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角度看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波动

点赞:13881 浏览:585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 ]本文基于经济周期理论,借助HP滤波法从总 体和结构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的出口增长波动 ,结果表明:中国出口波动中,原料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最慢,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 长持续性最强,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扩 张收缩能力最强,增长最不稳定,易模仿的研发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最快,难模仿的研发密 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速度较快.总出口增长波动和上述五类产品出口增长波动之间存在长期均 衡关系.

结构角度看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波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贸易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关 键 词 ]经济周期理论,出口增长,出口结构,HP滤波

一、引 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对贸易波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消极作用进行 了研究,Ruschinski(2006)基于传统的经济周期理 论,运用 UCM(Unobserved Components Model)模型对1957―2005年的国际贸易波动进行了研究,结 果发现国际贸易的波动周期以短周期(基钦周期)为主,波长为4―5年,[1]Baxte r and Kouparitsas(2000)基于国际宏观经济模型,将贸易波动分解为两部分,即进出 口的偏离和 进口与一价定律的偏离,来解释国际贸易波动的原因,结果表明两种偏离在贸易波动的 形 成中同样重要,[2]Fredoun(2006)等以Tyszynski(1951)提出的恒定市场份额 (Consta nt Market Share, CMS)从需求变动、结构变动和竞争力变动三个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的波 动与增长的动因.[3]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1988―2001年剔除物价变动后的中国出口贸易的年平均增 速达到15.58%,而2002―2007年的年均出口增速更是高达29.31%.①但在看到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作用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关注自1992年以来日益明显 的出口波动(见图1).对于中国的出口增长波动问题,国内学者如李晓

峰(2009)、[4]孙林(2004)、[5]王小平(2006)、张庆君(2007)[6][7]等从不同角度对整体进行了 研究,但贸易的波动是不同产品和部门出口波动的累积性结果,因而仅仅从总体角度研究贸 易波动是不够的,更需要从结构角度 来探讨.因此,本文从总体和结构两个角度考察中国的出口波动问题,探讨总体增长波动和 结构增长波动的关系,为平抑中国的出口增长波动,实现出口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借鉴.

二、中国出口贸易波动的总体分析

目前测定贸易波动比较常用的有回归分 析法、移动平均法、频谱滤波法以及HP滤波法等.本文选择HP滤波法.由于该方法在分解当 中不会引入伪(非)对称性且拟合效果较好,因而在目前国内外波动长期趋势研究中得到了 广泛的运用.

(一)波动周期的划分

根据刘易斯(W•,Arthur lewis)理论,确定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可以从一个波峰到另一个 波峰,也可以从一个波谷到另一个波谷,或者按周期中一些年同样状态的平均值到另一些年 的平均值来衡量.

本文以剔除变动的总出口环比增长率增长为依据,采用HP滤波法来分析中国总出口增长 率的波动情况,而非仅仅依据指数的上升或下降,因而能较好地研究中国出口总额增长率周 期的波动规律.按照“谷一谷” 法划分,从1988年以来中国总出口增长率的波动共经历了5 次完整的周期,每一轮周期持续的时间不等,最长为6年,最短为2年.(见图1、图2和表1).

(二)波动特征分析

借鉴Kraay and Ventura(1995)的研究,[8]利用1987以来的总出口数据,以下主 要从波 动幅度、波动高度、波动深度、平均位势、波动系数、扩张年度与收缩年度等角度来考察总 出口增长的周期波动特征.

1.波动幅度.波动幅度即振幅,是指每个周期内出口增长率上下波动的离差,它是反映出 口增长稳定性的 一个重要指数.振幅越大,说明增长越不稳定.其分析方法是计算每个周期内出口增长率的 波峰与波谷的落差.根据峰谷落差的大小(记为X),可将波动分为强幅型(X≥10%),中幅 型(5%≤X<10%)和低幅型( X<5%)三种类型.据此方法和标准,得到了1988年以来我国 总出口增长的波动幅度类型 (见表2).从表2可知,1988―2007年中国总出口增长率5轮周期 平均波动幅度为17.34个百分点,总体呈现为强幅型.其中,最大周期波动幅度为29.84个 百分点,最小周期波动为7.3个百分点,这表明每个周期内总出口增长不稳定,出口增 长波动较大.

2.波动高度.波动高度即峰位,是指每个周期内波峰的增长率,它反映每个周期内出口增 长的扩张强度. 根据各周期波峰年份总出口增长率的高低(记为F),可将波动分为高峰型(F≥15%)、中峰 型(10%≤F<15%)和低峰型(F<10%)三种.据此方法和标准,得到中国总出口增长的波动 高度及其类型(见表3).根据结果可见,1988-2007年中国总出口增长5轮周期波动高度平 均值为23.48个百分点,总体呈现为高峰型,说明每个周期总出口增长的扩张能力强,尤其 是第4、5轮周期平均波动高度达到27.34个百分点.

3.波动深度. 波动深度即波谷,是指每个周期内波谷的出口增长率 (记为G),它表明每个周期出口增长收 缩的力度.波动深度可以分为古典型(G<0)和增长型(G≥0).依此标准,得到了1988―2 0 07年期间年中国总出口增长的波动深度及其类型 (见表4).据结果可见,中国总出口增长所 经历的5轮周期的平均波谷深度为6.14个百分点,总体表现为增长型,这说明总出口增长的 增长能力很强,这与中国出口的增长趋势一致.

4.波动平均位势. 波动的平均位势即波位(记为P),是指每个周期内各年度平均出口增长率,它反映的是每 个周期出口总额增长率增长的总体水平.依据波动平均位势大小,可将波动分为高位型 (P≥8%)、中位型(5%≤P<8%)和低位型(P<5%)三种类型.据此标准,1987年以来中国 各周期总出口增长率的年递增平均值及其类型见表5.据结果可以发现,1988―2007年期间 中 国总出口增长率5轮周期性波动的平均位势为14.28个百分点,整体体现为高位型.后3轮周 期的平均位势表明,中国总出口增长率周期波动的平均位势由低向高位发展,增长率的总体 增长水平在上升.

5.扩张(或收缩)年度.它是指每个周期内扩张(收缩)期的时间长度,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 出口增 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将扩张长度记为Le,将收缩长度记为Lc.按照两者的比较,可以将波 动分为短扩张型(Le

三、中国出口增长易波动的结构分析

一国不同产品或部门的出口增长因多种因素的不同而存在明 显的差异.为了进一步探究中国不同部门或产品的出口波动的差异,本文借鉴Erlat(2003 )基于要素密集度的产品分类标准,[9]将所有出 口产品按照SITC Rev.3.0分类标准分为原料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易模仿的 研 发密集型和难模仿的研发密集型五类来对中国出口波动进行结构分析,探讨各类产品出口增 长的波动特征.为平抑中国出口波动提供更有说服力依据.依据总体波动同样的方法,可以 得到1987―2007年五类产品出口环比增长率及其波动曲线,②分别见图3和表7.

根据结果可以发现五类产品的出口波动特征:(1)原料密集型产品前三周期平均波动幅度 不大,但中期波动剧烈,与其他四类产品相比,该类产品是我国出口中平均位势最低的部门 (即增长速度最慢的部门),(2)劳动密集型产品前期出口平均波动振幅较大,但较均匀 .加入WTO后波动振幅减小、平均波动高度与深度逐渐平稳,稳定增长的趋势非常明显,(3)资本密集型产品前期出口平均波动幅度大,加入WTO后出口波动深度明显上升,波动高度 也有所扩大,增长呈现出不稳定性特征.与其它四类产品相比,该类产品出口平均波动幅度 最大、平均波动高度最高、平均波动深度最低、扩张收缩能力最强、增长最不稳定,波动最 为剧烈,(4)易模仿的研发密集型产品前期出口平均波动幅度不是很大.加入WTO后表现出 与总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类似增长特征,振幅有所减小,有稳定增长的趋势.与其它 四类产品相比,该类产 品是出口波动平均深度最大、平均位势最高,也即增长收缩能力最小、增长速度最快,(5 )难模仿的研发密集型产品前期波动幅度较大,加入WTO后波动幅度减小,尤其是近三年幅 度明显较小,稳定增长趋势明显.在五类产品中,该类产品出口平均波动深度、平均 位势居于第二位,扩张与收缩年度比值最小.由于这类产品多为高新技术产品,因而其出口 的快速增长说明中国制造业正在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的转变.

四、中国出口结构性波动对整体出口波动的影响

为探讨出口的结构波动对整体出口波动的影响,本文拟借助误差修正模型构建总出口增长率 波动与五类产品出口增长率波动的动态方程.为了判断中国总出口增长率与各类产品出口增 长率之间可能存在的协整关系与误差修正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大致需三步:

首先,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8.根据结果可以发现,中国总出口增长率和 各类产品出口增长率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无法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检测设.进一步对中 国总出口增长率和各类产品出口增长率的差分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在5%的显著性水 平下,它们的差分序列已经是平稳序列.由此,可以推断总出口增长率波动与五类产品出口 增长率波动都是一阶单整过程,因而可以建立总出口环比增长率与五类产品出口环比增长率 的回归方程,方程见下式(1),估计结果见表9.

Yt等于β0+βtXt+μt(1)

第二步,对模型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

ADF检验统计量值大于相应临界值,从而拒绝原检测设,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 序列.这说明中国总出口增长率(Y)和各类产品出口产品增长率(X)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第三步,中国总出口增长率(Y)和各类产品出口增长率(X)之间存在协整,表明两者之间 有长期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失衡.为了增强模型的精度,把协整回归式中 的误差项看作均衡误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把各类产品出口增长率的短期行为与长期变 化联系起来.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构见式(2),估计结果见式(3).

ΔYt等于α+βΔXt+γμt-1+εt(2)

ΔY等于0.23+0.128ΔX1+0.557ΔX2+0.113ΔX3+0.148ΔX4+0.009 ΔX5-0.26μt-1(3)

R2等于0.99F等于360.48D-W等于1.95

从模型估计结果看,中国总出口增长的波动影响可以来自两部分:一是短期各类产品增长波 动的影响,二是自主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依据中国出口波动与各类产品出口增长率波动之 间的协整方程,不难看出各类产品出口增长对总出口增长波动的调整力度分别为0.128、 0.557、0.113、0.148、0.009.其中,对平衡影响力度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影响 力最 小的为难模仿研发密集型产品.误差修正项的修正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 力度.如果系数向量的绝对值小于1,则意味着短期波动将向长期均衡收敛.从以上回归系 数的估计值来看,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0.263)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 拉回到均衡状态.

五、结 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中国总出口增长率波动表现为低位小幅振荡,高位振荡 较剧烈.就长期趋势而言,其峰位在放大,谷位上升,波幅较大,呈现较大波动的向上扩张 趋势.也即中国总出口平均增长率不断上升,高增长年份多于低增长年份,且低增长年份一 直保持正增长趋势.这说明中国出口增长在不断扩大,但增长不稳定,(2)劳动密集型产品 仍然是影响中国总出口增长的重要动力,易模仿的研发密集型产品对中国出口波动的影响 力正在快速上升,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波动幅度最大,其影响力次于易模仿的研发密集型产 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原料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速度最慢,其 对中国出口波动的影响力正在下降,难模仿的研发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虽在逐步发展,但在一 定程度上负作用于中国总出口增长.从长期看,总出口增长波动和各类产品出口增长波 动之间存在均衡关系,尽管短期可能出现失衡.

注 释:

①除特别说明外,本文的贸易数据均来自联合国统计司UN-COMTRADE数据库(tra de.省略/db/),对贸易额进行调整的物价数据来自美国劳工部(.dol.gov /).

②考虑到文章篇幅,此处省去了各类产品的出口增长波动的HP滤波图.

主要参考文献:

[1]Ruschinski, M. Investigating the Cyclical Properties of World Trade

[C]. IFO Working Paper No. 30,2006, 6-13.

[2]Baxter, M. and Kouparitsas, M.A. What Cause Fluctuation in the Terms

of Trade[C].NBER Working Paper No.7462,2000,5-9.

[3]Fredoun, Z. and Eahani,A. Constant market shares analysis: uses, l imitations and prospects[J]. The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Resour ce Economics, 2006,50(4):510-526.


[4]李晓峰.我国国际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基于因子分析的研究[J].财经研究 ,2009(2):76-84.

[5]孙 林.中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波动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7):46- 51.

[6]王小平.中国怎么写作贸易周期波动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6(7):10-15.

[7]张庆君.基于经济周期理论的我国出口贸易波动特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 ,2007(7):23-26.

[8]Kraay, A. and Ventura, J..Trade and Fluctuations[C]. Policy Resear ch Working Paper of the 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Department, No.1560, 1995,1-1 2.

[9]Erlat, G. and H. Erlat. Measuring Intra-Industry and Marginal Intra- Indust ry Trade: The Case for Turkey [J].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 2003,39( 6): 5-38.

An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Fluctuations of Export Growth in China

Yan Fengzhu1

Su Li2Abstract: Based on the business cycle theory, the paper analyze s the fluctuations of export growth in China from two angles such as overall and

structure by using the method of Hordrick-Prescott.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in gs: the fluctuation of China's total exports growth reveals an upward expansion

trend and the fluctuation is increasing obviously. From the structure layer, the

increasing ratio of raw material intensive goods is slowest,the labor-intensiv e goods export growth endurance is strongest. The ability of expansion and contr action of the capital-intensity goods export growth is strongest, but the growth

is the most unstable. The ex port growth ratio of easy-to-imitate research-intensive goods is quickest and th at of difficult-to-imitate research-intensive goods is relatively quick. The Err or Correction Model between the total export growth and that of structural growt h indicates that the fluctuation of total export growth and that of five kinds o f goods has the long-term balanced relations.Key words:Business Cycle Theory, Export Growth, Export Structure ,Hordrick-Presco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