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下中国油气进口贸易战略规划

点赞:5176 浏览:158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JY042)作者简介:

赵旭(1982-),女,山东淄博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石油战略管理:

董秀成(1964-),辽宁朝阳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导、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能源战略与国际石油经济.


摘 要 :高油价改变了世界油气地缘政治,也促使各油气消费国不断调整油气进口策略.文章通过分析和借鉴各消费国油气进口策略的核心内容,结合中国油气进口贸易现存的弊端,制定了中国中长期油气进口贸易战略规划,同时提出了在现阶段高油价背景下,油气进口策略应以保障国家石油供应安全为目的,实施策略与保障策略多元并举的战略思路.

关 键 词 :高油价;油气安奎;油气进口贸易;战略规划

中图分类号:F75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594(2008)10-0010-04 收稿日期:2008-07-25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国内油气供应有限且短期内无法改观的现状,使国内的油气供需缺口越来越依赖进口.据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预测,2010年,中国石油需求将达3.2亿吨,届时进口量将达1.6亿吨.越来越高的油气进口依存度危及国家石油安全.基于我国石油与天然气进口贸易的现状,应该从战略角度进行中长期规划,进而维持国内油气进口贸易稳定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一、高油价下的油气地缘政治格局

近年来,国际原油不断攀升,高油价加剧了石油进口国对石油资源的争夺,使世界油气地缘政治图景不断发生变化.

欧佩克以石油争夺话语权谋求国家和地区的最大利益,非洲以丰富的石油资源吸引外资,中亚把石油作为争取国际合作的工具,俄罗斯则以石油为提升国际战略地位和发展国家经济的武器,因此目前形成了从北非的马格里布到波斯湾,从波斯湾到里海,再到俄罗斯西伯利亚和其远东地区巨大的“石油心脏地带”.随着世界能源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油气输运方式普遍单一的问题出现,世界油气地缘竞争从单纯以世界能源心脏地带为中心的角逐转向以世界能源心脏地带和世界能源运输中心并重的海陆双重角逐,表现为油气资源陆上获取权和海洋运输控制权相结合的均势发展(张文木,2005).

二、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进口贸易策略分析

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是除中国外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家和地区,2006年美国石油进口量占世界石油进口贸易总量的25.9%,日本占9.9%,欧洲占25.6%.印度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石油进口量也在不断增大.

美国时刻将油气进口战略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9.11事件以后则更注重多元化,主要体现存”降低中东依赖,开发非洲能源,加大里海投资和增加美洲进口”四个方面.具体包括持续在中东增加军事影响以巩固在当地的控制权,在非洲通过能源外交和战略投资的方式争夺油气资源,加强对中亚“战略利益地区”的全方位渗透,时刻与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激烈角逐,同时增加了从美洲国家的油气进口量.

作为油气纯进口国,多元化一直是日本主导的油气贸易战略,包括与中东国家签订长期稳定供应协议,在中亚提出“里海石油战略”,向俄罗斯提出合作计划,同时把非洲提升到战略伙伴的高度.日本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和协调机制,从外交、技术和经济上支持日本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开发合作.同时,为了改善能源进口结构,日本公司努力通过相应投资项目获得参与天然气开采、加工和运输的权利,逐年增加天然气合同.

欧盟致力于建立运转良好的世界能源市场,从而解决其50%油气资源依赖进口的问题,《欧洲能源宪章》和《能源共同体条约》是这方面努力的成果.欧盟同欧佩克国家积极开展政治对话,与俄罗斯建立了欧俄能源对话机制,也与美国、日本、中国和印度等主要能源消费国进行定期政策对话,注重发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能源机构等多边国际组织的作用,以多元化、多层次的能源外交,寻求稳定、合理和持续的能源供应.

印度近年来发展迅速,油气需求急剧增加,大部分依靠进口.印度的油气进口贸易策略强调政府支持,侧重能源外交,一方面石油部内专门设置外交分支机构,为印度所属各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在海外开展活动提供便利和进行政策性指导;另一方面通过全面外交策略尽力发展包括俄罗斯、巴基斯坦和缅甸等潜在的能源供应国或途经国间的关系.此外,印度拟建三条油气输送管道,构建周边油气供应网络.同时为解决“亚洲溢价”,印度倡议有关油气生产国与消费国建立区域性油气市场,确保油气稳定供应与合理供销.

三、中国油气进口贸易现状

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进口量不断攀升,2003年首次突破亿吨大关,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将长期保持,即使油价持续高企,中长期内中国以原油为主的油气进口量会不断增大.图1显示了原油进口“价高量增”的趋势(田春荣,2006).

中国油气贸易的特点集中体现在贸易结构,进口来源和贸易方式三个方面.在石油进口方面,原油比例不断上升,一直占总进口量的3/4以上,目前比例更高达80.1%.在天然气进口方面,近年来液化天然气(LNG)现货贸易大幅增加,占LNG贸易总量的比例从2002年的7.6%增加到2005年的12%.有关预测表明,2020年,国内天然气需求近半数将通过进口LNG和管道天然气来满足.中国目前石油进口严重依赖中东地区,且国家过于集中.2006年从沙特、安哥拉、伊朗、阿曼和苏丹5国的进口量占我国进口总量的56.1%(见图2).油气贸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贸易,进料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贸易和保税仓储转口贸易等.中国油气进口方式比较单一,原油、油品及LNG均主要采用一般贸易方式.此外,石油进口中的份额油比重不足20%,现货采购达50%,且无充足储运设施,期货市场也仅仅开设燃料油期货,原油期货仍未启动.虽然中国已是国际石油市场的“战略写家”,但仍无定价权(徐飞、姜卓青,2006).

因此,中国油气进口贸易目前主要存在供需矛盾突出,进口依存度高,贸易结构倾斜.进口来源集中,贸易方式单一,储备体系不完善,避险机制缺乏的问题.

四、中国油气进口贸易战略规划

中国油气供应安全的保障,面临各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约束和多重地缘政治风险威胁.对中国来说,建立健全与新的全球能源安全观和全球贸易体系相适应、与可利用油气资源相配合的和谐油气进口贸易战略规划十分必要.

(一)未来油气进口贸易流向设计

中国油气进口贸易流向设计,应综合考虑油源、安全、经济效益等因素.总体设计西线、北线和南线三条路线.

首先,开辟中亚一里海油气通道.此举可降低对中东的油源依赖和对马六甲海峡的通道依赖,同时 可以使中国成为重要的油气途径国,能够将包括俄罗斯、土库曼斯士日等在内的其它里海国家的油气资源输送到尔亚,使中国处于联通油气供应国和消费同的“泛亚全球能源桥梁”枢纽的战略位置,从而提升中国在东亚能源格局中的地位.

其次,开辟中俄贸易北线.中俄合作存在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合作利益大于竞争因素.应从西北、东北两线油气管道建设人手,加快中俄天然气管道,中俄石油管道支线建设.在资源争夺上,中俄联盟符合中国油气供应安全的需要,有利于保持巾、俄、美三方均势,至于天然气贸易和石油管道支线环保等问题上的分歧,应利用中国市场在俄眼中的极端重要性这个弱点,争取在修建过程及未来的油气输送中占据主动.

最后,巩固探索南线通道.鉴于南线情况的复杂性,该流向要在长期巩固与中东和非洲贸易量以及马六甲运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元方式.考虑开辟巴基斯坦至中国新疆喀什的公路、铁路石油运输线.谋求参与印度修建的横穿巴基斯坦的从伊朗至印度的石油运输管道等.

(二)油气进口贸易多元化保障策略

中国油气进口贸易多元化保障策略包含“四个多元化”,即进口来源多元化、贸易方式多元化、运输途径多元化和运输主体多元化(王家枢,2001).

高油价下中国油气进口贸易战略规划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油气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1 进口来源多元化.

世界油气资源储量充足但是分布不均的现状是多元化油气贸易策略应充分考虑的前提.根据对世界油气资源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中国油气进口来源多元化策略应坚持稳定中东,发展非洲,开拓中亚一俄罗斯,兼顾其它地区的思路.从资源潜质、经济效益、运输便利程度和油源进口分散要求各个角度综合考虑,中亚一俄罗斯地区是我国对外油气贸易极为重要且可行性较高的战略选择.

2 贸易方式多元化.

国际石油贸易主要有三种方式,即长期供货合同、份额油和现货期货贸易.中国油气贸易方式多元化策略应在巩固现有现货交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他有效的贸易模式.长期供货合同能够保证获得油气资源的稳定性,我国石油公司可通过协商合作等方式获得.份额油是石油公司海外投资获取利益的方式,可以避免油价起伏带来的利益损失.期货交易可以降低交易者的风险,规避现货交易“写涨不写落”的问题.

3 运输途径多元化.

中国油气进口运输途径多元化策略应该在巩固海运的基础上,采取管道、铁路、公路并重,尔西南北四面并举.西线中哈石油管道建成后,可以争取中哈石油管道北线和俄罗斯连通,南线通过土库曼斯坦接入伊朗.东线泰纳线铺设后,俄方同意修建由斯科沃罗季诺至大庆的铁路支线.另外,中国应尽早开辟中缅石油运输线,并且密切关注克拉地峡运河工程,还应考虑开辟巴基斯坦至中国新疆喀什的公路、铁路石油运输线,以作为南部运输线的补充.条件成熟时,考虑修建自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至新疆喀什中巴石油管线,把来自波斯湾和北非的石油运往中尉新疆.考虑到海运的重要性,海运和海军能力的增强是中国保证海洋通道安全的硬保障.

4 运输主体多元化.

中国油气进口运输主体多元化现阶段主要是海运主体多元化,要减少国外船公司的承运比例,打造国内运输力量,把中国的船运公司培养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运输市场主体.

(三)油气进口配套保障策略(蔡希有,2007)

1 政策支持鼓励跨国经营.

作为获取海外稳定油气供给的另一种渠道,国家应加大对油气跨国经营的政策支持力度.可以制定《海外投资法》或《海外投资管理条例》保障石油公司跨国经营的需要.加快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和海外投资项目的备案制度,以避免各家石油公司在海外的恶性竞争;对国内石油公司利用海外资源进口油气,免除进口配额和许可证,并简化进口手续,简化海外投资项目审批手续,放宽审批权限;对具有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等方面优势和具有境外投资成功经验的国家石油公司,给予较大的境外投资自主决策权;抓紧研究制定海外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中长期战略和发展规划,并配套出台一系列鼓励石油石化企业加快开展跨国经营的相关政策,通过政策支持推进海外经营业务的发展.

2 外交支持加强全面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良好的政治意愿加良性的市场竞争方式是解决一切争端的出路.中国与世界主要油气区国家不存在妨碍发展经济合作的政治障碍,因此,中国应该在经济利益推动下,充分利用合理的市场竞争,积极开展与目标区域建立在相互信任和平等原则基础之上的包括能源合作在内的各项合作,同时不能忽略与外部大国建立双边或多边的石油信任和与IEA等国际能源组织的联系,特别是要平衡美国的对抗.在一些重要的能源项目实现和分享利益的合作,从最广的意义上讲,有利于深入能源合作和限制冲突发展.针对某些区域内博弈各方利益的尖锐对立,要冷静观察,掌握动态,善于利用各种矛盾.

3 逐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石油储备是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重要手段.依据中国目前的油气需求状况,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逐步建立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提高国家应对石油供应中断和石油市场剧烈波动的能力.石油储备体系主要包括战略储备和商业储备,鉴于战略石油储备主要用于应对石油供应中断,真正启动时机少和需要动用大量财政支出的特点,现阶段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的建立应该坚持量力而为的原则.而商业储备是为了应对变幻莫测的市场变化,对市场起到调节和平衡作用,参与性更强,应该成为我国现阶段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主要内容,力争做到商业储备参与主体多元化、使用主体多元化、储备内容多元化.

4 增强影响国际油价的能力.

面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威胁,增强中国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是有效的措施.中国应该积极主动、循序渐进地参与国际石油期货交易.首先政府应该从政策层面鼓励和支持国内油气企业有分工地进入国际石油期货市场,一部分重点做套期保值规避波动风险,另一部分重点进行高抛低吸的投机性运作.其次,应该积极培育参与国际期货市场竞争的大型石油贸易公司和市场人才,研究国际期货市场的运作规则,制定国际期货市场操作的相应对策.同时按照“燃料油一成品油一原油”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国内石油期货市场,形成以中国为交割地的石油体系.

(责任编校 春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