进口,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消费质量.

2.进口技术产品与自主创新结合

对于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如果单纯依赖本国的自主创新体系、研发能力促进国内技术进步是不够的.通过进口发达国家的中间产品、机器、设备等产品,享受到了技术溢出效应的利益,会间接地推动我国的技术进步.为此,我国应该进一步改革外贸体制, 扩大企业进口的权力和范围, 使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利用技术扩散和外溢促进技术进步,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水平,实现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同时,也要鼓励企业对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替代,并对国内企业的吸收消化、自主创新活动提供有力激励和支持[3].

3.促进进口市场多元化,适度降低重要战略物资的市场集中度

为了减少进口市场集中度高所带来的贸易风险,在未来发展中应拓展进口渠道,推动进口多元化,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应变能力,缓和贸易摩擦.在拓展市场的同时,还应加强与当地生产企业及商贸企业的合作,真正融入国际生产链,提高在国际分工的地位[4].尽快制定和实施重要资源性和能源性产品供应的进口战略,建立这些战略物资的储备体系,努力开辟稳定、顺畅、安全的多种进口渠道,保证正常稳定的外部供应.此外,加强在能源和资源性产品方面的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资源定价体系,进一步加强大宗资源性商品进口协调,支持大宗产品进口企业增强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培育建立实力较强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提高资源利用集中度.

入世后我国进口商品贸易特征与战略调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原材料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4.完善进口税收政策

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进口关税结构,运用关税调节等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及时合理增加国外先进适用技术、关键设备的进口以及重要资源型商品进口.二是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制定鼓励进口的指导目录,给予进口税收减免.清理各项限制进口政策,敦促美、欧等发达国家放宽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限制.三是继续实施对最不发达国家零关税待遇措施,扩大自非洲等最不发达国家的商品进口,同时加快区域经济合作步伐,进一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放市场,改善贸易环境.四是鼓励企业利用《曼谷协定》、《中国与巴基斯坦优惠贸易安排》、《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等双边优惠贸易安排扩大进口.五是对高档化妆品、珠宝、首饰等国内需求较大的商品,应通过降低关税和消费税等办法扩大进口[5].六是对美、欧等顺差集中地区,除继续搞好政府采购外,可考虑对某些优势商品采取关税进一步减免措施.

5.建立和完善进口怎么写作体系

首先,逐步建立和完善以提供公共信息怎么写作、进口展会支持等为主要内容的进口促进体系,掌握进口贸易和市场情况,及时发布行情、国外市场动态等商品信息,使国内进口企业能及时把握进口商机.其次,完善进口管理体制,海关、质检部门在通关、质检等环节为进口企业提供更多便利,加强进口协调,限制不良进口,维护进口正常秩序,减少企业由于自身利益和信息缺乏造成的进口无序和效益损失.再有,建立进口安全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对重点、敏感商品进口的数量和等重要参数变化的监测,分析其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影响,并发布其对相关产业损害或威胁的预警报告,同时为保护产业安全、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出应对预案.当国内产业受到实质性损害时,采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手段,以保护国内产业安全和经济安全.最后,国家还应加大对进口企业的金融支持和信贷支持.

[注 释]

①杨益:全球贸易救济的现状、发展及我国面临的形势,《国际贸易》,2007年第9期.

②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8(春).

③外汇管理局网站.safe.省略 .

[参考文献]

[1]刘 力.摒弃“出口至上”:中国贸易战略的调整[J].财贸经济,2004,(9):41-45.

[2]华晓红.“十一五”期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热点问题[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19-21.

[3]裴长洪,盛 逖.中国进出口贸易不平衡及其调整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07,(4):32-38.

[4]成蓉.1950-2005年我国进口贸易发展的整体态势[J].国际经贸探索,2007,(1):19-23 .

[5]沈丹阳.综合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促进进口增长―“减顺差”必要的选择[J].国际贸易,2007,(4):4-8.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ese Commodity Trade in Import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Li Hui1,2

(1.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 China,2.Kingbridge Commercial School,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Dalian 116600, China)

Abstract: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in 2001, Chinese modity trade in import has been increasing rapidly and China has bee the greatest import country in the worl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ity import trade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scarce energy, raw material and key equipments are main import modities, import markets are got together and the proportions of import of general trade import and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are great. Therefore, changing concepts of neglecting import, bining technology modities with independent innovation, promoting the market diversification, perfecting import tariff, establishing import service system are counter-measures to enlarge import.


Key words:import trade,import modity structure,import strategy

(责任编辑:张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