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潜力、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省区工业集聚

点赞:27038 浏览:1216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笔者首先在规模报酬递增和“冰山形式”运输成本检测定下建立了一个关于工业地区集聚影响因素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然后采用我国2001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市场潜力、贸易开放度和省域工业集聚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和计量检验结果均显示,市场潜力和贸易开放度显著促进我国工业集聚.此外,为克服计量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我们还引入了贸易开放度的工具变量,从而克服了以往研究中贸易开放度系数的低估问题.

关 键 词 :市场潜力;贸易开放度;工业集聚;新经济地理学

作者简介:覃一冬(1984-),男,湖北宜昌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空间经济学与发展经济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96(2013)01-0001-05收稿日期:2012-05-18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初,以Krugman等学者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首次成功地将空间因素纳入到了主流经济学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之中,并深刻揭示了空间经济集聚的内在机理.此后,有众多学者纷纷加入了该研究行列,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产业集聚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遂演绎出了后世诸多经典文献.在国内,近年来也有一部分学者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对中国的经济空间集聚机制进行实证检验.Golley(2002)比较分析各地区工业总产值,发现中国工业有向沿海地区集中地明显趋势.Batisse等(2005)通过构建一个关于要素禀赋、市场规模与地方保护的计量模型,计量检验发现这3个因素显著影响制造业空间集聚.黄玖立等(2006)、(薛选登,2011)的实证研究表明传统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产业分布中的解释力是显然的,而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也在实证中得到检验.金煜等(2006)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利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得出地理优势、规模报酬递增和政策都是促进中国地区工业集聚的因素.但是这类文献只是将传统的外生资源禀赋和新经济地理学因素简单融合于一个计量模型之中,而没有对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

市场潜力、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省区工业集聚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新经济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这篇论文来源:{$getarticle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