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行业结构调整

点赞:25339 浏览:1183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选取我国2001-2008年按HS编码细分四位数水平的1149种进出口商品数据,将其归为五大类商品.在此基础上运用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和国际专业化水平(LFI)指标,对我国2001-2008年对外贸易比较优势进行测度;同时计算了各类商品的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通过比较优势与贸易条件的不同变动趋势,考察我国目前外贸行业结构特征及存在问题,并提出行业调整的相关建议.

关 键 词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 国际专业化水平指标 贸易条件 行业调整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战略,为保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但国内学者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认为中国存在贫困化增长的趋势或已发生贫困化增长,因而存在落入“比较优势陷阱”的危险.这些研究大多从比较优势变动或贸易条件的单方面指标来考察我国外贸出口结构变动和存在问题,所以本文试图结合比较优势和贸易条件两个因素来综合考察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现状,发现不同行业比较优势和贸易条件的变化的趋同性与趋异性.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 研究方法

1.比较优势测度

(1)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是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Balassa Bela)于1965年测算部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时采用的一种方法.

其公式为:RCAij等于 (Xij/Xi )/(Wj/W)

其中,RCAij 代表i国(地区)j产品的显现性比较优势指数, Xij代表i国(地区)对世界市场出口j产品的出口额,Xi 代表i国(地区)对世界市场的总出口额,Wj 代表世界市场j产品的出口额,W代表世界市场产品的总出口额.


RCA指数考虑了不同国家和不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侧重一国的出口绩效.按照日本贸易振兴会(JERTO)提出的标准,当RCA数值大于2.5时,该产业具有极强比较优势;当RCA在0.80―1.25之间,该产业具有中等比较优势;0.8以下则处于比较劣势.

(2)国际专业化水平(LFI)指标

国际专业化指标是由Lafay(1992)所提出的.

对于某个特定的国家i,某种特定的产品j,该指标定义为:

其中, Xij代表某种特定类型产品的出口, Mij 代表这种特定类型产品的进口,N是所有进出口货物的种类.

根据公式,给定每种产品对贸易总额所做出的贡献,可以得到ΣNj等于1 LFI等于ij等于0 ,所以,那些 LFI等于ij 大于0的,表明该产品对外贸易具有比较优势,该值越大,表明比较优势就越明显,在该产品领域实现的专业化程度越深;相反,那些 LFI等于ij 小于0的,表明该产品对外贸易具有比较劣势,该值越小,表明比较劣势越明显,在该产品领域实现的专业化程度越浅.

2.贸易条件测度

(1)贸易条件(NBTT)

用公式表示为:NBTT=Px / Pm

其中, Px 为出口商品的平均指数,Pm为进口商品的平均指数.

该式表明出口单位商品能够购写到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2)收入贸易条件(ITT)

用公式表示为:ITT等于(Px / Pm )×Qx,其中Qx 为商品出口数量.

也可以表示为ITTt等于NBTTt×Qxt ,其中, NBTTt和Qxt 表示t期的贸易条件和出口数量指数,取本文计算值;其中Qxt等于,qi0 表示第i种商品基期的出口数量.

这一指数衡量的是出口对进口的购写力,反映了一国绝对进口能力的变化.

(二)数据来源及产品分类

1.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2001-2008年HS分类四位数水平的19大类商品的1149个产品的进出口数据为样本(由于HS编码第19、21、22类商品的特殊性,其四位数水平各产品历年平均变动幅度较大,故在计算时剔除了这几类商品).数据均来源于国研网-国研数据-对外贸易数据库、2001-2008年HS分类商品进出口数据.

2.产品分类

为了分析需要,本文把HS编码下的19类商品合并成R1-R5 5个相关类别:

R1―表示农产品类商品,包括HS1、HS3和HS4三类;

R2―表示资源类商品,包括HS2、HS5、HS9、HS10、HS13和HS14六类;

R3―表示劳动密集型商品,包括HS7、HS8、HS11、HS12、HS15和HS20六类;

R4―表示技术密集型商品,包括HS6类;

R5―表示资本密集型商品,包括HS16、HS17和HS18三类.

二、各类产品比较优势的测度

(一)显性比较优势(RCA)指数测算结果

根据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公式得到的各类商品的RCA值,如表1.

表1 2001-2008年我国各类商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结果

(二) 国际专业化水平(LFI)指标测算结果

根据公式,得到2001-2008年各类商品的国际专业化水平指标(LFI)的测算结果,如表2.

表2 2001-2008年各类商品国际专业化指标测算结果

三、各类产品贸易条件的测算

(一)贸易条件测算结果

测算各类商品贸易条件时,分别选取各类商品下所包含的HS四位数水平的所有产品的进出口数量及金额数据,根据公式计算结果,如表3.

表3 2001-2008年五大类商品贸易条件测算结果

(二)收入贸易条件测算结果

根据公式,各类商品的收入贸易条件计算结果,如表4.

表4 2001-2008年五大类商品收入贸易条件测算结果

四、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1.总体来看,2001年以来,我国总体贸易状况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从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来看,原先具有很强比较优势的行业,其比较优势在逐渐减弱,原先就具有比较劣势的行业,其恶化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多数商品的贸易条件也均在不断恶化,各类商品收入贸易条件的改善是基于数量上扩张的粗放型增长,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偏低,贸易结构仍不合理.从综合比较优势与贸易条件的测算结果来看,我国对外贸易商品可能已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2.我国农产品类商品贸易的国际比较优势不明显,在世界出口总额中占比处于劣势地位;其国际专业化指标LFI值在前期均大于0,说明该类商品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在我国商品贸易结构中属于优势商品,但其优势在逐渐下降;其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但是由于出口数量的增长幅度大于贸易条件的恶化程度,所以其收入贸易条件还是呈不断改善状态.结合4个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农产品类商品出口竞争力在逐渐弱化,粗放型的贸易政策并没有改变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不利地位,虽然该类商品在我国内部贸易结构中的地位有所改善,但是效果仍不明显,其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

3.资源类商品的国际比较优势和专业化水平均处于五大类商品中最劣势的地位,且其劣势还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国际专业化水平指标LFI历年的恶化速度非常快,说明该类商品在国家商品结构中专业化水平很低.出口数量的不断扩大虽然使得收入贸易条件改善很多,但是其贸易条件也还在不断恶化中.

4.劳动密集型商品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商品中的优势商品,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也是最显著的,这是我国遵循比较优势原理进行贸易的体现.但是根据测算结果显示,其RCA值在下降,且其专业化水平也没有大的提高,贸易条件也是处于恶化状态,说明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已经开始有所弱化.


5.技术密集型商品的显性比较优势值和国际专业化水平值均处于劣势地位,说明我国出口商品的专业化程度还不高,且其贸易条件也在逐渐恶化,高新技术产品缺乏竞争力.

6.资本密集型商品在国际产品中处于中等比较优势地位,其显性比较优势还在逐渐扩大,说明其出口份额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比在不断扩大.但是在国家商品结构中,该类商品的专业化程度仍不够高,相对于其他产品来说,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在逐渐改善.在考察期内,该类商品的贸易条件呈上升趋势,也是五类中唯一贸易条件在改善的商品,其收入贸易条件也是在不断改善的.

(二)我国外贸结构调整相关建议

前面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外贸行业结构仍存在一定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如下:

1.提升出口产品结构,实现外贸发展由“量”向“质”的转变.贸易条件恶化与收入条件改善并存的现象说明现阶段我国外贸发展还是主要靠数量扩张型的出口政策.实践和各种数据分析结果都证明,这种外贸发展模式不可持续,所以我们必须在提高出口总量的同时,走质量提升的途径.在提高出口产品利润的同时,更要提升出口的产业结构,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善产品的贸易条件,从而提高贸易获利.

中国外贸行业结构调整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对外贸易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提升传统比较优势行业的出口竞争力,保持并加强其在国际市场上有利的比较优势地位.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是我国传统比较优势产品,但是其比较优势的不断下降也应值得引起我们注意.

3.降低出口产品在资源和能源产品领域对国际的依赖.国内钢铁、原油等原材料产业耗能高、产能低,致使我国出口产品对国际市场的原材料需求大,依赖性强.要改变这种现象,势必要加快我国钢铁等原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以降低原材料的成本,减小出口商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从而提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4.大力推进技术进步,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技术类产品历年出口份额也不高,过度依赖进口.要改善我国外贸出口结构现状,必须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附加值,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总之,要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的状况,就要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化转换.在保持原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通过技术进步、产品质量提高等途径实现集约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