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西岸经济区县域经济现状

点赞:18484 浏览:829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县域经济是构成地区经济的基本元素.海峡西岸经济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海西经济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力量.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海西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问题.

关 键 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县域经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民营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区在全国的战略位置越来越清晰,海西经济区进入了一个崭新发展的时期.然而,虽然有支持、各方献策、台湾响应等有利因素,但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要想发展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还是要面对诸多挑战的.如同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区的发展一样,县域经济是构成地区经济的基本元素.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经济发展要依靠县域经济的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县域经济的发展是海西经济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力量.

一、县域经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1.“十二五”规划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需要加快推进

海峡西岸经济区涵盖20多个设区市的区域经济体,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独有的对台地理优势,未来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2009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成为国家的重大战略和决策.

去年,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单独提出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通过持续努力,到2020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很显然,《规划》明确了“十二五”规划时期,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需要加快步伐,持续推进.

2.县域经济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扮演重要角色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一个综合体,它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经济活动相互交织,构成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海峡西岸经济区县域经济现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海峡西岸经济区内有25个县级市和101个县.2010年,经济区内县级GDP总额超过经济区整体GDP总额的60%.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体现在县域农业现代化、县域新型工业化、县域企业民营化等几个方面.

1.海西经济区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

农业现代化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基本要求,它也是衡量海西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以福建省为主体的海西经济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效显著.这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总值增长;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以优势资源为主导的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农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收入结构发生变化.2008年福建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965.0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增幅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同年,粤东四市农业生产总值也实现了稳步增长,农业生产总值为28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1%.近年来,赣东南地区和浙南地区农业生产总值也逐年稳步提高.此外,海西地区在农业生产总值实现稳步增长的同时,农业产业结构也日趋优化.以福建省为例,目前,该省已初步形成沿海蓝色产业带、闽东南高优农业产业带、闽西北绿色产业带等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畜牧业、水产业、林产业、园艺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和畜禽、笋竹、水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烤烟等九个重点特色农产品.在农民收入方面,“十一五”规划时期,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民收入连续五年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0年,福建省农民人均收入超过7000元,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在发展态势总体良好的状况下,海西经济区农业现代化发展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农业金融现代化发展滞后.当前,海西经济区普遍存在农业投入不足,农业融资渠道不通畅以及农业资本流失严重的现象.第二,农业产业化普及面窄,标准化发展落后.海西经济区内优质高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还只是初具规模,缺少产地贮藏、保鲜和加工环节.第三,农业现代化社会怎么写作体系建设滞后.社会怎么写作体系建设的滞后体现在农业信息化水平落后、农村流通怎么写作体系不健全、民间农业合作怎么写作组织发展迟缓等方面.

2.海西经济区县域新型工业化发展现状

新型工业化是与传统工业化完全不同的现代工业发展的新模式,是依靠科技创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

从工业竞争力角度测量,福建省总资产贡献率为11.8%、人均工业增加值为0.840216万元/人年、出口依存度系数为0.409319、全员劳动生产率为65439元/人年,工业竞争力综合指数排名在全国处于第八位,海西经济区的整个工业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中游水平. 从科技含量角度测量,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为0.33%,人均专利申请受理量为0.2409项/万人,科研占GDP比重为0.54%,科技含量指数在全国排名为第十一位.从环境保护角度来测量, 海西经济区的环境资源综合指标排名在全国位列第二名.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得出,海西经济区的新型工业在优化结构、节约资源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平稳发展.该经济区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推进新型重工业化进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传统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该经济区县域新型工业化的发展中还有一些矛盾亟待解决.这些矛盾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是重化工业化与资源短缺的矛盾.2002年以后,以福建省为主体的海西经济区就已经进入了重化工业化阶段.由于重化工业阶段的高增长产业,如汽车、造船和石化工业等大多数均为资源消耗性产业,能源消耗量系数高,对电、煤的需求大幅度上升.此外,海西经济区整体土地资源短缺,人均耕地数量很少.该经济区内的土地,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征地难、开发成本高等问题增加了重型企业的运行成本.这种资源的缺乏和对资源的高消耗度都制约了重化工业化的过程.二是信息化与现有技术结构及工业结构的矛盾.三是技术进步与人力资源的矛盾.大力推进技术进步是加快海西经济区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主要途径,但是庞大的就业人口和低素质的劳动力却对技术进步构成了双重约束.

3.海西经济区县域企业民营化发展现状

民营经济自20世纪70年代以地摊、作坊形式产生后,发展迅猛,目前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以福建为例,1978年,福建省生产总值66.37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为31.01亿元,占46.7%;非民营经济增加值为35.36亿元,占53.3%,民营经济力微言轻.改革开放初期到1991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所有制结构.这一时期,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市场意识被唤醒,市场力量迅速崛起.1992年以来,明确提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民营经济经济撑起了福建省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但同时,该经济区民营经济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民营经济的某些政策歧视和不公平待遇依然存在.虽然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已经有很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市场主体因身份、地位不同而受到不同对待的事例.二是民营经济的组织规模、产业层次、产品档次和技术水平仍比较低.三是民营企业的经营机制和经营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四是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仍需普及和加强.譬如,检测冒欺骗行为,缺乏现代契约合同意识而最终导致资金等各种纠纷和案件,雇用童工、克扣工资、雇员现象,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结语

县域经济作为地方经济的基础要素,其发展状况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海峡西岸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但是在稳步前进的过程中还有些问题存在,需要解决.