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立100亿美元专项信贷额度推动中欧合作等

点赞:19664 浏览:843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国设立100亿美元

专项信贷额度推动中欧合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月26在华沙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并致辞.2001年,双方贸易额仅43亿美元,2011年达到529亿美元,年均增长27.6%.温家宝表示,中方愿与中东欧国家共同努力,相互扩大市场开放,力争双方贸易额到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

温家宝总理表示,中方理解中东欧国家对贸易不平衡的关切,愿意进口更多中东欧产品,并为各国企业到中国参加展览会和交易会提供便利.中方将于近期向中东欧派出“贸易投资促进团”加大力度,鼓励中国企业赴中东欧投资兴业.

中东欧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很大,中国企业在规划、设计和建设等方面拥有成熟技术和丰富经验,工程造价经济实惠,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中方倡议成立“交通网络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各国本着自愿原则参加,共同探讨通过合资合作、联合承包等多种形式,参与中东欧高速公路、铁路示范网络建设.中方倡议成立中国中东欧国家旅游促进联盟,相互推介旅游产品,联合开发旅游线路,探讨开通更多直航航线.

温家宝总理提出,双方有必要继续举办经贸论坛,召开领导人会议;中方将设立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负责沟通协调,推动落实双方达成的共识;双方的贸易投资促进机构要合作建设商务信息平台,重点为中小企业合作牵线搭桥;中方愿同更多的中东欧国家商签本币互换协议,开展跨境贸易本币结算,互设银行分支机构.

温家宝总理表示,中国政府决定:设立100亿美元的专项信贷额度,配备一定比例的优惠性质贷款,重点用于支持双方在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绿色经济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发起设立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首期募集基金目标为5亿美元;根据中东欧国家实际情况和需求,推动中国企业未来5年在各国合建一个经济技术园区.

中俄经贸合作五大特点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发表题为《深化中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署名文章,总结了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一是贸易规模快速扩大.中俄贸易额从1992年的不足60亿美元跃增到2011年的近800亿美元,增幅超过12倍.目前,中国已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俄罗斯也跻身中国前十大贸易伙伴之列.

二是贸易结构持续改善,秩序日益规范.在轻纺、资源等大宗商品贸易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正逐年上升,已占到双边贸易的三分之一左右.

三是投资与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推进.截至2011年底,双方已累计相互直接投资38亿美元,俄罗斯已成为中国第九大直接投资目的地.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合作意愿日益增强,双方在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工业设施改造、木材深加工、农业综合开发、高科技研发等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大项目正在稳步实施.

四是边境和地方间合作蓬勃发展.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中俄边境地区间贸易稳步扩大.两国领导人批准的《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已启动实施,跨境口岸基础设施和运输通道建设不断完善,开展互利合作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

五是双边合作机制作用凸显.以中俄总理定期会晤为核心的两国政府间合作机制高效运转,为推动务实合作、实施重大项目、协调解决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两国在经贸、能源、科技、运输、海关、航空、航天、金融、核能、环保、通信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日本零售业生产基地正从中国分散

日本零售业和体育用品厂商在把中国的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等地区.伊藤洋华堂、爱世克斯等计划把生产基地由中国转移到东南亚,除了能通过增设生产基来稳定供货外,还可以降低中国人工费上涨等风险.但是,在日本企业加快推进“中国+1”策略的同时,东南亚也开始掀起的涨薪潮将成为日企面对的新课题.


从中国分散生产基地的背景是以泰国为中心的东南亚地区代工工厂的缝纫技术已大幅提高,此外拥有更多的生产基地便于应对紧急增产等需求.除泰国以外,还计划在印度尼西亚启动生产.伊藤洋华堂认为有必要构建起灵活的生产机制.

中国设立100亿美元专项信贷额度推动中欧合作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网络建设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日本中等规模超市Beisia今年1月将启动孟加拉的服装生产.迁离中国的原因除了中国人工成本大幅上涨以外,该公司称“还有春节等时期员工返乡后不回厂,存在无法保证交货期的风险”.

日本零售业以外的其他厂商也加速推行“中国+1”的策略.据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显示,与峰值时的2007年相比,2011年从中国进口的服装产品减少了1成以上.同时,来自东盟(ASEAN)的服装产品进口额则连续8年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