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转型路径

点赞:17213 浏览:804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1年5月18日,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的夜晚依旧是人声鼎沸,宵夜的人络绎不绝.镇上的一条主要街道的中心区,大约五百多米的范围内,五星和四星级的酒店一个紧挨着一个,有十几家之多.连锁便利商店“7-11”每隔十几米就是一家,其间还有其他的经营着同类商品的小商店灯光闪烁.音像店、足浴房、小吃摊等一片灯火辉煌.

繁华的商业和密集的人流彰显着这个粤南小镇鲜活旺盛的生命力.

距离市镇中心约两公里的地方,一片厂区安静地铺展开来.即便是在白天,从蓝色、绿色等纯净鲜亮的厂房颜色上并不能看出这里发生着什么.或者这些工厂像前些年一样,只顾得拿到订单,马不停蹄地生产,大批的货柜从厂子里运出去,新的订单接踵而至,接着加工,接着运出去等周而复始,赚取微薄但依然可以维持的利润.

但是,这样简单的生产可能不久便成为他们的历史.这些在这里生产了几年、十几年乃至三十年的工厂将迎接新的历史,或者将结束他们在东莞的发展.

升级转型,一场“企业变革”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着.

在这片平静厂区内的企业就是这场“变革”的主体,而共同形成这一主体的就是东莞辖区内所有的11002家加工贸易企业.

“东莞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不是自现在才开始的,一直都在进行中.伴随加工贸易发展,转型升级一直是个动态的过程.”东莞市副市长江凌说,“政府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是2007年开始的.事实上,在市场推动下的企业转型升级一直在进行,现在政府的推动加快了其速度.”

东莞也早已将“全面的转型升级”作为整个城市的发展战略.无疑,作为东莞经济主体的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其根本,是基础,是东莞脱胎换骨的关键.

东莞的转型升级是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试点之一,另一个试点是苏州.而东莞因其历史长,产品多样,OEM、ODM、OBM各种形式皆存在,状况更加复杂.也因此,东莞转型升级的经验做法、成功与否,将是观察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

虽然从工厂的平静与市面的繁荣并不能窥得这场轰轰烈烈的转型升级在东莞进行得如何,但深入转型升级主体的企业,深入与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部门,如海关,这场东莞经济细胞发生变革的细微之处便可展现.

三十年加贸在东莞

常平,这个100多平方公里的小镇在东莞辖区内的28个镇中并不突出,而在常平镇设立工厂的永泰电子,一家台资的加工贸易企业,与所有的其他加工贸易企业相比,一直以来也并不特殊.但就在东莞转型升级的这段时间里,这家企业特殊起来,因为永泰电子在2007年便将转型升级作为战略实施起来,是东莞最早、最主动转型升级的加工贸易企业.

当然,它的特殊远不及三十三年前的那家生产手提袋的港资工厂.1978年,工商注册编号为粤001号的太平手袋厂建立,成为东莞乃至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的企业.自此,“三来一补”的模式在广州南部被快速复制.东莞迅速成为中国最早的加工贸易集中地区之一,也成为引进吸收外资最早的地区之一.

七十年代的东莞基本是由散落的村镇组成的,鱼塘、田地、庄稼和农民构成了东莞基本的面貌.“种菜、养鱼是当时东莞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参与外贸的也基本以农产品为主,工业化完全是从加工贸易开始的.”无论是东莞市副市长还是从加工贸易开始在东莞发展便在海关工作的关员,都是如此描述当年的东莞.

显然,“三来一补”是东莞工业化的启蒙,由此起步,东莞由农业向工业转化,其经济和社会面貌才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不能轻易否定加工贸易的历史贡献,即便是有专家认为的‘中国贸易顺差主要来自于加工贸易’这样的说法,也并不能否认加工贸易为东莞经济,乃至国家税收、民营经济发展、劳动力素质、工业化进程以及对我国内地与港澳特区和台湾省关系的促进等国家层面的贡献.”江凌说.

的确如此.上世纪八十年代,东莞的加工贸易以港资为主,多为纺织服装、制鞋箱包、玩具等传统制造业,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但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即便是微薄的利润,与农业收入相比,也十分可观,足以刺激东莞经济发展的.

积极投入加工贸易是东莞结合当时经济状况的现实选择.尽管是国际产业链条中的最低端,但东莞利用土地、充裕低廉的劳动力,迅速扩大了加工贸易的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全球IT产业崛起,台湾的IT制造业已蜚声海内外.那时的台湾加工贸易如今天的东莞一样,必须开始寻求转型升级.这些加工企业以及跨国公司便将目光瞄准了已经有发展基础的东莞,东莞顺利成为了台湾IT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随后,日韩的IT配套产品的生产也逐步进入东莞.

由此,东莞的加工贸易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品也愈加丰富,产业协作更加紧密.许多工厂的产品都是相互配套的,一个大品牌的产品需求,会给几家工厂带来订单,如此,又能省却工厂的库存,东莞加工贸易的发展速度更快了.

在过去三十多年来,东莞GDP保持了年均18%的高速增长态势,而同期加工贸易吸收外资、加工贸易出口均保持了同步增长的态势,年均增长分别为28.76%和27.68%.

实际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东莞走的是一条“外向带动”的发展战略.加工贸易既是东莞吸收外资发展现代工业的主要形式,又是东莞外贸进出口的主要方式.据东莞市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全市加工贸易企业工业总产值571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4.1%;加工贸易进出口978.3亿美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的80.6%.

除了与加工贸易直接相关的数字之外,东莞的地方经济发展大都与加工贸易密切关联,包括农业劳动力的直接转化,大量外来劳动力带来的生活消费,工厂建设、承租的收费等等.三十年前东莞100多万在籍人口,就业率不足50%.而此后,东莞的加工贸易直接和间接地解决了中国6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据不完全统计,在东莞从事加工贸易的劳动力仅通过邮政汇出的资金累计超过3600亿元.


加工贸易使东莞从一个农业县转型为现代工业城市.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东莞已经意识到劳动密集型的代工必须转型升级,便开始寻求深加工结转业务.大量的工厂已经不再是纯粹地简单加工,而是通过结转提高产品的增值.到2010年,东莞市70%以上的加工贸易企业有深加工结转业务,平均结转2-3次增值后再出口.2010年全市加工贸易企业深加工结转446亿美元,占当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26.9%.

转型的内因与外因

在东莞的大街上,到处可见与转型升级相关的各种标语,能够感受到东莞对转型升级所表现出来的迫切和坚定.

为什么要转型升级如果不转型升级加工贸易会走向哪里对于这两个问题,东莞比任何一个地方都更有发言权,因为三十年来他们感受得最深切,最直接.

加工贸易企业“两头在外”,直接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在全球市场原材料上涨、汇率变动、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国内 人力成本上升等各种因素夹击下,加工贸易的利润越来越薄.

虽然东莞加工贸易的采购渠道已经不仅仅依赖海外市场,但原材料的波动是全球性的,一时一地并不可控.再加上劳动密集,人工成本随着最低工资的调整,每年都在增加.数千人的工厂,仅人工成本年增加上千万支出.而且即便工资在增长,招工难依旧困扰着这些企业.

“近六千工人,每年产值只是不过五千多万.看着每天堆积如山的货柜,但价值很低,我们真的是很沮丧.”永泰电子董事长许庆仁回顾2007年的企业状况,虽然销售额在攀升,但利润低得令人痛心.

其他的加工贸易企业的状况并不比永泰电子好,大多数生产IT配件的企业与永泰电子相类似,而大宗商品、传统产品的制造业的利润就更加微薄了.尤其是五金、鞋业、机电、服装、玩具等行业内的中小出口企业,人员流动大、人均产值低、管理水平低、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等问题非常集中.

加工贸易的脆弱性越来越明显.2008年的金融危机,跨国公司经营困难,订单纷纷削减,给东莞的加工贸易带来了强烈的震动.订单迅速减少,不少工厂的年销售额下降比例在一半以上.

拿不到订单的在恐惧没单可做,企业会倒闭;拿到订单的也并不见很乐观,因为即便做了,也无利可图.

因此,东莞加工贸易渐入困境是国际市场变动的直接结果.

几乎与此同步,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的2007年,东莞开始主动推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如永泰电子一样的经营意识敏感的企业最早响应,成为第一批转型升级的企业.这不仅是出于经济发展的考虑.三十年的加工贸易让东莞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使东莞在土地开发,环境协调发展方面弊端显现,东莞做出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是改变东莞经济发展结构的主动出击.

可见,东莞的转型升级是内因与外因一起发力的结果.

尽管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回暖,东莞的加工贸易有所好转,但是“增量不增利”的势头依然不可逆转.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在东莞的一次调研中说,“今天不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转型升级成为东莞必须加速实行的重要战略.

就地转型

2007年1月9日,东莞市第12次党代会,市委书记刘志庚作了《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建设富强和谐新东莞》的报告,这是东莞正式提出转型升级战略.这次会议颇不寻常,将是东莞发展史,中国加工贸易历史中标志性的日子.随后这几年,东莞便具体执行了这一战略的部署.

东莞一开始便把转型升级定义在较高的层面,突出产业和城市双升级,而不仅局限在加工贸易本身,是经济的全面转型,包括观念转型和产业转型、人的转型和体制转型.只是,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是东莞全面转型的核心路径.

2007年转型升级之初,并不是所有的加工贸易企业都如永泰电子那样敏锐,动作迅捷,不少企业并没有积极地加入其中.因为这一年,加工贸易接到的订单依然可观,企业的危机感并没那么严重.

但到了2008年,情况完全不同了.

于是,东莞从2008年5月起,全面铺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试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和方案,包括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方案、来料加工企业就地不停产转三资企业操作流程指引、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开拓内销市场,等等.

伟易达便是在2008年最后一天完转型的所有手续的一家企业.“那天在下班前的最后一刻,在东莞海关了相关的转型升级手续,海关的工作人员一直坚持工作到很晚.”伟易达的报关组副经理韩志英对两年前企业的转型记忆犹新.据她介绍,因为涉及海关、税务、工商、消防、检验检疫等等非常多的职能部门,即便是各个部门联席办公,旧企业注销和新企业建立最快的过渡期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且是在企业做好一切所需准备的情况下.

不过,在海关等部门的协助下,2008年末,和伟易达一起转型升级的企业有数百家,在东莞形成过一次转型升级的小.

柯尼卡美能达是一家日资的加工贸易企业,工厂在东莞市石龙镇,所在的路被命名为美能达路,1994年6月在东莞建厂,主要生产数码复合机、彩色打印复合机等高端的办公设备,在多个产品领域,都是理光、佳能的竞争者.这家日资企业在2008年4月转型为日商独资企业,是日资企业中第一家转型的.柯尼卡美能达的转型意识非常强,“基本上在了解到就地转型的政策之后,立刻向总部汇报,便决定转型.”柯尼卡美能达的副高级经理李鹤万说,“我们转型后更方便与销售公司协调,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转型期间,柯尼卡美能达遇到各种问题,如从旧工厂结转到新企业的种种困难,便主动与黄埔海关、东莞海关、东莞外经局等部门沟通.转型后,柯尼卡美能达感受到三点明显的变化,一是得到公司总部战略上的重视,从来料加工转型为独资企业后,许多核心的生产线可以转移到东莞来了,部分研发也可以在本地开展;二是员工的归属感增强了,以前只是生产加工,现在有了企业员工的身份;三是可以享受到外资企业的政策优惠,增值税改革后,许多优惠措施已经不会针对来料加工企业了,而转型后的企业便可继续享受优惠.

目前,柯尼卡美能达的员工人数5000多,与之前基本保持不变,因为技术升级员工并没有增加,进出口额达到年100亿元.

虽然,就地转型的路径在伟易达、柯尼卡美能达等企业推行成功,但是,这一并没有顺利延续下来.2009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犹在,加工贸易企业的日子举步维艰,没有几家企业顾得上转型升级.

在2010年11月,为推动全国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程,东莞与苏州一起成为试点城市.“试点之后,我们便推出了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具体有26项配套政策,与此前的战略结合起来,称之为‘1+26’,一起构成了东莞关于加工升级的政策体系.”江凌副市长说.

据介绍,这个配套政策是对东莞未来五至十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重点有三个方面:以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为中心,带动产业链延伸;以信息产业升级为龙头,做强做优现造业;以生产型怎么写作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怎么写作业.

事实上,这些对于加工贸易企业而言,只是方向性的引导,而企业要转型升级面对的首先都是非常具体的问题,如企业性质和形态的转变,由“非法人”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程序复杂,涉及到包括海关在内的众多管理部门的管理与协助.

与按部就班的加工比起来,转型升级对于加工贸易企业而言有很多实际困难.转型期间,新旧企业并存的来料、生产、出口问题;已经转为法人企业,又会面临自主研发、创立品牌、拓展内销等前所未遇的大课题.

但另一方面,也有的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倒逼的刺激,提高了转型升级的意愿.

观念转变是转型升级首要解决的问题.东莞为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召开了50场政策说明沟通会,编印8万多册辅导资料,解读、省和市政府扶持企业升级转型的政策和优惠措施,消除外商对政府推动升级转型的疑惑和误解.

海关是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最重要的职能部门,就东莞而 言,黄埔海关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东莞市联合黄埔海关出台《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内销便利化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促使3000多家企业卸下包袱,消除顾虑.在海关的协助下,东莞又率先在全国建立起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三资企业的“无障碍通道”.

“就地转型是加速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黄埔海关为此专门研究了转型升级过程中,新旧企业同时运行一段时间的过渡方案.”黄埔海关副关长徐蔚葳说.

有一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已经具备很好的转型升级基础,无论是资金积累,还是产品升级、技术研发、制造工艺等,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但依然在观望.这些“求稳”的企业是在担心一旦脱离“来料加工”的根本,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等出现问题怎么办

为此,东莞设立了10亿元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专项资金,资助加工贸易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和地区总部、拓展内销、培育品牌,到目前为止,已累计资助6.8亿元.

2008年以来,全市共有2317家“非法人”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其中,2010年共推动1250家来料加工企业转型为“三资”或民营企业,同比增加662家,增长112.6%.

进入攻坚阶段

如果转型升级是立竿见影的事情,那么即便程序繁琐,企业也会蜂拥而上.事实上,转型升级对于企业而言,是要忍受暂时的痛苦的.明显的痛苦有二,一是以往的政策不再适用,新的政策不完善,亦不熟悉,企业需要重新调整自己;二是,因为升级、转型的深层次是产品创新,暂时会形成投入增加,订单收缩.

东莞转型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加工贸易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对此,企业难免有畏难情绪.2010年经济回暖,订单恢复性增长,稍微有些利润,能够喘息,坚持了两年苦难日子的加工贸易企业便想继续维持下去,而不会主动升级转型.大多数加工型企业并没有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企业发展思想与战略,来料接单的简单加工已经轻车熟路,老路好走且须走的心理占主导.

而地方政府的利益在转型升级中也会受到直接的影响,以往从工厂收取的各种费用都将因企业成为法人而转变为税收形式.此前,东莞的加工贸易企业是以向挂靠机构支付厂房租金、工缴费、管理费、怎么写作费等为条件而享受合作伙伴支持的.就地转型后,原有挂靠机构直接利益也会受到重大影响,甚至是严重冲击.

江凌在接受采访时说,东莞市政府提出对于加工贸易升级要做到四个“忍得住”――忍得住暂时的阵痛;忍得住暂时速度的放缓;忍得住暂时收入的减少;忍得住社会的非议,力图化危为机.

事实上,东莞近年转型之路已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的阵痛.数据显示,2009年东莞GDP增幅仅为5.3%,2008年增长10.3%,而从1980年开始东莞经济平均每年增长20%.

面对经济形势好转,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随即放慢,汪洋在一次会上说,“要防止传统发展模式的复归!”

但是,按照财关税2009年48号文和海关总署2009年62号公告规定,“在2009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期间,来料企业用其不作价设备出资设立新的三资企业”才能享受设备免税作价出资的政策扶持.这就意味着,加工贸易企业必须在6月30日前完成非法人向企业法人的性质转变,否则一些政策将不再适用于他们.

2011年,东莞的转型升级到了攻坚阶段.为此,广东省全力推进.3月11日,商务部、广东省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共同建设珠江三角洲地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合作协议》,联手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东莞是其中重中之重,可以先行先试.

5月16日,海关总署与广东省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以共同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推进转变发展方式.

尤其是海关,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月份,上任不久的海关总署署长于广州调研了东莞的加工贸易升级转型.于署长在签署备忘录的时候表示,广东的对外开放发展快、规模大,广东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对全国来讲很有意义,将使加工贸易的历史贡献变为现实贡献.

海关和加工贸易紧密相连,在加工贸易政策制定、保税物流监管等方面,海关都可以做更多的工作,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在广东先行先试,最终实现提高海关管理效能、方便企业生产经营、完成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三赢”.

东莞也向相关部委提出了38条政策建议,大多建议是来自企业存在的实际需求,诸如允许试点城市加工贸易企业购进关键设备实行增值税台账空转、降低试点城市来料加工印刷企业转型的准入门槛、允许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出资等.包括海关在内的与此次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监管与怎么写作部门呼吁,企业也有实际的期望,在政策执行期限方面予以宽松,相关政策的完善和细化也需要求实、加强.

转型成功的根本在于创新.东莞在推动企业创新方面不遗余力.在转型升级这几年,东莞建成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等公共创新平台10个,虎门服装设计等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11个,省级以上企业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57个.各公共创新平台和产业支援联盟为1万多家企业提供相关怎么写作,并孵化出15家科技企业.引导纺织服装、轻工、鞋类等传统产业的加工贸易企业实施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提高生产效率.

2010年,东莞工业企业更新改造投资达129.4亿元,增长209%.

从2011年起,东莞将“科技东莞工程”的资金从前五年每年的10亿元提高到20亿元,用于建设公共创新平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东莞外资企业新增研发中心(机构)239家,新增外资企业地区总部3个,新增拥有自主品牌(母公司或东莞公司品牌)的加工贸易企业521家,新增海内外注册品牌974个.

现在,东莞市的上市企业达10家,全市28个镇全部跻身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百强.不再充当国际分工产业链低端的东莞,正在通过上万家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一次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