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化取代全球化?

点赞:17391 浏览:80152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3年12月7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9届部长级会议闭幕在印尼巴厘岛闭幕后,12个国家的部长当天就马不停蹄地赶赴新加坡,进行下一场为期4天的闭门谈判.

这些部长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越南,以及东道主新加坡.而这12个国家,目前都已宣布加入由美国主导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谈判.

从WTO全球贸易谈判,到TPP这样的区域贸易谈判,再到各种双边贸易谈判,对于眼下各国(地区)负责商贸的官员们来说,这种在各种谈判桌中赶场的情形已经是家常便饭,并会越来越频繁.而这背后,正是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全球贸易格局的一洗牌. 日趋碎片化的世贸体系

区域化取代全球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国际关系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2013年12月20日,美国华盛顿,美国和欧盟间的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第三轮谈判告一段落.欧盟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称这轮谈判结束标志着TTIP谈判已完成“初始阶段”.

这年7月启动的TTIP谈判,其涵盖区域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一半,贸易规模约占30%.这项谈判围绕贸易新规则制定而展开,规格非常高.其目标包括:尽可能取消跨大西洋贸易领域工业品和农产品全部关税;进一步开放怎么写作市场;加强在公共采购、政策制定领域的合作;在竞争、贸易便利化、劳工、环境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制定最新规则等.

和TPP一样,TTIP也由美国主导,两者一起被称为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两洋战略”,旨在抢夺全球贸易领域的新主导权.

由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和文莱四个国家于2005年发起的TPP,最初只是在APEC框架内签署的小型多边贸易协定.2008年9月秘鲁与美国同时加入TPP谈判,很快,美国成为主导TPP谈判的第一主角.2013年3月日本宣布加入后,TPP涵盖了全球第一和第三大经济体.

TPP被称为“下一代贸易”新体制,除降低商品关税外,还将涵盖安全标准、技术贸易壁垒、卫生检疫、竞争政策、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劳工和环境保护等,标准之高和覆盖之广远超一般自贸区协议.

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之初,一度对TPP不以为然.2011年10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外交政策》上发表了一篇长文,在提出“太平洋世纪”概念的同时,还表示,“未来的政治将决定于亚洲,美国将置身于行动中心,并把大幅度增加的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的投入锁定于亚洲”.

TPP,成了美国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的重要一环.希拉里将其定位为“今后各种(自由贸易)协议的一个基准”,盼其“发展成带来更广泛的地区互动的平台,最终形成亚太自由贸易区”.

相对于早已名声大噪的TPP和今年风头正盛的TTIP,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但在一些专业人士眼里,其未来影响并不会逊于TPP和TTIP.包含了东盟十国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印度的RCEP谈判比TTIP年早两个月开谈,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

“各大区域自贸协议谈判竞争与博弈提速,是近期国际经贸舞台最突出的动向.”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苑春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观察到,很多大国多向参与交叉竞争.美国主导“两洋”谈判,双管齐下,欧盟不甘落后,积极筹备TTIP和对日经济合作协定(EPA)谈判,及与东盟的自贸协议谈判,日本2013年3月接连参加日欧与中日韩自贸区谈判,7月正式加入TPP谈判,以连环谈判多面,争取主动权.

除了像TTP、TTIP这样的超大型自贸谈判接二连三浮出水面,还有一个突出动向是双边及区域自贸协议风起云涌.据统计,目前全球区域贸易协议总数达到231个,另有100多个未向WTO通报.

“当前各大自贸谈判的焦点,就是美等发达国家意图把持规则制定权,重塑国际经贸格局.”苑春强说.他指出,发达国家希望以贸易谈判为国际竞争新起点,改变高失业、高赤字、高债务、低增长“三高一低”模式,利用规则主导权,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竞争优势,最终维护自身利益,与新兴经济体再次拉开差距.

对此意图,美欧领导人也并不避讳.在6月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公开表示美欧自贸谈判旨在“让欧洲和美国成为世界标准的设定者,这具有核心战略意义”.

据欧洲贝塔斯曼基金会研究,若TTIP达成,美欧间贸易大幅增加的同时,美国与金砖五国的贸易量将下降30%,德与金砖国家贸易量将下降10%.

这些区域和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同时对WTO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亚洲开发银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办公室首席经济学家杰安特·梅农对《中国新闻周刊》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一旦TPP、TTIP、RCEP以及各种双边自贸协议实现其预期目标,世界贸易体系将被撕裂成一块块的碎片,形成各种不同的贸易联盟.” 中国被看作对美主导地位的最大挑战

离开巴厘岛转战新加坡进行TPP谈判的12国部长,原本希望赶在2013年年底的谈判限期前,达成这项协议,却在为期4天的闭门谈判后无奈地发布联合声明,宣布谈判取得“显著进展”,各方将在下月再次举行部长级会议,寻求达成最终协议.

而美欧之间平均关税水平已然较低,这使得TTIP谈判的障碍少了很多,但双方在华盛顿进行的第三轮谈判中也未能弥合在监管上的分歧.美国认为自己在金融监管方面比欧盟严格,担心TTIP达成后,会弱化其国际金融危机后确立的金融监管法律;欧盟则认为它们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转基因作物等方面的安全监管比美国严格,担心这些行业标准会被降低.


美国主导的新一轮全球贸易规则的抢夺不仅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障碍和困难,即使这些谈判进展顺利且最终都达成了协议,也很难保证在贯彻上不打折扣.此外,其面临的竞争对手也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

WTO的前身GATT(关贸总协定),连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前身为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三大支柱,它们共同组成了二战后美国所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 1995年1月1日,WTO取代了GATT后,发展中国家的谈判权利得以增强,而中国等发展迅速的新兴经济体的加入,让过去在GATT体制中由美国主导的谈判规则遭遇了挑战和动摇.近10年来,虽然美欧发达经济体依然从WTO体制中获益很多,但新兴经济体的收益也越来越大.而这其中,中国被看作是对美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主导地位的最大挑战.

据美联储的统计,2006年,美国是全球127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70个.到2011年,中国是124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76个.而到2012年底,中国已成为128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美联社称,仅仅从最大贸易伙伴国的数量来看,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并没有放弃WTO,希望区域突破后可以在多边机制下推广、激活,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要借WTO机制维护自身利益,反对发达国家动辄采取单边贸易制裁.”苑春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两大阵营的共同作用下,WTO还可作为贸易自由化的保底者和集成者,推动全球化前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则认为,“多边机制是趋势,区域和双边机制只是补充”.在她看来,以美国推动TPP、TTIP为代表,全球化的新一轮其实已经开始.而美国发力推动TPP的真正目的,也是对多边机制的一种倒逼,并希望在新一轮多边谈判中获取主动.

不仅在WTO这个全球贸易框架中,在区域自贸协定谈判的博弈中,中美两国也开始了“正面交锋”.美国主导的TPP没有吸纳中国进入,而中国发挥着重要影响力的RCEP目前也将美国排除在外,而这两者,都被看作是未来“亚太自贸区”的基础.2013年10月初举行的东亚峰会上,李克强呼吁,要力争在2015年底前完成RCEP谈判.

在刚结束的2013 年经济工作会议中,也专门提到,2014年,TTP、TTIP、RCEP 及中美BIT 谈判都是集中期,有分析认为:“尤其TPP 谈判事关国命,奥巴马明年4月访问亚洲,料将在彼时前后谈妥通盘之最后一轮,若协定谈成,TPP 将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地区性协定,覆盖全球经济总量的40%左右,不包括中国”.

在苑春强看来,中国在当前区域贸易谈判大潮中处境严峻.TPP和TTIP被称为“没有中国参加的针对中国的谈判”,许多条款针对中国设计;在WTO中,一些国家意图以中国为对手推出“中国回合”.

“快速成长的新兴经济体,要求在对外贸易中有更多的互惠权利.尤其是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只是时间长短的事,因此,中国迫切需要在今后的贸易竞争、市场准入上有更多的话语权,当然也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就像现在的美国和欧盟一样.”布鲁塞尔著名智库欧洲国际政治经济中心主任弗里德里克·埃里克森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中国政府也开始了积极应对,在不久前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拓展新型开放经济体制,尤其是推出上海自贸区战略,先行先试,与国际规则对接,推动以市场为导向、更高层面的开放,这将为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注入新的活力.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