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和谐的主体道德要求

点赞:3627 浏览:98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市场经济的缘起是符合“人性”的,它在个体“私向化”的驱动下发育而成,并充分利用个体“私向化”而迅速发展.然而,市场经济激发的个体“私向化”过度膨胀,导致了社会价值现扭曲以及道德沦丧行为的发生,咸了社会不和谐的重要根源.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基本准则,可以很好地约束个体“私向化”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发展的道德基础.

[关 键 词 ]社会主义荣辱观;市场经济和谐发展;道德基础

[作者简介]李仁东,上海外国语大学助理研究员,法学博士,上海200083

[中图分类号]B82-0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9-0091-03

一、个体“私向化”:市场经济的重要内驱力

如西方市场原始发育的历史所记载,市场是作为物物交易场所而逐步形成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者之间的依赖程度的提高而迅速在社会范围内扩展,因为“单个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变成了社会的迫切需要”.因此,作为经济社会有效运行依托的市场经济体制诞生了,它对社会发展起着愈来愈重大的支撑功能:其一,作为商品生产经营者和商品消费者相互依赖的关系链条,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可或缺;其二,作为不同个人利益交换及其实现的场所与手段,市场经济舞台意义重大.当然,个体参与市场的主要动机是寻求个人利益,如亚当,斯密所述:“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夫、酿酒家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已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为了有效解释自由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斯密提出了著名的“理性经济^检测设”.在斯密这里,“理性经济人”的概念内涵十分丰富,经济人在追求“利己”和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在实现着“利他”,因为“把我所需要的给我,你就会得到你所需要的”.虽然“经济人”的目的是“利己”,“利他”仅仅是手段,但“经济人”范畴内在蕴含着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如马克思所言:“每个人只有作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每一个人只有作为自我目的(自为的存在)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为他的存在);每一个人是手段同是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人类本性中“私向化”倾向与“社会化”倾向既对立又统一,这种矛盾的二重性源于经济活动本身而非抽象的人性.每个经济人根据“自利”原则去行事,但任何人都不能孤独地生存,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的互利,互利正是对自利的界定和限制.人们在关心自己利益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到交换对方的利益,使交换双方互利互惠,实现共赢,否则,自己的利益企图以损害对方的利益为基础,对方就会退出交易,继而自己的利益也无法实现.如斯密所领悟,“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因为自利必然利他,要想得到自己的利益,就必须以考虑他人、社会的利益为前提,市场经济正是借助人的趋利避害的特性,通过将个人行为的收益与代价联系起来,产生一种制度规则的自我实施动力,从而自动生成社会和谐与秩序.


马克思指出:“如果说经济形式,交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全面平等,那么内容,即促使人们去进行交换的个人材料和物质材料,则确立了自由.”首先,市场经济内涵着普遍平等的交换关系,昭示了普遍的自由.市场经济在塑造“经济人”的同时,也在塑造着现代的“社会人”,推动个体从“私向化”转向“社会化”.它首先给封建主义以冲击,使人走出“人的依赖关系阶段”,促进个体主义意识的觉醒.其次,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还培育着人们的自由、平等、独立意识.商品持有者处理自己商品的自由和相互之间地位的平等,是交换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如果说经济形式,交换,确立了主体之间的全面平等,那么内容,即促使人们去进行交换的个人材料和物质材料,则确立了自由.平等和自由不仅在以交换价值为基础交换中受到尊重,而且交换价值的交换是一切平等和自由的生产的、现实的基础.再次,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激励着人的主体能力和创造意识,最后,市场经济强化了社会分工,密切了人们的相互关系,建构着自由开放的社会心态.总之,市场经济肯定私人利益追求,明确财产所有权,培育个体资本,推动着人类主体逐渐走向独立.

二、“私向化”个体的无限膨胀:社会不和谐的根源

市场经济以社会化大生产的形式培育个体的主体精神、独立人格与自主能力,通过交换的开放性赋予人以自由、平等的主体地位.开放的市场日益强化着民族之间、国家之间、部门之间、生产经营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使人在多层次的交往中形成丰富的社会关系,获得全面自由发展的机会.社会关系的扩大意味着智力交换范围的扩大和智力水平的普遍提高,开放性的社会关系的展开,使个性得到社会的承认,个体主体意识从而大行其道.当下的全球交往造就的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体系也集中充盈着人的主体性存在.

然而,真理向前多迈出一小步,哪怕是沿着同一方向也会变成谬误.特别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社会,因为“每个有生命的有机体都在自己力量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远地蔓延开去,并且征服一切弱小者”.市场经济承认利己行为的合理性,但日益膨胀的私向化趋势却使“拜金主义”成为“真理”,货币崇拜造成的价值通约主义更是导致人类共同价值的消失,即导致整个世界被祛魅,“那些终极的、最高贵的价值,已从公共生活中销声匿迹”.市场主体行为的目的是:每个人为另一个人怎么写作,目的是为自己怎么写作;每个人都把另一个人当作自己的手段互相利用.因为“使他们连在一起并发生关联的唯一力量,是他们的利己心,是他们的特殊利益,是他们的私人利益”.然而,“在任何一次购写中,两个人在利害关系总是绝对彼此对立的;这种冲突带有完全敌对的意图,因为各人都知道对方的意图,知道对方的意图和自己的意图是相反的.因此商业所产生的第一个后果就是互不信任,以及为这种互不信任辩护,采取不道德的手段达到不道德的目的”.这直接导致人的关系被彻底扭曲,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交换甚至“交易”成为人与人之间的唯一关系,金钱成了人们追求的唯一目标和价值评判的唯一尺度,物欲横流、个人享乐被人奉为“天经地义”.诚然,把处于宗教的、封建的价值观羁绊之下的个人解脱出来,是社会发展内在活力的源泉.正是这种解放和发展的个性,创造了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制度,带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激增.但“个人就是一切,他人就是地狱”的个人价值观的膨胀,必然带来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损害着他人的利益,表现为市场经济行为中的权钱交易、坑蒙拐骗等不道德行为.分配不公、城乡差距、地区不平衡、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诚信危 机等已成为国内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不争事实.“利己心”人格化的“经济人”毫无顾忌地追逐短暂“自利”的结果,经常会导致经济秩序的紊乱,不仅损害他人的利益,最终也危及“自利”.华尔街的金融高管们受逐利本性的驱使,不顾金融风险,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新的金融衍生品不断涌人市场,金融泡沫迅速膨胀并破灭,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受到巨大经济损失,在道德上也受到了社会的谴责,被称为“华尔街的灵魂缺陷”.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市场经济和谐发展的道德基础

只有建立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和正义、公正的经济环境,把“经济人”的逐利动机控制在不危及他人和社会的范围内,才能使整个社会的经济运动健康、有序、持续地进行下去.世界银行前行长克劳森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依靠彼此欺骗和道德败坏,来达到经济兴旺的,经济发展是可以被观察到的,在它后面的人们的行为准则即道德判断是不可能被人观察到的,但它最终决定了经济发展所能达到的水平.也就是说,在大力繁荣经济时,要注意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同步性,如乔治,恩德勒所认定,“经济上不合理的东西不可能真正是人道主义的,而与人类正义相冲突的东西不可能真正是经济合理的”.实际上,市场经济活动的本质也决定了经济与道德要内在地融合在一起,因为市场主体是通过供给实现价值增值的,供给必须能满足他人和社会的某种需求.尽管“利己”是驱使“经济人”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在动机,但要实现这个动机,必须通过“利他”的手段才能达到.经济活动中“利已”和“利他”是内在统一的,“利己”的“经济人”与“利他”的“道德人”在经济活动中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市场主体需要由“一匹无缰的野马”变成“一匹带有辔头的良马”,在一定的轨道上行驶,即市场经济呼唤社会化主体的存在.

市场经济和谐的主体道德要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作为马克思主义者,作为21世纪的现代公民,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既要提防西方个人价值观的膨胀,又要抵制中世纪贵族社会的眼光,而要积极倡导个体与群体相统一的以群体为本位的价值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合力”,正确的舆论导向(内)和法制的强制(外)是最基本的两个方面.舆论要把人导向个体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没有个性的解放和发展就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发达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个性的解放和发展只能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不能像冲毁堤坝的洪水任意泛滥,只能是个体与群体、社会相统一的个性而不是极端个人主义.在加强舆论引导的同时,还须加强法制建设,用法制的力量保证个性的解放和发展运行在健康的轨道上,黑格尔式的“结合即是原则”正是当下市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真实写照:舆论导向与法制强制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导向要准,法制要强,使健康的得到弘扬,丑恶的得到惩处,扬要扬得人心所向,惩要惩得大快人心.可见,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是非得失、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准则.热爱祖国、怎么写作人民是“立身之本”,是人们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依托;崇尚科学、辛勤劳动是“成人之路”,人们之所以能够自我创造、自我生成,靠的就是劳动和科学;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是“做人之道”,人是社会的人,做人之道在于诚信、助人和团结;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是“律己之规”,是人们自强不息和自我完善的不竭动力,是他律内化力自律的根本途径.

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家的道德准则》曾强调:“我有一个人道的经济的梦,它有效率,同时也尊重个人自由等是的,在总产出的增加和公平的增加间确实存在某种取舍,在安全和进步间也存在某种取舍,我把由此产生的最优化妥协称为有心灵的经济学,而我的梦想是它同时也是有头脑的经济学.”这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想目标和现实追求,当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进展,给我国社会带来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一方面,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马克思主义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逐步形成,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积极、健康、进步的主流在发展;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资本泛化、货币崇拜、价值通约的影响下,主体(追逐个人资本)意识极端膨胀,造成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个人消费能力极度不足,进而引发了诸多群体事件,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责任编辑:白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