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边贸县减贫的影响

点赞:16022 浏览:631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以云南省勐腊县为例,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基础设施完善、贫困人口观念改变等方面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边贸县的减贫影响进行了个案分析.得出:贸易自由化对本身很贫困却拥有区域和资源优势的少数民族边境地区,具有明显的减贫作用.

【关 键 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南少数民族,边贸县,减贫

【作者】庄天慧,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张海霞,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硕士,余崇媛,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四川雅安,625014

【中图分类号】F7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4X(2010)03-0166-006

On Effects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Zone to the Decreasing Poverty


in Minority-inhabited Border County, Southwest China

――taking Mengla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uang Tianhui, Zhang Haixia, Yu Chongyuan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took Menla County in 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nd then ge a case study on effects of China-ASEAN free trade zone to the decreasing poverty in minority-inhabited Border County, southwest China from economic growth, regulation of production structure, progress of social basic construction, and change of poverty people’s ideas. At last, the authors draw an inclusion that free trades he obvious function of decreasing poverty on minority-inhabited borderlands which are original poor but with the advantages of area and resource.

Key words: China-ASEAN, free trade zone,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 Border County, decreasing poverty

1引言

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10国领导人在柬埔寨首都金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等西南省区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吴杨,2005).该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利于西南地区的出口、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对外直接投资、增加外资的流入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等(赵云,吴杨等,2005),同时也将成为西南民族地区由国内边陲变为国际通道的重要条件,是拉动西南民族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全面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西南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加强西南民族地区与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黄定嵩,2007,贺圣达,2009).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展七年多来,中国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部地区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03年的279.3亿美元跃升至2008年的1067.3亿美元,提升了282.13%,其国内生产总值也从2003年的22954.7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58256.6亿元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西南部地区的影响较其他地区的影响明显,尤其是对西南部地区少数民族边贸县的减贫更为显著.因此,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边贸县反贫困的意义重大.

2相关研究进展

“实行区域自治,不把经济上搞好,那个区域自治就是空的,没有真正基础的”(,1950),因此,经济工作是民族工作的中心课题,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大力发展民族贸易成为必然(穆相林,1983,黄汉华,1985).在中国经济实行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把积极推进西部的开放纳人全国总体经济发展战略(吴怡平,1989),因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沿边少数民族应抓住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利时机,实现民族地区经济腾飞(刘亚丽,2010).

贸易自由化对少数民族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边境贸易的不断发展(张瑛,1997),然而其他影响也不容忽视:就体制而言,少数民族地区一定要实现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自我循环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双向循环经济的转变(李玉虹,1997),就发展战略而言,少数民族应选择:在发挥政府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强调企业自主创新,调动个体积极性,广泛吸纳人才(徐晓莉,2005),走一条国际化、大经贸、区域化与多元化市场开发、贸易方式转变、出口产业升级的道路(曾庆均,2005).

民族经济研究广西民族研究2010年第3期(总第101期)贸易自由化可从贸易条件、要素贸易条件、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市场四方面对国民经济进行影响,使其极易陷入“贫困化增长”陷阱(蒲金钰,2009).因此,众多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就贸易自由化对贫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一方面,陈怡,王洪亮(2008)认为,相对于设计复杂和代价高昂的其他减贫措施,贸易改革可能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可利用的最有效的反贫困政策之一,另一方面,黄季火昆,徐志刚等(2005)在CAP-SiM模型分析,罗知、郭熙保(2008)运用中国省际数据,说明贸易自由化可能有助于一些地区缓解贫困,但会恶化另一些地区的收入分配,同时会加剧地区内部农户的收入不均现象,最后,俞林、徐立青(2009)运用要素流动学说,陈立中、张迪(2009)运用门槛面板数据模型,说明贸易自由化和城市贫困之间存在一种非线性的倒U关系,贸易自由化对城乡居民减贫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影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边贸县减贫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对外贸易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已有的研究不少观点不乏创新.但多是对贸易自由化对反贫困的整体研究,理论论述较多,个案研究以及贸易自由化对少数民族边贸县的针对性研究相对较少.

3云南省勐腊县贫困与对外贸易现状

3.1云南省勐腊县及其贫困概要

隶属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腊县是一个地处边境、地理位置优越的少数民族县.该县位于云南省的最南端,其东、南部与老挝接壤,西边与缅甸隔江相望,国境线长达740.8公里,其中,中老段677.8公里,中缅段63公里.县城距省城昆明868公里,距州府景洪172公里.据2008年数据显示,其少数民族人口共15.34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2%,境内共有26个少数民族,其中主要为傣、哈尼、瑶、彝等族,为一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县②.

该县在2002年1月,作为西双版纳州唯一县被列为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此时,该县的贫困人口发生率为21.4%,与我国的农村贫困发生率8%相比,相差13.4个百分点,该县共有贫困人口4.18万,占总人口的21.44%,约占全州贫困人口的35%.经过近十年来的脱贫发展,勐腊县的贫困现状有所改善.贫困人口从2002年的4.18万人下降到2007年底的2.18万人,下降了47.8%,其中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8900人③.在2009年,勐腊县的人均纯收入增加2694元,与2002年相比,提高了60.64%,但与全国平均水平仍相差2459元.

3.2勐腊县对外贸易现状

勐腊县民族贸易历史悠久,从清朝末年镇越(现勐腊县易武乡)的纯民间的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到现在实施大通道、大通信、大经贸等的外贸战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就外贸易进口额而言,勐腊县从1985年的20万元人民币到2008年上升到了3.46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其对外经济贸易额突破5亿美元大关,总额累计达5.62亿美元,同比增长62.4%,占全州对外经济贸易的73.27%.

就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而言,勐腊县从1997年的乡镇企业管理局与老挝南塔省政府首次签订橡胶种植开始,启动了旨在从根源上清除我国毒品的“替代种植”项目,截止2009年6月,该县先后有13户企业开展“替代种植”项目,累计完成境外替代种植面积75.48万亩.随着对外合作的不断扩大,该地区同东南亚国家的合作,已从最初的“替代种植”这一农业合作,拓展到工程承包、投资办厂、矿产开发、农经作物开发与合作、农产品加工、商业综合市场建设等多方面的合作.

就该县外资利用而言,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大量的外资涌入勐腊县.从1997年至2007年,该县成功吸引西双版纳天泰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香港)、西双版纳南西木橡木有限公司(香港)、普利司通天然橡胶有限公司(日本、香港)、西双版纳宏大胶业有限公司(泰国)、香港振荣国际物流有限公司(香港)、西双版纳宝莲华橡胶工业有限公司(香港)等6家外资企业,共引进外资投入1695.26万美元,注册资本1122.33万美元,合同外资1102.33万美元,实际到位577.37万美元.

就对外口岸及主要通道建设而言,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澜―湄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全面推进,昆曼国际大通道的全线贯通,勐腊县建成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大通道.同时,该县还拥有磨憨国家级口岸和关累码头及勐满、曼庄、新民三个重要通道,还有通抵老挝、缅甸的5条公路.

4边贸县减贫个案分析

4.1 经济增长促进贫困人口收入增长

经济增长是持续降低贫困的必要条件(Rajan,Bird,2002),而贸易和投资均可有效的拉动经济增长.随着中国与东盟达成了在10年内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勐腊县利用其与老挝接壤,与缅甸隔江相望,与柬埔寨、越南、泰国可顺江而下的地理优势,以及其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开发”、“泛亚铁路的国际大通道建设”以及共建“三纵两横”、“三大经济走廊”计划中的独特区位,走上了以对外贸易强县的道路.据统计,2008年边境经济贸易总额完成3.46亿美元,增长36.7%.到2009年,全县的边境贸易总额一跃上升到的5.2亿美元,同比增长70.1%.其中进口8455.15万美元,出口4.35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0.9%、84.6%,进出口贸易顺差达3.51亿美元,完成边民互市2215万美元,同比增长3.99%,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累计完成1965万美元,同比增长3.97%,口岸流量恢复增长,完成进出口货运量54.73万吨,同比增长10.3%④.

同时,该县加大对其大区位、资源、民俗三大特色的宣传,重点突出其将成为云南“通往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重要窗口这一优势,制定了《勐腊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编制了《勐腊投资指南》,拟定了《勐腊望天树――南腊河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勐腊县肉牛出口基地建设》、《勐腊县砂仁优质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建设》等20多个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并为投资商提供如在土地、建设规划、企业工商登记上给予从简、从快手续,结合国家相关税收政策,对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减、免税等一系列宽松的投资环境.由此形成的招商引资建设项目迅速增加.目前,日本、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6家公司,采取了独资、合资、联营等方式进行投资,国内也有海南、四川、广东、福建、湖南、贵州等省市和省内的一些县市到勐腊县投资经商.

由此看出,勐腊县在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建设项目等的带动下,经济有了迅猛的发展.如表1数据显示,勐腊县的GDP随着2001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议的达成,其平均增长率达到14.24%,在GDP增长的同时,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也得到了明显地提高.

4.2贸易优势产业推进贫困村产业结构提升

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勐腊县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根据县域自身的特色,进行了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结构调整.就第一产业而言,该县坚持以产业内结构调整为主线,巩固提升粮、胶、糖、茶四个传统产业,使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在2008年该县共建设完成甘蔗良种扩繁基地和优质良种茶苗繁育基地两个产业扶贫项目.甘蔗良种扩繁基地建设共投入77.6万元资金,包括甘蔗良种引进、高产栽培技术引进推广、农田土地平整及改良、采取群众投工投劳方式修建基地田间道路570米等.优质良种茶苗繁育基地建设共投入省级财政资金150万元,建设内容为在易武、勐伴、勐腊三个乡镇建立面积为75亩的茶叶良种繁育基地,共育出茶苗1020万株,2008年底已全部按计划分发到七个乡镇需种植茶叶的贫困村寨.还应一提的是“替代种植”,该项目为实现老挝北部地区做好减种、禁种,从源头上解决毒品对我国的危害,还发展了该地区的橡胶、甘蔗、茶叶、水稻等的境外种植.这些项目不仅可以吸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可以提高农民的农业和非农业收入.第三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勐腊县利用其独特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及地理条件为基础,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此带动第三产业.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4)、版纳雨林谷(2)及正在建设中的勐腊望天树―南腊河生态旅游景区等就是一系列成果.

如表2所示,勐腊县在经过了一系列调整后,其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善,第一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50.32%下降到2008年的41.34%,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逐步上升,2008年较2000年上升了6%左右,第三产业发展较一二产业缓慢,但是也稳中有升.

4.3口岸建设推动了社会基础设施完善

政府的财政支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始构建、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各级政府从政策、资金、重大项目布局上都更加注重对勐腊县的扶持.如国家出台进出口相关扶持政策及加大对替代产业的扶持力度,使大量境外替代产品返销回国,使进口贸易不断回升,口岸通道基础设施的改善,提高了口岸通关便利化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到2005年,边贸区累计投入资金达2.58亿元,其中地方政府投入25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开发建设的启动,完成了总体规划和一区详规,实现了“四通一平”,改善了能源、通讯、供水、查验货场、街道铺设、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投入90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码头和后方公路建设,完成年货物吞吐量达到20万吨、客流吞吐量达15万人次的码头建设和后方公路改造及油路铺筑,招商引资1.43亿元主要建成了一区的宾馆、酒店、饮食怎么写作、仓储、储油库等生活及贸易怎么写作设施⑤.特别是磨憨口岸联检楼的竣工正式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磨憨口岸现行的通关环境,使得磨憨口岸进出口货值、货运量成倍增长.

4.4边贸交流冲击贫困人口陈旧观念

东南亚是印度文化、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的汇集地,同时,该地区的宗教和政治体制各异.就宗教,越、老、缅、泰、柬主要信奉佛教,印尼、马来西亚、文莱以伊斯兰教文化为主, 菲律宾、东帝汶则是深受天主教文化影响.就政治体制,实行人民代表制的国家有越南、老挝,议会共和制国家是新加坡和东帝汶,总统共和制国家有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君主制国家有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和文莱,军政府执政国家是缅甸.由此,该地区形成了民族、文化、宗教的多样性与各国政治、经济、法律相融会的局面.

而勐腊县是我国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其境内有26个民族,其中12个为世居民族,外来民族14个.同时,该县又地处边境沿线,贫困人口居住分散,多处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山区,科技、教育基础脆弱,贫困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自我发展、艰苦奋斗的自觉性不强等.因此,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已成为当地农业提质增效、提高科技贡献率,整体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的瓶颈.

随着边贸的不断深化,各国文化和思想的往来和交流,勐腊县各族人民也开始意识到自身观念和文化素质与贸易发展要求的差距.因此,开展了多年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全县现有省级文明村4个,州级文明村6个,县级文明村47个,“十星级文明户”5057户,2004年来,参与创建文明村寨的共有131个,占全县的24.7%,参与创建“十星级文明户”的有6057户32338人,占全县农村农户的23.9%,农村农业人口的26.9%.各族人民的整体素质也得到大幅度提高:当地居民的商品意识增强,妇女地位有所改善,科学观念不断传播,“黄、赌、毒”、封建迷信活动减少等.

众所周知,贸易自由化是一把双刃剑.因此,勐腊县在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为该县带来的机遇的同时,还必须正视其带来的挑战.比如,该县企业的规模和实力、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与国内强手相比,还显得较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尽管已经有了较大改善,西南地区的省际、国际陆上交通干线通道等级低、支线少的状况未根本改变,铁路总里程短、运速慢、布局不均衡、复线少等状况普遍存在,还有,当地人对边贸带来的外汇风险、市场风险、边贸欺诈风险等还没有准确的认识和防范.

5结论及建议

5.1结论

通过对勐腊县的个案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增加了该县贫困人口收入,提高了贫困人口素质,同时贸易优势产业带动了贫困村产业结构提升,贸易口岸的建设推动了其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大大促进了该县贫困人口的发展,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极少数的特困家庭并未享受到由自由贸易带来的减贫,贫困的区域性特征仍存在,位于澜沧江与眉公河结合地区的关累码头经济发展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区域特征明显等.经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对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边贸县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西南少数民族边贸县的减贫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说明,贸易自由化对本身很贫困却拥有区域和资源优势的少数民族边境地区,具有明显地减贫作用.

5.2减贫建议

面对贸易自由化对西南少数民族边境县减贫的明显促进作用,却仍未消除贫困,如何更好的将发展自由贸易和减贫结合,在发展贸易中如何增加对贫困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关注,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本文根据个案出现的问题从不同的主体立场提出以下建议.

针对该县贫困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和分配不均的特点,主要应通过政府和当地所在企业两个主体解决.就政府方面,政府应加大政策对贫困区域的倾斜力度,利用好税收的调节功能.如产业结构调整时,政府在倡导科技农业增加农民农业收入时,更加注重对贫困人口的就业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的非农业收入.同时,政府还应在改善教育条件、技术引进、发展边贸县旅游业等方面向贫困村倾斜,为贫困村及贫困人口的减贫打下良好的基础.从当地所在企业出发,各大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注重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关注贫困和弱势群体,为贫困和弱势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尽量保障和关心其生活,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在发展边贸和减贫的同时,企业还应注意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保护,使边贸发展和减贫均做到可持续发展.

针对当地群众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生存技能欠缺这一问题,除了需要政府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从意识主体出发.因此,为贫困人口灌输教育和技能对于生存的重要性,使其自愿从各方面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以便更好的应对边贸发展对其的挑战,尤为迫切.

注解:

①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年鉴2004、国家统计年鉴2009

② 数据来源:改革开放三十年云南革命老区

③ 数据来源:云南省扶贫开发志(1984-2005)

④ 数据来源:勐腊县统计局关于二零零九年工作报告和二零壹零年工作计划

⑤ 数据来源:勐腊县边境贸易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第“十一五”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