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海关加贸监管进入“e时代”

点赞:26063 浏览:1193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978年9月,全国第一家来料加工厂“太平手袋厂”在东莞虎门镇正式投产,编号“粤字0001”,并开设了第一本纸质来料加工手册.到今年9月,黄埔海关完成了加工贸易手册管理由纸质模式向电子化模式的历史性转化,关区内包括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埔区、增城市、东莞市的15000家加工贸易企业将从此告别纸质手册的年代,进入管理“e时代”.


加工贸易30年飞速发展

1978至2008年,改革开放30年,也是加工贸易飞速发展的30年.海关人员向记者介绍,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从上世纪80年代初占全国进出口额的4.4%,到2007年的9860.5亿美元,约占全国外贸的“半壁江山”.而对于黄埔海关来说,从1980年至今近30年的发展与加工贸易的发展息息相关.2007年,黄埔关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461亿美元,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14.8%;今年上半年,黄埔关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557.3亿美元,同比增长18.5%,人均监管企业 577 家,是全国海关平均水平的近 30 倍.

该关辖区内的东莞市向来有加工贸易之都的称号,随着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加工贸易企业尤其是IT企业呈现出明显的“订单网络化、物流全球化、生产零库存”等特点.海关对加工贸易的监管理念也及时地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怎么写作的方向转变,海关的监管方式也面临着新的转变.

一纸手册见证加贸历史

加工贸易的发展与纸质手册相随相伴20多年.用电子化的手册代替传统纸质手册,取消纸质单证作业,这项改革是黄埔海关加工贸易流程再造的核心工作,代表着海关加工贸易监管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方向.

据了解,该系统以加工贸易手册为管理对象,在加工贸易手册备案、通关、核销等环节采用“电子手册+自动核算”的模式取代现有的纸质手册,并逐步通过与相关部委的联网取消纸质单证作业,最终实现“电子申报、网上备案、无纸通关、无纸报核”的新监管模式.企业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电子口岸向海关发送数据,海关实施电子审核、自动核算,提供“7x24小时”和“零距离”通关怎么写作,取代了传统纸质手册企业窗口递单、海关人工审核的模式,实现了随时受理、随时承办和随时反馈.

黄埔海关加贸监管进入“e时代”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加工贸易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东莞黄江精成科技电子一厂是黄埔关区第一家应用此系统的企业,该厂报关主管向记者赞叹:“以前备案一本新合同,我们要多次在海关和其他管理部门之间跑动,等几天才能领到一本新手册.现在我们在办公室上网提交备案申请,海关每天24小时都在线怎么写作,我们一接到海关同意备案的电子回执就成功备案了,几分钟就搞定.实在方便!”而现场关员也十分欢迎这套系统:“主要是因为审核效率提高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仅现场退单率就比以前降低了20%,我们的工作压力也减轻了!”.

2008年9月,黄埔海关全面应用电子化手册系统,一纸承载着加工贸易30年发展历程的加工贸易手册,将退出曾经辉煌的历史舞台.

加工贸易监管模式的“质变”

对于海关人来说,30年的积累成为监管模式“质变”的坚实基础.从监管格局调整、实行窗口作业、简化审批流程,到保税货物网上拍卖,再到电子化手册的全面应用,加工贸易监管模式的“变革”在黄埔海关顺利推进.通过不断探索,黄埔海关已建立形成大型企业采用联网监管电子账册的监管方式,中小型企业采用电子化手册管理方式的加工贸易监管“e模式”,逐步实现加工贸易监管的智能化、电子化,通过监管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进一步改善东莞投资环境,提升加工贸易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以海关管理的转型升级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